1、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 )A. 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B. 兼性厌氧型、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C. 兼性厌氧型、需氧型、需氧型、厌氧型D. 厌氧型、需氧型、兼性厌氧型、需氧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微生物相关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
2、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为3035。【详解】果酒制作利用的酵母菌,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型;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腐乳制作主要利用的是毛霉,毛霉的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泡菜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厌氧型;综上所述,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考生要能够识记制作分别使用的菌种;识记不同生物的异化作用的类
3、型,难度较小。2.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 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C. 酵母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 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答案】B【解析】【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果醋制作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糖或者酒精转化成醋酸;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A. 随着发酵加深,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酵
4、母菌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数量增加,A错误;B. 生产果醋时,酵母菌使糖转变成酒精,然后醋酸菌使酒精转变为醋酸,二者起协同作用,B正确;C.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D.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葡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B. 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C. 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
5、,使豆腐块变硬D. 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答案】C【解析】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葡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A项错误;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B项错误;豆腐上长了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项正确;制作泡菜时需要加水密封,
6、目的是隔绝空气,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D项错误。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果酒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亚硝酸盐的含量可用纸层析法进行测定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是加入了红色食用色素检验醋酸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泡菜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酒精发酵过程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A. 六项B. 五项C. 四项D. 三项【答案】D【解析】酒精可以使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正确;亚硝酸盐的含量应用比色法测定,错误;葡萄酒中的色素来自于果皮,错误;检验醋酸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
7、pH试纸鉴定,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培养液pH下降,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培养液pH也会下降,正确;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毛霉产生,错误;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错误;酒精发酵过程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错误。选D。5.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有A.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B. 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C. 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D.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均可以统计待测菌液中的活菌数目【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
8、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与应用有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进行判断【详解】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误;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时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B正确;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C错误;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统计待测菌液中活菌的数目,D错误。【点睛】理清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内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
9、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该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6.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只需在每次划线操作之前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即可B. 溶化牛肉膏时,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 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D. 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盖拿掉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计数【答案】B【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
10、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详解】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时,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A错误;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水,加热,B正确;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静止培养,不需要在摇床上培养,C错误;为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培养物,观察菌落时,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盖子,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
11、养基的种类及作用,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B. 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 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A【解析】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观察,A错误; 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正确; 当纤维素被纤维
12、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点睛】注意: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8.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成分牛肉膏葡萄糖K2HPO4伊红美
13、蓝青霉素琼脂蒸馏水含量10 g10 g2 g0.4 g0.065 g1万单位适量1 000 mLA. 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有抗青霉素的基因B. 此培养基是天然鉴别培养基C. 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的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D. 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操作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类型和作用,要求考生能根据培养基的配方,确定其中的青霉素、伊红和美蓝的应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由此表可知,该培养基为选择和鉴定抗青霉素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抗性基因一般位于大肠杆菌的质粒上,A错误;依用途划分,加入青霉素说明
14、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能够抗青霉素的大肠杆菌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而加入伊红美蓝能够鉴别大肠杆菌说明该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因此该培养基既属于选择培养基又属于鉴别培养基,B错误;此培养基只能用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C错误;大肠杆菌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工程菌,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D正确。【点睛】易错点:抗性基因一般位于大肠杆菌的质粒上,而不是拟核上;此培养基只能用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9.科研人员以抗四环素基因为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大肠杆菌生产鼠的 -珠蛋白,治疗鼠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中正
15、确的是( )A. 用 -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加启动子、终止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表达载体B. 利用小鼠的成熟红细胞提取 mRNA,再经逆转录可获得 -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C. 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能繁殖的大肠杆菌,即可产生-珠蛋白D. 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后,将表达载体导入具有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
16、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因此用-珠蛋白编码序列加启动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正确;小鼠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不到
17、mRNA,B错误;导入大肠杆菌的可能是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的大肠杆菌,不一定含有-珠蛋白基因,则不能生产-珠蛋白,C错误;标记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受体细胞不能具有四环素抗性,即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后,将表达载体导入不具有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B过程中一般用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加入两种引物B. 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
18、受体细胞是卵母细胞C. AB过程利用了DNA(双链)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 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AB过程是PCR,PCR扩增DNA片段的原理是DNA复制原理,利用DNA分子热变性的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包括DNA分子的变性、复性和延伸阶段,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两种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常用的受体细胞的受精卵;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详解】A. AB过程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过程,需要加入两种引物和4种
19、脱氧核苷酸,A正确;B. 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B错误;C. AB过程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过程,利用了DNA复制原理,需要使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正确;D. BD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其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D正确。11.下图表示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DNA分子结合起来而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 目的基因在抗虫棉中的遗传要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 图中常直接从大肠杆菌中获取D. 剔除培育成功的抗虫棉体内的四环素抗性基
20、因会影响抗虫基因的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正确;B、目的基因在抗虫棉中与棉花的核DNA分子结合起来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C、图中为质粒,从大肠杆菌中获取后需要经过加工才能作为运载体使用,C错误;D、剔除培育成功的抗虫棉体内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不会影响抗虫基因的表达,但会影响
21、目的基因的检测,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基因表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12.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甲),拟将其与质粒(图乙)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B. 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C. 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D. 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2、(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
23、A、目的基因C和质粒都有可被EcoR 切割的酶切位点,另外需要DNA连接酶将切好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起来,A项正确;B、愈伤组织全能性较高,是理想的植物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通常为农杆菌转化法,B项正确;C、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潮霉素,C项错误;D、使用分子杂交方法可检测目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D项正确。故选C。13.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是不正确的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和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等特殊处理机械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制成
24、细胞悬液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典型应用人工种子、杂种植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培养液区别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通常含有动物血清A. 1B. 2C. 3D. 4【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详解】(1)技术手段: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等,该
25、项的描述正确。(2)特殊处理: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动物细胞培养时,常利用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该项的描述错误。(3)融合方法: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方法有物理(离心、振动和电激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该项的描述正确。(4)应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应用于制备人工种子、培育杂种植株,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该项的描述正确。(5)培养液: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培养基中需要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动物细胞工程的培养液中需要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26、,该项的描述正确。由此可见,表中只有1处不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识记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在技术手段、特殊处理、融合方法、应用和培养基成分的区别便可解答本题。14.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一一酶的专一性B.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 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一一生物膜的流动性D. 紫草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的技术与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详解】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和利用
27、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都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原理,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分裂,B错误;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分裂,D正确。15.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
28、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D. “试管婴儿”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单克隆抗体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
29、亲和,获得杂交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培养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会脱分化,同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B正确;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
30、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一般不能形成杂种个体,C错误;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产物”,无法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正确。故选C。16.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卜甘蓝”,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 切取一定大小的马铃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C. 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D.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
31、刺激细胞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融合,并培养成生物体,优点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一定大小的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无病毒幼苗;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如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如乙二醇(PEG),生物法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等;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需要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 萝卜和甘蓝不属于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萝卜一甘蓝”,能够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B. 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马铃
32、薯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B正确;C. 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物理法(如电激等),C正确;D.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D错误。17.以下是制定并研究设计的“试管牛”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其中正确的顺序应是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受精卵培养 体外受精 胚胎的早期培养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试管动物的培育主要采用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及胚胎移植技术,其中体外受精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据此分析。【详解】“试管牛
33、”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的顺序为: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受精卵培养胚胎的早期培养,正确顺序为,C正确。18.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精时卵母细胞需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 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顶体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C. 胚胎分割可选择囊胚,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 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最后一道程序,移植的胚胎必须选择在原肠胚之前【答案】B【解析】【分析】胚胎工程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胚胎干细胞等技术其中体外受精过程中,精子要经过获能处理,卵细胞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一般都选择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详解】A、卵
34、母细胞需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受精作用,故A正确;B、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的封闭作用,故B错误;C、胚胎分割可选择桑椹胚或者囊胚,分割时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故C正确;D、移植的胚胎必须是游离在供体体内的,一般为桑椹胚或囊胚时期,故D正确。故选B。19.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经胚胎发育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B. 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
35、期是原肠胚期C. 高等哺乳动物个体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原肠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D. 选择此时期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对均等分割【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受精卵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幼体。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详解】如图是囊胚期示意图,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A正确;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而原肠胚期进行了组织器官的分化,因此最关键,B 正确; 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
36、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形成滋养层和内细胞团的细胞,终止于生命结束,C错误;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胚胎发育过程的每个时期的特点。20.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37、应注射免疫抑制剂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胚胎工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超数排卵用促性腺激素而不是雌激素,故A选项错误;B、根据采集部位而定,如果是从输卵管采集的卵细胞,已发育成熟,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如果是从卵巢是采集的卵细胞,未发育成熟,都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故B选项错误;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故C选项错误;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
38、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故D选项正确。故选D。21.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少【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细胞中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详解】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还有糖脂、胆固醇等脂质,A正确;淀粉、纤维素、糖原等组成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正确;淀粉和脂肪水解终产物是
39、,前者是葡萄糖,后者是甘油和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水是他们氧化的终产物而不是水解的终产物,C错误; 由于脂肪中C、H的含量较高,相同质量下糖类和脂肪在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糖类耗氧量少,D正确;故选C。22.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TP,RNA、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中均含有核糖B.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质中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 所有糖和脂质都只含有C、H、O,且在生物体中可以相互转化D. 糖原、纤维素、淀粉和蔗糖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
40、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在ATP腺苷中含有核
41、糖,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中都含RNA,RNA中含有核糖,A正确;B、单糖中的五碳糖是构成核苷酸的一部分,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磷脂含有C、H、O、N、P,C错误;D、蔗糖属于二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而来,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故选A。23.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下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脑啡肽含有4个肽键,是一种五肽化合物B. 脑啡肽脱掉的H2O中的H只来自氨基C. 氨基酸形成脑啡肽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D. 脑啡肽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
42、题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5个R基(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是由5个氨基酸形成的五肽。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详解】A、由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5个氨基酸,是一种五肽化合物,A正确;B、脑啡肽脱掉的H2O中
43、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B错误;C、5个氨基酸在形成脑啡肽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4个,其相对分子量减少418=72,C正确;D、脑啡肽分子中含有肽键(4个),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络合物,D正确。故选B。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在无机自然界找不到的特有元素B. 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是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C. 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二者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不同D. 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结构变得松散,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
44、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团,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团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错误;B、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是评价食物中
45、蛋白质成分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B错误;C、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连接都是通过肽键,功能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结构变得松散,利于消化酶结合,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D正确。故选D。25.某50肽中有2个丙氨酸(NH2CHCH3COOH),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肽键数目减少4个B. 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C.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D. 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46、:题图是某50肽的结构简图,该50肽中有2个丙氨酸(NH2CHCH3COOH)、分别位于第21位和第49位,若脱去该50肽中的第21位丙氨酸(NH2CHCH3COOH)需要断裂2个肽键(分别位于第20位和第21位氨基酸之间、第21位和22位氨基酸之间),脱去该50肽中的第49位丙氨酸(NH2CHCH3COOH)需要断裂2个肽键(分别位于第48位和第49位氨基酸之间、第49位和50位氨基酸之间)。然后根据所有反应物中的原子个数等于所有生成物中原子个数解题。【详解】由图可知,脱掉其中的2个丙氨酸,在丙氨酸的两侧各断裂一个肽键,因此肽键数目减少4个,A正确;此过程需要断裂4个肽键,需要4个水分子参加
47、水解,所以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B错误、D正确;断裂四个肽键后形成三个氨基酸和两条肽链,即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氨基至少是5个,羧基至少是5个,而50肽中氨基至少是1个,羧基至少是1个,故该过程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C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某50肽的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6.有一条多肽链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
48、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则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A. y12个B. z12个C. w13个D. (w13)/2个【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
49、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3、分析题干信息: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的多肽链经过水解后所得的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氮原子(其它4种氨基酸均含1个氮原子)、只有天冬氨酸含有
50、4个氧原子(其它4种氨基酸均含2个氧原子)。【详解】由题意知,该化合物中由含有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04)、赖氨酸(C6H14N202)、苯丙氨酸(C9H11NO2),其中只有天门冬氨酸(C4H7N04)含有4个氧原子,其余的氨基酸都只含有2个氧原子,设天冬氨酸数为X,根据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4X+2(12-X)-11=W,解得X=(w13)/2。故选D。27. 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一定是丙的基本单位B. 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一定是乙的基本单位C. 如果甲中的a是脱
51、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 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甲是核苷酸,是乙和丙的基本单位,乙是DNA,丙是RNA。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一定是丙RNA的基本单位,A正确;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可能是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核糖核苷酸,是DNA或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也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正确;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中也有,D正确。【考点定位】DNA与RN
52、A的分子组成【名师点睛】比较DNA与RNA的异同:28.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B. 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C. 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D. 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图知,M1和M2分别是糖类和脂肪,与脂肪相比,糖类中的H元素含量少,氧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氧气少,A错误;由题图知,M3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防御、运动等多
53、种功能,B正确;m3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m4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不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区别,C错误;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D错误。【点睛】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和功能的考查,从化合物的功能入手,根据化合物的功能判断出相应的化合物,进而推断基本单位和组成元素;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2、细胞类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29.图表示某细胞中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B. 生命活
54、动所需能量都是由结构提供的C. 结构与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裂有关D. 动物细胞中结构与蛋白质加工和转运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是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在植物细胞中还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详解】A、此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B、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B错误;C、是中心体,分布于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错误;D、结构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主要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
55、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30.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中h为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 图中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C. 图中d为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D. 在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一定都含有g和h【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其中a为细胞质,包括e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为细胞核;c为细胞膜;d为细胞壁;e为细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f为细胞器;
56、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详解】A、图中h为线粒体,是植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B、图中c是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糖蛋白的参与,如高等植物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图中d为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不是细胞的边界,C错误;D、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并不是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B。31.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 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 A. K+B. Na+C. 胰岛素D. CO2【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由细
57、胞外的低浓度向细胞内的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帮助,同时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且为吸收。【详解】分析图甲可知,Na+是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进行主动运输,胰岛素是由通过胞吐进行运输的,CO2是通过自由扩散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K+是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进行主动运输。故选A。32.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
58、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从而导致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 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丙溶液失水,则丙浓度细胞液浓度,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
59、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度相等,B错误;C、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错误;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细胞渗透失水和渗透吸水造成的,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故选D。【点睛】33.下图1表示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A. 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B. 若将温度升高5,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C. 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D. 若增加-
60、淀粉酶的量,则d点左移,e点上移【答案】B【解析】【分析】1、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分析示意图:图甲是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图乙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A、若将pH调整为a,酶的催化活性不如pH=b时的催化活性高,即pH=a时分解速率较慢,但是不影响生成产物的量以e点不动,d点右移,A错误;B、若将温度升高5,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不影响产物的量,所以e点不动,d点右移,B正确;C、若将pH先调整为c,酶丧
61、失活性,再调整回b,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反应不能进行,C错误;D、若增加-淀粉酶的量,反应速率增加,但是不影响产物的量,所以d点左移,e点不动,D错误。故选B。34.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的是( )A.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B. 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C. 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越快D. 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呈黄绿色【答案】C【解析】【详解】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故A错误;B.用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故B错误;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
62、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故C正确;D.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故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3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 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 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答案】D【解析】【分
63、析】解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列几个等式: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据图所示,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图中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是二氧化碳吸收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详解】A. 分析曲线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呼吸速率,因此两曲线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相
64、等,A错误;B. 图中曲线表示净光合积累量,光照相同时间,在25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错误;C. 25 、30 、35 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C错误;D. ,因此图中与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35 与30 都是6.5,D正确。选D。36.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O2释放量O2吸收量a100b83c64d77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 d条件下,产生
65、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详解】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产物中没有CO2,故A错误;B、b条件下,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8中有氧呼吸释放3,则无氧呼吸释放5,根据以上比例可计算得: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2,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5
66、/2,故B错误;C、c条件下,O2吸收量为4,CO2释放量为6,计算可得,仍然有3/5的葡萄糖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d条件下的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故C错误;D、d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而CO2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其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3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并绘制了甲、乙、丙、丁四幅图。其中图中“A”点不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
67、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在曲线中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甲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该值表示的净光合作用量。【详解】A、A图中A点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B、B图中A点后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A点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C、C图根据图中的曲线的含义可知,A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
68、正确;D、D图中,A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故选A。38.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CO20.500.751.001.502.253.003.50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 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
69、黑暗,在2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 时的2倍【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速率。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详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所以昼夜不停
70、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B、净光合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错误;C、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总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总有机物量,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只需考虑一小时的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和一小时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时,则一昼夜的有机物积累量即最大,由表格数据可知,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D、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3.50-3.00)12=6(mg),10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1.75-0.75)12=12(mg),即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D错误。故选C。【点睛
71、】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运用单因素研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计算能力,在计算时善于利用公式: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消耗总量=净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消耗量+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39.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B. 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 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D. 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答案】D【解析】【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只有C
72、O2的释放,并且氧气的产生总量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B.光照强度为b时,有CO2的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错误;C.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错误;D.光照强度为d时,实际光合速率就是图中的氧气的产生总量8,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故D正确。故选D。【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点睛】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
73、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40.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a、Sb、S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aSbSc表示真光合作用的量B. ScSa表示净光合的量C. 光照强度从B点到D点变化过程中,短时间C5含量增加D. 若镁供应不足,则B点右移【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点玉米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玉米在整个过程中都进行呼吸作用,并且由于温度不变,呼吸作用强度保持不变,因此可用Sa+S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AB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
74、作用,而在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图中的Sa可表示B点之前的净光合作用量; B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Sc就可以表示B点之后的净光合作用量(有机物积累量)。【详解】A、真光合作用的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Sc-Sa)+(Sa+Sb)=SbSc,A错误;B、B点以前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B点以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净光合的量可以用ScSa表示,B正确;C、光照强度从B点到D点变化过程中,由于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使得三碳化合物还原产生五碳化合物的过程加快,而五碳化合物的消耗速度基本不变,因此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
75、含量增加,C正确;D、若镁供应不足,则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需要更强的光照加以补偿,则光补偿点B将右移,D正确。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 41.如图1、图2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空缺部分为醋酸发酵,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B. 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解过程中需要打开C. 图2装置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D. 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重铬酸钾溶液与发酵液反应来检测有无果酒产生【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分析图2:图2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76、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详解】A、图1实验流程空缺为醋酸发酵,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A正确;B、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故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关闭,B错误;C、图2装置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制作果醋时的温度应为3035,C错误;D、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与发酵液反应来检测有无果酒产生,D正确。故选B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条件。42.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被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在“养殖池底泥中硝
77、化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A. 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氨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B. 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D. 应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原因是硝化细菌为自养微生物【答案】ACD【解析】【分析】筛选硝化细菌,应使用以氨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纯化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硝化细菌为化能自养微生物,能利用土壤中的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为糖
78、类。【详解】A、要筛选硝化细菌,需要配制以氨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 错误;B、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所以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C、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为了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C错误;D、硝化细菌虽然为自养微生物,但不能利用光能,应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后,统计培养基中全部菌落数,D错误。故选ACD。43.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可食用疫苗的部分过程,其中Pst、Sma、EcoR、Apa为四种限制
79、性核酸内切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EcoR、Pst两种限制酶B. 若用图中四种限制酶同时切割质粒,可以产生四个DNA片段C. 表达载体中除图示标注的结构外还应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调控因子D. 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答案】ABC【解析】【分析】质粒上和含抗原基因的DNA中含有的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相同。Sma的识别位点位于抗原基因中,Pst、EcoR的识别位点分别位于抗原基因的两端;选择Pst、EcoR切割含抗原基因的DNA不会破坏抗原基因的结构。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可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详解】题图显示:抗原基
80、因中存在Sma的识别位点,使用Sma切割含抗原基因的DNA会破坏抗原基因的结构,抗原基因的两端分别含有Pst、EcoR的识别位点,用Pst、EcoR切割含抗原基因的DNA,能保持抗原基因结构的完整性,所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EcoR、Pst两种限制酶,A正确;质粒是一种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若用图中四种限制酶同时切割质粒,可以产生四个DNA片段,B正确;表达载体中除图示标注的结构(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应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调控因子,C正确;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D错误。44.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
81、同的两个新个体B. 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C. 胚胎移植时,供体和受体母畜都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D. 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答案】AB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胚胎分割、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分割的概念及对象;识记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对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A正确;B、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的个体,没有经历生殖细胞的融合,属于无性繁殖,B正确;C、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畜不必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只需良好的繁殖能力即可,C错误;D
82、、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故选ABD。45. 治疗性克隆有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B. 上述过程充分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 过程的完成离不开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潜能D. 、过程都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答案】CD【解析】【分析】治疗性克隆涉及到许多生物技术: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培养等。细胞全能性指高等分化的细胞离体后能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的潜能。【详解】A、图中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利用了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培
83、养等技术,没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A错误;B、上述过程仅获得了脏器组织细胞、神经细胞等,没有得到个体,因而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过程依赖于胚胎干细胞的增殖使细胞数量增多,依赖于细胞分化得到脏器组织干细胞和神经组织干细胞,C正确;D、过程都有细胞增殖,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D正确。故选CD。考点:本题考查治疗性克隆、干细胞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代谢旺盛的真核细胞,核孔的数目一般较多B. 溶酶体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C. 蓝藻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
84、光合作用D.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都能发生生成水的反应【答案】AD【解析】【详解】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有利于蛋白质和RNA的进出,A正确;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的,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核糖体中发生了脱水缩合过程,高尔基体中形成纤维素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内质网中有机物的合成过程中也有水的生成,D正确。47.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利用质子泵(转运原理类似Ca2+载体)把细胞内的H泵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形成细胞内外的H浓度差。“H一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以上两个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
85、的是( )A. 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可能发生质璧分离自动复原B. 质子泵可看作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 若降低外界溶液pH,则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植物细胞利用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且消耗了ATP,为主的运输,其中质子泵为载体;“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可见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吸收外界溶液的蔗糖,方式为主动运输,导致细胞质的浓度升高,吸收水分,进而可能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可能发生质
86、璧分离自动复原现象,A正确;B、质子泵是运输H+的载体,也可以催化ATP的水解,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依赖于细胞内外H+浓度差,而H+浓度差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故该植物细胞吸收蔗糖分子的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C错误;D、若降低外界溶液pH,细胞外液的H+会增加,则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应该增加,D错误。故选CD。48.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叶肉细胞内C3、C5、ATP短期内含量应分别是: ( )A. C3含量升高B. C3含量降低C. C5含量升高D. ATP含量升高【答案】BC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
87、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含量变化。【详解】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时,首先光反应过程中的H、ATP增加,进而促进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导致C3减少,而由于H、ATP增加,所以C5的固定量基本不变,但C3生成C5的速率加快,所以C5增加,A错误,BCD正确。故选BCD。【点睛】考生要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并能根据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判断;在推理时明确,
88、H和ATP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而C3和C5的量的变化始终是相反的。49.如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与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 参与过程的酶种类相同C. 过程都有ATP产生D. 过程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丙酮酸【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即线粒体内膜,为水的光解,光合作
89、用光反应类发生在囊体薄膜,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1、有氧呼吸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 12H2O+能量大量能量2、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过程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90、,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B、参与过程、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催化酶类都为呼吸酶,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酶类,它们的酶种类不相同,B错误;C、过程、为有氧呼吸三个过程有ATP产,水的光解2H2O4H+O2+能量有ATP产生,C 正确; D、过程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H部分来自于丙酮酸,部分来自于水,D正确。故选ACD。50.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剧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A.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B. 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 若将温度从2
91、5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D. 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1+V2【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V1代表呼吸速率;a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V2表示现有条件下最大的净光合速率。【详解】A、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除了受温度影响,还受O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B、a点以后随光照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加强,b点是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C、如果温度从25提高到30,呼吸作用加快,所以a点上移,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92、,要完成对呼吸作用的补偿需要较强的光照,故b点右移,d点上移,C正确;D、c点时O2的产生量即是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V1+V2,D正确。故选CD。二、非选择题51.请根据所学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应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小组需配制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和_。一般采用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除此之外,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还有_、_。(2)灭菌结束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将培养基倒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这个操作称为_。为了观察浸出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_法接种。接种时,为了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
93、应在_附近进行。(3)如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判断依据是_。【答案】 (1). 氮源 (2). 无机盐 (3). 高压蒸汽灭菌 (4). 灼烧灭菌 (5). 干热灭菌 (6). 倒平板 (7). 稀释涂布平板 (8). 酒精灯火焰 (9). (10). 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最后一次划线结束时更容易获得单菌落【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培养基的分类:按物理性质分,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一般是琼脂。按化学成分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两者的区别是天然
94、培养基成分不确定,合成培养基成分的含量是确定的。按用途分,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主要是培养、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培养酵母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鉴别培养基可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比如鉴别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可以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说明有大肠杆菌。(2)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法。(3)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
95、,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详解】(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一般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除此之外,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还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2)倒平板操作是指灭菌结束后,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将培养基倒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为了观察浸出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接种时,为了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3)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平板划线法得到的平板,依据是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最后一次划线结束时更容易获得单菌落,图中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点睛】
96、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一些基本操作,意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52.下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2)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过程的实质是_。(3)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4)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答案】 (1). 骨髓瘤细胞 (2). 抗原刺激过的(效应)B细胞 (3). 杂交瘤细胞 (4). 脱分化 (5). 高 (6). 基因
97、的选择性表达 (7). 灭活的病毒 (8). 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9). 核糖体 (10). 线粒体【解析】【详解】(1)由于单抗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根据示意图可知,Z是杂交瘤细胞,X细胞是由诱导干细胞形成的,因此为瘤细胞,Y细胞是由病毒刺激产生的效应B细胞。(2)过程是将高度分化的纤维母细胞诱导形成诱导干细胞,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脱分化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高;过程为再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过程中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的病毒。(4)分析题图,图中处筛选出的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故筛选的目的是的筛
98、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由于培养基中含有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动物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3.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过毒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产生物
99、质B的过程和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物质C、D、E的名称依次是_、_、_。(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3)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4)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线粒体基质 (3). H (4). O2 (5). 酒精 (6). 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100、 (7).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8). 有氧呼吸 (9).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0). 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图2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呼吸消耗氧气量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详解】(
101、1)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催化该过程的酶也存在于线粒体中。结合图示过程及细胞呼吸的过程可判断,图中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甲装置的墨滴不动,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的墨滴右移,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对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的墨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由此可推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可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进行对照实验。【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能正确分析细胞呼吸商的测定过程;实验题的分析关键要抓住实验目的,明确其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等),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与实验有关的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