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808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周代宗族实行族长制,掌握对祖先的祭祀权、对族人的治理权和对族内资源的支配权,族人严格服从族长管理。到了清末民初,有些宗族实行族会制、任期制和选举制。这主要体现了A. 古代宗族管理等级森严B. 宗族管理突破血缘限制C. 宗族管理的日趋近代化D. 古代宗族制度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清末民初,一些地方的宗族治理发生变化,出现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集体管理即族会制,族长通过选举产生,并有了任期等,主要体现了宗族管理的日趋近代化,C项正确;古代宗族管理等级

2、森严与“族会制、任期制和选举制”不符,A项错误;宗族管理突破血缘限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古代宗族制度影响“深远”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2. 汉武帝时,废天下诸钱,专命水衡三官(均输钟官辨铜令)作。汉武帝旨在A. 促进冶铜业发展B. 分割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 统一全国的货币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废止各诸侯国的货币,专命水衡三官作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促进冶铜业发展不是汉武帝控制铸币权的主要目的,A项错误;分割官员权力、加强皇权与“专命水衡三官作(钱)”不符,B项错误;统一全国的货币是汉武

3、帝采取的措施不是其主要目的,C项错误。 3. 下表是北宋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宋代内容出处宋初凡命士应举,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宋史选举志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宋英宗(1063-1067)诏令凡今农工商贾之家, 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熙宁二年(1069)苏辙上书A. 商人固有角色定位转变B. 工商皆本思想不断发展C. 实行了农商并重的政策D. 商人政治地位大幅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阅读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宋初年禁止“工商异类”参加科举,到允许录取“工商杂类”,再到工商业者纷纷转向读书科举,反映了宋代商人固有角色

4、定位的转变,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宋代将工商业作为“本”业重视,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宋代实行了农商“并重”的政策,C项错误;宋代商人政治地位并未“大幅提高”,D项错误。4. 天工开物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仅系统记录了历代农作物的种类、产地、种植和加工技术,而且记录了历代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制造流程甚至组织生产的管理经验。这表明天工开物A. 推动了传统科技的创新B. 打上了统治阶级的烙印C. 形成了完备科学体系D. 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系统记录了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5、,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天工开物推动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A项错误;打上了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的烙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并未形成完备的科学体系,C项正确。5. 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中使用绢布和谷物为媒介的比例在明太祖时为10,明成祖时为16.5,到明宣宗时达到了75。这在当时A. 反映了农耕经济繁荣B. 推动了土地兼并的加剧C. 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使用绢布和谷物的比例不断提高,结合所学可知,绢布和谷物这些常见物资作为土地交易媒介,便利土地交易,加剧土地兼并,故选B;材料反映的土地交易使用绢

6、布和谷物的情况,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繁荣,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土地交易,未涉及商品经济,故排除C;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D。6. 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以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社会结构的改变C. 小农经济的解体D. 城乡差距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即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由过去的农村领导城市,逐渐转变为城市领导农村,反映了受国内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近

7、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城乡关系的变化,非社会结构的改变,B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解体与“城市领导农村”不符, C项错误;城乡差距的扩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7. 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康有为意在A. 行托古改制实现变法革新B. 融合中西文化呼唤制度变革C. 借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D. 推动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西方戏剧(舞蹈)最初产生于中国,呼吁中国戏剧、舞

8、蹈“尽以泰西为师”,其目的在于借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项正确;变法革新在1898年已经失败,A项错误;融合中西文化“呼唤制度变革”与呼吁学习西方的戏剧、舞蹈不符,B项错误;推动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与“尽以泰西为师”不符,D项错误。8. 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主要体现了A. 满汉差异的淡化B. 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 夷夏观念的消亡D.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从甲午战败后到五四时期,

9、“中华民族”的概念伴随着救亡图存活动逐渐形成,说明此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未反映满族与汉族的差异以及差异的淡化,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并不代表夷夏观念消亡,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故排除D。9.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这A.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确立B. 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的认知C. 是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反思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答案】B【

10、解析】【详解】材料中陈独秀对于“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认识,是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中共二大中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前提,故B项正确;A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排除A;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是在八七会议上,排除D。10. 下图是米谷先生取材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的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该漫画表明A.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 中国已经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C. 中美两国实力悬殊D. 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观察题目中与1954年日内瓦会议相关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大使在中

11、美会谈时,当中国代表“不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表明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政策,D项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在中美会谈时目中无人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B项错误;中美两国实力悬殊与漫画主题不符,C项错误。11. 公元前5世纪兴起的雅典智者学派认为,哲学重点要解释的是人,世界上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必须服从的普遍真理,“只要掌握了雄辩术,一切观点都可以自我辩解”。智者学派的盛行A. 提升了公民个体道德修养B. 强化了对城邦公共秩序的维护C. 健全了直接民主的政治体制D. 促进了古雅典自由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只要掌握了雄辩术,一切观点都可

12、以自我辩解”可以看出,智者学派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自由,故D正确;智者学派忽视公民的道德,排除A;智者学派的主张,容易造成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维护民主,排除BC12.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都对中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尤其是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三者A.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B. 都以中国为鉴推进革命活动C.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D. 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认识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态度不同,但三人促进法国思想解放的根本目的一致

13、,即殊途同归,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三人都以中国为鉴推进“革命活动”,B项错误;三位启蒙思想家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是一致的,C项错误;三人都未以唯物辩证方法科学、客观认识中国,D项错误。13. 186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其中规定: 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A. 实现了联邦与各州的分权制衡B. 确保了美国联邦法律的至上性C. 推动国家认同观念的不断发展D. 是联邦与各州之间妥协的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

14、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可以看出,美国国会限制各州对公民权力的干涉,确保联邦法律的权威,体现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分权,故排除A;在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宪法的规定强调的是联邦对地方的制约,推动国家认同观念的不断发展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联邦与各州妥协,故排除D。14.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该图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 经济体制改革未改变经济结构的失衡B. 有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C. 农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工业发展的速度D.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20世

15、纪30年代苏联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数据特别是蓝色部分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计划促进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具有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项正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工业发展的速度,C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5. 下表为二战后新成立的部分国家政权,这反映了时间事件1948年朝鲜半岛分别成立韩国、朝鲜两个政权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1955年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后,越南南部成立与北部对峙的政府A. 动荡成为当时国际局势主流B. 新兴民族国家大量出现C. 资本

16、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D. 大国博弈影响民族自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和越南南北对峙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955年正值美苏开始冷战、两极对峙局面形成时期,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分裂或对峙,均深受当时美苏冷战的影响,是大国博弈的结果,故选D;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动荡和战争只是局部,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新兴民族国家大量出现,故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故排除C。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 史料是历史研究基础。玉衣为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敛服,一般用金缕、银缕、铜缕缝制玉衣。下表为

17、汉代玉衣的相关史料,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考古史料文献史料1958年冬,山东东平王陵山汉墓(东汉中晚期)出上玉片1647片玉片的各角或边缘有小孔,孔内残存铜丝或铜锈。史记中未见“玉衣”的记载。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统治后期的诸侯王)墓中发现了金缕玉衣。汉书中,只见“玉衣”而无金缕、银缕、铜缕的记载。1970年江苏徐州汉墓出土“银缕玉衣”,这墓和东汉彭城王刘恭有关。后汉书礼仪志中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只能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运用以上史料对汉代玉衣的发展进行构建。【答案】史记中无玉衣的记载,但考古发现,在汉武帝后期出现金

18、缕玉衣;汉书记载,西汉皇帝和诸侯的玉衣没有分级,考古发现西汉诸侯王刘胜使用金缕玉衣,印证了西汉玉衣没有分级;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玉衣出现分级制度,考古发现东汉古墓中有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印证了东汉玉衣出现分级制度。【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托材料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史记中未见玉衣的记载。”“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统治后期的诸侯王)墓中发现了金缕玉衣。”可知,史记中无玉衣的记载,但考古发现,在汉武帝后期出现金缕玉衣;根据材料“汉书中,只见玉衣而无金缕、银缕、铜缕的记载。”“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统治后期的诸侯王)墓中发现了金缕

19、玉衣。”可知,汉书记载,西汉皇帝和诸侯的玉衣没有分级,考古发现西汉诸侯王刘胜使用金缕玉衣,印证了西汉玉衣没有分级;根据材料“后汉书礼仪志中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只能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1958年冬,山东东平王陵山汉墓(东汉中晚期)出上玉片1647片玉片的各角或边缘有小孔,孔内残存铜丝或铜锈。”“1970年江苏徐州汉墓出土银缕玉衣,这墓和东汉彭城王刘恭有关。”可知,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玉衣出现分级制度,考古发现东汉古墓中有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印证了东汉玉衣出现分级制度。17.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非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邓小南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宋代既面临诸多问题,又取得许多成就,建树宋代在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基础上,建立可谓生于忧患与周边政权长期对峙,国内积贫积弱局面不断发展,土地兼并阶级矛盾严重,亦可谓长于忧患,宋代的发展可谓面临众多挑战,宋代又在社会经济制度建设

21、五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众多成就,社会经济方面,传统农业成熟,小农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中心难以城市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制度建设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 粉拳基础上的集权完善科举程序时期更加开放合理,科技方面实现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关键改进,应用普及及向外传播理学产生,并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世界文化繁荣,市民生活丰富,这些都是宋代文明昌盛的重要体现,这其中也有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从不同维度看,宋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全面的宋代,我们才会了解一个更完整的宋代。【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多角度理解论述。根据“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

22、可得出宋代面临着问题,但又取得了相关的成就。论述时可结合宋代在军事上存在的问题,即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问题进行概括其困境。再结合宋代在思想文化、科技文艺方面的成就进行概括其建树。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

23、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评述毛泽东提出的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趋势:领导阶级由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解释:19世纪中期印度是封建王公领导,中国是农民阶级领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2分)领导阶级不同与本国民族

24、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有关,19世纪中期,处在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先进的阶级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力量。答出其他角度也可以得分如:斗争形式由独立斗争到团结斗争;斗争目标由实现民族独立到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道路日益多样化。【解析】【详解】评述:毛泽东的建国主张在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情况下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义;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

25、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1年,中央财委着手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行, 1957年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据王家云、杨成敏新中国制定实施“五年计划”的审视等对“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加以分析。【答案】对“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的分析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从“一五”计划方面作答。背景:新中国

26、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恢复;帝国主义孤立与封锁;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内容与特征:指令性计划;单一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行政手段管理。成就与不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一定局限,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十一五”规划方面作答。背景:改革开放深化,综合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经济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内容与特征:战略性规划;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政府职能转变。成就: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两个角度对“

27、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进行分析,从“一五”计划角度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内容与特点、历史作用及不足之处;再从“十一五”规划角度分析其出台的时代背景、内容与特点、积极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突出将“计划”改为“规划”的必要性。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

28、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对格林尼治时间的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答案】第一阶段: 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 18801884年 ,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历史条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8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8益迫切。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

29、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第一小问的阶段及其理由,依据表格“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 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 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等信息可知,格林尼治时间经历了由英国地方时间发展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再由英国标准时间发展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发展过程,第二小问的历史条件,依据表格中的时间,结合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以及英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等知识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