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9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十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一、(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

2、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

3、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

4、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

5、,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禹一声也不响。“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禹一声也不响。“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

6、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

7、笑,像铁铸的一样。(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

8、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D.说“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是错误的。本文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作者改编的中国传统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隐晦深刻地联系现实,塑造了大禹以及其他协同治水的实干家、昏庸的官员等鲜明的有指向性的形象,使用“水利局”等现代词语,增强了现实讽刺性。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答: 答案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

9、,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如何具体塑造”其实就是要求回答作者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其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正侧面结合等。然后,找到文中最能体现“禹”及其随员的形象特点的句子,确定具体艺术手法,并考虑众大员的描写对禹及其随员形象塑造的作用。作答时,先答出描写手法,再结合情节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 答案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

10、史韵味;“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题干已明确了答题角度,要求从“故事”和“新编”的角度分析。从“故事”的角度,要考虑本文大禹治水的情节是否有历史依据。从“新编”的角度,要考虑小说有哪些虚构,语言有什么特点,还要考虑主题的现实性。二、(2019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寂寞尼玛路叶广芩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我的目光

11、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我立即提起包赶去。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车,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12、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凉意从窗缝里沁入。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

13、老女人。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像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她的呼叫之中。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

14、一只野兔子被叫作“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四兔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连我是从哪儿来的

15、,姓甚叫甚也没问。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挨,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老女人开心地笑了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

16、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子变得很美好。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B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繁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像太阳神一样飘舞”,这处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

17、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D“四兔”与个体大客车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以及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所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充满独特魅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综合能力。“热情豪爽”分析错误。结合“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的语境,即“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就把信给了我”,可见这里并不是对“我”的“热情”,也体现不出“四兔”的“豪爽”。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说明老王和“四兔”对“我”的信任。2小说为“四兔”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答案以“我”逃避现实生活为“四兔”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四兔”热爱生活的特点;以众人的兴奋期待为“四

18、兔”的出场蓄势,凸显“四兔”与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和奔腾骏马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氛围,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结构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本题从情节角度命题,答题时可从人物形象和环境等角度加以分析。小说中,从“我”的举动可看出“我”消极的人生态度,“我”逃避现实生活与“四兔”热爱生活形成反差,为“四兔”的出场做了铺垫。小说第八段通过描写众人“兴奋地朝外面望”“吹口哨”,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可以看出“四兔”与众人间的深情厚谊。小说第八、九段通过“那茫茫的原野上”“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掠过地面”等环境描写,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奔腾

19、骏马等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气氛,以此烘托出“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3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答案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排遣郁愤的初衷;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我”顿悟到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结尾处句子的含意,可结合句子的语境和文章主旨进行分析。从上文来看,“一时”指的是日出的瞬间,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高原清晨的美好,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这让“我”忘记了前往尼玛排遣郁愤的初衷。

20、从文章主旨来看,这次路遇让“我”的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和“四兔”表现出的真情和温暖、乐观与坚强,使“我”领悟到心怀对生活的爱,积极融入社会,才不会寂寞。据此分点作答即可。三、(2019江西五校协作体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私塾先生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

21、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鱼儿于清澈见底的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

22、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先生!”牧童跪下了。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

23、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少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走,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糟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嗬,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

24、,你们不能欺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个挎驳壳枪的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这话唐力很受用。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

25、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着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26、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再去缠一缠”土匪。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说法片

27、面,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已有意收他为徒。2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老学究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忠于职守,甘于平淡。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如从唐力在放牛之余偷听老学究讲课,可以看出他聪明好学;

28、从土匪来了他向老学究报信并“再去缠一缠”土匪,可以看出他机智勇敢。从唐力做了私塾先生后,“授业之余,勤学苦练”,费尽心力保护学生,可以看出他责任心强,勇于担当。从唐力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留在祠堂教书,可以看出他忠于职守,甘于平淡。3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次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读者印象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时

29、,要分析两次“土匪”来到桑槐坪的情形以及这样写的作用。文中第一次是真土匪来洗劫村子,没见值钱的东西,骂骂咧咧走了;第二次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他们对地方毫无骚扰,且待人礼貌。通过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而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对以上内容进行整理即可。四、(2019衡中调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漂在河床上的麦穗安庆那个遥远的夏日,我和母亲去邻村捡麦穗。夏日的太阳下,我看见满地都是挎篮捡麦穗的女人。母亲佝偻的腰一次次弯下,凌乱的头发被风掀起。快晌午的时候,母亲把拾的麦穗摁在那只荆条

30、篮里,嘱咐我把麦穗先送回去。那段记忆就刻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沿着卫河大堤匆匆地行走,半途上我看见一棵粗大的桐树,树荫伸展遮住了整个路面。我拿定主意在树荫下凉快一阵儿再走,然而我忽然看见桐树下坐着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身旁放着一把铁锨和一顶草帽,一种不祥的预感生上心头。我打消了歇息的念头,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勉强支撑着往前走。“站住!”一声断喝从身后传来,我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护住篮子。那眼里透着凶光的汉子已经站到我的眼前。“在哪儿拾的麦穗?”“在在南地”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不知道麦穗不让拾吗?”汉子满脸凶气地问。我说:“是是一块放了荒的地。”“胡说,放了荒也不能让外村人来拾,把麦穗放下!”“不。”我

31、紧紧地攥着篮子。“放下!”汉子凶凶地命令。一种本能的恐惧使我攥着篮子想夺路而逃,但篮子被狠狠地扯住了。“哇!”我恐惧地哭了,静静的炎日下我的哭声在河谷回荡。“把篮子放下!”汉子没有丝毫的妥协。我在哭声中争辩:“这是我妈拾的麦穗,为什么要给你留下?为什么给你留下?为什么?呜呜。你不讲理,不讲理。”那人似乎要和我赌气,猛地从我手里夺过篮子,我号哭着和他去争。他离我几步远,身子向后一歪,篮子被他狠狠地抛出去,在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转身看时,篮子已落进河床。我眼泪哗哗地流着,然后是放声地大哭。我想起母亲烈日下的辛苦,湿透的衣衫。我拼命地奔下河滩,鞋在奔跑中丢了一只,衣服被河坡上的荆棘挂破。一双粗壮

32、的大手拽住了我,我猛地扭过脸愤怒地盯着他,我狠狠地要咬他的手,他松开了,有些手足无措地看着我。我跳进河里,泪水合着河水流淌,我在哭声中捉住了那只荆篮,但篮子里的麦穗已被河水冲走。我站在河水里,看着漂在河床上的麦穗,河床上的波浪一波波把麦穗冲走了,我就那样站在河水里看麦穗被冲远。后来我掂着滴着水珠的空篮,穿着一只鞋,穿过大堤,蹒跚地回家。终于等到了母亲回来,母亲心疼地搂着我,泪水滴下来。好久,母亲问:“河水深吗?”我说:“不深,再说,我已经会水了。”母亲说:“可你还小啊,力气还没那么大。”母亲把我的手握在手里,“妈不该让你独自回家,怨妈。”我看见泪水在母亲的脸上爬。之后母亲再也没让我跟她去捡过麦

33、穗。后来我知道那个扔我篮子的人是邻村当时的一个干部,姓胡。没想到我后来要和老胡打那么多交道。多年后我被招聘到乡里,而老胡当时已经是邻村的支部书记。这之后,我因工作关系不得不多次和老胡接触,但那曾经经历的往事是不好说出口的。渐渐地我发现老胡并不是那么凶神恶煞,他在村里还颇有口碑。他带着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在全村搞玉米制种,亩均收入是传统种植收入的几倍。但那个结并没有从我的心中消失。有一年夏天,我陪种子公司的几个人在邻村待了几天。一天午后,我和老胡沿村东的河堤散步,走到一处排灌站老胡停下来。老胡看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忽然对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年轻气盛,在河边伤害过一个孩子。那孩子

34、挎着一篮沉甸甸的麦穗,我一赌气把孩子的篮子扔进了河里,那孩子疯狂地跑下河滩。我忽然害怕了,我紧跑几步拽住了孩子。可那孩子两眼愤怒地看着我直到孩子安全地上岸,我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不能忘记那双倔强的眼睛。要是那个孩子那天有什么闪失,我一生都不能心安啊。我真是”老胡说着,两眼怔怔地望着河水,“可惜,我已记不得当时孩子的面目了,也不知道他是谁。如果有一天,我能见到他,认出他,和他站到一起,我要向他深鞠一躬,向他道歉”老胡的故事实在让我难以自制,不知道此刻该说些什么。老胡从沉吟中醒过来,忽然问我:“你怎么了?”我说:“没事,我只是为这个故事感动”可我的泪水已经挡不住了。老胡忽然扳过我

35、的肩膀说:“你说,当年的那个孩子是不是就是你?多少年来我的脑子里一直恍惚留着那个孩子的印象,从第一次见你,就觉得你和当年那个孩子那么相仿,孩子倔强回头的样子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是不是你?是不是”老胡抓住了我的手。我依然愣着。老胡双手作揖,在我的面前深深地弓下了腰一弯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交代了母亲捡麦穗的辛苦,为下文中“我”不顾安危保护麦穗作铺垫。B小说前半部分“我”与凶汉理论时用一句(两句)独立成段,加快了小说节奏,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氛围。C小说语言风格朴实,口语化,不事雕琢,既与小说的农村题材相吻合,也

36、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D“漂在河床上的麦穗”作为标题富有新意,形象地将小说的主要事件概括性地表现出来,也点明了小说的主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这篇小说的标题并不能点明主题。2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记叙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并分析。答: 答案增强真实感、可信性。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我”是事件的亲历者,使故事真实可信。贯串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拿麦穗回家初遇老胡,“我”的麦穗被老胡扔到水里,以及“我”后来再遇老胡等情节均因“我”而得以发展变化。刻画人物。通过“我”眼中的老胡前后的性格变化,丰富了老胡的形象。用第一人

37、称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先要明确第一人称“我”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具体可从小说可信度、推动故事情节,以及刻画人物几个方面来考虑,如“我”是故事的亲历者,由“我”来讲述,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这一系列的事情是因“我”而发展变化的;由“我”眼中老胡前后的性格变化,让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等。3小说的情节结构富有特色,试找出至少两处并加以分析。答: 答案前后照应。小说多处前后照应,如前面详写夺麦穗的过程,后面写老胡回忆这件事,在前后照应中,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也凸显了老胡的转变,丰富了人

38、物形象。欲扬先抑。小说开篇部分将老胡塑造成一个满脸横肉、目露凶光的壮汉,中间部分写他“颇有口碑”,结尾部分写他的反思和忏悔,造成了强烈的反差,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制造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性。留白。小说以“一弯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结尾,引发读者对“我”是否接受他道歉的深思,增添了作品含蓄的意味。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从作者构思小说情节所具有的特点上把握。作者构思情节时,前后文多处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也丰富了老胡的形象。小说在刻画老胡这一形象时,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形象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交代“我”的想法,使作品更加含蓄。围绕以上这几点加以阐述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