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2下列优良品种与培育所运用的遗传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B用生长素培育的无子番茄基因突变C转基因抗虫棉基因突变D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矮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3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生物和食品潜在的安全隐患()A转基因植物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
2、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某些转基因植物可以合成更多的优质蛋白质,能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D某些转基因植物因为额外获得抗性基因,使其生存竞争力过强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4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组合的选项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ABCD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6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3、,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7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8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血液中存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
4、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的pHABCD9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10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只能从经传递到B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D处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B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
5、用C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1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实验植株将直立生长C实验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D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1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组合的选项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 组成细胞结构 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起作用后,还可反复利用ABCD14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生长
6、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1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B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16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B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该植物分布较多处划取样方C调查一个池塘中某种鱼的
7、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1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演替过程中灌木完全取代草本植物18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形式不同C“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D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应用“原料生产原料产品”的方法,以利于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
8、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20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
9、体C通常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DDNA连接酶“缝合”的结果是DNA两条链的碱基之间形成氢键22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2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股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D在长期有
10、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24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25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
11、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26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乙有关,与图甲无关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27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状态28下列
12、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都成反比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29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在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数变化分别为增加和减少C相同自然环境下,达到相同阶段,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次生演替所需时间长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30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表达出的信息是()A生长
13、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C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DA、B、C对应的浓度分别是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31下列有关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特征B决定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32如图表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D大于
14、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只是分解者C动物都是靠捕食获取食物,都是消费者D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4图为某人工白杨林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A处在第三营养级,属三级消费者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35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
15、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狼获得该野兔约10%20%的能量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二、填空与图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36分)36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获得矮杆抗病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育种,F2中矮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2)、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高度不育的是类(3)A、B、C三
16、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是组,原因是(4)通过矮杆抗病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具体方法是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该性状出现的原因是(6)与A、C组育种方法相比,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37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相应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
17、)图中抗体Y3与结合,使相应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病其中(填序号)可以通过注射相应激素来治疗(5)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最主要激素中,除图示激素外,还有,它们之间通过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2)达到t2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t2时种群的数量称为(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型(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a,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
18、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种群的(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该河流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39科学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mg汞或者0.1mg的杀虫刹,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中所示请分析回答: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
19、mg汞某种杀虫剂A鱼(甲)鱼(乙)7896B河蚌水溞、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鱼(乙)水溞1031E水溞小球藻515(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用字母表示),河蚌(B)和水溞(E)的关系是(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的倍(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的生理过程主要为,该生态系统中成分丙为(4)某人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三、探究与实
20、验(本大题有1个小题,共14分)40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特殊结构,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主要通道气孔能通过开闭运动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请分析回答:(1)研究者取生长良好的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叶,给予适当光照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此实验的目的是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诱导作用用浓度为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
21、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2)为研究乙烯利调控气孔开闭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cPTIO(NO清除剂)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有乙烯利时;四组实验结果说明,有乙烯利时,加入cPTIO后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乙烯利通过,导致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2015-2016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
22、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下列优良品种与培育所运用的遗传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
23、色体变异B用生长素培育的无子番茄基因突变C转基因抗虫棉基因突变D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矮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无子西瓜的培育是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西瓜,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多倍体育种,A正确;B、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24、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培育抗虫棉花采用的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矮秆抗病玉米,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生物和食品潜在的安全隐患()A转基因植物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某些转基因植物可以合成更多的优质蛋白质,能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D某些转基因植物因为额外获得抗性基因,使其生存竞争力过强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
25、衡【考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解答】解:A、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A错误;B、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原,B错误;C、某些转基因植物可以合成更多的优质蛋白质,能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C正确;D、某些转基因植物因为额外获得抗性基因,使其生存竞争力过强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属于转基因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D错误
2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组合的选项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ABCD【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限性:对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
27、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解答】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错误;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正确;错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变异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
28、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A错误;B、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B正确;C、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D、蛋白质水解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同的,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掌握各体液之间的关系,能准
29、确判断图中各体液的名称;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分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对对方进行着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是使对方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解答】解: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A正确
30、;B、狼的存在减少了某些食草类动物的数量(如鹿),减轻了植物的生存压力,使食草的昆虫、鼠类等数量增加,进而增加了以这些动物为食的鸟类等的数量;增加了食物链的个数,使食物网变得更复杂,B正确;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因为奔跑速度快的个体在生存斗争过程中适者生存,而奔跑速度慢的个体不适者被淘汰,C正确;D、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D错误故选:D【点评】狼和鹿相互作用,发生了相互关联的进化,即协同进化7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
31、择【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BD、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相同之处,ABD错误;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
32、质,是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不同之处,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8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血液中存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
33、调节了血液的pHABCD【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起到缓冲作用,正确;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从而减少内环境中的酸性气体,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正确;CO2能刺激人体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所以神
34、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错误所以正确的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
35、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据图分析: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A正确;B、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垂体的活动除了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以外,还受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图
36、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10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只能从经传递到B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和能量D处实现由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图示为突触结构,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突触包括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37、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答】解: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不能反过来,A正确;B、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B正确;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C错误;D、是突触后膜,可以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第
38、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B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C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解答】解:A、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而过敏原再次进
39、入机体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A正确;B、细胞免疫的过程包括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等过程,B错误;C、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通过抗原的刺激,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正确;D、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机理,能对抗原和过敏原进行比较,明确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12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
40、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实验植株将直立生长C实验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D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是空白对照组,目的与实验起对照作用与作对照,变量是单侧光,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实验证明植物根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 根的向地性中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故证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解答】解:A、与作对照,变量只有单侧光,故能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A正确;B、实验没有接受光照,植株将直立生长,B正确;C、以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向地生长)
41、和茎具有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C错误;D、实验是空白对照组,目的与实验起对照作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原则以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难度中等,重点是理解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另外植物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13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组合的选项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 组成细胞结构 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起作用后,还可反复利用ABCD【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
42、素输送到全身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和性腺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答】解: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正确;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能组成细胞结构,错误;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固醇类,错误;激素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激素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不能反复利用,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识记激素的作用特点、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解题的关键14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
43、田和园林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B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C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D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抑制杂草的生长【解答】解:A、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抑制杂草的生长等,A正确;B、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B正确;C、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D、植物激素类似物乙烯利与乙烯的
44、作用相同,它只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而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D错误故选:D【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及应用的能力1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B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组
45、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解答】解:A、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B、种群年龄组成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将来的变化趋势,B正确;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正确;D、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16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取样器
46、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B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该植物分布较多处划取样方C调查一个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1、酵母菌的种群密度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2、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
47、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4、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解答】解: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
48、壤中某些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B、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取样随机,不能选取该植物分布较多处划取样方,B错误;C、调查一个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出调查选项中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C人类活动可
49、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演替过程中灌木完全取代草本植物【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答】解:A、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正确;B、群落的演替
50、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不断调整,B正确;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D、灌木比草本高大,因而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在竞争中优势,所以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而草本植物仍然存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8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形式不同C“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D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应用“原料生
51、产原料产品”的方法,以利于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碳循环全过程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碳元素以光合作作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或燃烧回归到无机环境【解答】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全过程是在生物圈中进行,而不是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循环流动的,A错误;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形式不同,前者是二氧化碳形式,后者是有机物形式,B正确;C、“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C正确;D、农业生态工程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
52、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
53、)和行为信息(动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如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A错误;B、动物可以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错误;D、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行为信息,例如棉花遭受棉铃虫侵害时,会产生某些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虽然放出的信息是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但植株平时体内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只有遭受棉铃虫侵害时才会释放,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也是一种行为,可以称为行为信息,D错误
5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物理信息来源于生物和无机环境,化学信息来源于生物的代谢活动,行为信息来源于动物特点行为特征20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a)和淋巴细胞(b);B细胞(c)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
55、B细胞(e);T细胞(d)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f)【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A正确;B、各类细胞来源于干细胞,但功能不同,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C、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它们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C正确;D、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e和f),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淋巴细胞的来源、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56、)A基因工程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DDNA连接酶“缝合”的结果是DNA两条链的碱基之间形成氢键【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其中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解: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便于重组质粒的筛选,A错误;B、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
57、动植物病毒,其中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B正确;C、通常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D、DNA连接酶“缝合”的结果是恢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基因工程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
58、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基因频率及其变化,然后梳理有关基因频率及其变化的相关知识,先确定曲线变化的起点,再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走势,结合选项作出判断【解答】解:先由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一信息解出,A的基因频率是A=24%+1/272%=60%,a的基因频率是a=4%+1/272%=40%,因此A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起点是60%,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起点是40%又由题干知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所以A基因频率的变化
59、是逐渐升高,但无限接近但不高于1,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逐渐降低,无限接近但不低于0故应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趋势的判断要求学生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取结论2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股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本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
60、生存【解答】解: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股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因为这种变异不能遗传,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长颈鹿的个体中有脖子长的、短的,当长颈鹿过度繁殖以后,脖子短的得不到食物,被淘汰,A错误;B、北极熊是白色的原因是黑色的北京熊被淘汰,而白色的北极熊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那些保护色不好的野兔会被淘汰,目光不敏锐的老鹰也会被淘汰,C正确;D、害虫的抗药性本来就存在,不是有毒农药的作用,D错误故选:C【点评】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学习的过程
61、要注意和具体的实例结合进行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就是来解释相关的事实的,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的掌握24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
62、的知识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可分为:生态隔离、季节隔离、性别隔离、行为隔离、杂种不育等【解答】解:A、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分别演化出b、d、c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B、由于d是由a1演
63、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C错误;D、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种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突变和基因重组是新物种形成的内因一个种群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若时间足够长,可能因不适应环境被淘汰,可能进化成新的物种25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
64、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可见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解:A、当人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A正确;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
65、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故B正确;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还有渗透压感受器,故C正确;D、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注意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
66、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6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乙有关,与图甲无关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由图可知,甲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属于体液调节;乙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解答】
67、解: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或减少,如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会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B、寒冷条件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即与图甲和图乙均有关,B错误;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形式传递给细胞d,C错误;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快,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信息传递的图解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同时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7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
68、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状态【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B、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所以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C正确;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一直维持在稳定不变的状态,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
69、究,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经典实验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都成反比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
70、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解答】解:A、不是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抵抗力稳定性都成反比,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很弱,A错误;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C、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B错误;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种类,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及
71、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9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在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数变化分别为增加和减少C相同自然环境下,达到相同阶段,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次生演替所需时间长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
72、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数变化都是趋于增多的,B错误;C、由于次生演替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因此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短,C正确;D、若条件允许,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能演替成森林,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演替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区分两种演替和识记演替的实例的能力,难度适中30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表达出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C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的生长,却抑制根
73、的生长DA、B、C对应的浓度分别是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在不旋转的装置中,由于单侧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所以a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中生长素浓度;而在旋转的装置中,c、d都受到单侧光照射,但由于旋转,所以c中生长素浓度=d中生长素浓度【解答】解: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都有促进和抑制作用,说明都具有两重性,A正确;B、由该曲线图可知:根、芽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但不能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B错误;C、由图可知,D点对应的
74、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C正确;D、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1下列有关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特征B决定分层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
75、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解答】解:A、分层现象是群落中生物的不同分布,是垂直结构的显著特征,A正确;B、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B正确;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垂直分布的差异,玉米合理密植的合理密植是种群对光照的充分应用,C错误;D、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
76、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2如图表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C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大于C的浓度和小于C的浓度
7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成分只是分解者C动物都是靠捕食获取食物,都是消费者D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成份及作用分别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a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
78、腐生生活的微生物)b作用: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解答】解:A、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如硝化细菌;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A正确;B、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寄生菌),B错误;C、大多数动物靠捕食获取食物,是消费者;但秃鹫、蜣螂、蚯蚓等动物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掌握营养结构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4图为某人
79、工白杨林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A处在第三营养级,属三级消费者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杨树对应5条食物链,分别为白杨树B,白杨树CA,白杨树CDA,白杨树GA,白杨树GDA,苔类对应2条食物链,分别为苔类EA,苔类FA,共有7条食物链该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答】解:A、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白杨树BI,白杨树CA,白杨树CD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
80、,A错误;B、A在不同的食物链中营养级不完全相同,可以为第三、四营养级,属次级、三级消费者,B错误;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物种A还可以以物种CDFG为食,因此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C正确;D、图示的各种成分为食物网,只包括动物和植物,不包括无机环境和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5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81、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狼获得该野兔约10%20%的能量C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外,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之比,不是个体之间而是群体之间;次级生产量是指异养型生物从生产者获得同化的总能量减去它们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解答】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
82、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B错误;C、B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传给C和传给分解者,由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上看B同化的能量等于BCD的呼吸量加三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所以B的同化量大于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C正确;D、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解题关键在于理解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不是个体的同化量之比二、填空与图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
83、36分)36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获得矮杆抗病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F2中矮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tRR、ttRr,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占(2)、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高度不育的是类(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是C组,原因是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或基因突变具低频性和不定向性)(4)通过矮杆抗病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具体方法是低温或适宜(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矮杆抗病的幼苗(或对矮杆抗病的幼苗用低温处
84、理或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00%(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该性状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环境引起(6)与A、C组育种方法相比,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目的性强(或定向改变生物性状)【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组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组为单倍体育种中的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由于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瘦弱、高度不育;C组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A组获得矮杆抗病
85、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F2中矮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tRR、ttRr,其中ttRr不能稳定遗传,占(2)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长得弱小,高度不育,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3)A、B、C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C组,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使得有利变异往往不多,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4)B组单倍体育种,对F1代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由于F1产生四种配子,因而获得四种单倍体幼苗,其中矮抗的基因型是tR,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需要对幼苗进行低温处理或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加倍后二倍体植株ttRR才是可育的品种(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
86、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可能是有两种情况引起: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例如:少水、少肥或病虫害等;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的变异(6)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方法相比,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目的性强(或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故答案为:(1)杂交 ttRR、ttRr(全对才给分) (2)(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或基因突变具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答到一方面就给分)(4)低温或适宜(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矮杆抗病的幼苗(或对矮杆抗病的幼苗用低温处理或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答“种子”不给分) 100%(5)基因突变或环境引起(全对才给分)(6)育种周期短
87、、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目的性强(或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7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相应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图中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相应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
88、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填序号)可以通过注射相应激素来治疗(5)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最主要激素中,除图示激素外,还有胰高血糖素,它们之间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2、图中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3、图中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解答】解:(1)图中某类细胞
89、能分泌抗体,表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2)图中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少,血糖浓度升高(3)图中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但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故注射胰岛素有效,但是因Y3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结合导致的,故注射胰岛素无效(5)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除了胰岛素之外,最主要的激素是胰
90、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故答案为:(1)浆细胞 胰岛素 (2)摄取、利用和储存(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特异性)(4)自身免疫 (5)胰高血糖素 拮抗【点评】本题以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另外注意图中的三种糖尿病,只有Y1和Y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3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
91、曲线图是B图(2)达到t2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自然界资源(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天敌)数量增加t2时种群的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a,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5)如果这条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则对此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出现恶性污染事件,则会导致绝大多数水生动植物死亡,该河流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
92、遭到破坏【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据图一分析,t0t1种群增长率增加,t1t2群增长率减小为0,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图二中A表示J型曲线,B表示S型曲线【解答】解:(1)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2)t2时,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种群的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3)t1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在t2时种群数量为a,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
93、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5)由于生态系统具有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对生态系统没有明显影响;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河流遭到恶性污染后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故答案为:(1)B(2)自然界资源(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天敌)数量增加(使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而稳定在一定水平) 环境容纳量或K值(3)增长(4) 增长速率最大;(5)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一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
94、遭到破坏【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含义39科学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mg汞或者0.1mg的杀虫刹,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中所示请分析回答: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汞某种杀虫剂A鱼(甲)鱼(乙)7896B河蚌水溞、小球藻2557C小球藻/35D鱼(乙)水溞1031E水溞小球藻515(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用字母
95、表示),河蚌(B)和水溞(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的1.375倍(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的生理过程主要为光合作用,该生态系统中成分丙为分解者(4)某人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成
96、分(大气中的 CO2);确定小球藻为生产者,再根据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确定消费者的类型(初级,次级),最后写出具体的食物链(网)【解答】解:(1)先确定小球藻为生产者,再根据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确定消费者的类型(初级,次级),最后写出具体的食物链(网)河蚌捕食水蚤,二者是捕食关系,河蚌与水蚤又都捕食水蚤,二者又是竟争关系;(2)B的食物比例 C:E=1:1 时,设B中的能量为 x,则需要C的能量为x0.1+x0.10.1=55x;B的食物比例 C:E=2:1 时,设 B 中的能量为y,则需要C的能量为y0.1+y0.10.1=40y;据题意 C中的能量不变,则55x=40y,yx=1.375;(3
97、)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成分(大气中的 CO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4)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故答案为:(1) 捕食和竞争 (2)1.375(3)光合作用 分解者 (4)记名计算法【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
98、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三、探究与实验(本大题有1个小题,共14分)40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特殊结构,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主要通道气孔能通过开闭运动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响应请分析回答:(1)研究者取生长良好的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叶,给予适当光照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闭(或气孔直径)的影
99、响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诱导作用增强用浓度为0.004%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2)为研究乙烯利调控气孔开闭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cPTIO(NO清除剂)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有乙烯利时NO含量增加,气孔直径减小;四组实验结果说明,有乙烯利时,加入cPTIO后NO含量下降,气孔直径增大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乙烯利通过诱导NO的产生(或促进NO的合成或增加NO的含量),导致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本题的知识范围
100、是植物的气孔开闭、植物激素、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在光下处理30 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可以看出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气孔开闭的影响(或是探究拟南芥气孔开闭的最适乙烯浓度);通过在乙烯利处理与清除乙烯利后的叶片气孔直径的比较,可以发现有乙烯利作用的叶片气孔直径明显减小,则乙烯可诱导气孔关闭,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高于0.004%时,去处乙烯利后,气孔的开放的直径减少,低于0.004%此时,去处乙烯利气孔的开度恢复正常,所以最适浓度是0.004%;(2)实验I、III结果说
101、明NO含量增加,气孔直径减小;实验II、结果说明,有乙烯时,加入cPTIO后,NO含量下降,气孔直径增大加入的乙烯利能诱导NO产生,NO抑制气孔的开放,当加入cPTIO (NO清除剂),气孔开度恢复,说明乙烯能诱导NO产生,导致气孔关闭故答案为:(1)探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拟南芥叶片气孔开闭(或气孔直径)的影响(或探究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的最适乙烯利浓度)气孔关闭 增强0.004% (2)NO含量增加,气孔直径减小 NO含量下降,气孔直径增大诱导NO的产生(或促进NO的合成或增加NO的含量)【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