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47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一月份历史调研试卷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 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 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D 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2、下列筹建洋务军事工业的人物中,未在通商口岸选址的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崇厚3、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A、由孙中山首先提出的 B、它使辛亥革命有了指导思想C、它体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要求 D、它

2、提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A、君主专制政体B、开明君主政体C、君主立宪政体D、民主共和政体5、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6、从下列中人领导人的谈话中可以反映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B、“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

3、有所贡献”C、“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必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D、“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7、“九一八”后,蒋介石不抵抗的最主要原因是A、期待国联“公理解决” B、幻想日本会“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完整”C、认为中国实力不如日本 D、“宁可亡于日,不可亡于共”的反动立场8、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奠定新型人民军队基础的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三湾改编 D、文家市决策 9、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豫湘桂战役 C、百团大战 D、凇沪会战10、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评述,正确的是: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的持久战 抗日民族统

4、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统一战线中呈现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局面A、 B、 C、 D、11、下面的传单:“要走断头路,跟着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着毛泽东”。“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58万被消灭。”产生于A、1946年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13、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事件是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

5、、“批林批孔运动”1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 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15、中国政府于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17、下列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早期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体现

6、B、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C、用理性批判专制王权 D、预示着新社会到来的曙光18、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政时完成的反封建任务是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B、从法律上确认废除等级制度的思想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D、解除了广大农民所受的封建束缚19、19世纪上半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的主流是 A、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主义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 D、殖民扩张运动20、一战前,英德两国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B、争夺殖民地的矛盾C、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21、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

7、比,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22属于1942年26国联合国家宣言内容的是A、战后成立联合国 B、不得单独与敌人缔约C、共同援助苏联 D、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23、20世纪5060年代无论西方资本主义各国还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是A、充分利用国内资源 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借助外国投资援助 D、重视发展科技教育24、20世纪90年代至今,前南斯拉夫地区及中东局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 B、各主要世界强国的插手干涉C、冷战结束东西矛盾掩盖下的问题突出 D、民

8、族矛盾和宗教分歧25、下列世界近代科技成就中,其中对牛顿引力理论进行创新,并引发物理学思想一场革命的是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相对论的提出 C、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 D、进化论的创立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2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戛尔尼率团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驻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块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准许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

9、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材料二 乾隆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敕谕中说:“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例,不便准行。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澳门互市,历久相沿,已非一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乘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循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

10、天朝体制原来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恐尔使臣回国后禀达未能明晰,复将所请各条缮敕,逐一晓谕,想能领悉。”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七请回答:(1)材料一中马戛尔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这一要求是否具有合理性?为什么?(2)材料一中马戛尔尼提出的要求在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何体现?(3)乾隆帝对马戛尔尼的要求持何态度?这一态度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心态?这种心态和鸦片战争的结果之间有何联系7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和征用

11、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材料二 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财政交通工业几乎完全操纵于国际帝国主义之手,中国资产阶级所占者仅仅日用品之极少部分。帝国主义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独立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国共产党“三大”会议案材料三 国民党内虽有少数资产阶级成分,但它还是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现在的政府是国民党左派同共产党联盟的政府无产阶级现在并不希望完全掌握政权。而且目前手中也没有决定性的力量,共产党还没有能够统治政府

12、的足够的军队。 1927年4月27日至5月12日中共“五大”文件政治和组织报告请回答:(1) 上述三个文件的思想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2) 上述三个文件的思想认识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三大”与材料三中共“五大”的思想有什么联系?(4) 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个文件的思想观点有何不同?你如何认识这两个文件中反映出来的中共思想认识的转变?28、阅读下列有关英国近代政体确立过程的材料材料一 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国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

13、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材料二 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复辟初年,议会和王权关系极为和谐,在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都能保持合作。在经济政策上,复辟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支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符合议会的要求。在对外政策上,双方都拥护对荷战争。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没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力关系作任何实质性调整。

14、材料三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通过三方面的革命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以上材料均引自程汉大著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贯穿这一过程的根本问题是什么?(2)依据材料,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原因。(3)就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

15、29题12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3分,共39分。29、孙中山曾以“洪秀全第二”自比,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却远远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上有哪些新发展?试分析导致这些新发展的原因。(12分) 3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14分)31、联邦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却不同。据此回答:(13分)(1)、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联邦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7分)(2)、战后50-70年

16、代初,德日两国都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概括分析两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共同原因。(3分)(3)、今天面对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3分)高 三 历 史 参 考 答 案第卷 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共75分)12345678910111213ACCBCBDDCBBD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BABCBADCDB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26、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6分)材料一反映了西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力缺乏。(2分)(答出其中任2点即给2分)材料二反映魏晋南北朝

17、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分)材料三反映了江浙一带已成为农业高产区,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分) 趋势: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原因: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江南地区相对稳定;江南政权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江南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27、 唐朝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北宋殿试成为定制;明朝八股取士,答卷文体是“八股文”,第一甲第名“状元”。(3分) 材料二认为科举制度使有才能的庶族地主参政;材料三认为科举制度扼杀人才,摧残文化。(2分)原因:两人政治立场不同;封建社会阶段不同;科举制变化。(3分) 孙

18、中山夸大科举制作用。一方面,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另一方面,明朝以后八股取士阻碍历史前进。(4分)28、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适应洋务运动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2分) 原因: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导致留美学生受到歧视;守旧派官员不满留美学生日常生活“洋化”,思想观念“美化”,所作所为“离经叛道”等,进行阻扰破坏;政府下令停办。(不必拘泥于本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任意答出2点即可给4分)说明:留学教育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必然会遭到腐朽、落后势力的反对,发展艰难,充满斗争。(2分) 培养了一批实用的技术人才,成为洋务(或近代)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开拓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风气;为后来的

19、留学教育开辟了道路。(任意答出2点即给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39分。29、社会根源:社会生产力发展,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大国争霸,战争不断,一些思想家认识到人民力量不可轻视。(4分)举措及积极意义: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2分)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2分)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清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后来又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或雍正帝推行“摊丁入

20、亩”,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4分)30、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2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1分) 政治:导致暴政、腐败、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等现象;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钳制思想、摧残文化,阻碍科技发展。(3分)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制度。(4分)(举二例即可得满分)31、特点:图1鸦片战争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2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图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扩展到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游,(2分)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图3中日甲午战争后深入到长江上游和最富庶地区(2分)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1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