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2.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3.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删繁就简、婚姻自主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02 课堂 合作探究课时作业01 课前 自主学习03 掌握 解题技巧04 课后 巩固训练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平民化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服饰变化时间概况男子服饰:近代通常是长袍马褂,西装在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辛亥革命后,成标准服装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近代变化特征:中西合璧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由于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和“干部服”现代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军装鸦片战争中山装旗袍连衣裙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3、图示记忆 服饰发展三大阶段及其特点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传统菜系:、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的特色到清朝末年愈加鲜明。2西方饮食(1)传入:19 世纪 40 年代。(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商口岸鲁菜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特别提醒 在中西文化交融中,西方饮食风俗传入中国,并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影响,但中国饮食有自己的特点,
4、因此出现了中西饮食并存于中国的现象。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民居(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2)代表: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的新式住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成为典型的特征。中西合璧四合院租界完全欧化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特别提醒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呈现出缓慢演进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居住
5、条件不断改善,直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 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现代 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婚姻自主辛亥革命媒妁之言新式婚礼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丧葬风俗近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浓厚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现代: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
6、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逐渐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权利,开始步入社会。受教育西方色彩火葬剪辫易服握手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图示记忆“一、二、三、四”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探究一 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史料一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史料二 1950 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
7、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三 美国穿牛仔服的人堪称为世界之最,牛仔文化已经在美国根深蒂固。如今,牛仔布已成长为中国面料家族的主要成员,牛仔服装也成为中国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牛仔布已达 20 亿米,占世界的 1/4,中国每年生产的牛仔服装在 2 5 亿件以上。我国已成为国际牛仔布和牛仔服装的生产大国。中国 60 年的衣食变迁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史料一中认为“断发”的原因是什么?(2)史料二中“列宁装”流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3)导致史料三现象出现的内外因素各是什么?提示:(1)发辫不能适应时代
8、发展,于生产、生活、战争不利。(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方的外交政策,这影响了人们审美标准的变化。(3)外因: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影响。内因: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使中国的生产能力及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3)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
9、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探究二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史料二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
10、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1)史料一反映出我国近代婚俗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面对史料二的现象,一些人认为,西方文化的进入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说说你的理由。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提示:(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2)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理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向
11、前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理由: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丧失,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从水平看:总体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从程度看:大城市
12、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磐石。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逆向选择题解题技法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在题干中有“不是”
13、“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答此类题目常用方法有:(1)排除法。通用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例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
14、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题流程审题题干定时空:民国时期某城市;抓关键:“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注意逆向判断:对旧婚姻多于新式婚姻这一现象的理解错误的选项A 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近代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正确B 项 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符合材料含义,不是错误选项排除C 项反映了近代婚姻习俗演变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符合材料含义,不是错误选项排除分析选项D 项 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说明多数人仍坚持传统的婚姻观念排除答案
15、 A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技法点拨 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解答逆向选择题一要仔细阅读题干,抓住关键信息,找出哪方面不正确;二要特别注意选出不正确的,切忌一马虎选出最佳答案;三要选出正确答案后,再复核一下,以防未按逆向选择题解答。本题的历史现象是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远远多于新式婚姻,这说明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传统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理解错误的是认为旧式婚姻因为简便节约而更为流行。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随堂训练1(2017高考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
16、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析:由材料可知,婚礼仪式上既有传统的“喜字纱灯”,又有“钢琴曲”“白纱”,这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答案:B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2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解析:鸦片战争期间还未出现“断发易服”的主张,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尚未出现“断发易服”
17、的主张,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废止缠足”和“断发易服”的主张,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期间以政府推广的形式普及了“断发易服”,故D项错误。答案:C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3近代中国的居室建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四合院是北方的典型住宅B没有出现完全欧化的住宅C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D居室建筑出现了西化趋势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可采用直选法。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建筑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甚至出现了完全欧化的住宅。答案:B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4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
18、,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表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与上述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A男女平等的实现B称呼上“先生”取代“老爷”C婚姻自由的普及D绿军装的盛行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成立以后的现象,“男女平等的实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A 项错误;“先生”取代“老爷”的变化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度遭到冲击,故 B 项正确;婚姻自由的普及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现代,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以阶级斗争为纲”,全民皆兵,绿军装成为服饰的主流时尚,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人民版历史 必修2 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