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知识结构最新考纲(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国共十年对峙考纲解读(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基 础知 识 回 顾 知识点一 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背景国际: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导火线: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主力。第二阶段:运动中心上海,主力_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性质是一次彻底
2、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评价意义先锋:青年学生;主力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_革命的开端巴黎和会北京学生工人反帝反封建工人阶级新民主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领导基础: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外因: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一大时间年7月23日地点_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_,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1921上海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恍然一新。具体来讲,中国共
3、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 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 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 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条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
4、民党合作的决定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大北伐战争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对象_、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结果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流域大革命的失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吴佩孚一长江汪精卫三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1.五四运动具有彻底性并不是说五四运动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2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大革命基本上
5、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因素政治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必修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必修 2)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必修 3)知识点二 国共的十年对峙南昌起义背景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过程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
6、开始1927国民党土地革命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秋收起义1927年9月,领导。结果:进攻长沙失败,毛泽东率部队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土地革命毛泽东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包括、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红色政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井冈山武装斗争瑞金红军的长征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7、根本原因:“”倾错误过程从1934年10月开始。遵义会议:1935年,贵州遵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左毛泽东甘肃会师正确认识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
8、,共同抗日)。(3)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思想错误,延安整风期间才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考 点互 动 探 究 考点史料探究考点一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史料设疑史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中共党史资料选编史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
9、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四”运动研究综述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史料解读史料有效信息(1)从材料一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等概括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工农运动的结合”(2)从材料二中“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等概括出“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化”(3)第一、二条结论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因此间接获得“掀起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的结论史论归纳五四运动对
10、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它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多角度认识五四运动从革命史角度: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从党
11、建史角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思想史角度: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从全球史角度:五四运动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的引导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争夺中国的必然产物。考点二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设疑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一九三年四月二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
12、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料汇编对比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史料解读史料有效信息不同主张(1)从材料的第一段并结合所学归纳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从材料的第二段归纳出“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论”历史地位(1)根据所学突出毛
13、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指出其在党内的地位(2)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论”则要突出其危害性,指出其最终被党放弃的结局史论归纳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1)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2)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3)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并日益成熟。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
14、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3)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惨痛的失败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拥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4)从理
15、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在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考向命题探究考向一 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
16、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解题指导 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所以,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B项无产阶级革命。答案 B拓展探究(1)有人说“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种说法确切吗?据上题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解析 革命成功与否关键看革命的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答案 不确切。运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
17、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2)近代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从当今社会发展角度看,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解析 主旋律要从爱国主义考虑。答案 抵抗外来侵略,追求解放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今,成为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而贡献的不竭动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但是为了推翻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
18、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4)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变式题组练1(2015福建泉州期末)20世纪初,到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信中的“政治改革运动”()A首先爆发于上海B使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从材料“14岁多的孩子领导”“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
19、”参加的政治改革运动等信息可以判断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首先是学生自发游行示威,后来工人、商人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首先爆发在北京,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C项错误。答案 D2(2015山东济南期末)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
20、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关系。由“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可知,“岔路”从文化方面来看,显然应选C项,因为它使新文化运动从传播资产阶级的文化转向传播无产阶级的文化;A项是政治上的,不符合题意;“岔路”说的不是对社会性质的认识,故B项不正确。“岔路”说的不是继承,故D项不正确。答案 C3(2015山东临沂高三质检)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
21、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过程内容。题干中青岛潮描述的赵家楼之所以起火一方面是由于电线走火烧了房子,另一方面还在于曹家人自己放火,想烧死学生和把放火罪名转嫁到学生头上,这与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显然亲历者杨振声的描述应该更符合史实,可见青岛潮的描述是站在保护学生的立场上的,故B项正确。答案 B考向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调整(2014福
22、建卷)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题指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是指 20 世纪 30 年代伴随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对峙所代表的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因此中共积极主动的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所以答案选 C,A、D 两项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23、八七会议发生在长征之前,七大召开在长征之后;B 项解决的是中共内部问题,没有涉及中日关系问题。答案 C拓展探究 据上题回答下列问题:(1)1934年7月15日,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石峰、洪砂和小陶一线,写下了右面的抗日标语。对此标语解读正确的是()A此标语出现于红军长征途中B表明中共的革命中心已发生转移C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它是对部分红军抗日意愿的反映解析 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故A项错误;此时中共的革命中心还没有转移,B项错误;“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于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C项错误;从标语中可以看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表达的是“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的意愿,
24、故D项正确。答案 D(2)大型史诗电视剧寻路在央视黄金一套节目播出。寻路是以革命史诗风格,真实再现了“四一二”大屠杀、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黄洋界大捷、古田会议、三次反围剿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文中“寻路”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解析 本题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角度去分析。答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之路。“左”倾与右倾(1)“左”倾: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因而更具迷惑性,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25、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3)“左”倾和右倾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变式题组练4(2015广东卷)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合作。由题干材料可知,此时的广州政府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发生于国民
26、革命时期,故选B项。辛亥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都没有建立广州政府,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B5(2015海南单科)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解析 依据所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
27、“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答案 B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探索。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28、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虽然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进军井冈山,开展武装割据,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受俄国革命的影响,脱离国情,认为农民游击战争只是对城市革命的配合,中共六大的决议就是这种错误思想的反映,故正确答案为B项;A、D两项与材料不符;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强调的是城市暴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 B名 师专 题 讲 座 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1五四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精神、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2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坚定
29、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3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1919年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
30、、B、C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含义。本题选D。答案 D新史观革命史观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史观是中国史学界的传统史观,曾一度被大家忽视,近几年随着我党大力提倡发扬革命传统,追寻“中国梦”,革命史观再次受到史学界的高度关注。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从革命史观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共同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法可以从繁杂的历史现
31、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但是却不能对任何历史现象都给予圆满的解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2015广东卷)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前的左倾错误。“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可知反对资产阶级尚不是正确的。故选A。答案 A名家视角视角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
32、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解读 毛泽东所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是中国革命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敌人力量在城市强大;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土地广大;反革命营垒不统一;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解题方法技巧地图、图片类选择题的审题程序
33、题型特征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解题技法 1.地图类材料选择题应观察地图材料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2.解答图片类材料选择题,要注意分析图片反映的事件、寓意,从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判断选项,找出正确答案。对下列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A
34、控诉了日本侵华的暴行B表达了对国共内战的谴责C展现了抗战胜利的喜悦D寄托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审题程序 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1图1关山月、日本军旗日本侵略史信息2图2空袭控诉日本侵略罪行信息3图3炮弹做花瓶、图中文字是炮弹做花瓶万事乐太平丰子恺为庆祝抗战胜利而作信息4图4胜利之夜一家四口,庆祝抗战胜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综合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读图能力。图片一般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情况的反映,我们只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一般就能了解图片反映的是哪个阶段的事情,题干中已经明确说明是抗日战争时的事情,所以B选项的错误比较明显,这个是解放战争时的事情答案 B右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解析 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具体方法是:1911141925年。答案 B请做:课时跟踪训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