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0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1鉴赏文章体现的寓情于景等表达技巧。2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感情。莺飞草长的季节,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圣地会稽,诗文相遇,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诗天地。王羲之感怀天地万物,面对昔人、今人、后人,不禁“痛”从中来,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揉揉酸痛的肩膀,拍拍裤脚的泥土,心底却是从未有过的自在和满足。“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你几经波折,几度追寻,终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从此
2、与日月同生同息。你是中国诗坛最为秀丽的那朵奇葩,你的丰碑将永远竖立在田园郊野之上。你,就是在自然中释放生命芬芳的陶渊明。文言预习任务单 NO.1文白对译 知识梳理 一、一词多义1乘聊乘化以归尽(动词,顺随)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动词,趁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乘车)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量词,辆)2绝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形容词,走不通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形容词,与世隔绝的)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动词,端起)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和张仆射塞下曲)(动词,拉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动词,吸引,引来)4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因为)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按照)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5策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名词,马鞭子)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动词,鞭打)6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名词,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动词,走路)二、词类活用 1乐琴书以消忧(名词作动词,弹琴
4、、读书)2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3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4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5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6情在骏奔(名词作状语,像骏马)7当敛裳宵逝(名词作状语,在晚上)8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世的情怀)9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10幼稚盈室(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1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动词作名词,生活)12审容膝之易安(动词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13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4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适)15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16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
5、17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羡慕)三、古今异义 1尝从人事古义:今义:常指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指做官。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感叹。知心话。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指发生某事。6幼稚盈室古义: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小孩。指耕种之事。7策扶老以流憩古义:今义:扶着老人。8问征夫以前路古义:今义:指出征的人。行人。拐杖。9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
6、:女子文静而美好。幽深的样子。四、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判断句,“皆”表判断)译文:2富贵非吾愿。(判断句,“非”表判断)译文:3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享受荣华富贵不是我的愿望。4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5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宾语“焉”前置)译文: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既然使自己的内心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7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宾语“奚”前置)译文:8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后
7、置)译文:9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西畴”后置)译文: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10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武昌”后置)译文:11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前路”后置)译文:1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介词“于”)译文:13景翳翳以将入。(省略句,最后省略宾语“山”)译文:阳光黯淡,太阳即将落山。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文本鉴赏任务单 NO.2资料链接 文本鉴赏 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
8、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为彭泽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主要作品: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咏史诗咏荆轲和咏怀诗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 29 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做了几任小官,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
9、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并序,以明心志。归去来兮辞并序可以说是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
10、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本文是一篇述志作品,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弃官归隐后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乡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_ _ _答案 赏心乐事 痛 苍凉感叹任务探究一 辞官归田,隐士情怀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任务导引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任务设计1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
11、?(可用原文语句回答)_答案 三点理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2第一段中,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_答案 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形”,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3第二段中,陶渊明写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表达了他什么样的隐士情怀?_答案 归隐之“乐”有家人相迎之乐、居家之乐、游园之乐。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任务探究
12、二 诗情画意,逐层阐述 体会寓情于景的特点任务导引 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的纯净之美。任务设计4“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5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写“松”“菊”等意象?_答案 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
13、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的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所染。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_答案 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7归去来兮辞并序写到了回家后的种种景物和场景,这些描写是实写(眼前之景)还是虚写(想象之景)?结合“序”文内容和写作背景加以分析。_答案 应当为虚写,为作者想象之景。“序”中说,“辞”作于“乙巳岁十一月”,而十一月正值仲冬,作者离职归田的彭泽,位于江西湖口东,是不可能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景象的。“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场景、人事,作者明确说明是“春及
14、”之时的事,与作者写作该文的时间不符。由此看来,作者所写回家后的景象,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文章以这种充满轻快、愉悦、欣喜情调的景象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的渴望和急切之情。任务探究三 语言精练,音律和谐 品味素朴自然的语言特色任务导引魏晋时期,文坛上开始流行雕饰堆砌之风。本文虽然也锤炼语言,却不追求藻饰,不滥用典故,以淡雅生动为本;文辞精致,佳句甚多,却不失素朴自然之美。学习时要反复诵读,品味其语言特色。任务设计8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语言运用,自古以来,评价极高。按照你的理解领会,美在何处?_答案 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构建本真生活。陶文善于提炼语言,但又看不见痕迹。如
1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平淡中显精奇。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恬静心情,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抒写出来的。文章所写到的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松菊”“云”“鸟”“孤松”“寻壑”“经丘”等,但以极为平淡、自然的语言把最本质的生活和最坦荡的心灵展示给读者,使人无比向往那种纯净心灵和纯朴生活。语词非常简洁。文中用到一些虚词,如“胡、奚、焉、曷”等,实词,如“芜、瞻、熹微、衡宇、遐观、出岫、倦飞、盘桓、窈窕、崎岖、欣欣、涓涓、耘耔、舒啸、乘化”等,无论从词性还是从词义上,都能品味到其中的简洁平淡之美。韵律的优美。本文运用“
16、辞”的形式,既便于叙事,又便于抒情;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散文自由奔放、华美多变的特点。在用韵上,也是既规范典雅,又别具一格。如:正文第一段用“归、悲、追、非、衣、微”,正文第二段用“奔、门、存、樽”,正文第三段用“游、求、忧、畴、舟、丘、流、休”,正文第四段用“时、之、期、耔、诗、疑”,读起来朗朗上口。9魏晋时期,文坛上已经开始出现雕饰堆砌之风,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两篇文章却能保持其特有的语言风格,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其语言风格特点。_答案 语言风格:“淡远”“疏放”“拙朴”。“淡远”,表现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安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疏放”,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在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作者心胸的真实展示。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对兰亭优美景象的描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信可乐也”;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写出了回到田园后的园中之乐、田中之乐和身心自由之乐。点击右图进入 文 本 对 应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