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返回目录 文艺评论和随笔 第三单元 返回目录 第8课 咬文嚼字 返回目录 1.通读剖析文章,筛选概括文章信息2.梳理作品结构,理清文章写作思路3.理解重点句段,提炼文章主旨观点4.借鉴文章写法,学习写作方法技巧返回目录 考点及能力要求学考高考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BB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CC3.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CC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C5.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C返回目录 课前 教材预案课堂 深度拓展课后 限时作业返回目录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
2、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课前教材预案要点一 作家作品返回目录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代表作: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返回目录 汉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
3、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从而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点二 背景寻踪返回目录 要点三 字音字形1字音辨识(1)单音字香茗()箭镞()岑寂()斟酌()词藻()付梓()搅扰()烹饪()尺牍()mng z cn zhn zhu zo z jio png d 返回目录(2)多音字嚼 咬文嚼字 咀嚼 恶 憎恶 丑恶 恶心晕 晕倒 晕船 藉 狼藉 蕴藉剥 剥啄 剥皮 乘 下乘 千乘之国jio ju w yn yn j ji b bo chng shng返回目录 2字形辨认g 惑酒zhng 箭z c 拥
4、b 端蒙b 疲b z 铢z 博z 重蛊 盅 镞 簇 弊 蔽 敝 锱 淄 辎 返回目录 d 职d 武尺d sh 罪du 娥买d 还珠 chn 娟肆无忌dn dn 精竭虑dn 食壶浆shn 让chn 鸣dn 子渎 黩 牍 赎 窦 椟 婵 惮 殚 箪 禅 蝉 掸 返回目录 1近义辨用(1)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辨析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要点四 词语运用返回目录 辨用 戏曲事业要发展,就要_,要走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正确道路。嘉靖皇帝在继位之初做了一些_的工作,包括起用被降调的官员,追赠被处死的官
5、员,裁革多余官员,等等。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返回目录(2)锱铢必较斤斤计较辨析 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辨用 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_不可。本来是无所谓的事情,不要再_了。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返回目录(3)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辨析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辨用 编写工具书就必须_,字词的释义要准确、到位。他沉默了许久才开口,_,生怕说错。咬文嚼字 字斟
6、句酌 返回目录 2词语积累(1)不即不离:_(2)学富五车:_(3)才高八斗:_(4)索然无味: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形容读书多,学问大。形容文才非常高。形容呆板枯燥,没有趣味。返回目录(5)清沁肺腑:_(6)点铁成金:_(7)自鸣得意:_清新、爽朗的感觉渗入人的肺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返回目录 课堂深度拓展重点一 主旨概括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翻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返回目录 重点二 结构图解
7、返回目录 1“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够味”一词有什么含义?【品析】“够味”的意思是说将“是”字改为“这”字,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强烈。这个例子说明一句话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表达效果却大为不同,说明不同的语言形式能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重点三 句段品析返回目录 2“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如何理解这句话?【品析】这句话是说文字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特点。科学领域的文字需要准确和相对稳定的意义,越明显越好,越确定越好;而文学的语言则需要借助联想,使文字具有活生生的特殊意义,越有特色越好,越鲜活越好。返回目
8、录 3“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品析】这句话为文学艺术的进步,指出了一条根本途径,对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对整个文艺学界,都有指导意义。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推陈翻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返回目录 作者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在文中前五段举了几个实例?举这些实例各有何用意?所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四 小组合作列举的实例作者的用意(论证的观点)郭
9、沫若改台词(第一段)(1)(2)强调情感在表达上的作用王若虚改“李广射虎”(第三、四段)(3)(4)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返回目录【提示】(1)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句式不同,意味也不同,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水浒和红楼梦(第二段)(3)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也不同,斟酌文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4)“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第五段)共同点:例子都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本部分的材料丰富,大都取自于名家名篇,如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这样有说返回目录 1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即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
10、调这一点?重点五 疑难探究返回目录【探究】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情感走的,更动了文字同时也就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就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返回目录 2从朱先生做学问的精神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关语言修养的启示?【探究】一般人写文章不大重视语言修养,没有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推敲文字,以致白字连篇,语病百出。朱光潜
11、先生的文章会让我们深受触动,原来语言文字中有那么多的奥秘,有那么大的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写作,我们必须一字也不放松,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味的习惯,这样,就有提高语言修养的希望。返回目录 文学,也是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媒介和手段。文学研究、文学欣赏不能不重视语言。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欣赏,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是有教益的。返回目录 1叙议结合,析评交织文章以叙述开篇,不厌其烦地列举炼字的例子,而且 边 举 例,边 分 析,边 讨 论,使 得“叙”中 渗 透“议”,“评
12、”时不离“析”。因而文中所提出的观点,都有事例作论据,都有分析作支撑,都有坚实的根基。如举“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和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改写的例子,说明“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重点六 写法借鉴返回目录 2取例典型,论证有力本文之所以用例十几个,但并无累赘之感,除了以例分析、由例入理之外,用例典型而具有代表性也是原因之一。首先,作者所举用字成功之例,一般都是名篇中的名句。其次,作者举例时常变换角度,如前五段中的几个事例,尽管都是在说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但角度却完全不同。返回目录【素材开发】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赋予成语“咬
13、文嚼字”以新义,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在,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主题适用】“咬文嚼字”“治学”“创作”等。重点七 素材运用返回目录【典例示范】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孟郊的“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卢延让的“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也许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来,要创作出足以“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进行一番“咬文嚼字”。返回目录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佚 名近年来,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
14、家的作品挑错。在我看来,这一举措会促使文学再次成为一方净土,还传统文化与正统文化一份本真与圣洁。因此,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重点八 美文品鉴返回目录 所谓咬文嚼字,便是认真推敲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运用。试想,倘若就连被尊为经典的书籍当中也有小儿科的知识性错误,那么谁还会保持对文化原有的那份敬畏,又有多少人会被误导?由此观之,咬文嚼字亦是必须。返回目录 再看当下,书刊界、影视界,颠覆、戏说经典之作比比皆是。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孙悟空成了好员工,而各种切割、拼凑的另类图书也总能在畅销热卖区占据一席之位。然而,其背后却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人们在娱乐中贱卖着
15、自己的灵魂。可见,咬文嚼字乃大势所趋,它不仅应当消除名家作品中的错误,更应当祛除用以掩饰内心浮躁的荒诞颠覆,还文学作品一份可信度,令文化之树常青。返回目录 若想将“咬文嚼字”这一行动进行到底,只靠一份杂志的力量远远不够。正如卢梭所说:“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而我要说:消除文学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读者的督导,而是要靠作者内心对于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返回目录 当代网络写手层出不穷,但最终如烟火般灿烂一时之后又归于沉寂,为何?人们也许短时间内会青睐那些无厘头的作品,但无法长久忍受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这一现象应该使写手们惊醒,
16、领悟到对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唯其如此,作品方可受到一致好评,流传于千古而不衰。可曾想过,司马迁三十年著史记,曹雪芹十年语“红楼”,这为何?正是他们“咬文嚼字”,对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才耗时如此之长,也因此为我们呈献了一份文学大餐,涵养了我们的返回目录 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于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于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纷繁却不杂乱。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令精神之原春暖花开,令世界万物灵动自然。(有删改)返回目录【品鉴】作者有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改革发展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现象体察极深,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觉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拥有的文化自觉。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直击现实,从反面现象入手,反衬自己的观点。然后举出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照,材料与论点相得益彰。同时,作者精妙的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返回目录 如第四段引用卢梭的名言,“我们必须学会再次醒来,并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靠对黎明的无限期望”,并顺水推舟,引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倒数第二段引用荣格的名言收束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返回目录 课后限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