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生物圈1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上 最大的 生态系统。2范围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最高可达离地面10000米处或更高,该处是副生物圈带,主要生物是 细菌和真菌孢子。最低可达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 热裂口。3深海热泉生态系统 深海热裂口处环境完全黑暗,压力极大、温度极高,这里生存的生物与我们已知地球表面的生物圈完全不同,主要表现在能量来源是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以及代谢是在完全 无氧 的条件下完成。4生物圈是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 为人类制造氧气、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和维持其他生物的生存。二、全球人口动态 1全球人口的动态变化 在人类历史的部分时期,人口长期处
2、于很低的水 平。随着1万年前 农业 的出现和陆地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才开始缓慢而持续地增长。18世纪的 工业革命 使地球上的人口开始激增。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3亿,在达到大约110亿时才会稳定下来。2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1982年,我国将 计划生育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前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 持续增长。发展目标:2005年人口总数控制在13.3亿内,201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13.6亿,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的15亿,之后将开始缓慢下降。(3)人口增长对生
3、态环境的影响:燃料需求增加;人均耕地减少;植被 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加剧。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温室气体:大气中的 CO2。(2)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红外线起 阻碍 作用,并吸收转化为 热量。(3)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 的大量燃烧。(4)主要危害:冰川融化、海平面 上升、永冻土融化等;改变降水格局,影响农业生产。(5)预防措施:大力 植树种草、减少 化石燃料 燃烧,开发洁净 新能源。2臭氧减少危及所有生物(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大气中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 紫外线、X射线和射线,从而保护其免受短波辐射
4、伤害。(2)破坏原因:氟利昂 的排放。(3)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率上升,植物 光合作用 受到抑制。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形成原因:硫和氮的氧化物 溶于水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着雨雪降落到地面,使雨水的pH小于 5.6。(2)来源: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 的燃烧。(3)危害:杀死水生生物、破坏生态平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疾病;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酸雨中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4)防治: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SO2和NO的排放量。4水体污染(1)来源:生活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和工业污水等进入水体。(2)表现:
5、水体 富营养化、海洋污染等。(3)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污染源、建立污水处理机制和发展无害化工业生产流程。5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因此保护层次也应从 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 三个层面保护。(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药用价值、工业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的重要调节作用。潜在使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生物多样性价值。(3)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概念描述,不正确的是()
6、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不断趋向相对稳定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的圈层,是生物的总和D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B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
7、正确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造成的ABCDC考点1生物圈【例1】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
8、统,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物来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大气中CO2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吸收更多的CO2,故CO2的增加不一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所以D项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答案】D考点2全球人口动态【例2】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
9、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曲线_。(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_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种群密度曲线。(1)人口的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
10、然种群一样,呈现“S”形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式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最适人口应当是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3)计划生育控制的是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晚婚晚育则可以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 (3)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考点3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例3】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
11、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_。(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_。【解析】考查赤潮的成因及危害。(1)N、P等元素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必
12、需元素,含量过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2)赤潮生物分泌产生的毒素,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富集,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引起高营养级生物中毒。(3)藻类大部分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海水的pH升高。(4)可从生态角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举例阐述赤潮引起的危害。【答案】(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处于消逝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
13、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部分以胶质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任选其一)。1.(2009广东卷)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解析】考查臭氧层有阻挡紫外线的作用。【答案】D2.(2011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
14、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外来的物种迅速繁殖、扩散并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是指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答案】B3.(2009广东卷)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
15、碳转化途径。【答案】(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的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
16、物质循环。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4.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争夺食物等资源。引入外来生物对当地生物而言,有利有弊。比如这种植物对喜阴生物就是有利的,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是多
17、种因素引起,可能是适应环境,没有天敌等。【答案】A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温室效应 赤潮 酸雨 水俣病 臭氧空洞潮汐 大脖子病ABCD【解析】潮汐是由于地球引力而出现的一种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而引起的一种甲状腺肿大症。【答案】B6.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的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人类的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农作
18、物增产【解析】臭氧层耗损会引起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诱发皮肤癌,使白内障患者增加;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减少、农作物减产。【答案】A7.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所处的营养级低,化学信息(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基因交流容纳量(或K值)环境【解析】考查生态系统功能。(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华南虎是肉食性动物,而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低,所以大熊猫生存优势强。(2)大熊猫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属于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