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试六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这个阶层非常广袤,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
2、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
3、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只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汇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
4、”。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中国的“士”与“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
5、。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 1 300 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功成倨,恃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B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C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
6、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解析:A 项,曲解文意,“功成倨,恃才傲”有误,原文为“功成不倨,恃才不傲”。C 项,“无势”无中生有,也与后文内容矛盾。D 项,夸大其词,“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误,原文“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
7、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进行简述与评价。B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C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成为历史美谈。AD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文化虽萌生于封建时代,却仍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析:第一段话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8、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中国士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社会,具有爱国色彩。D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解析:从最后一段“但士人及士
9、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10、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二: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
11、,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 70 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 100 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
12、”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考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
13、方案比较)材料三: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 2017 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 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
14、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材料四: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 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 3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摘编自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
15、确的一项是(3 分)()A.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科目设置 3门必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效果 打破文理限制考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B.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特点为 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同次考试相结合结果 学生可跨年级考试最多有两次机会C.浙江以外其他各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考试分为 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推断 不会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CD.河南省高考改革方案招生录取 依据高考和学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扭转“唯分数论”解析: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
16、的一项是(3分)()A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B从 2017 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D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B解析:A 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C 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
17、足”属无中生有;D 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6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答: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
18、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却一个个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 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二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
19、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 75 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 1987 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四年
20、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她说。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很快的。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 32 呢。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
21、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三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你会见到这种情景,
22、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戏真好啊。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
23、念。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摘自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28 日,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中提到舞台总监杨典荣 75 岁了,说话有些漏风,但还是在剧团操心,这从某个方面表现了老杨对戏曲的喜爱。B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作者在首段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注意,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C文章写变化的时代总有一些老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顽固”一词作者贬词褒用,写出了农村人对地方戏曲的由衷喜爱。BD文章的题目“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指写形象,意蕴丰富。“牵曳阳光”,既联系了
24、弋阳县,又蕴含弋阳腔富有发展前途的意思。解析:B 项,“反问的修辞手法”错误,没有反问,最后“那么,弋阳腔呢”,后文作答,也属于设问。故选 B。8请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6 分)答:含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老戏台比作花树,形象地反映了弋阳腔生命力顽强和在当地的普及程度。“安抚了生活”写出了弋阳腔对人们生活的充实和滋养;“闪亮了历史”则写出了弋阳腔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作用:总结上文,突出主旨。与前文写人们听戏及弋阳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照应,形象地表现了弋阳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解析:此题考核分析
25、文中的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这句话。分析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比喻义、引申义、主旨义等,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此句从“像”可知是比喻句,注意比喻义,结合句中的“固执地开放”“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分析其目的是写弋阳腔“生命力顽强”“充实和滋养人们的生活”“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结构上和前文的“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照应,内容上突出弋阳腔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9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答:历史悠久。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备受欢迎。弋阳腔的观众多,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剧目多样。剧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高腔鼻祖,影响深远。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特征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的特征,答题时注意锁定答题区域,提取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答题区位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可根据文中的句子“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弋阳腔是元末明
27、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概括答题要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迁司玉大夫,与斛斯徵等同修礼律。后以军功,授平东将军,赐爵石城县男,邑三百户。时武
28、帝阴有灭齐之志,仲方献二十策,帝大奇之。后与少内史赵芬删定格式。寻从帝攻晋州,又令仲方说翼城等四城,下之。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后以行军长史从郯公王轨擒陈将吴明彻于吕梁,仲方计策居多。宣帝嗣位,为少内史,奉使淮南而还。会帝崩,高祖为丞相,与仲方相见,握手极欢,仲方亦归心焉。其夜上便宜十八事,高祖并嘉纳之。又见众望有归,阴劝高祖应天受命,高祖从之。及受禅,上召仲方与高颎议正朔服色事。仲方曰:“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又劝上除六官,请依汉、魏之旧。上皆从之。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
29、,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丁父艰去职。未期,起为虢州刺史。上书论取陈之策。上览而大悦,转基州刺史,征入朝。仲方因面陈经略,上善之,赐以御袍袴,并杂彩五百段,进位开府而遣之。及大举伐陈,以仲方为行军总管,率兵与秦王会。及陈平,坐事免。未几,复位。后数载,转会州总管。时诸羌犹未宾附,诏令仲方击之,与贼三十馀战,诸部悉平。仁寿初,授代州总管,在职数年,被征入朝。会上崩,汉王谅馀党据吕州不下,炀帝令周罗睺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月馀拔之。进位大将军,拜民部尚书,寻转礼部尚书。后三载,坐事免。寻为国子祭酒,转太常卿。朝廷以其衰老,出拜上郡太守。未几,以母忧去
30、职。岁馀,起为信都太守,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寻卒于家,年七十六。(节选自隋书列传二十九,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B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C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D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D解析:“后魏为水周为木”中的“后魏”和“周
31、”都是朝代名,属于专有名词,所以应该在“后魏”的前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答案 A 和 C;第二处,“又圣躬载诞之初”翻译为“且圣上诞生之初”是一个固定说法,因此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答案 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明经,中国古代察举制中的一个科目,后成为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B崩,避讳说法之一,本义是山倒塌,原专用于帝王之死,后亦可用于太后等。C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拜为上卿”中的“拜”。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职。告老、乞身、致仕、乞归、致政等与之同义。A解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错,明经与进士科
32、同为科举考试的科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仲方少时就有文才武略,周太祖对此很惊讶,让他和皇子们一起学习,当时隋高祖也在,因此崔仲方和隋高祖从小就有交情。B崔仲方善于言谈,长于谋略,虽然以文入仕,却因军功多次升职,先后被授予司玉大夫、石城县男、范阳县侯等职位爵位。C崔仲方有政治远见,对时为丞相的隋高祖衷心相随,连夜给他进献适宜的计策,又劝他代周自立,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BD崔仲方虽然历经四朝,颇受重用,但仕途依然不顺,一生多次起落,担任文官武职,辗转于朝廷地方,时有去职免官之事。解析:司玉大夫一职“因军功所得”于文无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33、汉语。(10 分)(1)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5 分)译文:第二年,皇帝又命令仲方征发十五万劳力,在朔方以东沿着边境险要的地方,修筑了几十座城,来阻止胡人入侵。(2)炀帝令周罗睺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月馀拔之。(5 分)译文:隋炀帝派周罗睺去攻打吕州,他却被乱飞的箭射中身亡。(皇帝)于是下令让崔仲方代替统领这支军队,一个多月就攻克了吕州。解析:(1)发:征发。缘:沿着。(2)总:统领。拔:攻克。参考译文: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崔仲方小时候喜欢读书,有文武才干。十五岁时,周太祖见到他认为他不同一般,让他与皇子们一同学习。当时高祖也在
34、其中,渐渐地彼此之间关系密切起来。后来依靠明经考试做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升迁为司玉大夫,与斛斯徵等人一同修撰礼律。后来因为建立军功,被授予平东将军,赏赐石城县男爵位,世禄封地三百户。当时周武帝暗地里有灭齐的志向,崔仲方献上二十条计策,周武帝大为惊奇。后来与少内史赵芬修改确定规章法度。不久,跟随周武帝攻打晋州。周武帝又令崔仲方劝降翼城等四城,都如愿攻下。被授予仪同,进升爵位范阳县侯。后来担任行军长史,跟随郯公王轨在吕梁活捉陈将吴明彻,崔仲方计策很多。宣帝继位后,他被任命为少内史,奉命出使淮南后回来。适逢宣帝去世,高祖做丞相,与崔仲方相见,握手言欢,十分高兴,崔仲方也诚心归顺。他连夜呈上治理国家的
35、十八条方针,高祖都赞许接纳了。崔仲方又见高祖众望所归,私下劝高祖应天受命,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高祖接受周静帝禅让后,召崔仲方和高颎一起商议改朝时间及所用的车马祭牲的颜色。崔仲方说:“晋是五行中的金,后魏是水,周是木。皇家用火承托木,能天下一统。且圣上诞生之初,有红光瑞气,所以车马衣服旗帜,都应该用红色。”又劝说皇上依照汉、魏的旧制任命六官。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皇上下令他征发三万劳力,在朔方、灵武修筑长城,东至黄河,西到绥州,南到勃出岭,绵延七百里。第二年,皇帝又命令仲方征发十五万劳力,在朔方以东沿着边境险要的地方,修筑了几十座城,来阻止胡人入侵。不久,遭父丧而离职守丧。守丧期未满,起用为
36、虢州刺史。他上书论述攻取陈国的策略。皇上看后非常高兴,改任崔仲方为基州刺史,征召入朝。崔仲方于是当面陈述策略,皇上认为很好,赐给他御袍袴和各色彩绸五百缎,进爵位开府并派遣他去伐陈。等到大举出兵攻陈时,崔仲方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兵和秦王汇合。平陈后,他因犯事被免职。不久,又恢复职位。几年以后,被任命为会州总管。当时,各部羌人还没有归顺朝廷,皇帝传旨命令崔仲方出征,他和敌人打了三十多仗,各个部落都被平定。仁寿初年,崔仲方被任命为代州总管,在职几年后,被征召入朝。正值皇上去世,汉王杨谅的余党占据吕州,朝廷屡攻不下。隋炀帝派周罗睺去攻打吕州,他却被乱飞的箭射中身亡。(皇帝)于是下令让崔仲方代替统领这支
37、军队,一个多月就攻克了吕州。被晋升为大将军,被任命为民部尚书,不就转任礼部尚书。三年后因犯事获罪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国子祭酒,转任太常卿。朝廷因他已年老力衰,让他出任上郡太守。没多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一年多后又起用为信都太守,但他上表请求退休,朝廷予以优待,准许他的请求,不久在家中去世,时年七十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注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
38、。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注:紫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片开头两句,“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入云、俯瞰沙渚的气势。B“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也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C“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D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D解析:
39、D 项,“表达方式明显不同”说法过于绝对。15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 分)答:这三句融情于景,借塞鸿、岸柳、纷絮等意象来抒发离愁别恨,尤其是“柳”谐“留”音,见柳思人,以此表达惜别怀远之情。离人似高飞的鸿雁,一去无踪,而最能牵动人们离愁别绪的岸柳却一眼望不到头,“塞鸿难问”与“岸柳何穷”构成对比,使离别的愁绪表达得更加深切。“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作者以“纷絮”喻别愁,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思化为有形之物,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
40、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此题首先考虑此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这三句抓住“塞鸿”“岸柳”“飞絮”等意象通常表达的情感,融情于景来表达离别的忧愁。如鸿雁一去无踪迹的远人和表达留恋之情、无穷无尽的柳树形成对比,表达无尽别愁;诗人将无形的愁思比作纷纷扬扬的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绪之多而纷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相同。(2)杜 甫 的“朱 门 酒 肉 臭,路 有 冻 死 骨”比 孟 子 的“”更深刻、更生动、更凝练、更富有
41、诗意。(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 24.8 厘米,长 528.7 厘米,绢本设色。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 12 世纪北宋汴京繁荣稳定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况,()。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 2015年 9 月
42、,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43、(3 分)()A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B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C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情况D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也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情况A解析:“见证”当动词讲时,意思是“当场目睹可以做证”,用于人,而此处主语为“作品”,故排除 B、D 两项。补写的语句是对清明上河图的一个价值定位,比较 A、C 两项,用“是也是”的句式语气更强烈,更能凸显其价值,故排除 C 项,选 A。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44、B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表现的不只是繁荣市景,还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C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不只是繁荣市景,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D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D解析:原句中“不仅但也”关联词搭配不当,使句子表意不明。从语境上来看,这句话是想表达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于繁荣表象下的忧患意识,所以用转折、并列关系句式。19清明上河图的书名号表示绘画作品,下列各句中书名号及其相关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
45、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D红色歌曲,唱响广安活动,表达了广安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C解析:A 项,应将“述而”连同括号一起移到书名号的里面去,改成论语述而。B 项,应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书名号改为引号,因为它既不是书名,也不是文章名称。将“招生启事”用书名号括起来,因为它属于文章名称。D 项,“红色歌曲,唱响广安”应用引号,不用书名号。20下面是中国网记者采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何建明的回答,补写
46、出记者的提问内容。(6 分)记者:(1)(不超过 35 个字)何建明:从诗经到屈原的作品,再到司马迁的史记,等等,这些作品的文脉是有继承性的。近现代作家,当代作家,同样继承了前辈作家的文脉,代代传承。我们的国家在奋进和发展,文学也是跟着这种潮流走。写作方向明确,我们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才会长久。中国从古到今的文脉是如何延续的?如何保持文学创作的生命力?记者:(2)(不超过 25 个字)何建明:20 年前我到天津采访,碰到一个老人家,这个老人讲了他自己的事。老人退休以后,为了援助贫困大学生,自己蹬三轮车在火车站拉客,赚了二十几万块钱,给了贫困大学生,而他自己就吃住在广告牌的后面。我当时非常感动
47、,这个老人家就进入我的作品落泪是金中。像这样的小故事很多。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解析:结合“从诗经到屈原的作品,再到司马迁的史记,等等,这些作品的文脉是有继承性的”“写作方向明确,我们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才会长久”分析可知,此处应该是对中国从古到今的文脉延续和保持文学创作的生命力的提问。结合“20 年前我到天津采访这个老人家就进入我的作品落泪是金中。像这样的小故事很多”分析,此处可能是对分享创作过程中小故事的提问。21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 G20 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 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
48、,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5 分)答:G20 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两项内容;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_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鲁国国君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只小鹿,让臣子秦西巴先送回宫中,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其后哀号,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不忍,便放了小鹿,自己也因此被赶出宫门。一年后,孟孙要为太子找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孟孙却单单请回了秦西巴
49、。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使国君放心托付太子的,不正是秦西巴的慈悲之心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分析这则材料可用找关键句法。“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这句话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或对生活的联想想象,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文化、历史、人生,积极表述、阐发他们的见解,展示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要发扬善良、宽容、坚忍等美好品质,学习为理想追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由此,可立意为“慎选人生底色”“保持真正的自己”“寻找底色,释放本真”“打上坚毅的底色”“生命因坚韧而精彩”“奋斗不止,为底色添彩”“守住人生的底色”“描绘底色,张扬个性”“鲜花献给有底色的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