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案2 问题探究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新闻、科普文阅读中问题探究的考查特点。2.学会高考新闻、科普文阅读中问题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分类点拨 类题一 探究时代精神 方法突破 常见命题 1.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2.新闻中的奋斗经历,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3.文中说:“”,这句话蕴含着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4.科技成果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新中国科技发展加以探究。5.的科学发现、创造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探究。答题思路 1.新闻文本探究思路(1)把握命题角度和答题角度。新闻报道的事件、人
2、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对报道对象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遍性的 意义。(2)紧扣原文、寻找答案。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3)概述相关事实,分析阐发人物精神(包括品质、素质),所受启发可以与文本相同或相反。新闻的好恶褒贬一般比较明显,从文本的报道对象和作者的措辞、行文方式就可推测出来。应合理联系社会现象、学科知识,对新闻报道的对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对所揭示的问题提出独到、合理的见解。2.科普文探究思路 科普
3、文章的探究题多集中在“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上。“人文性”和“某些问题”是科普文章探究的关键点。探究其“人文性”,就是探究科学发现、创造带给人们的启示,带给科学、经济、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探究科学技术是怎样改善人们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答题模板 1.明确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规范表述。【经典例文】(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她只能活七小时”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
4、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
5、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
6、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
7、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例题分析】这篇报
8、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个能力点会有两层命题指向:一个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社会价值,一个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人物精神风貌。解答这类题目,一是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探讨有个性化色彩的性格、思想、品质、特点;二是要联系时代,把人物事件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揭示其性格、思想、意义,如在本文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尊重,人道的爱心等,都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答案:(1)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2)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3)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
9、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类题二 看法与理由 常见命题 1.如何理解文中“”这段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2.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访谈结尾,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4.文中说,这一科技成果会给人类带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方法突破 答题步骤 1.新闻探究题(1)研究题干,把握答题重点 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注意:词在句中,句在段中,段在篇中;探究疑点、难点、空白点,注意:内引外联,言之成理。(2)注意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 内向型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常见提示语:请联系原文,请结合文本内容,就其在文中的作些分析。外联型结合实际或
10、自己的想法来答题,常见提示语:请结合现实,对此,你如何评论。内外结合型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常见提示语:请结合文本内容和现状(现实),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的了解,这则新闻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你有什么建议(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回读原文,思考现实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合理联系现实状况(4)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2.科普文探究题(1)科普文中关于“看法与理由”方向的考查,主要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某些问题”往往是指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的问题,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联系社会现实发表个性化的见解。(2)科普文章的探究题多从哲
11、学、思维、科技、经济、社会角度综合考查,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分点作答。答题模板(1)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2)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3)作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4)作小结,即归纳回扣观点,简要作结。【经典例文】(2013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
12、然为师。盛唐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
13、,和太湖边石头 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 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 一番新的天地。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 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 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 的沙岩。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
14、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
15、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例题分析】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解析:本题
16、具有开放性,应在联系全文内容基础上,抓住题干中要求进行回答。答题时,先明确自己观点,然后作出合理解释,论据要充分,要分析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的主客观原因,不能盲目下定论。说明理由要结合文本,从整体上作理性分析。答案:(1)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有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的传统。不同画家居于不同区域,必须要有所创新。(2)大自然是千番模样万种风姿的,已有的山水画法还远远不能表现出大自然山石的多种风貌,必须不断丰富创新。(3)要成为有成就的画家,必定要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4)今天的山水画家如果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发现更多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点击进入对点精练点击进入专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