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267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真题汇编.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1(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解析】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故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

2、争,故B项错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提案的顺利通过,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3、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1935年社会保险法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

4、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

5、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私营企业纷纷涌现”是在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发生在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商品贸易,即政府禁止买卖粮食,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在斯大林时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

6、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

7、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7(2015江苏单科19)“

8、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解析】“20世纪50年代”已经是斯大林模式,没有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先进发明“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与苏联模式的僵化有关,故B项正确;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

9、开了激烈的角逐,科技交流不可能不受影响,否则会远不止“28个国家买去专利”,故C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但也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

10、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1929年大危

11、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5四川文综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

12、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考点】现代科学技术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解析】题干中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所提到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与谴责纳粹德国之间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出担心欧洲大陆战争威胁日益临近的思想,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当时在科学界处于科学中心的地位,因而其移民到美国意味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题干中郎

13、之万所说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意思相近,故C项正确;“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与科学家全球流动的思想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项错误;1

14、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12.(2014安徽卷21)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33年”

15、可以直接排除A,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性质;C项与题意无关;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选D。【答案】D13.(2014四川卷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

16、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 C D【解析】 本题以问卷调查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表格的信息可知,说明俄国人对十月革命仍在反思,正确;不同时期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错误;对十月革命持肯定态度的在四个时期都占多数,说明正确;在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故B项正确。【答案】B14.(2014安徽卷20)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

17、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解析】本题以列宁论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并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当时苏俄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并不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当时已打败国内外敌人,故不符合当时的史实,予以排除;材料中说明苏俄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制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严重脱离现实的表现,故选B项。【答案】B 15.(2014全国大纲卷21)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

18、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本题以斯大林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解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说明苏联要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只有C项可以反映这一主题,故答案为C项。苏联的“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C16.(2014江苏卷15)下表据一

19、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 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表格中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本题选B项。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说法错误;D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答案】B17.(

20、2014新课标全国卷34)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本题以1928年苏联工业建设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苏联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故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故排除C项。【答案】D18.(2014福建卷

21、22)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本题以苏联政府在某一时期提高谷物收购价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A项是1927年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价格与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联系,C项错误;赫鲁晓夫上台后,以农业改革为重点,试图通过提高谷物收购价格来解决“斯大林模式”

22、的弊端,D项正确。故选D项。【答案】D19.(2014全国大纲卷23)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解析】 本题以艾森豪威尔讲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能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而这些项目均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即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是要保留那些政策,故C项的加强无法体现

23、。【答案】A20.(2014福建卷21)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解析】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从材料“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分析,其目的是要借助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的“金融手段”和C项的“制定法规”无法

24、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排除。故选A项。【答案】A21.(2014江苏卷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解析】 本题以美国自由的故事中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

25、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1936年以及材料中“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题选D项。A项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不符合“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罗斯福新政体现两种结合,故B项错误;C项说法显然不符合题意。【答案】D22.(2014新课标全国卷34)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

26、术得到社会的认同【解析】 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时间,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项。【答案】C23.(2014四川卷11) 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解析】 本题以电影海报为切入点,旨

27、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等电影作品,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故D项错误;摩登时代描写的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使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引发失业浪潮,在这一背景下工人的艰难生活,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故正确答案为B项;A、C两项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故排除。【答案】B24.(2013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阅读分析材料,注重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心灵的表现。【答案】D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不用纯粹的颜

28、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25.(2013江苏单科18)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C向日葵 D格尔尼卡【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所给的材料内容看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A是浪漫主义作品,B是现实主义作品;C是印象派绘画;D是现代派绘画,因此正确答案选D。【答案】D26.(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

29、观察图表,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年达到最高值,1933年迅猛下降,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经济大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故选A。B项、D项与史实不符,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时间是在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答案】A27.(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

30、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答案】D28.(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在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

31、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没有涉及财政支出,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在19CN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美国国民收入是越来越高,但贫富分化差距大,大部分收入为少数富人据有,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造成消费严重不足,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答案】A29.(2013北京文综23)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

32、资关系 【解析】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利用时间“1933年”、“美国”以及“全国复兴管理局”,可判断是考查罗斯福新政。成立全国复兴管理局是新政中复兴工业的措施,目的是为了调整劳资关系。A是整顿银行的目的;B是措施,不是目的;C是社会救济的目的。故答案选D。【答案】D30.(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

33、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D项。【答案】D31.(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

34、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答案】A3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

35、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答案】B33(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A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

36、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答案】C34.(2013海南单科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教材,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这则材料是1922年颁布的,粮食税之后的进一步对农业的

37、改革。故选C。【答案】C35.(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在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没有涉及财政支出,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在19CN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美国国民收入是越来越高,但贫富分化差距大,大部分收入为少数富人据有,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

38、困,造成消费严重不足,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答案】A36.(2013北京文综23)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利用时间“1933年”、“美国”以及“全国复兴管理局”,可判断是考查罗斯福新政。成立全国复兴管理局是新政中复兴工业的措施,目的是为了调整劳资关系。A是整顿银行的目的;B是措施,不

39、是目的;C是社会救济的目的。故答案选D。【答案】D37.(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答案】D38

40、.(2013上海单科26)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解析】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答案】D39.(2013安徽文综2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

41、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阶段解读正确的是,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0年,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选A。新经济是在90年代以后,排除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初,排除C.国家干预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排除D。【答案】A40.(2013江苏单科17)“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

42、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系信息首先判断出理论是相对论,由此根据所学可以直接选C正确。A是伽利略的成就;B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D是量子论。【答案】C41.(2012广东文综卷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因此,BCD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

43、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工时与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待遇,A项正确。【答案】A42.(2012江苏单科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

44、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列宁决定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要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贸易、恢复商品经济,即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它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A项错误;与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关系,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仍然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项错误。【答案】D43.(2012福建文综卷22)下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45、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解析】统计表格的题目,要看纵轴和横轴,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56年以后排除D。【答案】C44.(2012广东文综卷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但毕竟达到

46、了上述目标。1924年苏联成立,AB项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所述的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而“但毕竟达到了上西方国家国目标”反映了学者予以了斯大林模式一定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答案】C45.(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析】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

47、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答案】A46.(2012江苏单科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

48、合作的必要性【解析】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里的“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答案】B47.(2012海南单科卷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

49、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题干反映的临时政府对内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其陷入困境,B项正确;A项在二月革命时就已产生;未进行十月革命,C项与题干无关;D项应是四月提纲的提出,排除D项。【答案】B48.(2012上海单科卷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解析】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为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即

50、和平与土地,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答案】B49.(2011北京文综22)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四月提纲 人民宪章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1867年列宁发表于1917年制定与1837年。【答案】D 50.(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

51、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答案】D 51(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52、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扣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答案】D 52.(2011福建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图6 图7 图8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从图8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7“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

53、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6“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一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选B项。【答案】B 53.(2011江苏单科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

54、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C、D表述错误。【答案】C54.(2011安徽文综20)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占的比例一直都是最多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德国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且德国长期都是强国,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不正确,排除A。从材料信息看,1929年英国的比例就

55、比美国少,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B。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所以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的提法错误。排除C。答案选D。【答案】D 55.(2011上海单科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解析】罗斯福行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项农产品数量明显减少,而非增多;银行数量只是恢复,而非增多;美元应当是贬值,才能刺激出口中。【答案】A56.(2011广东文综22)1919年英

56、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解析】由“牛顿观念的破产”可知该理论解决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危机,为现代科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故排除A 、C。 由“宇宙新理论”可知为相对论,相对论主要是宏观领域的理论,而量子论主要是微观领域的理论。故选D项。【答案】D 57.(2011江苏单科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57、”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解析】“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答案】D 二、非选择题1(2013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

58、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政权、国家巩固问题,所学知识则联系课本,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第(2)题材料摘自斯大林选集,所以答案应该出自斯大林上台后,材料中斯大林强调不靠外,因此从国内考虑,再结合斯大林体制形成过

59、程答题;【答案】(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2(2013江苏单科23)(15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右图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

60、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

61、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请回答:(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

62、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

63、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根据曲线图的时间范围可以判断事件:经济危机、新政。第(2)问第一小问从“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中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中归结答案;第三小问从强调个人因素来看,要从人文精神角度分析。第(3)问史实列举对应的改革措施即可,观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改革存在的不足,找出相应的史实加以说明即可。第(4)问是多角度论证题,可以选取不同的论点从新政措施成功之处和新政的局限不足之处来全面论证。【答案】(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

64、);罗斯福新政。(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 表现:乐观情绪。 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3)史实: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4)略3.(2012山东文综卷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

65、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解析】考查20世纪各国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变包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由迂回过渡到直接过渡;经济

66、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2)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资本主义的一些社会弊端,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招致他们的抨击。主要是在工业方面,限制资本家的无序生产,增加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3)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它的消极作用,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当时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当无法彻底根除经济危机。这些说明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经济模式调

67、整陶与时俱进。【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

68、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4.(2012山东文综卷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 计划多

69、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 【解析】考查20世纪各国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变包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由迂回过渡到直接过渡;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2)罗斯福新政是

70、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资本主义的一些社会弊端,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招致他们的抨击。主要是在工业方面,限制资本家的无序生产,增加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3)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它的消极作用,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当时帮助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当无法彻底根除经济危机。这些说明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经济模式调整陶与时俱进。【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

71、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

72、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5.(2011四川文综37)(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

73、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11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内容及

74、其实施:“才能优先原则”,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到1945年,德奥驱逐的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作用和影响: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总体评价:美国的知识移民政策促进了美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学术领先地区。【答案】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分)第二,知识移民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3分)第三,知识移民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分)第四,总体评价。(2分)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