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263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

2、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增量回归,创作水平明显提升。这是电视剧业界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成果,是管理部门从源头促创作、大力扶持优秀剧本的重要收获。献礼剧是近两年现实题材主旋律剧的主体内容。其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表现重心各有侧重,落脚点皆是表现中国的时代变革与中国人的心灵变迁。这些作品多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努力在社会变革中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以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来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首先由人物性格和行动来承载。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直接构建着作品错综复杂的人

3、物关系和人物世界,是作品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与此同时,现实题材剧中的人物总是生活中具体的人,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和所从事的行业特色,通过恰当的形象化、艺术转化予以有效表达,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青春爱情剧等类型作品在现实题材剧中占比最多。前不久播出的都挺好借助纯熟的叙事技巧、一流的表演水准,打破了不同圈层的接受壁垒,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冲击力。作品对世事沧桑、人世沉浮,对善良仁义的传统美德的表现,让这类剧赢得了独特的口碑。2019年农村家庭伦理剧麦香绽放吧,百合春暖花又开等表现了逆境中的善良与坚守,带给人们朴素的美感。优秀的青春爱情剧,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更

4、需要有趣、有精神品质的灵魂,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的慧眼,跳出模式化窠臼与狭小的思想格局。2018年的这类剧中既有表现留学生生活又杂糅了反腐元素的归去来,也有杂糅体育竞技元素的甜蜜暴击等,将个人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融入青春书写,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现实题材创作要将现实主义原则贯彻始终。近期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外滩钟声启航都挺好破冰行动等作品的成功,恰恰是将现实主义原则贯通了创作制作全流程,有力证明了影视艺术的原创力是合力的结果。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大,传统的单兵作战式创作日益被集体创作代替,因此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贯通的故事被小品化的“事故”替代,不少剧情通过“事故”相连来

5、保持戏剧张力、吸引观众,由此造成作品段落之间的割裂感。当然,表演不在线、艺术匠心缺失、制作粗劣同样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现实题材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创作者需要保持与时代积极热情的对话关系,深入开掘生活、进行有效的艺术转化与提炼,以艺术匠心夯实创作全流程。惟其如此,现实题材电视剧才能不断提升品质、成就高峰之作。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9.6.6 戴清以艺术匠心提升影视原创力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电视剧业界与管理部门合力,促进了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增量回归以及创作水平的提升。B. 献礼剧的表现内容和视角丰富多样,表现重心各有侧重,但多以

6、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展现改革者的家国情怀与人物的情感命运。C. 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D. 优秀青春爱情剧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打破了狭小思想格局。2018年的这类剧为电视剧市场增添了活力。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电视剧落脚点在于折射时代洪流与社会百态。B. 文章第自然段主要讲现实题材剧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蕴在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C. 文章第自然段全段阐述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D. 文章末段彰显写作目的,强调现实题材承担着时代使命,呼吁以艺术匠心提升现实题

7、材电视剧品质、成就高峰之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优秀的青春爱情剧“更需要有趣、有精神品质的灵魂”,所以演员的颜值不需要关注。B. 近期都挺好破冰行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贯彻现实主义原则的重要性。C. 集体创作全面代替传统单兵作战式创作,造成一些作品缺乏严谨的整体构思和逻辑线索,缺乏贯通的故事。D. 只要创作时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就不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

8、,判断正误。C项,“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确保作品艺术似真性的前提”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主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人物群像的丰富性,是作品生活实感与艺术品质的基础要素”,这是“基础要素”,“前提”应是“现实题材剧中的人物总是生活中具体的人,有一定的社会身份和所从事的行业特色,通过恰当的形象化、艺术转化予以有效表达”。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C项,“文章第

9、自然段全段阐述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错误,选项对文章第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不全,从文中来看,第自然段不仅讲了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要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还讲了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的原因。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

10、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优秀的青春爱情剧所以演员的颜值不需要关注”错误,第五段说的是“不只需要年轻靓丽的面孔”,可见演员的颜值还是需要关注的,选项曲解文意;C项,“集体创作全面代替传统单兵作战式创作”中“全面代替”一说错误,第六段说的是“传统的单兵作战式创作日益被集体创作代替”,文中说的是“日益代替”;D项,“只要创作时始终贯彻现实主义原则,就不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错误,“只要就”过于绝对,文章第六段说的是“现实题材创作要将现实主义原则贯彻始终表演不在线、艺术匠心缺失、制作粗劣同样会伤及作品的生活实感,造成创作质量不均衡”,由

11、此可知,“现实主义原则”应该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除了这个条件之外,还有“表演”“艺术匠心”“制作”等方面的条件。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

12、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就可以,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材料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所谓

13、“得其大者”是指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这种核心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大学”也被称为“德性学问”,重在心性之学、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小学”也被视为“文献学问”,重在考据,研究文字、训诂和音韵。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两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但对于当下普通大众而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侧重于其所蕴含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繁多,但核心

14、在于儒道两家。学者夏海在国学要义中指出,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经典和概念,就基本建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本源,是最有价值的著作,儒道的基本经典有老子庄子和“四书”;概念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认识和反映,儒道的基本概念包括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等。学习经典要注重原著的学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句名言,任何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不读原著,只读别人诠释注解的东西,恐怕皓首穷经也难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15、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做古人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更不是以古颂古、尊古薄今、为学而学,而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对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内涵,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既要掌握其中的历史基因,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又要更好地创新,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

16、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需要背诵名言警句,不需要掌握历史典故,而是要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B. 国学要义指出,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是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唯一办法。C. “任何一本解释经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告诉我们掌握传统文化要摒弃解释经典的书籍,只读原著。D. 材料四中提到的“现实文化”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

17、所选的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讨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具有思辨性。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 中国传统文化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二者互相争辩,不可调和。D. 学习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去粗取精”,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有扬弃地予以继承。6.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传承传统文化的要点?【答案】4. D 5. C 6. 掌握要义(学生如答“深入了解价值体系、精神实质”请酌情给分)大处着眼删繁就简 (学生如答“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请酌情给分

18、)把握时代价值。【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不需要背诵名言警句,不需要掌握历史典故”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就可以,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绝不是简单的”不是“不需要”;B项,“唯一办法”错误,材料三说的是“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

19、”,“最好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办法”;C项,“只读原著”过于绝对,材料三说“不读原著,只读别人诠释注解的东西,恐怕皓首穷经也难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文中是针对“不读原著,只读注解”而言。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C项,“不可调和”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两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并非“不可调和”。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

20、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传承传统文化的要点”,然后到文中圈出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根据分值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掌握要义”;如材料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对于当下普通大众而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侧重于其所蕴含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可以概括出第二点“大处着眼”;材料三“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经典和概念,就基本建构了优秀传统文

21、化的四梁八柱”,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删繁就简”;如材料四“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可以概括出第四点“把握时代价值”。【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

22、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细马回家曹文轩细马确实是一个很有主意的男孩。他已暗暗行动,准备离开油麻地,回他的江南老家。他去办户口的地方,想先把自己的户口迁出来。但人家笑话他:“一个小屁孩子,也来迁户口。”根本不理他。他就在那里软磨硬泡。管户口的人见他不走,便说:

23、“我要去找你家的大人。”他怕邱二爷知道他的计划,这才赶紧走掉。他也曾打算不管他的户口了,就这么走了再说,但无奈自己又没有路费。现在,他已开始积攒路费。他把在放羊时捉的鱼或摸的螺蛳卖得的钱,把邱二爷给他买糖块吃而他没有买糖块吃省下的钱,全都悄悄地藏到床下的一只小瓦罐里。当然,细马在暗暗进行这一计划时,也是时常犹豫的。因为,他已越来越感受到邱二爷是喜欢他的,并且越来越喜欢。他不会游泳,而这里又到处是河。邱二爷怕他万一掉进河里这种机会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也实在太多了就教他学游泳。邱二爷站在水中,先是双手托着他的肚皮,让他在水中扑腾,然后,仅用一只手托住他的下巴,引他往前慢慢地游动。一连几天,邱二

24、爷就这么耐心地教他。邱二爷是好脾气。细马终于可以脱开邱二爷的手,向前游动了,虽然还很笨拙,还很吃力,仅仅才能游出去丈把远。那天,邱二爷在河边坐着,看着他游,后来想起一件什么事来,让细马不要游远了,就暂时回去了。细马突然起了要跟邱二爷淘气一下的心思,看着邱二爷的背影,就悄悄躲到了水边的芦苇丛里。邱二爷惦记着水中的细马,很快返回,见水面上没有细马,一惊:“细马!细马!”见无人答应,眼前只是一片寂静的水面,邱二爷又大喊了一声“细马”,纵身跳进了水中。他发了疯地在水中乱抓乱摸。在水底下实在憋不住了,才冒出水面:“细马!细马!”他慌乱地叫着,声音带着哭腔。细马钻出了芦苇丛,朝又一次从水底冒出来的邱二爷,

25、露出了大门牙,笑着。邱二爷浑身颤抖不已。他过来,揪住细马的耳朵,将他揪到了岸上,然后操起一根棍子,砸着细马的屁股。这是细马来到油麻地以后,邱二爷第一次揍他第一次揍就揍得这么狠。细马哭了起来,邱二爷这才松手。细马看到,邱二爷好像也哭了。这天深夜,细马觉得有人来到了他的床边。他半睁开眼睛,看到邱二爷端着一盏小油灯,正低头查看着他的被棍子砸了的屁股。邱二爷走了。他看着昏暗的灯光映照下的邱二爷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然后闭上双眼。不一会,就有泪珠从眼缝里挤了出来。细马想起,邱二爷去江南向他的父亲提出想要一个孩子,而他的父亲决定让邱二爷将他带走时,邱二爷并没有嫌他太小,而是喜欢地将一只粗糙的大手放在了他的脑袋

26、上,仿佛他此次来,要的就是他。而当他听父亲说要将他送给二叔时,他也没有觉得什么,仿佛这是一件早商量好了的事情。他在那只大手下站着,只觉得那只大手是温暖的但细马还是计划着走。夏天过去之后,细马与邱二妈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邱二妈向邱二爷大哭:“你必须马上将他送走!”邱二爷是老实人。邱二爷与邱二妈成家之后,一般都听邱二妈的。他们家,是邱二妈作主,邱二爷只是随声附和而已。他想想细马在油麻地生活得也不快活,就不想再为难细马了,就对细马说:“你要回去,就回去吧。”他去把细马的户口迁了出来。邱二爷把细马送到县城,给细马买了一张长途汽车票,又买了一些路上吃的东西。邱二爷很想将细马一直送回家。但他有点羞于见

27、到细马的父亲。再则,细马已经大了,用不着他一直送到底了。细马上车后,将脸转过去看邱二爷。他看到邱二爷的眼睛潮湿着站在秋风里,一副疲惫而衰老的样子。细马还发现,邱二爷的背从未像今天这样驼,肩脚从未瘦得像今天这样隆起,脸色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枯黑枯黑得就像此刻在秋风中飘忽的梧桐老叶。细马将脸转过去哭了。车开动之后,细马又一次转过脸来。他看到了一双凄苦的目光第二天黄昏时,桑桑正要帮着将邱二爷的几只在河坡上吃草的羊赶回邱二爷家时,偶然抬头一看,见路上正走过一个背着包袱的孩子来。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那不是细马吗?但他不相信,就揉了揉眼睛,双脚不由自主地往前走着,仔细地看着:细马!就是细马!他扔掉了手中赶羊

28、的树枝,翻过大堤,一路往邱二爷家跑。一边跑,一边大叫:“细马回来了!细马回来了”节选自草房子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第段说细马在暗暗进行一计划,是指他迁户口与攒路费回江南老家。细马进行计划时犹豫是因为他感觉到邱二爷对他的关爱。B. 文章第段插叙细马被领养那天感觉到邱二爷大手温暖的细节,表明细马不想离开油麻地的心情。C. 文章第段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邱二爷的神态,形象地写出了细马离开给邱二爷带来的巨大打击。D. 文章结尾桑桑扔掉树枝,翻过大堤,一路往邱二爷家跑,还边跑边叫:细马回来了!细马回来了既呼应标题,又留给读者无尽思考。8. 作者擅长抓住细

29、节来表达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细节表现了邱二爷对细马的爱。9. 对小说标题用到的“回家”,你如何理解?【答案】7. D 8. 邱二爷耐心地教细马游泳;细马淘气骗邱二爷时,邱二爷发疯似的在水里乱摸;邱二爷气得操起棍子打他屁股,看见细马哭,自己也哭;深夜邱二爷端着油灯看他被棍子打了的屁股;邱二爷去江南领孩子时,不嫌弃细马。看见细马不快活,不再为难细马,送细马回家。 9. 指小说情节的开端,细马暗自攒钱想要回江南老家;指小说的结局,细马最终回到油麻地邱二爷家;“回家”也指细马从心里回归了邱二爷家,揭示小说的主旨:真心真诚的爱让人心灵依归。【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

30、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文章第段说细马在暗暗进行一计划,是指他的迁户口与攒路费回江南老家”错误,从文中来看,细马暗暗进行的计划只是攒路费回老家。B项,“表明细马不想离开油麻地的心情”错误,从后文“但细马还是计划着走”可知,此时的细马还是想要离开油麻地。C项,“文章第段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邱二爷的神态”错误,文中原句是“细马还发现,脸色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枯黑枯黑得就像此刻在秋风中飘忽的梧桐老叶”

31、,由“细马还发现”可知,这里不是神态描写,而是细马的心理描写。D项,该项分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正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擅长抓住细节来表达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细节表现了邱二爷对细马的爱”,然后到文中圈出能体现邱二爷爱细马的细节描写,根据分值分点概括。如第二段先说“他已越来越感受到邱二爷是喜欢他的,并且越来越喜欢”,接着写邱二爷教细马游泳,“先是双手托着他的肚皮,让他在水中扑腾,然后,仅用一只手托住他的下巴,引他往前慢慢地游动”,这耐心之中是对细马的爱;如第三段,细马和邱二爷犯淘气,邱二

32、爷是“发了疯地在水中乱抓乱摸。在水底下实在憋不住了,才冒出水面:细马!细马!他慌乱地叫着,声音带着哭腔”,细马出来后,邱二爷“揪住细马的耳朵,将他揪到了岸上,然后操起一根棍子,砸着细马的屁股”,打完细马之后,“邱二爷好像也哭了”,这些都是爱的表现;第四段,“邱二爷端着一盏小油灯,正低头查看着他的被棍子砸了的屁股”“邱二爷并没有嫌他太小,而是喜欢地将一只粗糙的大手放在了他的脑袋上,仿佛他此次来,要的就是他只觉得那只大手是温暖的”,这也是爱的表现;如第七段“他想想细马在油麻地生活得也不快活,就不想再为难细马了”和第九段送细马走时的表现,这些都是邱二爷爱细马的表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

33、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标题用到的回家,你如何理解”,这是针对标题设题,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回家”的内容,分析这些内容中“家”所指的是什么,最后分析“回家”的内涵。本文标题“回家”属于事件,主人公是细马,小说第一段“他已暗暗行动,准备离开油麻地,回他的江南老家”“他已开始积攒路费。他把在放羊时捉的鱼或摸的螺蛳卖得的钱,把邱二爷给他买糖块吃而他没有买糖块吃省下的钱,全都悄悄地藏到床下的一只小瓦罐里”,这时候细马想要回的家是江南老家,“回家”就是指细马攒钱想要回到江南老家;第十一段“偶然抬头一看,见

34、路上正走过一个背着包袱的孩子来。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那不是细马吗”“细马回来了!细马回来了”,这里细马回的家是油麻地邱二爷的家,这两层意思中的“家”都是指具体的地方;结合全篇来看,细马刚到邱二爷的家里,想要回自己的老家,计划攒钱回家,而在和邱二爷的相处之中感受到了邱二爷对他的爱,最后走的时候看到了邱二爷的不舍,所以说细马最后回到邱二爷的家,不仅仅是回到这个地方,而是内心真正来到了这个家庭,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

35、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

36、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注】宋

37、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10. 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朝廷特召 特:特意,特地B. 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副:符合;C. 辟三畏斋以居 辟:开辟,开设;D. 焞始入见就职 始:开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旧称官吏的俸给,这里的“干禄”,是指求禄位,求仕进。B. 靖康,是宋钦宗的一个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C. 处士,古代

38、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D. 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尹焞正直刚毅,不愿意诋毁老师,不愿以诋毁老师而求得官位,他放弃科举,终身不就举。B. 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C. 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D. 尹焞忠言无果。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

39、有得到回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河南平民尹焞做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

40、辨析。D项,“焞始入见就职”中“始”解释为“开始”错误,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文中是说下诏让尹焞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句中的“始”应解释为“才”。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误,“处士”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这里不指官员。故选C。【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

41、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错误,文章第二段授予“处士”之号,第四段说“焞可谓恬退矣”,由此可知,皇上认为他“恬退”是在授予“处士”之后,所以并非是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

42、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穷”,形容词作动词,寻根究源,穷究;“根本”,根源本质;“备”,具备;“招延”,招募延揽;“无出其右”, 没有能够超过他的。(2)中,“不识”,不知道;“抑”,还是;“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以”,把。【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

43、.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尹焞字彦明。年少时拜程颐为师,曾参加进士考试,发出的策问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说:“唉,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俸禄吗!”没有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于是尹焞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

44、:“河南平民尹焞做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朝廷特意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识提拔,来抚慰士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焞全家被害,尹焞昏死而后又苏醒,门人把他抬到山谷中才得以幸免。绍兴四年,他停留在涪州。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他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拿着诏令到涪州亲自送他启程。绍兴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

45、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递上奏章举荐尹焞,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州的守臣迅速将他从水路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这时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来与宋朝议和,尹焞上奏章说:“我看到本朝遭遇辽、金战祸,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中原地区没有能人,以致奸滑之徒作乱。如今又要进行和议,那么人心将一天天远离。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北国

46、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和议一旦达成,他们一天天更加强大,我们一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之地的危险。天下人痛心怨恨深入骨髓,金人如狼虎一般贪婪侵夺的本性,不言而喻。天下人正把这件事寄希望于您,希望有办法改变现状,哪里料到已经这样做了。太严重了。”他的奏章和信都未获回复,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请求告老还乡,转任一个官职后退休。绍兴十二年,尹焞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各题。行香子述怀苏 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

47、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1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词开篇描绘了恬美的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B. 本词中“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词,作者集中使用三个典故,使构成博喻,说明人生的虚无。C. 本词下阙作者悟出人生认识。“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写实,写出作者放下名利浮云,归隐田园的惬意生活。D. 本词音节流美,音韵和谐。尤其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张琴,一壶酒,一

48、溪云”两段排比,语言畅达,极有韵律。15.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示例一: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从这两句词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上阕的饮酒赏月,淡看名利,不过是自我解脱而已;下阕的“归去”“作个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牢骚之语。示例二: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从这两句词来看,词人真的想要归隐。上阕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得;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阕写怀才不遇,才华又有何用?还不如

49、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写实”错误,词下阕说“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由此可知,后面“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适生活是词人的想象,是虚写。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

50、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然后先理解“虽抱文章,开口谁亲”的意思,再具体分析词人是否真想归隐。“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虽”,虽然,“抱文章”是指有满腹才华,“开口谁亲”是说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词人在此感慨自己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这两句是词人的感慨,其中既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归隐之念”,也可以感受到词人的“牢骚之语”。如从牢骚的角度来看,那么上阕“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之景和“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

51、苦劳神”中名利之叹都是词人的自我解脱,下阕“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只是词人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牢骚之语。如从归隐的角度来看,上阕“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清明之景是词人真心喜欢的,而“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中让人费神的名利是令人讨厌的,下阕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的田园生活令人十分向往,“且陶陶乐尽天真”,在“陶陶”之中保全天真,顺应性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

52、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

53、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答案】 (1). 小乔初嫁了 (2). 樯橹灰飞烟灭 (3). 舞榭歌台 (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初、樯橹、榭、砌。第II卷(表达题 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5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岁月不饶人,母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精精神神地来往了,固然她还是那样一副好强逞强的样子,但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气息上的一种贯通。想到这些,她能够来这个城市的次数,怕是 了。母亲离不开她习惯了的生活世界。到了城市,她 是诸多的不自在,精神的元气上,像是漂行的浮萍,无根在水泥路上的生硬,茫然在霓虹灯下的暧昧,听不到了鸡鸣狗吠,让她感觉有些落寞。看到的那些娇惯的宠物,没有家乡的土鸡土狗让她感到亲切,她甚至还看不惯那样的一种矫揉造作,( )。她也像是看稀奇一样地看着这城市的 ,像是看着一个她永远也走不进的世界。到了城里,她总是会 地看着我们,她总是说:这样看着

55、你们,心里暖和。有一年春节,我们醒来,发现母亲竟然在我们的床边守着看我们,一副看不饱看不够看不厌的眼神,在夜光里闪烁。渐渐的,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习惯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母亲在她的孤独里,孑然了她的生命存在,卓荦了她的生命蕴藉,走直了她脚下的弯路,佝偻了她脊背的凸显,昂扬了她精神的矍铄。17. 依次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屈指可数 竟然 斑驳陆离 聚精会神B. 历历可数 反而 斑驳陆离 目不斜视C. 屈指可数 反而 光怪陆离 聚精会神D. 历历可数 竟然 光怪陆离 目不斜视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发现

56、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B. 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但是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C. 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D. 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但是母亲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19. 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她感到这城市的人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B. 她感到这城市的人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她也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

57、。C. 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D. 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她也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答案】17. C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语

58、境是说母亲能够来这个城市的次数之少,应使用“屈指可数”,排除BD两项;第二空,“竟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语境是说母亲“到了城市”之后的情况“诸多的不自在”,与前面的“习惯了的生活世界”相反,应使用“反而”,排除AD两项;第三空,“斑驳陆离”,不同色彩杂在一起,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前者只能形容色彩,而后者还可以形容事物,语境就是形容“城市”,应使用“光怪陆离”,排除AB两项;第四空,“聚精会神”,指集中注意力地看,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目不斜

59、视”,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语境是形容母亲看着我们时的专注,应使用“聚精会神”,排除BD两项。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

60、同时也习惯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第一个问题结构混乱,整个句子的主语都是“我”,但“习惯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的主语应该是“母亲”,应改为“同时也发现,母亲”;第二个问题“习惯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语序不当,应先“隐忍”,然后再“习惯”,应改为“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A项,“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发现,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修改正确;B项,“但是”错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前面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应把“但是”改为“同时也发现”;C项,“享受了她的孤独,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语

61、序不当,应先“隐忍”,再“习惯”,最后是“享受”;D项,该项包含了BC两项的问题。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前面说“看到的那些娇惯的宠物,没有家乡的土鸡土狗让她感到亲切”,这是说城市的宠物,“她甚至还看不惯那样的一种矫揉造作”是说城市的人,所以从跟上文的衔接来看,括号中句子的前部分应该提到“城市的人”和“城市的宠物”,而AB两项前部分提到的“乡下人”在上

62、文没有提到,不够衔接,这就排除AB两项;后面说“她也像是看稀奇一样地看着这城市的光怪陆离”,这里没有厌倦之意,故D项,“因此厌倦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与文意不合,排除D项。故选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

63、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说杂文,必说鲁迅;有了鲁迅,杂文才有说头。以鲁迅为标杆,_,一是独立的写作姿态,一是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至于写什么,怎么写,确实很“杂”。那些小觑杂文的人,往往看到“杂”的表象,_。杂文是作者思想根基与文化底色的生动反映,文字特色鲜明,尺幅能起波澜,千字可兴风雨。好的杂文总能点醒我们沉睡的大脑,发现某些悖谬,打破我们自以为是的圆润,不再习以为常,不再

64、心安理得。学生坚持阅读杂文,内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冲击的同时,_,还享受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快乐。【答案】 (1). 杂文的写作至少要有两个要件 (2). 而忽视了其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的底色 (3). 思维方式获得锻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结合横线前后句的内容和句式进行拟写。这两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杂文”,第一段文字是分析“杂文”的特点,第二段是分析“杂文”的价值。第一处,从后面“一是独立的写作姿态,一是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可知,横线上的文字应是以“杂文”为主语,总说杂文写

65、作要具备的两个条件;第二处,从前面“那些小觑杂文的人,往往看到杂的表象”,这是说小觑杂文的人对“杂文”的误解,他们只是看到“杂”的表象,后面自然是看不到的东西,而这看不到的就是前面杂文的两个特点“独立的写作姿态”“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第三处,从前面“学生坚持阅读杂文,内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冲击的同时”可知,后面应是说阅读好的杂文的价值,除了“还享受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快乐”之外,自然是“思维方式获得锻炼”。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近日随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记

66、者从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了解到,与其他技术卫星不同,这枚卫星的主要用户为全国青少年,将为未来科学之星接触航天前沿科技,搭建起天地之间的一座“鹊桥”。“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暨“天启三号”卫星,由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新颖表示,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国内航天发射史上的里程碑,“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随之成功入轨则是国内科普教育发展史的一项创举。【答案】主要用户为全国青少年的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升入太空,国内科普教育完成创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67、。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这是新闻报道,新闻的主体部分一般由导语、主体和结语组成,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一般是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明确了这些之后,考生需要找到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分析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关系。这则新闻的导语应该是第一段,主体是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解释和补充;第一段一共两句话,第一句陈述事件,即“陶行

68、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近日随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第二句是对“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用户的说明,由此可知,第一段是说“主要用户为全国青少年的陶行知共享教育卫星一号升入太空”,再看第二段,这一段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说卫星的研制单位,是对上一段的说明,第二局是说这一卫星发射的意义,是对上一段的补充,故概括的时候,还应该加入这一信息,即“国内科普教育完成创举”。概括的时候一般采用主谓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有人说: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也有人说:人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怒是健康长寿的大敌。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

69、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愤怒的力量什么是愤怒?豹子们目睹自己的儿女被捕杀那一刻的眼神是愤怒;楚人在面对极尽的阿房宫发出的声声呐喊是愤怒;鲁迅笔下的道义也是愤怒。愤怒,是你至死如归的眼透露的不屈之志,是你怒火中烧而生发的惊人力量。愤怒的力量有时转化为一种忍耐力。正如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忍怒反胜的故事。诸葛亮亲率蜀国大军北伐曹魏,魏国大将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于是采取了闭城休战以拖延时间。诸葛亮派兵到城下骂阵,想刺激司马懿出城决战,但司马懿按兵不动。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女人衣裳,并修书一封羞辱他像个女人,没有男子气概。

70、这样的羞辱,使得司马懿非常愤怒。然而,他聪慧地将满腔怒火压制住,因为他知道这是诸葛亮的计谋。所以,他强压怒火稳住军心,耐心等待时机。相持数月,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然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虽然司马懿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愤怒,但我们能说这愤怒里没有力量吗?正是愤怒让他清醒地分析了形势。这愤怒就转化为一种更大气的忍耐力,这忍耐力中饱含智慧、威力无穷。愤怒的力量有时更像火山般爆发,摄人夺目。我想起张艺谋近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而拍的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它深刻地让我了解什么是愤怒所蕴含的的巨大力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在那些整个中华民族都沉陷于愤怒、耻辱但又无力抗拒的黑色日子里,南京大屠杀依

71、旧进行着。每日不知有多少同胞死于日军手中,又有多少妇女在日军的蹂躏之中绝望死去。即使是如今,我们读起这段历史,心中也会燃起一股熊熊的愤怒之火。面对这段痛心历史,我想张艺谋是愤怒的,他将愤怒化作一部影片;作者严歌苓也是愤怒的,他将愤怒转化为一段真实故事的感化。无疑,电影中十三名女子是愤怒的,他们将愤怒化为慷慨赴死的壮举,那一刻她们的人性闪耀着光芒!这,便是愤怒中生发出来的魅力光芒!我深知愤怒中蕴涵着力量,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掌握一个“度”,愤怒亦不能蛮横地、毫无节制地爆发。以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对美国恨之入骨,于是,他们将愤怒演变为惊人的“911”事件,伤害无数。近日由于“钓鱼岛”事件,国民们的

72、抗日情绪高涨,对于日本的恣意侵权行为更是充满了愤怒。于是有的人当街砸、撞日产车,然而,这些并不是文明的爱国表现,更不符合“理智爱国”的原则,反遭许多外国人的耻笑。所以说,愤怒一旦变得毫无节制,则演变为一种无理的蛮横与愚钝的无知,有时甚至会伤害许多无辜者与损害一个民族的尊严。愤怒,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或使我们充满了力量,爆发出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时,它是有益的;或使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损伤,这时,它是无益的。我们不是不应该愤怒,而是应该理智掌控愤怒的力量。当我们对不公之事感到怒火中烧时,试着冷静地、有力量地将愤怒化为某种感人之光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

73、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以“怒”为中心的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审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肯定“怒”的价值,明确指出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第二句话是分析“怒”对人体的危害,人怒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怒是健康长寿的大敌。对于“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怒就像倒塌的房屋,它在其倒塌的地方留下一片废墟,有人认为怒是无能的表现,有人认为怒会带来疾病不同的人对怒有不同的理解

74、,这其实也就提供了不同的写作角度。生活中,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可避免会“怒气冲天”,有时可能是因为不平之事,也可能是因为不满之人。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1.从愤怒是真性情的角度,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性格中,解读愤怒的真义,比如历史上为国家而怒的英雄人物,抗金英雄岳飞、民族英雄文天祥等;2.从愤怒是前进的动力的角度,可以分析愤怒是民族前进的动力。珍惜愤怒,就意味着拒绝停滞不前而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愤怒,就是珍惜自己不甘沉默的权利;珍惜愤怒,就是选择了改变现状的信念。珍惜愤怒的权利,珍惜抗争的勇气,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入手选材,比如鲁迅等人;3.从愤怒引火烧身的角度来看,

75、不是所有的愤怒都能促进人的发展,能和谐人际关系,有时候年轻人要学会克制怒气,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可以结合当代名人的事例来论述,比如善于克制怒气的漫画家丁聪,还可以列举反面事例,如因为愤怒而引火烧身的马加爵等。考生可以从中选出一个进行立意。参考立意:愤怒是真性情,解读历史,从历史人物的性格中,感悟“愤怒”的真谛,比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愤怒会引火烧身,关照社会,结合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谈对“愤怒”的认识;愤怒是前进的动力;审视自身,或是反省自己,叩问自己的思想性格。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愤怒的力量”。然后开篇采用排比句式阐释何为

76、“愤怒”,并引出本文的话题愤怒的力量。正文先从“愤怒的力量有时转化为一种忍耐力”“愤怒的力量有时更像火山般爆发,摄人夺目”两个方面阐释“愤怒的力量”,然后指出“愤怒”要有度。最后收束全篇,强化观点。素材:诗人刘川有一首诗我很危险:“我总是愤怒、愤怒、愤怒/对人、对事、对物/我就像炸弹一样/呆在人群里/我身边什么也没有的时候/飞机,请不要/从我的头顶飞过”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情绪,年轻人更是容易愤怒。有的人把愤怒变成前进的动力,有的人被愤怒之火烧伤了自己。愤怒出诗人,愤怒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毕淑敏珍惜愤怒愤怒不是犯罪的遮羞布

77、2012年9月15日,在洛阳的万达广场附近,有一场关于“抵制日货,收回钓鱼岛”的反日游 行,有不少热血青年去参加。同样在这一天,中 国许多城市,比如西安、青岛、长沙等地也陷入了这样盲目、狂热的爱国情怀之中,民间反日、抵制日货的情绪与日俱增。但是在我们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之中,却出现了一些打砸抢国人财产的场面。百年前小日本 的兽行我们不会重复,我们有我们的素质,我们有我们的底线,抵制日货代表着我们的爱国态度,但是文明抵制,不是流氓行径。文明守法才是我们社会有序的基础,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社会需要秩序,秩序稳定是百姓之福。岳飞的愤怒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 拜陕西名师周桐

78、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朝廷的腐败无能,一怒之下,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辍,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枪,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1931年18岁的钱伟长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强横、中国的落后,愤怒的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化愤怒为科学救国的动力。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 意打动。钱伟长也通过勤奋学习

79、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征服愤怒的甘地当甘地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皮肤黝黑的年轻 律师时,他在南非的旅途中被粗暴地赶下了火车,因为他拒绝交出他的头等舱车票而去三等舱车厢。他在铁路站台上度过了一个寒冷的不眠之夜。他后来说,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就在那个夜晚,他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充满怒火。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不公。也是那晚,他战胜了他的愤怒,发誓要反抗不公,但不是通过暴力或复仇,而是通过非暴力抵抗的爱的力量,这种力量将同时提升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意识。【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