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238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4(第一~十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滚动综合测评(四)(第一十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 000年左右B墓葬中随葬品出现差异,少数墓葬中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说明当时出现贵族,也能证明财产私有。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2近代

2、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A由条款内容看,清政府把对法国人的司法管辖权拱手让给了法国,这一规定即所谓的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3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延安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政策的转变是基于()A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B根据地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从19

3、27年至1935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在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取代国内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富农甚至地主阶级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对象,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对富农政策的调整和改变,故C项正确。4“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抗美援朝是()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A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彭德怀于19

4、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故选A项。5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D第二次变革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生产关系变革,故选D项。6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

5、。这说明1954年宪法()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B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C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不能说1954年宪法缺乏创新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1954年宪法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项;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开启的新制度的雏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1954年宪法推动社会制度转型的内容,排除D项。7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

6、成熟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D题干主要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与“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不符,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提出后没有立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够引领国际新秩序,是因为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利于国家之间发展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故D项正确。8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A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

7、、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故选A项;B、C、D三项与当时的时代精神不符。9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C从1952年到1958年农业机械的发展,是因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0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

8、状况的是()B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可知,1970年以前与中国建交的美洲国家只有社会主义的古巴,故B项正确;A项是20世纪50年代,C项是20世纪70年代,D项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11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C中国“入世”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亚非会议举办于1955年,与材料时间1971年不符,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批加入联合国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材

9、料时间1971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入世”谈判胜利是在2001年,与材料时间1971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1年”“美国威信动摇”“代表们”可知其所指为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故D项正确。12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C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10、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C项符合题意。13在研发经费方面,1987年日本是中国的近10倍;至2015年,中国比日本多25万亿日元,中国研究人员人数远超过日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据此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A中国在科技上已经遥遥领先日本B重视科技是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C我国在科技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D科技创新助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由材料第一层信息可知中国的研发经费由1987年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到2015年已超出日本,由第二层信息可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地位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

11、”,两层信息结合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就,故选C项。14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反映了()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到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D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152010年,英国国防部在一份报告中声称:“未

12、来数十年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意识形态复苏,以及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应对这些挑战的中国方案是()A共建“一带一路”B建立全球治理体系C构建新型伙伴关系D加强“南南合作”B随着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加强全球治理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主要途径,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提升,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

13、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材料三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中共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2分)(3)材料三中提到中共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

14、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的积累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案(1)背景:社会

15、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左”倾错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

16、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1)

17、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的知识得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从材料一“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分析得出: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材料一“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

18、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分析说明科技水平提高;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得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材料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说明投资大幅增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实现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答案(1)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多渠道

19、、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建交。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的事业现在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摘编自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材料二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20、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材料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民生建设的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 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 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解

21、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摘编自瞭望(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并指出材料二所说的“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6分)(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史实和材料可知探索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步,从1984年开始在城市进行国企改革;第三步,1992年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第二小问,由材料二“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可知,实践性与时代性指邓小平理论突破“两个凡是”,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22、建设实际相结合,因此核心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及各项民生建设政策可知,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小问,由材料三中政府出台的各种民生政策可知,民生保障进入法律化、制度化的阶段。答案(1)过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在城市开始进行国企改革;1992年,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现象: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新阶段:民生保障进入法律化、制度化的阶段。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23、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十九大”报告宣讲团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

24、且不同时期的主次地位不一样。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人民开展斗争的主题是反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不同时期两类矛盾的主次地位不一样,决定了中共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不一样。如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中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因此可以确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割据”“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共合作抗日”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论题,然后联系史实来论证,阐述过程一

25、定要有史实作为依据,来证明论题的成立。答案示例一:论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2分)阐述:国民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帝反封建;中共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先后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0分)示例二:论题:国内阶级矛盾与工农武装割据。(2分)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

26、的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是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人民军队,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夺取政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进行长征,实现战略转移。(10分)20(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波动较大,几个经济周期表现为古典型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有所波动,但即使在经济周期的谷底,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如下图:上述图文材料包含了诸多历史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

27、结合)解析首先,认真阅读图文材料,并提炼出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观点,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起伏相对较小。其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论述时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起伏相对较小。(2分)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大为改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虽曾遇到重重阻力,但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逐步确立,经济发展开始提速;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由于国家政策得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