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动综合测评(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度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D由材料“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可知D项正确。2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中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
2、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C题干中提及对于两小儿辩日的疑问,孔子无法作出判断,由此可知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提出思考,也包括小儿、孔子,故选C项;题干中的小儿不属于“百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未受到统治者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小儿就学于私学,排除D项。3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3、)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批判阳明心学“空谈心性”“不修实学”,空谈误国,导致明朝的灭亡,故选C项;心学注重个人修养反而有利于道德素质的培养,排除A项;心学亦属于儒学在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心学与理学的关系,排除D项。4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
4、共生C根据材料“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可知,祭祀天地体现了崇尚自然,尊奉君、亲、师,体现了以人为本(不以鬼神为尊奉对象),故选C项;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天下为公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天地君亲师”体现了古代的崇奉对象,与和谐共生无关,排除D项。5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B材料“六经诞生后,先秦
5、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儒家学者”“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反映了文明的发展具有延续性,故选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先秦典籍“六经”对诸子思想的影响,而非儒学影响力的扩大,排除D项。6徐光启称颂西方传教士是“实心、实行、实学”(泰西水法序),李之藻说西学是“真修实学”(请译西洋历法等书疏),方以智认为西学具有“详于质测”的实证精神(物理小识自序)。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西学中源说的盛行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中西方文化的融合D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的普遍认可B根据材料“实心、实行、实学”“真修实学”“详于质测”可知,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传教士和西学都非
6、常注重实用功能,这反映了徐光启等人注重经世致用的精神,这样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选B项;题干主要论述了徐光启等人对西学的认识,没有反映出西学中源说,也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C两项;徐光启等几个人对西学的认识不能代表士大夫的普遍观点,排除D项。7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A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C伴随着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政体的失望,“以俄为师”成为有识之
7、士共同的选择,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故选C项;“思想控制松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以俄为师”只能表明社会主义影响的扩大,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8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铜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A汉朝B北魏 C唐朝D宋朝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为唐朝钱币。钱币在唐朝称“通宝”,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据此可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故C项正
8、确。9以下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印刷术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C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D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A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火药将欧洲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C、D三项都正确,不符合题意。10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
9、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C无论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有多大区别,其目的均是宣传启蒙思想,故选C项;虽然他们观点不同,但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体现,排除A项;“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说明他们并未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排除B项;“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说明他们对儒学的理解也不一定全面,排除D项。11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A希腊半
10、岛 B尼罗河流域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C古代两河流域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C项。12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A等级性 B公平性C随意性 D民主性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即材料中“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不同等级的,法律维护高等级者的利益,即材料中“如损
11、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反映了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13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C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D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DA、B、C三项均为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是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14古埃及王国时期,太阳神“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国王的名字后面都要缀上“拉”的名字。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 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 D王权进
12、一步被神化D“拉”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而国王又把自己说成是“拉”的儿子,其意在神化自己的统治,故选D项。15“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进位法简明准确”,评述的对象是()A阿拉伯数字 B罗马民法大全C中国的造纸术 D高丽词章之学传播A由材料“以零号填补个位、十位、百位的空白”可知材料评述的对象是阿拉伯数字,故选A项。16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
13、制提供理论基础B“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即理性的探求,也表明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内在德性,故选B项,排除A项;智者学派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排除C项;人文主义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排除D项。17亚里士多德认为纯粹的科学必须是为求知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目的而存在,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这表明亚里士多德()A具有人文精神 B重视科学的价值C反对求取真知 D坚持科学至上原则A由材料“这种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纯粹的科学”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体的作用,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重视个
14、体而非重视科学,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主张求取真知,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科学至上原则,排除D项。18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并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这说明()A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理性精神B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C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D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A根据材料“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样的保护”“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可知,所有受害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禁止报复行为,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对侵权行为制裁的规定越来越完善,体现了理性精神,
15、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平民和贵族的政治诉求,并且不可能一致,故C项错误;D项中“决定作用”表述绝对,故错误。19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C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研究D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A材料“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说明罗马法学家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A项正确;B、C两项均未完整地概括材料主旨,错误;材料
16、未体现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普及工作的态度,D项错误。20“从来没有不事火的婆罗门,没有婆罗门不祭祀布施好善,在阿逾陀这一座城市里面,从没有因通婚而种姓混乱。”(选自罗摩衍那)以上内容可作为原始史料来()A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学创作B考察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C知道古巴比伦的阶级关系D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B根据材料可知该史料涉及相关的社会制度种姓制度,可作为考察古代印度社会制度的原始史料,故B项正确。21根据目前史学界对文明社会的界定,下面不能够印证文明诞生的是()A甲骨文的出现 B西亚培植出大麦C种姓制度形成 D法老设中央机构B目前史学界认为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故A
17、、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而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2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D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产生了亚非的大河文明和欧洲的海洋文明,又由于各自历史传统不同,各文明又各具特色,故D项正确。23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D埃及、印度都属于大河文明,与A项表述一致,而印
18、第安文明不属于大河文明,故选D项。24一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B由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可知B项正确。25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
19、主要反映了印加人()A虔诚的宗教信仰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B根据材料“每年9月22日正午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故选B项;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题干不涉及其他地区的文化,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D项与史实不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
20、唐朝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是怎样对待先进的外国文化的?日本对外国文化的这种态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哪一个国家?它是如何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导致了什么后果?(6分)(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国文化?(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646年”“日本统治者”可知这是日本大化改新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据此回答问题。第(2)问,从材料信息“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可判断是清政府
21、的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后果。第(3)问,从中日对比得出结论。答案(1)措施: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影响:使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2)国家:中国清朝。措施:闭关自守。后果: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近代列强侵华。(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3)略。提示:从善于学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回答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口中,认知在你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二种姓制度下
2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同时还认为,人生来就有生老病死等八苦,消灭痛苦的关键是消除欲望,要忍耐、修行。材料三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黑格尔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亚非政
23、治文明的共同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公元前6世纪佛教教义体现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文明与亚非文明不同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回答。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从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都建立了专制制度,并用神权维护王权。(2)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具有进步意义;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3)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明的类型: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冒险的民族
24、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依赖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文化遗址奇琴伊察城邦的一角,这座占地约3 000平方米的金字塔神庙,名叫库库尔坎神庙,大约建于公元1世纪。“库库尔坎”就是羽蛇神,在玛雅文明中,它是太阳神的化身。传说中它在春分时降临,秋分时归天。于是人们便在神庙朝北的台阶上精心雕刻了一条带羽毛的巨蛇,蛇身藏在阶梯的断面上。每年春分和秋分的下午,太阳缓缓西坠,北墙的光照部分,棱角渐次分明。这时那些笔直的线条,也从上到下变成了波浪形,宛如飞动的巨蛇逶迤游走,故称“光影蛇形”。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材料二151
25、9年,西班牙殖民者赫尔南多科尔特斯受黄金等利益驱使,为西班牙国王“开疆辟土”,将使其信奉基督教作为己任。1521年,科尔特斯征服了特诺奇提特兰,神庙被毁,西班牙人在其原址上立起了基督教教堂。西班牙殖民者夺取了特诺奇提特兰,却无法应对特斯科科湖的洪水威胁,决意把湖水排干,特斯科科湖系的大部分消失不见。直到1679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也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消失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洲文明的特点,并简述玛雅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洲古代文明是怎样消失的。(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约建于公元1世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最后一个玛雅城邦也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消失了”等信息回答。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文明程度高。价值:为研究美洲文明提供可信素材;印第安人修筑的神庙、城墙、城市等建筑物遗址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2)西方殖民者毁神庙、建基督教教堂;殖民占领,破坏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