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911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2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艺术生百日突围精品 必修三专题二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背一背】一、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三大特征”: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3、“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4、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0

2、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5、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特点(1)广泛性。各阶级、各阶层、各种派别积极参与。(2)普遍向西方学习,探求真理。(3)探索具有层次性。(4)取得一定成果,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重点学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背景: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含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作用:

3、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洋务派与顽固派 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2.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背景: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胡适最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意义: 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局 限 性: 脱离广大群众;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二、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三民主义背景: 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

5、张先后失败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心:民权主义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 毛泽东思想发展概况:萌芽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相继写了中

6、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共“七大”新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7、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3. 邓小平理论历史背景: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国际背景:

8、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主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发展概况:产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大意义:第一次比较系

9、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技能+方法】(一)知识概述 本专题的内容多而复杂,但在复习时可以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此处的考查方式有知识内部的对比考查,也可以与西方的进步思想相比较考查,要注意把握此命题的趋向。(二)突破难点1、难点一 如何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评价要结合思想内涵、出现的时代背景、实践活动和以及洋务派阶级属

10、性来综合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系统化、纲领化。但是洋务派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的必然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冲击了

11、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2. 如何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的特点要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时代背景分析、评价。(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2)集中体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体现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古文经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

12、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3)评价: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中西糅合的特点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但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如何评价这个口号(1)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这个口号不适用

13、于今天。今天我们的文化政策倡导个性发展,倡导文化多元化。下面就上面的难点问题,结合实例突破。例1.(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故A项错误;“劝

14、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故B项错误;当时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郭嵩焘“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的确超越了“1876年”的主流思想,故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学科网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例2. (2015海南单科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

15、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三)把握重点:本专题的重点是近现代先进思想发展中各个阶段探索的内容、背景、及影响。这个点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整体把握史实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近代探索的过程中的线索性的特点。从高考试题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新文化运动、邓小平理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特征及演变的规律均为命题者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大家备考复习的方向。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运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思想解放尤

16、为重要,它能为政治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武器,推动政治运动良性发展。(四)理清细节:1.“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要从思想启蒙、经济发展、指导政治实践等方面分析。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2. 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要明确其起止时间为19151921年,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纳入其中,而影响分析主要立足思想解放和民

17、主革命思考。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十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作为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3. 中共的理论成果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

18、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基础练+测】1(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

19、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思

20、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制度阶段)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3(2015海南单科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原因4(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

21、”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年,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5(2016届浙江临海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

22、统练历史试卷)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技术之长技D学习西方就是为了战胜西方【答案】B 来源:学科网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学科网6(2016届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23、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C、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历程7(2016届甘肃定西通渭县马营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2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依据所学,材料所言“战败”应是指的甲午战争的失败。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进行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但甲午战败表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无法达到“新生”之目的。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中体西用8(2016届浙江临海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历史试卷)“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 )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答案

25、】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维新思想9(2016届广西武鸣县高级中学高三9月考文综历史卷)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严复的思想。根据题干信息“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可知,其政治目的是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故本题选D。严复为维新变法辩护,故不选A、B;C中“无所作

26、为”说法错误,故不选。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10(2016届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11(2016届浙江临海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历史试卷)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B“不受

27、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的是封建专制统治,最令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无外乎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推行民主政治,A项涉及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符合题意。B项涉及的是主张废除科举制, C项涉及的是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D项涉及的是进化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学科网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概况及影响12(2016届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卷)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

28、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13(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新青年第1卷发表的易白沙述墨一文说:“周秦诸子之学,差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者,殆莫如子墨子矣。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面对死亡也不后退),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众,保弱小之邦,虽大国莫能破焉。”其目的在于( )A利用墨家思想猛烈抨击儒家思想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C规劝青年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有条件地否定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

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学勇于救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面对死亡也不后退),精于制器,善于治守,以寡少之众,保弱小之邦,虽大国莫能破焉。”,当时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很显然其目的是规劝青年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青年14(2016届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卷)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C

30、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15(2016届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卷)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来源:学。科。网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

31、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制定党的目标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国二大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材料中对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对,反映了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6(2016届陕西兴平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

32、深刻思考和探索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17(2016届吉林吉林大学附中高三上第一次摸底历史试卷)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B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C项是错误项,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D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

33、全面。所以答案选择A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8(2016届江西省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指的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鉴于资本主义

34、国家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尖锐而提出的。故选B项。学科网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19. (2016届浙江临海台州中学高三上第三次统练历史卷)“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答案】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概况及认识20(2016届甘肃

35、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答案】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

36、后相接的三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材料二 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

37、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2)列举材料二中“反应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不同观点。【答案】(1)变化:夷务成为近代经世之学的重要内容。(1分)评价: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抵御外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分)(2)表现:维新变法及义和团运动。(2分)分析:前者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米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后者认为当时的民族危

38、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6分)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戊戌变法22(2016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三上期一练前第一次强化历史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

39、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四: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

40、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材料五: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

41、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三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4)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5)综合材料三、四、五,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答案】(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3分)(2)不同:宋朝理学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西方文艺复兴提倡思想自由。(4分)

42、原因:中国的理学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政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文艺复兴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以商业经济为基础。(4分)(3)进步主张: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分)阐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4)看法: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2分)思想因素: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洗礼;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分)(5)评价:学习西方不断走向深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走向理性、科学。(4分)(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43、据史料“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和所学可知,中国政治上是传统的封建社会,思想上的儒家思想,经济上是小农经济;而同时期的西方是从传统向近代过渡,思想上是文艺复兴,经济上是重商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派与革命派;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近代知识分子的特点23(2016届山东省龙口市诸由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调研历史试卷)近代中国思想

44、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摘自孙中山全集(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

45、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材料二 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材料三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

46、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国人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答案】(1)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或监察制度。(2分)规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或三民主义)或民主共和体制。(2分)创获:实行“五权分立”。(或: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2分)(2)前者:主张中体西用,在实行封建专制和儒家伦常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2分)后者: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3)观点:新旧思想应互相推演,并存共进。(2分)评论:洋务思潮虽固守传统,但能突破“夷夏之辨”观念引进西方科技,为西学传播开创条件;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肯定西学,对东西方文化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三民主义的形成则是立足传统思想,借鉴西方政治学说与体制,并融贯创新。(8分)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中体西用;近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