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BCD2、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 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十数个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这反映了( )A诸侯纷争B中原文化中心地位C
2、百家争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皇帝任命D地方推举5、中国古代颁布“推恩令”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6、宋英宗欲提拔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 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选官制度的随意性C监察制度效能有限D封驳官的识人不准7、唐代科举选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中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宋代则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而且任何官员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监督。这一变化()A有利
3、于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D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诉求8、从行政制度史上看,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是()A周代的分封制B汉初的封国C唐朝的三省制D元朝的行省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B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C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D统领军队,负责各种军务10、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隶属于中书省隶属于尚书省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 B C D11、浙江巡抚刘韵珂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1842 年)上奏论道:与其消耗大量军饷调集大军
4、与英军作战,不如一次性向英国赔款,后者不过是白银几千万两,而前者很可能就是无底 洞,最终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的赔款要求,而放弃了与英军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这 段史料直接表明( )A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平衡利益下做出的选择 B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虽败犹胜C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己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丧失D地方官员蒙混皇帝导致南京条约的签订1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腐败落后B列强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C英国具有经济、军事优势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13、下列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中,有一个不是在 1842 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作为通商口岸开放的,这个城市是()A广州B厦门C福州D深
5、圳14、谈到近代某一战役时,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两个东方国家之间,两种不同的近代化 模式的比较,顽固地不肯变革政治制度的一方遭到失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万历援朝战争15、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 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 16、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6、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武昌起义17、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 1921-1935 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星星之火,力挽狂澜D国共对峙,走向抗战18、1919 年 5 月 4 日下午,以北大学生为首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天安门进发,青年学生们一路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成为那个时代我们民族
7、的最强音。这反映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 )A科学民主B爱国主义C自由平等D思想启蒙19、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辛亥革命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北伐战争 C“共赴国难”抗日战争D“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长征精神产生于 20 世纪( ) A二十年代 B三十年代 C四十年代 D五十年代21、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
8、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这说明( )A中国当时已经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22、1945 年 2 月,晋察军区决定将主要发展方向放在热辽和雁北地区。5 月,晋冀军区发起雁北攻势作战,在 50 余天内歼灭日伪军 1100 余人,扩大解放区 5000 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 40 万,据此可知( )A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B全国军民开始奋起抗战C战略决战正式拉开序幕D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23、一位青年在 1947 年入伍,参加中国共
9、产党的军队反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时人民军队的名称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24、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旧民主主义25、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 年 1 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 月, 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 500 余人进行 15 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 15 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26、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
10、时间以及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7、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次会议召开 的时间是()A1981 年B1982 年C1983 年D1984 年28、右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A. 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29、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进展。
11、下列关于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A1979 年元旦,两岸实现了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B. “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 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告台湾同胞书D. 中央政府坚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30、1998 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 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这反映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是( )A选举地方人大代表B完善政治协商制度C制订法制建设方针D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二、材料题。本部分共 2 题,共 40
12、分。31、(28 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史记秦始皇本纪(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 字昭君赐单于。资治通鉴司马光 卷二十九(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6 分)材料二(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
13、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后汉书五行志(北魏鲜卑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魏书高祖纪(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 响?(6 分)材料三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 治,得其宜矣。辽史卷 45百官志一(3) 材料三表明契丹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4 分)材料四早在清朝统一西域地区之前,清朝就已经开始对维吾尔群体进行立法。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则始于清朝统一西域之后
14、,将大清律例等一系列清朝颁行的法律制度推行到天山南路地区,同时,清朝针对天山南路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在理藩院内增设了处理天山南路地区事务的机构。1842 年清朝颁布回疆则例,回疆则例共八卷,收录了清廷为治理天山南路地区颁行的大量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作为清王朝统治权力的体现,统一西域之后,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清朝颁行的法律、法规自然 进入天山南路地区,成为维护其统治、镇压反叛的工具。其次,清廷考虑到天山南路地区的 特殊情况,对天山南路社会原有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和接纳。摘编自王东平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
15、的历史意义。(6 分)材料五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历史的发展使 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 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 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5)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6、(6 分)3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战歌到国歌材料一1935 年 5 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9 年前后,义勇军进行曲与保卫黄河一起在延安地区传唱,国民政府也将该歌曲编入中国抗战歌曲集。1940 年,美国歌手罗伯逊翻唱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来为名录制唱片,宋庆龄为之撰写序言称:“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力量源泉。”二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军胜利凯旋曲目之一。材料二 1
17、948 年 5、6 月间,针对美国扶植日本,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填写新词,改作反美帝扶日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反对出卖人民,前进,争取自由和平”。1948 年 12 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编辑的群众歌曲选中,义勇军进行曲排在首位,一同收录的还有东方红八路军进行曲等。同月,国民政府出台“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材料三 1949 年 7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歌歌词要求如下:(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该启事解释如下:“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
18、、文化等)”“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新中国选定为国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 释。 (要求: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二,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历史答案1、【答案】C【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嫡长子的判断。根据宗法制的内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嫡子中的大儿子,故题中符合,故 C 项不合题意,正确; 虽是长子,但不是
19、嫡子,故 A 项错误,排除;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故 B 项错误,排除;虽是嫡子,但不是长子,故 D 项错误,排除。2、【答案】A3、【答案】D【详解】材料中“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说明这些区域文化既凸显出多方位的格局,又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 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文化的多元性, 并不是诸侯纷争和百家争鸣,A 和 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原文化居于中心地位,B 错误。4、【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属于官僚政治,其官员的产生方式是皇帝任命,因此 C 正确,ABD 排除。故选 C。5、【答案】B6、【答案】C【详解】宋英宗拒绝采纳封驳官的意见,并贬斥按规定进谏的
20、封驳官,反映出 当时监察制度效能有限,C 项正确;这一事件并未废除封驳官和相关进谏制度,皇帝权力没有因此得到加强,A 项错误;“选官制度的随意性”与材料主旨不符,B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要说明封驳官钱公辅“识人不准”,D 项错误。7、【答案】A【详解】材料信息是,科举考试由固定的官员为主考官到临时差遣官员为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进行监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促进了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故 A 正确;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选择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没有影响,故B 错误;科举制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但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主考官的选择,故 C 错误;这一变化和文人的政治诉求无关,故
21、 D 错误。8、【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故选 D; 周代分封制和汉初的封国都以国为单位,其地方自主性较强,与省制区别较大,排除 AB; 唐代的三省不是地方行政机构,它是中央权力机构,与题意无关,排除 C。9、【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均属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可以参与政务,但是没有决策权,B 正确;内阁和军机处不是中央的法定机构,无行政权、决策权和军权,ACD 排除。故选 B。10、【答案】A11、【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与其消耗大量军饷调集大军与英军作战,不如一次性向英国赔款”,“道光皇帝接受南京条约的赔款要求
22、,而放弈了与英军继续战斗下去的決心”可知,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平衡利益下做出的选择。故 A 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态度,故 B 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此时已意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丧失。故 C 错误;地方官员的前瞻性不能说是蒙蔽皇帝。故 D 错误。12、【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 B 正确,ACD 排除。故选 B。13、【答案】D【详解】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深圳不是当时的通商口岸,D 符合题意,故选 D;ABC 是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排除。14
23、、【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是两个东方国家”进行的战争,一方“顽固不肯变革政治制度”“遭到失败”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国与日本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不肯变法,遭到失败,故选 C;由“两个东方国家”排除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AB 错误;由“近代化模式”排除明朝万历援朝战争,D 错误。15、【答案】B【详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施政纲领,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排除 A;从材料“充满时代气息”“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可知是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故选 B;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
24、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部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排除 CD。16、【答案】D【详解】根据“武汉义旗”,结合所学可知,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即辛亥革命,故选 D;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1912 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ABC 均不符合“武汉义旗”,排除。17、【答案】B【详解】本小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可用排除法。A 中的五四风雷应指的是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C 中的星星之火应为大革命失败后,在毛泽东同志率领下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5、开辟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不能包括 1921-1927 年时期的内容,C 排除;D 中的国共对峙指的是 1927-1937 年的十年对峙,两党分裂,不能涵盖 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特征,D 排除;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1935 年在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长期以来的分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 故 B 正确。【点睛】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1935 年,在长征途中召
26、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18、【答案】B【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从材料中的“中国的土地 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等处可以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故 B 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的言论并未体现出民主和科学,故 A 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国家民族主权层面的问题,不是所谓的自由平等问题,故 C 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思想启蒙指的是思想层面的解放,而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思想方面的进步性,故 D 项
27、说法不合题意,排除。19、【答案】B【详解】观察题干中的形势示意图,可知是北伐战争。1924 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打到帝国主义,统一中国,故选 B;A 指中华民国的成立,C 项指的是抗日战争, D 项指的是人民解放战争,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答案】B21、【答案】B【详解】根据“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可以看出,抗战期间,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故 B 项正确;此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战争还没有结束,排除 A 项;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C 项;材料无民族凝聚力无关,排除 D
28、 项。22、【答案】D23、【答案】D24、【答案】B25、【答案】C 【详解】材料信息“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 500 余人进行 15 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 15 亿人参加讨论”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和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新政权建立于 1949 年,与材料“1953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 年中共十五大, 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 B 项错误;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 故 D 项错误。26、【答案】C27、【答案】B【详解】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新时期治国
29、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 1982 年宪法,故 B 正确;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28、【答案】D29、【答案】C【详解】告台湾同胞书标志我国对台湾问题的重大进展,但不是纲领性文 件,C 符合题意,答案为 C;根据所学可知 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0、【答案】D【详解】题干中“吉林”的“海选”是基层民主选举,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故答案为 D 项。A 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
30、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排除;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制建设方针制订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31、(1)方式: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任答 3 点得 6 分)(2) 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是“汉文化”与“胡文化”双向交融过程。(2 分)影响:缩小了民族之间的差异,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3) 政策:实行双轨(两种)制度,分管南北。(2 分)原因:同一统治区域内不同民族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2 分)(4) 意义:保障
31、了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任答 3 点得 6 分)(5) 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2、参考答案示例:义勇军进行曲符合“中国特征”的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精神被激发出来。歌曲以长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号召国人不分地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抵抗侵略。歌曲在世界各地传唱,并成为中国的代表曲目。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政权特征”的要求。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
32、中流传了十余年, 由政协会议征集、讨论并通过,成为国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体现,代表了工农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意愿。这说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获得广泛认可。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民主主义”的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解放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改编为反美帝扶日进行曲,表达了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这首歌曲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 却被国民政府列为禁歌,这体现出它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提倡 的团结奋斗精神也符合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中国之远景”的要求。建国之初,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的政策。义勇军进行曲能够号召人民不忘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历程,发扬爱国精神,激发国人为捍卫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而奋 斗。义勇军进行曲符合“限用语体,不宜过长”的要求。歌词采用了白话文,全文 70 余字, 通俗易懂,社会各阶层都能传唱,收录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歌曲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