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合考点,点点全突破 谋定高考 第 一 部 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考纲要求考频(全国卷)1.种群的特征5年2考2.种群的数量变化5年4考3.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5年3考4.生态系统的结构5年5考5.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5年8考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5年3考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年4考8.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5年0考9.全球性的环境问题5年1考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5年2考整合考点19“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02 题 组 集 训 03 模 拟 演 练 栏目导航01 整 合 提 升 1把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01 整 合 提 升 2熟记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2、(1)种间关系:写出 A、B、C、D 四图,a 与 b 的种间关系:A_,B_,C_,D_。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2)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_现象常呈_分布决定因素植物:_动物:栖息空间和_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_不同生物因素:生物_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分层镶嵌阳光食物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特点3理解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增长模型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K 值有无_无K值
3、有K值4K 值的四种表示方法图中 A、B、C、D 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A、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5理清群落结构的“3”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6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区分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率缓慢
4、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判断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的演替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在裸岩上的演替演替时间长、速度慢演替时间短、速度快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以上各项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_;属于次生演替的是_。1(2016全国甲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
5、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02 题 组 集 训 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2(经典高考)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
6、,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D 解析:由图所给信息可以直接看出,4月份到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而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该月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项正确;天敌的迁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不同,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种群的密度也将降低,D项错误。3(2017江西高三试题)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
7、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 ae 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甲中的 c 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不会使图甲中 K 值改变D图甲中 c 点对应图乙中 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 解析: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项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的增长速率达最大,因此若在c点进行鼠害防治,不能将鼠害控制在较低水平,B项错误;K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也会随着空间和资源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
8、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C项错误;图乙中t1时刻鼠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鼠群的数量为K/2,与图甲中c点对应,D项正确。1(经典高考)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 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为各种生物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故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
9、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2(经典高考)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A 解析: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
10、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解析: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一物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3(经典高考)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
11、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结构的2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解析:曲线物种丰富度先下降然后又
12、上升代表的是次生演替,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故A正确;曲线物种丰富度由O开始不断增加代表的是初生演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故B正确;M点和N点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次生演替的速度明显快于初生演替,故D正确。4下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B曲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D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类型C 与群落演替有关的2个误区(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
13、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以种群与群落为主的综合应用1(2015全国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 0123456789 10 11 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
14、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增长型 衰退型 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活动能力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0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03 模 拟 演 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