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82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A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A卷1.下图为某山地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该山地牧民转场放牧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B.光照C.风向D.水源(2)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特征中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空间性D.综合性2.下面三幅图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其中甲山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两山地均位于我国。据此回答下题。(1)图示山地所在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2)丙山地可能是( )A.秦岭B.南岭C.大兴安岭D.天山3.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先后顺

2、序是( )A.B.C.D.(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其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4.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1)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B.C.D.(2)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5.下图示意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题。(1)该区域的气

3、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图示要素间的关联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复杂性D.稳定性6.读图,完成1-2小题。(1)决定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温度C.海拔高度D.光照(2)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7.读我国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山峰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北坡,原因是北坡()A.热量高于南坡B.降水多于南坡C.光照多于南坡D.海拔低于南坡(2)下列关

4、于该山峰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8.“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本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2)我国大陆东部的自然带,自南向北呈现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一针阔混交林的更替,其分布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9.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我国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5、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主要是_条件的差异。(2)A自然带的名称是_,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3)塑造B自然带所在区域地貌的主要外力是_,C自然带所处盆地中的绿洲属于_地域分异规律。(4)在我国,从海南岛出发,走陆路向北旅行到黑龙江漠河,沿途所见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以_为基础。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转场放牧的影响因素。读图可知,夏季牧场位于高山草甸草原分布区,冬季牧场位于山麓的荒漠草原分布区,春秋季牧场位于温带草原分布区。高山草甸草原分布区仅适合夏季放牧的原因是该地

6、区海拔高,只有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化,水草丰美,适合放牧;山麓的荒漠草原分布区相较于其他两个牧场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降雪较少,适合放牧。综上可知,A项正确。(2)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进行放牧,是对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充分利用,B项正确。2.答案:(1)C;(2)A。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图可知,甲山地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推知甲山地位于热带;乙山地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则乙山地位于温带;丙山地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丙山地应位于亚热带。综上可知,图示山地所在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乙、丙、甲,C项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丙

7、山地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丙山地可能是划分我国南、北方的秦岭,A项正确;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其南北坡的基带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错误;天山和大兴安岭地处温带,基带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C、D项错误。3.答案:(1)A;(2)D;(3)B解析:(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中营养素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的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顺序是,故A正确。(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先发生营养素沉积湖底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沉积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

8、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其主导因素是生物,D正确。(3)图示演变过程是由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正确。4.答案:(1)C;(3)A解析:(1)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2)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5.答案:(1)C;(2)A。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气候干燥,温差大

9、;地形多山地、盆地;河流短小,多内流河;植被稀少,多荒漠。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相吻合,C项正确。(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干燥的气候,与当地山地地形对海洋水汽的阻挡关系密切;而河流短小且多内流河,植被稀少且多荒漠,又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各要素间的关联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6.答案:(1)A;(2)C解析:(1)沿直线-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沿直线-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这体现的是热量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

10、影响因素是热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1)B;(2)A解析:(1)针叶林生长所需的水分比草原、草甸等多,故该山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是因为北坡降水多于南坡,所以B正确。(2)据上题分析可知,北坡降水比南坡多,且北坡为阴坡,气温比南坡低,因此北坡雪线低于南坡。A正确。8.答案:(1)D;(2)C解析:(1)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D正确。(2)题中所体现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正确。9.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风力;非地带性(4)由赤道到两极;热量解析:(1)我国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2)A自然带的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塑造B自然带所在区域地貌的主要外力是风力,C自然带所处盆地中的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4)在我国,从海南岛出发,走陆路向北旅行到黑龙江漠河,沿途主要是纬度的变化,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