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城十一学校零模1.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下列制作景泰蓝的步骤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BCD将铜丝压扁,掰成图案将铅丹、硼酸盐等化合熔制后描绘高温焙烧酸洗去污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将铜丝压扁并掰成图案,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选;B.铅丹、硼酸盐等原料化合在经过烧熔而制成不透明的或是半透明的有独特光泽物质,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选;C.烧制陶瓷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D.酸洗去污,该过程为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易溶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2.25时,0.1molL-1的3种溶
2、液盐酸氨水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3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B. 3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与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D. 与等体积混合后c(H+)c(CH3COO-)c(OH-)【答案】B【解析】盐酸PHc(CO32-)c(OH-)c(HCO3-)b吸收初期:2c(CO32-)+2 c(HCO3-)+2c(H2CO3)=c(Na+)c吸收全进程:c(Na+)+c( H+)=2c(CO32-)+ c(HCO3-)+ c(OH-)后期析出固体的成分及析出固体的原因是_。当吸收剂失效时,请写出一种可使其再生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答案】 (1). CO(g
3、)+H2O(g)=CO(g)+H2(g) H=-36kJ/mol (2). T2T1,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越短 (3). (4). ac (5).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依据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增大 (6). 2NaHCO3Na2CO3+CO2+H2O【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CO变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g)+H2(g) H=-2034 kJ/mol +1998 kJ/mol =-36kJ/mol;i根据图像可知,先拐先平得知T2T1,即原因为:相同条件
4、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越短;ii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根据等效平衡可知,T2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时,起始充入0.5aL半水煤气,为原反应物的一半,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浓度为原来的一半,反应速率减小,所需时间更长,故图像为:;(2)a、吸收前为饱和Na2C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且二步水解,但水解是微弱的,故:c(Na+)c(CO32-)c(OH-)c(HCO3-),选项a正确;b、吸收前根据物料守恒有:2c(CO32-)+2 c(HCO3-)+2c(H2CO3)=c(Na+),吸收初期碳原子增加,故:2c(CO32-)+2 c(HCO3-)+2c
5、(H2CO3)c(Na+),选项b错误;c、吸收全进程的离子种类不变,根据电荷守恒都有:c(Na+)+c( H+)=2c(CO32-)+ c(HCO3-)+ c(OH-),选项c正确,答案选ac。后期析出固体的成分为碳酸氢钠,依据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增大,而溶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故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当吸收剂失效时,则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后灼烧可得碳酸钠,其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10.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利用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部分反
6、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I和反应II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反应I中,1 mol CH3CH2OH(g)参与反应后的热量变化是256 kJ。 H2O的电子式是:_。 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反应II,在进气比n(CO) : n(H2O)不同时,测得相应的CO的平衡转化率见下图(各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图中D、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D和TE。判断:TD_TE(填“” “”或“”)。 经分析,A、E和G三点对应的反应温度相同,其原因是A、E和G三点对应的_相同。 当不同的进气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和进气比的关系是_。(3
7、)反应III,在经CO2饱和处理的KHCO3电解液中,电解活化CO2制备乙醇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从电解后溶液中分离出乙醇的操作方法是_。【答案】 (1). (2). CH3CH2OH(g) + H2O(g) = 4H2(g) + 2CO(g) H = +256 kJmol-1 (3). (4). 化学平衡常数 (5). 进气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 (6). 14CO2 + 12e + 9H2O = CH3CH2OH + 12HCO3 (7). 蒸馏【解析】(1) H2O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1 mol CH3CH2OH(g)参与反应后的热量变化是256 kJ,根据图像
8、,反应I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g) + H2O(g) = 4H2(g) + 2CO(g) H = +256 kJmol-1,故答案为:CH3CH2OH(g) + H2O(g) = 4H2(g) + 2CO(g) H = +256 kJmol-1;(2)根据图像,反应II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正反应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CO转化率减小,图中D、E两点对应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D和TED点CO转化率大于E点CO转化率,说明TDTE ,故答案为:;E点平衡常数CO(g)+H2O(g)CO2(g)+H2(g)起始量 1 100
9、变化量 0.50.50.50.5平衡量 0.50.50.50.5 K=1A点平衡常数CO(g)+H2O(g)CO2(g)+H2(g)起始量 1200变化量 平衡量 K=1G点平衡常数CO(g)+H2O(g)CO2(g)+H2(g)起始量3200变化量1.21.21.21.2平衡量1.80.8121.2K=1,A、E和G三点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因此反应温度相同,故答案为:化学平衡常数; 已知CO(g)+H2O(g)CO2(g)+H2(g)H=-42kJmol-1,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CO转化率减小,当不同的进气比达到相同的CO平衡转化率时,图中B、E两点E点的进气比大于B点,但
10、转化率相同,因此需要平衡正向移动,则E点温度低于B点,即进气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故答案为:进气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3) 根据图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乙醇,根据题意,同时生成HCO3,电极反应式为14CO2 + 12e + 9H2O = CH3CH2OH + 12HCO3,故答案为:14CO2 + 12e + 9H2O = CH3CH2OH + 12HCO3; 乙醇乙挥发,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从电解后溶液中分离出乙醇,故答案为:蒸馏。11.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的操作现象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ii.
11、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l)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实验i中的现象是_。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 _。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实验滴管试管现象0.5 molL-1K3Fe(CN)6溶液iii. 蒸馏水无明显变化iv. 1.0 molL-1 NaCl 溶液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v 0.5 molL-1 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a以上实验表明:在_条件下,K3Fe(CN)6溶
12、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填字母序号)。实验试剂现象A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B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产生蓝色沉淀C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D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
13、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 _。【答案】 (1). 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2). O2 + 4e- +2H2O = 4OH- (3). K3Fe(CN)6 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检测 (4). Cl-存在 (5). 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6). AC (7).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Fe2+了,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铁作负极,失电子生
14、成亚铁离子;C作正极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附近显红色。要验证K3Fe(CN)6具有氧化性,则需要排除其它氧化剂的干扰,如氧气、铁表面的氧化膜等。【详解】(l)根据分析可知,若正极附近出现红色,则产生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正极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2)K3Fe(CN)6具有氧化性,可能氧化Fe为亚铁离子,影响实验结果;a对比试验iv和v,溶液中的Na+、SO42-对铁的腐蚀无影响,Cl-使反应加快;b铁皮酸洗时,破坏了铁表面氧化膜,与直接用NaCl溶液的现象相同,则Cl-的作用为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3)A实验时酸洗除去氧化膜及氧气的氧化剂已排除干扰,A正确;B未排除氧气的干扰,B错误;C使用Cl-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及氧气的干扰,C正确;D加入了盐酸,产生亚铁离子,干扰实验结果,D错误;答案为AC。按实验A连接好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取负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用K3Fe(CN)6试剂检验,若出现蓝色,则负极附近产生亚铁离子,说明发生了电化学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