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708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Cu64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 拉瓦锡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答案】C【解析】【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确定了空气的组成,故A错误;B.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故B错误;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故C正确; D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

2、代原子学说,故D错误;故选C。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是A. 与B. T2O与H2OC. 与D. 金刚石与石墨【答案】C【解析】【分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据此判断。【详解】A、K和Ca不属于同一元素,不能互为同位素,A错误;B、同位素属于原子,T2O和H2O属于化合物,B错误;C、二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确;D、金刚石与石墨属于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答案选C。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 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含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C. 氮气的电子式:NND. 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

3、程:【答案】C【解析】【详解】A.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B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原子的质量数为13,该碳元素的核素符号:,故B正确;C氮气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故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B. 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C.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 的质量数为3【答案】D【解析】【详解】元素符号左上角是质量数、左下角是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电子数。A.原子核内含有1个中子,故A错误;B.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B错误;C.原子核核外有2个电子,故C错误;D.质量数为3,故D

4、正确;答案选D。5.A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 As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第四周期,第A 族B. 属于非金属元素C. 酸性:H3AsO4H3PO4D. 稳定性:AsH3PH3【答案】C【解析】【详解】A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电子层数4,最外层5个电子,所以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故A正确;B砷是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As,所以酸性:H3AsO4H3PO4,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PAs,所以稳定性:AsH3PH3,故D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5、的判断依据: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6.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密度:CsRbKNaLiB. 还原性:MgNaAlC. 碱性:KOHNaOHLiOHD. 还原性:Cl Br I【答案】C【解析】【分析】ANa密度大于K;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单质的还原性减弱;C、

6、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非金属性ClBrI,则离子的还原性为I-Br-Cl-。【详解】A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呈递增趋势,但Na的密度大于K,选项A错误;B、原子半径NaMg Al,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NaMg Al,单质的还原性减弱,所以还原性NaMg Al,选项B错误;C、金属性KNaLi,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LiOHNaOHKOH,选项C正确;D、因非金属性ClBrI,则离子的还原性为I-Br-Cl-,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A,注意Na的密度大于

7、K。7.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 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图中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意,A项正确;B. 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 浓硫酸是稀释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 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答案选A。8.化学反应速率受很多因素影响。下列措施主要是从降低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的是( )A. 将食物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B. 将FeCl3加入H2O2溶液中制备O2C. 将洗衣粉溶于温水后洗涤衣服D. 将CaCO3固体研磨后再与稀HCl反应

8、【答案】A【解析】【详解】A将食物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A选;B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故B不选;C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D将CaCO3固体研磨,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故选A。9.对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B.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材料的元素C. 在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D.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答案】C【解析】【详解】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

9、属性,可以制备半导体材料,A正确;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材料的元素,如Fe可以做合成氨的催化剂,B正确;C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应在非金属元素区寻找,如F、Cl、S、P、As等,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结构相似,所以性质相近,D正确;故选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B.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C.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需加热到着火点,铝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但需要高温加热,故A错误;B化学变化是旧键断裂新

10、键形成的过程,断键成键都有能量变化,故B正确;C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故C错误;D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能量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使用氢氧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已在北京街头出现。某种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为: 2H2 +4OH- - 4e-4H2O ;O2 + 2H2O + 4e-4OH-,下列有关该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H2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 氢氧燃料电池不属于环境友好电池C. 氢氧燃料电池中H2和O2燃烧放出的热量转变为电能D. 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 + O2 2H2O

11、【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上是氢气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B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电池,故B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氢气和氧气在两极上发生电极反应,没有发生燃烧,故C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是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总反应为:2H2+O22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考查原电池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

12、,对环境无污染。1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B.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 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还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A正确;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如Na2SO4,故C错误;D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气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睛】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

13、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13.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Na、Mg、Al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B. Si、P、S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降低C. 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 Cl、Br、I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答案】B【解析】【详解】A

14、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A正确;BSi、P、S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B错误;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正确;D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D正确;故选B。14.下列有关230Th和232T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30Th和232Th的核外电子数不同B.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不同C. 230Th和232Th互为同位素D. 230Th和232Th是同一种核素【答案】C【解析】【详解】A. 230Th和232Th的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15、,故A错误;B. 230Th和232Th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C. 230Th和232Th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且属于同种元素的核素,因此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 230Th和232Th的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核素,故D错误。答案选C。15.下列四种溶液跟锌片反应,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10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B. 20 30mL 2mol/L的盐酸溶液C. 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D. 20 10mL 2mol/L的硫酸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锌与稀酸反应的本质为Zn+2H+H2+Zn2+,B、C、D的温度都是20,而A

16、的温度为10,B、C、D中D的c(H+)最大,根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中反应温度最高,氢离子浓度最大,最初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16.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手机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汽车所用的铅蓄电池可以无限次的反复放电、充电【答案】D【解析】【详解】A.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正确;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B正确;C.原电池的实质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正确;D.汽车所用的铅蓄电池可以放电、充电,但不能无限制的反复充放电,D错误。答案选D。第二部分

17、 非选择题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主族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0234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 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 。表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_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在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十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该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答案】 (1). F (2). Ar (3). K (4). (5). HClO4 (6). Al(OH)3

18、(7). Br (8). 17 (9). C (10). F (11). 【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C、为N、为F、为Mg、为Al、为S、为Cl、为Ar、为K、为Br,据此解答。【详解】(1)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2)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核电荷数为19,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C、N、S、Cl和Br中氯元素非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Al(OH)3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氢氧化物;(4)元素为溴,元素符号为Br;元素为氯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7;(5)

19、C、N、F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最大的是C,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6)NH3的水溶液呈碱性,NH3是共价化合物,则电子式为。18.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问题:(1)微粒 中的质子数是_,中子数是_,核外电子数是_。(2)写出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写出氯化钠的电子式_,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_。(3)NH4NO3是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NaOH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答案】 (1). 11 (2). 12 (3). 10 (4). (5). (6). (7). 离子 (8).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解析】【详解】(1)在阳离子中,质量数=质子

20、数+中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微粒 中的质子数是11,中子数是23-11=12,核外电子数是11-1=10;(2)氯原子核电荷数为17,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HCl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为;(3)NH4NO3是离子化合物,NaOH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19.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HCl=NaCl+H2O;BZn+H2SO4=ZnSO4+H2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_,B_。(填“能”或“不能”)(2)将纯锌片和纯

21、铜片按图方式插入100 mL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 D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乙(填“”、“或“”)。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氢气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氢气应通入_极(填a或b),电子从_(填a或b)极流出。【答案】 (1). 不能 (2). 能 (3).

22、BD (4). (5). Zn-2e-Zn2+ (6). b (7). b【解析】【详解】(1)ANaOH+HClNaCl+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Zn+H2SO4ZnSO4+H2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2)甲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是原电池,乙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两个烧杯中,锌都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甲中铜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乙中锌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甲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乙不是,故A错误;B乙装置中铜片不反应,也没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所以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甲、乙中锌片质量都减少,故C错误;D两个

23、烧杯中都产生氢气,氢离子浓度都降低,所以溶液的pH均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D;原电池原理引起的反应速度大于化学反应的速度,因此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乙;构成原电池的负极是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3)氢氧燃料电池中,燃料氢气需通在负极,即b极,正极是氧气得电子,电子从负极b流向正极a。【点睛】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设计原电池必须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且该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20.(1)

24、对于反应2SO2(g)+ O2(g) 2SO3(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的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下表空格内(填“增大”、“减少”、“不变”)。编号改变的条件生成SO3的反应速率升高温度_降低温度_增大氧气的浓度_使用催化剂_压缩体积_(2)某温度时,在5 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反应开始至2 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_。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的反应方程式_。由图中看出:_分钟后,A、B、C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该反应已达到了平衡状态。【答案】 (1). 增大 (2)

25、. 减少 (3). 增大 (4). 增大 (5). 增大 (6). 0.03mol(Lmin)-1 (7). X(g)+3Y(g)2Z(g) (8). 2【解析】【详解】(1)在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以及使用催化剂都能增大反应速率,反之,反应速率减小,则:升高温度,则生成SO3的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则生成SO3的反应速率减少;增大氧气的浓度,则生成SO3的反应速率增大;使用催化剂,则生成SO3的反应速率增大;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则生成SO3的反应速率增大;(2)反应开始至2 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1;由图知,相同时间内X、Y、Z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0.1mol、0.3mol、0.2mol,所以反应方程式为X(g)+3Y(g) 2Z(g);由图知,反应进行至2min时,A、B、C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