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素养目标1认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主要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区域认知)2综合分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四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3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貌景观。(人地协调观)4做一些小实验,模拟外力作用的原理。(地理实践力)知识导引一、风化作用1概念:风化作用指地表岩石和矿物在_、大气、_和生物参与下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2分类:风化作用的类型主要有_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_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作用是由物理原因使岩石破碎、崩
2、解的作用和过程。它会使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物理性状发生显著变化。过程:a.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受_变化的影响,其表层和内部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膨胀或收缩的程度不同,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b在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大的地区,岩石中的_不断冻融交替。融化时,水分向深处渗透;冰冻时,体积膨胀,就像一把把楔子插入岩石体内直到把岩石劈开,使其崩解、破碎。(2)化学风化作用概念: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氧、_、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_,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结果:这些新物质有的被水_,随水流失,不被水溶解的物质残留在原地。(3)生物风化作用概念:生物风化作用是生物在生长、活动过
3、程中对岩石的_过程。分类:生物风化作用分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_风化作用。a生物物理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等可以_岩石或使岩石破裂。b生物化学风化:动植物死亡后分解形成的_,低等藻类、菌类和苔藓类植物经过复杂的有机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都会使岩石分解,改变岩石的状态。c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层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_。风化作用后的风化产物是_的来源,对土壤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五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实、固结,最终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下
4、图所示: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侵蚀作用1概念:侵蚀作用指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_作用力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而且从原地搬运到_的现象,是许多作用的总和。其自然作用力包括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2分类(1)风力侵蚀作用概念:风力对地面物质的_和风沙的_作用,统称风力侵蚀作用,简称风蚀作用。(2)流水侵蚀作用概念:流水侵蚀作用指流水_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分类:根据侵蚀作用方式分为_侵
5、蚀和_溶蚀。机械侵蚀指流水及其携带的泥沙、砾石等物质对所经地区产生的_和摩擦作用。化学溶蚀指流水经过石灰岩或其他_岩石地区时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地貌: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流水地貌,如河谷、沟壑等。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高山上的破碎岩石指示为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指示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等指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沙丘指示为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指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
6、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等。(3)冰川侵蚀作用概念: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_作用,叫作冰川侵蚀作用。分类:它分为拔蚀和_两种。拔蚀指冰川下松动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与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块_带走。磨蚀指冰川移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块与冰床之间发生的_作用。地貌:强烈的冰川侵蚀作用还会将山体雕刻成_和角峰等,使峰体形态更加清晰壮观。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4)海水侵蚀作用概念:波浪对海岸进行_、冲刷,波浪携带的碎屑物质的_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统称为海水侵蚀作用。过程:侵蚀海岸的最主要作用力是_。海浪侵蚀海岸的主要方式
7、是_。海浪通过不断撞击岸边的岩石,加大岩石裂缝,最终使岩石破碎。海浪还可以通过磨蚀来侵蚀海岸,海浪在浅水区掀起沉积物,如沙和砾石,当海浪击打岩石时,这些沉积物就会磨蚀岩石。地貌:在海水侵蚀的作用下,海岸带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如海蚀崖、_等。三、搬运作用1概念:搬运作用指经风化、侵蚀的物质被_、河流、_、海浪等转移而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2分类:_搬运作用、河流搬运作用、冰川搬运作用。(1)风力搬运作用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_形式,以尘粒和粉沙粒为主;另一种是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2)河流搬运作用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悬浮形式;另一种是跳动、滚动和滑动形式。(3)冰川的搬运方式特殊,有在
8、冰床上被_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搬运的。典型的外力地貌类型(1)雅丹地貌: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因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2)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以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3)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四、沉积作用1概念: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物质由于搬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有规律地_、堆积的现象。这里只讲机械沉积作用。2分类:_沉积作用、流
9、水沉积作用、冰川沉积作用。(1)风力沉积作用概念:当风速_、风沙流运行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时,使风携带的沙粒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作风力沉积作用。沉积规律: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_沉积下来,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2)流水沉积作用概念:当流水水量减少,或流速减慢,含沙量增加时,流水的搬运能力_,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先后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作流水沉积作用。沉积规律:对于河流来说,动力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逐渐减_,沉积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_颗粒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3)冰川沉积作用概念:当冰川_以后,所携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这种形成各种堆积物的过程,叫作冰川沉积作用。沉积
10、规律:冰川堆积物结构_、大小悬殊。冰川沉积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冰川沉积地貌。探究点一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地貌核心归纳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形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形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
11、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4沉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其中,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外力因素沉积原因沉积地貌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或泥沙含量增加,流水的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小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应用体验外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但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
12、们要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12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探究点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地貌的判断方法核心归纳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
13、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状元随笔常见外力作用的规律及判读方法(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所以,一般而言,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接受沉积。速度大小是影响外力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速度较快时,流水、风力、海浪都以侵
14、蚀作用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运携带物质时,则表现为沉积作用。(2)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岸沉积。(3)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称为有分选性,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4)沙丘风向的判断方法应用体验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15、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下面
16、四幅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 BC D2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华南地区 D西南地区马耳他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位于马耳他戈佐岛(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西北角,但已于2017年3月8日坍塌。图1为马耳他简图,图2为其著名景点“蓝窗”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蓝窗”形成过程中所受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海水侵蚀C海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作用4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17、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回答56题。5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 D海陆变迁6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流水 B风力C温度 D生物7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开展了全国研学行。下图分别为“学生团队研学路线及所拍照片”。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全国地貌景观多样,将图中所示地区与其地貌对应(填字母)。_,_,_。(2)A地貌一般位于_地区,受_作用形成。(3)C地貌名称是_,其与冲积扇的区别是_。(4)素有“千沟万壑”之称的地貌是_(填字母),其所在地形区形成的作用是
18、_。(5)描述图中地的地貌景观特点。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新知梳理自主探究一、1太阳辐射水2物理生物(1)气温水分(2)二氧化碳分解溶解(3)破坏化学松动腐殖酸碎屑状风化物土壤母质二、1自然他处2(1)吹蚀磨蚀(2)破坏机械化学冲刷可溶性(3)破坏磨蚀拔出摩擦冰斗(4)撞击研磨海浪冲击海蚀柱三、1风冰川2风力(1)悬浮(3)推移四、1沉淀2风力(1)减小先(2)减弱小上游(3)融化疏松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探究点一12.解析:第1题,读图,图中过程是岩石破碎过程,因风化作用而形成;过程是搬运过程,是外力搬运作用,所以最符合的是风化作用、外力搬运,A正确;与内力塑造、侵蚀作用、人类活动关
19、系不大,B、C、D错误。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B正确;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对该地表形态影响不大,A、D错误;与沉积作用无关,C错误。答案:1.A2.B探究点二12.解析: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地壳下沉形成的,天山山脉是地壳抬升形成的,C项正确。第2题,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项正确。答案:1.C2.D3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以下三点:(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2)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
20、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3)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冲积扇,乙为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答案:(1)冲积扇三角洲沉积(2)FE(3)C(4)B随堂集训学业达标12.解析:第1题,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长江三峡属
21、于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从中上游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第2题,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风力作用强,此种地貌广泛分布。答案:1.B2.B34.解析:第3题,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蓝窗”所在的戈佐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戈佐岛的西北角,由图2可知,其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故“蓝窗”形成过程中最先受到的地
22、质作用为沉积作用,再经地壳抬升出露海平面,后受到海水侵蚀。选择A项。第4题,结合材料和上题分析,“蓝窗”坍塌最可能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蓝窗”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景点,该地区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海浪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雨量多,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因此冬季破坏最强。故选D项。答案:3.A4.D56.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的是水的冻融作用引起岩石破碎,故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第6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的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答案:5.A6.C7解析:第(1)题,从照片可以
23、判断,A为海蚀柱、海蚀崖,B为峡谷,C有多条支流,应为河口三角洲,D千沟万壑,为流水侵蚀地貌,E为雅丹地貌,F为象鼻山,为喀斯特地貌。位于新疆干旱地区,只有E雅丹地貌位于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其地表形态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为流水侵蚀地貌,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F为喀斯特地貌。第(2)题,A为海蚀柱、海蚀崖,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一般位于沿海地区。第(3)题,C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是在河口处受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形成,冲积扇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地形变平坦,流速变慢,其携带物质便沉积下来形成,形成于出山口。第(4)题,D为黄土高原的流水侵蚀地貌,素有“千沟万壑”之称,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第(5)题,图中地位于长江三峡,位于河流上中游的交界处,水流速度快,为“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下切侵蚀严重,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答案:(1)EDF(2)沿海海浪侵蚀(3)三角洲三角洲形成于河口,冲积扇形成于出山口(4)D风力沉积(5)“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