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进入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前,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感情的?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作者又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深情呢? 二落实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 年留学日本,曾广泛崐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 年崐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 年参崐加中国左翼作家
2、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并到南洋崐参加新加坡华侨抗敌委员会、新加坡文化界战时工作团、文化界抗日联合会的崐工作,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 年 9 月被日本崐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崐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崐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崐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 七崐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 达夫日记集和郁达夫选集等。2、落实字词略三初步感知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
3、,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 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2. 是通过哪些景物的刻划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板书: 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四、分析课文的景色之美,品味情感之纯1、作者在写秋槐时,突出自己的一种感觉,什么感觉?脚踏上去,没有声音,连气味都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细腻、清闲、 落寞。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正因为这里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 大约是因为
4、难得的悠闲而欣喜,也可能因为无事可做而又寂寞吧。提示背景:1896 年 12 月 7 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2 年夏考入之江大学预科,不及半载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翌年进入杭州蕙兰中学,因绝望于教会学校的奴化教育遂回家闭门苦读。1921 年 6 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7 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 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1923 年 7 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 1930 年作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 3 月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 年 4 月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其中游
5、记尤为出色。1934 年 7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1935 年发表出奔,描写尖锐的阶级斗争。1938 年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 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既有表现对旧社会的抗争与愤激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
6、写、悒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成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3、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对这些落蕊进行了描写呢? 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写触觉感受。4、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那份落寞和景物衔接在一起的呢?请你结合文字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首先心中充满了情感,而景物只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个载体,他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就让景物带上了自己的情感特色。比如把对落蕊静态的描写,正是作者内心平静的写照,正是他感到秋天气息,让自己的内心向外宣泄的一个窗口。5、作业:请按照刚才分析秋槐的步骤:景物特点、作者感受、描写角度,分析其他几种景物四 个组分别合作探讨秋院、秋蝉、秋雨、秋果,把探讨的结果设计成板书。第二课时一、提
7、问上堂课知识1、字词2、四个组分别到黑板上书写秋院、秋蝉、秋雨、秋果的景物特点、作者感受、描写角度。 二、赏析文章1、南方秋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南方秋天的特点呢? 突出北方秋天的特色,也暗含着作这对北方秋天的喜爱之情。2、那么你能各用一个字来形容作者心中南方、北方秋的特点吗? 淡、烈3、现在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十段,然后回答,“故都的秋”在作者的心目中引发的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悲伤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回答,不必拘于一种。 4、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郁达夫,三岁丧父。17 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8、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此文写于 1934 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它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由此可见,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 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5、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和理解。三、品位语言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也可教师指定句子。 四、迁移训练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有时往往一字着色,一字着情。如我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下面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字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填到括号内,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选词填空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寄司空曙) 绿红黄残提示:黄。既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又流露了作者的心境,并且符合对偶。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