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模块检测题1,3,5一、(15分,每题3分)1C(A中li应为li;ch应为ch;B中jn应为jng;D中qio应为qio)2D(A中彩应为采;B中渲应为宣,C中理应为礼)3C(坚忍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动摇,坚韧是坚强而持久;点破和“小”相呼应,具有灵动感,打破没有)4B(挥金如土形容极端浪费、奢侈。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5A(B句式杂糅,去掉“靠的”;C“活动”与“表达”搭配不当;D“这”指代不明)二、(9分)6 C(A“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造出来的”是四层纳米级空心球。B“内部层次”不一定多,也不是“药物载体”。D“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1/2000”的是“层与
2、层之间的空隙”)7 D(要制作不同层级的空心球,需调节反应参数,而不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8 D(“引起了”错)三、(12分,每题3分)9 B(望,怨恨)10D(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并列)11C(句是就君臣关系而言,句是就史官对待曾公的态度而言,都不是正面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12B(“赏识和重用”与原文不合,从“屡不合而出”“卒以龃龉终”可以看出;另“主圣臣直”之说是作者言不由衰)四、(24分)13(10分)虽然多次因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而动摇自己的本意。(4分,“合”“出”“以”“动”各1分)所以(因此),最后曾公在同当政者意见不合中去世。(
3、3分“以”“卒”“龃龉”各1分)当政者喜欢他的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3分,“当时”“好”“果”各1分)14(8分) (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论之乐;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答对一层意思得1分)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来描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如答成“通过写景来拱托自己的心事”也可)。(答对其中两点即得4分) (3)动静结合。“山”“水”“霞”“林”的静景,“归鸦”是动景。通过写黄昏明丽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写景由远及近。(答对其中一点即得1分。两点即可得满分)15(6分)(1)
4、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或: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五、(12分)164分:三大因素(2分)促成我国 北方沙尘天气(1分)频繁发生(1分) (或:气温高降水少冷空气频繁(答对2个得1分)促北方频发沙尘天气)174分。对一半得2分。正确语序:|184分。生动2分;简练1分;有鼓励的意思1分。六、(18分)(一)19(4分)这儿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不用原文句子回答意思对也可)20(6分)因为世界(农家)美丽,生命短暂,作者想再增加一对眼睛多看看,再增
5、一叶肺多呼吸,尽情享受(体味)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2分)以山那边人们的忧虑生活同山这边人们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2分)抒发自己对充满“忧虑”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2分)21(4分)蜜蜂的歌是幸福的、永恒的歌,有着农家质朴美丽、温暖幸福、亲切欢畅的特色。(2分)蜜蜂的歌代表着我的理想和追求。(2分)22(4分)不同之处是:农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与世隔绝。(2分)相同之处是:它们都代表着作者的理想,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二)19“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2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2分)。20自己所感
6、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物、新鲜东西的幻想。(2分,意思对即可)21逃避书本去同自然亲近;逃学失败时对自然的想象;上学途中对周围人、事的关注和思考;晚上做各种稀奇古怪的梦。(共4分,每项1分)22(1)这些细节描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再现。这是一篇自转,这些人、事是作者逃学中的真实经历,而非作者的凭空想象。(2分) (2)本题重在考察鉴赏评价能力和写作实践能力。要抓住一点分析透彻,要对文中词句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和评价,内容要充实,表达层次清楚,简明扼要。(观点2分,分析4分:其中叙评结合2分,层次清楚2分)七、(60分)23(60分)评分标准:参照2007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作文的评分标准。建
7、议从43分为基准分。每错一字扣一分,最多扣5分。没题目,扣2分。字数不够,每少2行扣1分。附译文: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开始出来做官。当时,太祖、太宗已制定好治理国家的法度准则,曾公在这个时候敢于直言当时的过失。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谈论国家大事,一定从皇帝爱护百姓、劳心万事之意出发,而指责大臣、从官持观望态度、心怀奸邪,和皇帝委任他们做官的初衰不能相称,所以国家治理很久还不能和谐融洽。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则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虽然多次因与当权派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就动摇自己的本意。刚开始曾公特别被太宗称奇,他在任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官时
8、被召见,让他任职直史馆,然后做两浙转运使。不久直宗即位,他更凭借才能被真宗赏识。最初试用他做知制诰,起草皇帝诏书,后来西夏侵优,又让他任陕西经略判官。但曾公常常言论激切的议论大臣,当权者都不高兴,所以终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真宗终于被他的话感动,所以让他出任泉州知州,不到一年,又任苏州知州,五天后又任扬州知州。就要再次召他还京时,曾公此时又向皇帝上书,言辞间斥责大臣尤其激切,所以,最后曾公在同朝廷意见不合中去世。曾公的谏言,大的方面有:认为自从唐朝衰亡以后,人民穷苦困顿已经很久了。国内安定下来以后,皇帝正修明法度,但掌权的人还是做事烦琐细碎,主管财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曾公独认为应该遵从简易
9、,以便让人民修养生息,消除天下人的怨恨。祥符初年,各地争着报告符应之事,皇帝就着这种情况,于是到泰山封禅,祭祀汾阴后土神,而道教思想更加泛滥,从京师到各地,都大造道观。曾公更加直言进谏,认为天命不会被独占,应该罢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复言说,达几百千字。唉!曾公的尽忠,皇帝的纳谏,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古人身上呢!这不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吗?多么兴盛的事啊!多么兴盛的事啊!曾公在两浙为官时,上奏罢免苛税二百三十余项。在京为官时,又与三司争论,免除民租,放弃了民间的拖欠,曾公为政大致如此。曾公最终因与当政者意思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有载入史书,即使记了下来,当政者喜欢他的就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证他的行状,读他的碑文和书籍,以及我的这篇序,就会一五一十的看到他的一切。对那些真假评价就可以核实了。曾公去世后,朝廷赐予谏议大夫的称号。祖父姓曾,名某,南丰人。为他的书做序的,是他的孙子曾凡。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