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2021.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
2、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图1为新石器时期某文化遗址中的代表器物蛋壳陶。据此推断,该文化遗址为TT1图1A. 红山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中所描述的土地制度A.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B.出现于铁器广泛使用后C.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D.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3. 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与中国早期国家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下列对其不同 点表述正确的是A.拥有世袭君主B.建立国家机器C.权力高度集中D.设置地方官
3、员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是A.中华文明起源B.封建社会初步形成C.大一统局面形成D.政权分裂和民族交融5. 马克思曾指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 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规律的是A.吴起变法B.李悝变法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6.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以此为鉴,唐太宗采取A.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B.为国理财的经济政策C.贵华夏贱夷狄的政策D.互利互惠的对外政策7. 图2为唐朝三省六部的分工和运作流程。这
4、反映出当时图2A.皇权削弱相权加强B.政府行政效率提升C.决策具有民主色彩D.分权制衡原则确立8. 表1为唐宋时期科举进士的录取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代表1时代统治(年)录取进士 总人数平均每年录取人数唐朝290744826宋太祖1718812宋太宗21148771宋真宗25176071宋仁宗414561112A.提倡文官制度B.完善了科举制度C.文学发展的结果D.加强君权的需要9. 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A.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B.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D.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10.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5、,历任扬州签判、邦县知县、舒州通 判、参知政事等职。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签判B.知县C.通判D.参知政事11. 图3是根据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 量绘制的统计图。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是总工作量 平均每天B.明太祖勤于政事D.内阁制度的建立A.中枢机构效率低C.丞相制度的废除12.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冲破传统社会的新因素。该因素为A.商帮的形成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白银货币化D.高产作物的引进种植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吴道子女史箴图B.祖冲之齐民要术C.孙思邈本草纲目D.徐光启
6、农政全书14. 表2是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贸易统计情况。导致输华商品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2年份1845185018511853输华商品总值(单位:万英镑)239.0140.0216.0100.0A.自然经济的抵制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洋务运动的开展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15. 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钦定宪法大纲16. 图4是一学生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描述的事件是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带有盲目排外的行为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图4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1
7、7. 图5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示意图。其中两次高峰均得益于A.政府的支持C.国家的统一图6图5A. 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18. 图6是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发生时散发的宣传漫画。此事件A. 使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B. 推动了先进思想的传播C.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D. 遭到南京国民政府镇压19.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推动两次国共合作的共同因素是A.斗争目标的一致性A. 两党阶级利益的趋同B. 革命目的的共同性C. 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20.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 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
8、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 述所指的事件A.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C.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D.促使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 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观点的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22. “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 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 中的事件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粉碎了国民党
9、全面进攻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兵力的差距23. 它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又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 的大宪章。“它”是指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24. 图7反映了我国1952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B. 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实现A.人民政权的巩固C.三大改造的完成25.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 设。其中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思想理论是 A.
10、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赋税是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如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 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做两税法。资治通鉴卷22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赋税
11、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二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 丁银”教额固定下来, 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6分)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8图9(1)比较上述两幅历史地图,提取一项有关唐宋文人的分布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材料二 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12、知识,指出宋代文化“登峰造极”的具体表现。(4分)28.(14分)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是如何逐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8分)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 过程
13、。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各层面的重大史实。(6分)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0(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 没有取得的进步。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进 行有益探索的主要表现。(4分)材料
14、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 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 丽史诗。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4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1.1评分说明: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
15、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 过本题所分配的分数。一、选择题l.C 2.D 3.C 4.D 5.D 6.A 7.B 8.A 9.C 10.D 11.C 12.B 13.D 14.A15.B 16.D 17.A 18.B 19.A 20.C 21.D 22. A 23.B 24. C 25. B二、非选择题26. (12分)(1)变化:由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分)原因:均田制破坏,租庸调无法推行;安 史之乱后,税制混乱;阶级矛盾激化,百姓逃匿,增加税收的需要。(4分)(2)变化: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变为以田亩征税。(2分)意义:废除了人头税,一定程 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人口的增加;增加
16、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活跃商品经济,特别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4分)27. (10分)(1)信息: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词人主要分布在南方。(2分)说明: 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偏安江南,政治重心南移,文人南迁,南方文化得到发展。(4分)(2)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的出现;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活字印刷术发明,沈括的梦溪笔谈;宋词的繁荣;清明上河图等。(4分,任意四个 要点即可)28. (14分)(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7、等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最终形成。(8分)(2)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观念层面:新文化运动、马克思 主义传播、毛泽东思想等。(6分)29. (14分)(1)特点:地域上,集中在东北地区;行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东 北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和苏联接壤,便于接受苏联援助;(2分)新中国重工业基础 薄弱;新中国面临严重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出于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考 虑等等。(2分)(2)探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提出,中共八大,“八字方针”,七千人会议,“四个现代 化”的提出,周恩来、邓小平的全面调整等。(4分,学生只要回答四个要点即可)(3)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