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629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2年高考总复习化学必修一氮及其化合物.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节重点知识有S、SO2、SO3、H2SO4的性质、环境保护等主要考查SO2的酸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浓H2SO4的强氧化性,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由于硫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关系密切,在化工、生产、环境等热点问题上应用广泛,预测明年高考还会以硫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为依托,紧密联系科技、生产、环境问题进行考查.判断正误1.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2.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3.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4.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5.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一、单质硫1

2、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1)游离态:存在于 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2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酒精, 溶于CS2.3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H2 O2(2)与金属反应 Fe Cu(3)与强氧化剂反应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2)化学性质A酸性氧化物 B 氧化性C还原性D漂白性1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体现了SO2的漂白性吗?2.漂白性物质的比较物质HClO、O3、H2O2 、Na2O2SO2活性炭原理氧化有色物质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 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 附在其表面

3、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范围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石蕊试液变红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 的分子2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熔点为16.8,沸点为44.8,常温下为 态,标准状况下为 态(2)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具有强氧化性1SO2 不能与 BaCl2溶液反应,怎样使 SO2 能与 BaCl2 溶液反应?2SO2 与 CO2 常用的鉴别方法?如图 3181 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 Na2SO3 晶体,并吸入少量的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沾有 KMnO4 溶液

4、的滤纸褪色,证明了 SO2 的漂白性C品红试纸褪色,证明了 SO2 的漂白性D沾有酚酞和 NaOH 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 的漂白性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实验记录A无色无色无现象无色溶液B红色无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C红色无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D无色无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硫酸和硫酸盐物理性质_色_状液体,难_,能_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_,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化学性质脱水性将物质中的 H、O 按原子个数比 21 脱出生成水。如浓硫酸使纸屑、蔗糖变_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冷的浓 H2SO4使 Fe、Al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发生_与铜反应方程式:_与非金属反应与碳反应化

5、学方程式:_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与 HBr 反应化学方程式:_与H2S 反应化学方程式:_用途制硫酸铜、硫酸亚铁、医药、炸药,作干燥剂、作脱水剂和催化剂等检验离子操作及结论SO42SO321 mol Cu 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在标准状态下制得的 SO2体积为什么小于 22.4 L? (2010 年广东湛江模拟)在分析某些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为了排除其他离子可能的干扰,通常先在溶液中加入一些试剂对干扰离子进行掩蔽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下列掩蔽方法和分析结果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 KSCN 溶液出现血红色,该溶液中含有Fe3B某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后再滴加 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

6、淀,说明含有CO32C某溶液中滴加氨水后再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Al3 D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再滴加 BaCl2 溶液才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SO42比较项目浓硫酸稀硫酸氧化性强弱强氧化性(S) 弱氧化性(H+ )氧化性的原因分子中6 价的硫元素电离出来的H+还原产物一般是 SO2 ,可以是硫单质H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加热条件 下 可 以 反 应 。 规 律 : 金 属 H2SO4( 浓 ) 硫 酸 盐 SO2 H2O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与 非 金 属 单 质的反应 加热条件下可以和某些非金属单质 反应不能反应

7、与 H2S 等 还 原性物质反应能够反应不能反应 (双选)下列反应必须用稀硫酸,而不能用浓硫酸的是(A跟锌反应制氢气 B跟苯、浓硝酸作用制硝基苯C溶解金属铜 D作乙酸乙酯水解的催化剂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操作结论火柴梗变黑者为浓硫酸加入金属铝片产生刺激性气味者为浓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放热者为浓硫酸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瓶口冒白烟者为浓硫酸加到 CuSO45H2O 晶体中变白者为浓硫酸(1)其中可行的是_(填序号)。(2) 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_( 填序号),改进方法是_。(3)完全错误的是_(填序号),因为_。只用BaCl2溶液和试管鉴别

8、Na2SO3溶液和稀H2SO4,简述鉴别步聚和现象及结论(上述三种溶液只准各取用一次):【例1】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 向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 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 D.溶液一定呈碱性4.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看成是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

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Na2S2O3是否与Na2SO4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 猜想: 猜想: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预期实验现象现象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猜想猜想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滴到pH试纸的中央,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溶液pH=8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S2O32+2H+=S+SO2+H2O猜想向新制氯水(pHCl2Br2,操作步骤为_,实验现象

10、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2009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的作用

11、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一、氨1.氨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电子式气味密度水溶性 比空气 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 体积氨气2.氨的化学性质(1)

12、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 。(2)氨气与酸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将浓盐酸改为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NH4HCO3或2NH3CO2H2O=(NH4)2CO3。(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 。与其他氧化剂反应4NH33O2(纯氧)2N26H2O,4xNH36NOx(2x3)N26xH2O,2NH33CuO3CuN23H2O,8NH33Cl2=N26NH4Cl(白烟)

13、。(4)与盐溶液反应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AlCl3溶液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AgNH3H2O=AgOHNH AgOH2NH3H2O=Ag(NH3)2OH2H2O3.制法(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二、铵盐及NH的检验1.铵盐的概念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色固体,均易溶于水。3.铵盐的化学性质(1)受热易分解NH4Cl ,(NH4)2CO3 (2)与碱反应NHOHNH3H2O;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OH=NH3H2O;在浓溶液中不加热:NHOH=NH3H2O。(3)水解反应NHH2ONH3H2OH。4.

14、NH的检验未知液呈碱性湿润 色石蕊试纸变 色,则证明含NH。考点一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常见装置1. 若用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则采用哪种装置?反应原理是什么?如何制得干燥的氨气?如何验满?2.若采用加热浓氨水的方式制取NH3,则采用哪种装置? 3. 若图2的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则烧瓶中的固体可选用何种物质?反应原理是什么?4. 图3中棉花的作用是什么?某研究小组进行NH3有关的实验。(药品: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1)写出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装配成快速制

15、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只写编号,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仪器是 。(3)实验小组关于用上述药品快速制取氨气的原理分析,有道理的是 (填序号)。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2ONHOH,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NH3H2ONHOH,NH4NO3使平衡向左移动。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会使部分NH3逸出。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在快速制取NH3时可以加入NaNO3固体,以便加快产生NH3。(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 。(5)图乙中胶头滴

16、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例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E.NO2和H2O设若用D组合做喷泉实验,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NaOH溶液吗?用A组合做喷泉实验时,若烧瓶中充满HCl气体,则在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c(HCl) mol/L(设溶质不扩散)。若用E组合做喷泉实验时,则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2)某学

17、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 (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2010重庆理综,27)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 ;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 (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 (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