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600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6年5月份高三百题精练(2)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5月份百题精练(2)语文试题(一)与杀,势第卷 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王立群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

2、人的“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世界上

3、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

4、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 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

5、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5期)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其直接结果是

6、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B.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C. 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D. 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才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

8、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

9、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

10、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注】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衡文评书 衡:评价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C.至今学者称焉 称:称赞 D.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3分)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予其为点

11、之流亚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A B C D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二)一、现代文阅

12、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诉诸文字,便形成了丰厚的“家训”遗产。最早成系统的“家训”之作,当推东汉著名学者班昭的女诫。该书提出了妇女的“四行”,即德、言、容、功,并解释说:“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这就是后世备受批判的“四德”了。

13、其实平心而论,这“四德”在它的时代背景,并不显得苛刻;甚至大部分仍然切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般期待,比动辄以“女汉子” “吃货”自居的怪风,不知雅正多少。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女性不妨看看女诫,择其善者而从之。须知女性对家风的养成,作用恐怕要大于男性。颜氏家训一般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家训”著作,作者颜之推。内容分为子弟教育、家庭关系、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讨论学问等方方面面。其论教子:“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谈学习经验,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

14、早教,勿失机也。”他举自己的例子:“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总之,谆谆善诱,论理通达,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足见其用心之敦厚,我们学其事理,更可学其敦厚。了凡四训在“家训”类著作中知名度最高,充满了正能量。其作者袁黄,号了凡,幼逢异人,算定某年应某试、得第几、任何官、某岁寿终、竟无子嗣,因为一一效验,所以便安分守己,不多贪求。一日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笑其只是个“凡夫”,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务要积德

15、,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从此之后,了凡行善积德,终于赢得了升官、延寿、得子等等诸多福报。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的警戒与鼓励作用,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比拟。即退一步不讲因果,了凡先生信命而不为命数所限、勇猛精进的精神,真足以振奋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真足以开拓万古心胸!这最后一段话,真能荡人心魄,使人勇猛精进! 时至今日,“家训”“家教”“家风”的缺失,造成某些年轻人无所敬畏,没有规矩。其实,个人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模式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

16、,我们倡导“家训”“家风”“家教”,绝不是提倡以“家庭” “伦理”的“道义责任”,去侵犯公民的权利,去绑架家庭成员的生活,而是要告诫民众:我们迫切需要的德性、教养、规矩,的确要以家庭为最重要的养成之所!这也是读“家训”、立“家教”、养“家风”的主旨所在!(摘编自池玉玺谈谈我国的几本重要“家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为“使子弟佳”付出种种努力,可谓大费苦心,训诫诉诸文字,便形成了丰厚的“家训”遗产。B. “妇德”并不强求才明绝异,而是重在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妇功,也不苛求工巧过人,而是强调专心纺绩,洁齐酒食。C. 其

17、实平心而论,“四德”不仅在它的时代背景下,并不显得苛刻,而且大部分仍然切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他人的一般期待。D. 妇女解放不代表妇女放纵,动辄以“女汉子”“吃货”自居的做派,与备受批判的“四德”比起来,实在有失雅正。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父母对子女该禁止的就要禁止,该诃责就要诃责,否则子女将养成骄纵的坏习惯,及至长大,他们的德行也就败坏了。B颜之推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在子弟教育、家庭关系、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讨论学问等方方面面,体现敦厚的事理。C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只有凡人才有“数”,极善之人与极恶之人,“数”皆拘他不定。这是想激励了凡做极善之人,改变命数。D

18、“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一段话闪耀古今,无论何时读起来,都能荡人心魄,使人勇猛精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女性对家风的养成,作用恐怕要大于男性,所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女性看看女诫,择其善者而从之,是很有必要的。B. 颜氏家训中出现灵光殿赋的记述,了凡先生受到云谷禅师的点化,这都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有重要的警戒与鼓励作用。C. 时至今日,一些败坏社会风气的“官二代”“富二代”着实让人痛心,这与 “家训”“家教”“家风”的缺失不无关系。 D.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我们重读经典家训,是为了告诫民众:我们迫切需要

19、的德性、教养、规矩,的确要以家庭为最重要的养成之所!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

20、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

21、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

22、劝/后兴明堂/大学/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

23、,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

24、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参考答案(一)1.D【解析】因果倒置,4段1行,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2.B【解析】原文8段只说“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没说他们的子孙就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3.A【解析】B项在8段原文没说家长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也是有钱人的

25、做法;C项,9段,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重视家庭办学。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D项,“大家族都重视家教”以偏概全。4D(批驳)5B(为人品格,志向追求,别人提醒。)6A“不是僧侣和俗人都不觉得好”。而是好。(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 (以偏概全。“四德”大部分内容仍然切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般期待。) 2B(曲解原意。谆谆善诱,论理通达,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足见其用心之敦 厚,我们学其事理,更可学其敦厚。)3B(强加因果。颜之推只是举自己幼时诵灵光殿赋为例,这不能表明“佛教的因 果观于世道人心有重要的警戒与鼓励作用”,灵光殿赋也与佛教无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5A(应为:大夫去世曰“卒”,士人去世曰“不禄”)6B(“最终总是付诸实践”错,原文为“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