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年2月,太阳度过了一个没有太阳黑子的月份,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12题。1上一次类似现象出现的年份是()A1998年B2008年 C2013年D2018年2该现象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磁暴现象明显减少 B诱发强烈地震C短波通讯扰动显著 D潮汐现象减弱2019年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
2、、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4当雾霾出现时()A增强B增强 C减弱D不变5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A黄色红色橙色 B黄色橙色红色C红色橙色黄色 D红色黄色橙色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麦克是一名水手,2019年8月随船来到中国某港口,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下图表示该港口某日期的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67题。6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A2时B6时C10时D16时7此日,麦克来
3、到附近的海滨游玩,在不同时刻拍摄远处同一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游客入岛更加便利 B时刻,是上午10时前后C时刻,岛屿面积较大 D到时段,出现涨潮现象读图,回答89题。8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C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D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9该种地貌主要分布在()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桂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下图为桂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
4、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1. 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读“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关于M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B纬度越高该层厚度越大C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该层D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13图示各自然要素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AB CD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读图,完成1415题。14. 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A. 甲B. 乙 C. 丙D. 丁15. 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5、甲四季常绿 B. 乙根系发达C. 丙叶宽而薄 D. 丁叶呈针状寒潮带来的强冷空气经常侵袭我国广大地区,给各地带来严寒、大风、霜冻、暴雪、冻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地区中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C台湾岛、海南岛 D云贵高原17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A地势高 B纬度低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面左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横坐标为震中距,纵坐标为传播时间)。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右图)。读图完
6、成1820题。18能穿过地核的波是()AW1 BW2CW1和W2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19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 min,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A3 000 km B3 500 kmC4 000 km D4 500 km20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AB CD读图,完成2123题。2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22图示的地貌可能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23该地貌类型最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水土流失C滑坡 D泥石流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卫星对某地地震前
7、后拍摄的遥感影像。据此回答2425题。24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监测震灾的动态变化为救灾预案提供依据控制灾害的发生AB CD25从两幅图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现象()河道堵塞出现泥石流出现山体滑坡出现火灾AB CD二、综合题(共5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2020年是难得的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与平常年份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燃料和近三个月的飞行时间,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都计划在该年份发射火星探测器。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与太阳距离质量体积大气密度自转周期火星1.520.110.150.011.0
8、3(1)下图中表示地球,表示火星。图中能正确体现两者在探测器发射窗口期位置关系的是(3分)()(2)从气温角度,说明火星没有成为宜居行星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二我国的火星模拟基地位于青海省的红崖地区,这里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群(如图),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之成为“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3)描述图中单个雅丹土丘的形态特征:_,其形态主要受_(外力)作用所致。(4分)27读“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3分)(2)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试分析原因。(3分)(3)试分析地中海由西向东
9、盐度渐高的原因。(4分)28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的流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处河流地貌类型是_,其两侧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2分)(2)指出夏季对处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4分)(3)河流入海口形成了众多的沙洲,简述其成因。(4分)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我国甘肃省某学校的地理小组开展郊区山地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小组某成员绘制的等高线示意图,M、N 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1)图中表示河流的虚线是_。(2分)(2)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调查发现,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N 线南侧的树木成活率低于北侧,试分析其
10、自然原因。(2分)(3)调查发现,M、N附近的土壤颜色、土层厚度存在明显差异。指出M地的土壤颜色和土层厚度特征,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雷暴是局地性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短时强降雨、冰雹等现象。2016年7月18日,洪泽湖及其附近地区发生雷暴天气,历时约1小时。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时的闪电时空分布状况。(1)判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3分)(2)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雷暴过境湖面时其强度变弱的主要原因。(3分)(3)雷暴天气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多选)(4分)()A在大树下避
11、雨B到高处用手机打电话求救C寻求就近避雷场所D湖上船只提前返港期末检测试卷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结合材料可知太阳活动极小期周期也约为11年,由于2019年出现太阳活动的极小期,则上一次出现类似现象的年份为2008年。故选B。第2题,由题中材料可知,“白太阳”现象出现说明太阳活动减弱,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地震灾害减少,潮汐现象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引力引起的,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1.B2.A35.解析:第3题,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
12、,为大气逆辐射,故B正确。第4题,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出现雾霾时,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雾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升温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能量吸收较少,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减少,故A对,B、C、D错。第5题,雾霾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是黄色橙色红色,B对。答案:3.B4.A5.B67.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潮汐对船只运行的影响,海洋的潮汐对于乘潮进港和乘潮出港的船舶靠泊和离泊作业影响很大,必须准确把握高潮位的时间进行靠泊和离泊作业,快速接卸减少船舶吃水;一般情况,将会选择大潮时,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并结合上表判断,2:00时
13、,高潮的水位较高,24点潮高升高最有利于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故选A。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时刻潮水的水位较高,应出现在16:0018:00之间,岛屿被淹没的面积大,由于水深,游客进入岛屿较困难;时刻潮水的水位较低,岛屿被淹没的面积较小,岛屿的面积较大。由到时段,出现落潮的现象。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6.A7.C89.解析:第8题,图为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第9题,沙丘地貌多分布在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答案:8.D9.D1011.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成因分析。第10题,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
14、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其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湿热的气候区,不会有冰川广布;顶平坡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平原地区的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1题,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根据上题分析喀斯特地貌特点可知,与桂林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可溶性岩石、水。植被、土壤、地形不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条件。D正确,AB
15、C错误,故选D。答案:10.A11.D1213.解析:第12题,M层是风化壳,土壤粗细质地与之关系密切,D对。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圈,A错。纬度越高,风化壳的厚度越小,B错。土壤矿物养分都来自岩石圈,C错。第13题,是岩石圈,是水圈,是生物圈,是大气圈。图示各自然要素,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联系了其它三个圈层,使地球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C对。答案:12.D13.C1415.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14题,甲图为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指示水湿环境;乙图为胡杨树,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指示干旱的环境;丙为黄山迎客松
16、,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湿润地区;丁为椰林,分布在热带地区,为湿润地区,乙、丙、丁都显示的陆生环境,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5题,甲芦苇生长有发芽、展叶、开花、孕穗、抽穗、结果、种子成熟等几个生长时间,因此不是四季常绿,A错误; 乙胡杨树,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主要靠根系吸取地下水生长,因此根系发达,B正确;丙迎客松,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叶子呈针状,C错误;丁椰林,常绿乔木,产于热带。树干高约1530米,单项树冠。叶羽状全裂,长46米,裂片多数,革质,呈线状披针形,长6510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米。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答案:14.A
17、15.B1617.解析:第16题,熟记我国寒潮影响的地区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可知,寒潮来自于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平原距离寒潮源地近,受寒潮影响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第17题,熟记寒潮影响的地区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可知,寒潮来自于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几乎不受寒潮影响。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16.A17.A1820.解析:第18题,地震波中,纵波的波速较快,能在各态物质中传播。图示相同的距离,传播时间越短,说明波速越快,W1是横波,W2是纵波。能穿过地核的波是W2,B对。第19题,根据左图可知,在5 000 km距离时,纵波和横波时距差约为6分钟;结合选项可知4 500 km最
18、接近,D对。第20题,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是图示三个圆的交点,与三地的距离是各地的震中距,B对。答案:18.B19.D20.B2123.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该地貌位于地势陡峭的山区的山口附近,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第22题,图中的等高线数值为2 100米,且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因此该地貌分布的地区可能是位于西部内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第23题,由于是季节性河流携带砾石、泥沙冲积而形成,所以在冲积扇地貌区如果河流径流量突增,常常会发生泥石流灾害。答案:21.B22.
19、C23.D2425.解析:第24题,运用遥感可以对震灾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为救灾预案提供依据,但是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也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5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地震后河道出现中断,并出现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答案:24.B25.A26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本题考查火星公转的位置关系。火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外,属于地外行星,B图错误。C图火星和地球距离最远,C错误。A图是三个图中火星和地球距离最近的位置,距离近,与平常年份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燃料和近三个月的飞行时间。故选A。(2)本题考查存在生命的气温条件,结合地球存在生命
20、的气温条件分析,主要是从气温高低与昼夜温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火星位于地球轨道以外,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气温较低。同时由于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小,大气层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火星表面气温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生物的生存。(3)根据图中雅丹土丘的形态可知,北坡坡度陡,南坡坡度平缓。结合雅丹地貌的成因风力侵蚀作用,可知北坡位于迎风坡,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坡度陡,南坡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弱,侵蚀作用较弱,坡度较缓。答案:(1)A。(2)与太阳距离较远,平均温度低;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3)北坡陡,南坡缓(呈鲸背状)风力(或
21、风力侵蚀)27解析:(1)根据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盐度最高,两侧逐步降低,则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读图可知,A、B两海区位于赤道附近,且都是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因而A、B两海区的海水盐度均比大西洋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低。(3)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大西洋海水盐度低于地中海,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离直布罗陀海峡近的盐度就偏低,所以地中海盐度由西向东渐高。答案:(1)从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2)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A、B两海区分别
22、有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注入。(3)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流入盐度较高的地中海,所以,地中海盐度由西向东渐高。28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图中处位于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易形成“V”形谷,由于河谷两侧地势陡峭、坡度大,且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多,因此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2)结合材料,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的径流量大;同时,由于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较平坦,且河道弯曲,河流排泄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3)考查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三角洲是由泥沙堆积形成的,即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慢,河流中的泥沙逐
23、渐堆积(沉积);同时由于河流入海口处,有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剧了泥沙的沉积,最终形成三角洲。答案:(1)峡谷(V形谷)滑坡(2)洪涝灾害。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排水不畅。(3)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泥沙堆积。29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根据M、N两地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判断,N地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分水岭;M地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为山谷,汇水线,易发育为河流。因此M处有河流发育。(2)根据上题分析,该地位于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N处地形为山脊,南侧为阳坡,与北坡(阴坡)相比,光照强
24、,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植被的生长。(3)本题考查地形对土壤的影响,结合上题分析,M地为山谷,有河流流经,河流和坡面径流带来的泥沙、枯枝落叶等易汇聚在河谷中,堆积作用明显,因此该地土壤颜色较深、土层厚度较大;而N处为山脊,地势高,流水的侵蚀作用强,且搬运作用强,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走,因此该地土壤颜色较浅,土层深度较薄。答案:(1)M(2)南侧为阳坡,蒸发量较大,土壤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林木生长。(3)M地土壤颜色较深、土层厚度较大(或N地土壤颜色较浅、土层厚度较小)。M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大),颜色较深;M地地势低,堆积作用强,土层厚度大。30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25、及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移动。由图可知,雷暴发生地点时间自东向西推迟,故雷暴方向自东向西。(2)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结合雷暴发生时间判读此时是白天,陆地气温比湖泊气温高,空气的对流旺盛,当雷暴自东向西经过湖面时,由于湖面温度低,温差小,空气对流弱,雷暴势力削弱。(3)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因为树比较高,而且树上带有水,树木就成了导体,容易将雷电引下来,人在树下避雨就可能会触电;手机电磁波是雷电很好的导体,电磁波在潮湿大气中会形成一个导电性磁场,极易吸引刚形成的闪电雷击;寻求就近避雷场所及湖上船只提前返港,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因此AB错误,CD正确。答案:(1)自东向西。(2)夏季白天,湖面水温较低,上升气流较弱(或对流运动减弱)。(3)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