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588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期末)历史试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这反映出当时()A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 B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C分封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D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礼乐秩序【解析】周公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与材料“辅政的周公人贺,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虞于唐”不符,故A项错误;注重维护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材料“周公曰:天子不可戏遂封叔

2、虞于唐”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周公维护分封制,不是破坏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关于礼乐制度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实行严刑重罚 B君主无为而治 C推行德治仁政 D恢复礼乐秩序【解析】材料“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意思是严刑重罚是百姓不喜欢的,但却是国家能够得以治理的办法。怜爱百姓是百姓喜欢的,却是国家危难的原因。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一定违逆世俗而顺应道理,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实行严刑重罚,故

3、A项正确;材料体现韩非子的思想,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推行德治仁政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恢复礼乐秩序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3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解析】材料“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太尉之职,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太尉没有授予任何人

4、,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故B项错误;“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与材料“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相符,故C项正确;秦统一六国后设置太尉一职,但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C4“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 “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 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 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

5、具【解析】材料“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表明“谶语”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故A项正确;“谶语”是指即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不能预示历史的走向,故B项错误;“谶语”是一种封建迷信,不能作为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谶语”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没有涉及统治者愚弄百姓,故D项错误。【答案】A5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解析】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

6、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没有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汉高祖限制商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说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6据三国志,董昭上疏说:“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其言论揭示了()A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 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 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解析】材料“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

7、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体现了文化教育出现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青年的教育问题,没有说明国家分裂的影响,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只是受到冲击,没有衰落,故D项错误。【答案】A7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唐朝刘禹锡曾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空前强化C势家大族趋于消失 D政权基础发生变化【解析】材料中从魏晋时期的望族到“寻常百姓家”,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士族特权受到否定,故A项错误;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B项

8、错误;世家大族仍存在,只是特权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说明政权基础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8白寿彝认为,唐代官府手工业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管理体制。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着重收集()A唐陵墓出土的手工业品 B国家祭祀社稷的祭文C唐朝工部司的往来政令 D涉及坊市制度的唐诗【解析】唐陵墓出土的手工业品只能说明其质量,不能体现手工业的管理体制,故A项错误;国家祭祀社稷的祭文也不能说明手工业的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工部,管理手工业的,收集工部司的往来政令可以了解手工业的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涉及坊市制度的唐诗只能说明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

9、案】C9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解析】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实用科技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B项正确;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

10、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变动,故D项错误。【答案】B10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明太祖此举主要是为了()A澄清吏治 B推崇严刑峻法 C强化君主专制 D发挥儒学教化功能【解析】澄清吏治,与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不符,故A项错误;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不是推崇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发挥儒学教化功能,与材料“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

11、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上。”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材料“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反映时间是1840年以前,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烟草的种植,没有提到烟草的加工,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解体是在1840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山东各地经济作物的种植,说明农

12、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12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A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 B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 D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解析】材料“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表明近代票号服务对象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故B

13、项错误;材料体现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没有体现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票号为政府服务,没有说明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A13李鸿章曾对人说:“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甚少不误国。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这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改变保守的官场风气 B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C激发学习西方的热情 D维护清廷的封建统治【解析】改变保守的官场风气,与材料“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不符,故A项错误;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与材料“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不符,故B项

14、错误;激发学习西方的热情,与材料“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公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表明其办洋务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维护清廷的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14“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认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 D使中国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解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以后,故A项错误;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

15、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不是“门户开放”政策,故B项错误;由材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工业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15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产品的质量下降 B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机器产品的发展,造成传统手工产品出口量的下降,故A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6、故B项错误;沦为列强资本输出的场所,与材料“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机器产品出口量的增加,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16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该言论从本质上反映出()A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C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重大变化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不能体现材料的本质内容,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变化,

17、故B项错误;材料“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体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仍然停留在政治制度的层面,故D项错误。【答案】C17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并作出决议:党的任务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土地问题的解决和乡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深入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策”。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已经摆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D对国民革命实践有所总结和反思【解析】中共五大召开于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共摆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八

18、七会议,故A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故B项错误;大会虽然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对于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政府和武汉国民党,以及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任何切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办法,故C项错误;大会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国民革命实践有所总结和反思,故D项正确。【答案】D18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 5万人,比1952年增加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

19、,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C农业调整解放大批劳动者 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解析】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使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大幅度增加,故A项正确;文化教育事业有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56年对农业改造的完成,并没有解放大批劳动者,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取的巨大成功,不是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A19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A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20、化C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解析】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还没有恢复正常化,所以中国没有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故A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B项错误;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材料“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看出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故C项正确;60、70年代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答案】C20占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所有受法律和习俗调整的民众共同体都一方面使用自己的法,一方面使用所有人共有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这表

21、明他()A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 B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C强调习俗与法律的同等地位 D主张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解析】认为法律对公民应区别对待,与材料“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不符,故A项错误;肯定万民法中体现的自然法精神,与材料“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法律和习俗的地位,强调了法律中包含自然法精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法律中包含自然法精神,没有涉及用法律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21“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22、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解析】当时的股份公司由个体商人募集的基金支持了公司的启动,并为公司装配船只和海员,提供贸易所需的商品和资金。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仍然是私人所有的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表明股份公司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B项正确;当时的股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当时的股份公司采用

23、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故D项错误。【答案】B22圣经新约中称:“心里相信,就可称义,”但又强调“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有宗教学者认为马丁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是“故意曲解了圣经”。这种“曲解”()A缓解了天主教会的危机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解析】马丁路德这种“曲解”加重了天主教会的危机,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这种“曲解”使民众传统的宗教信仰发生危机,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打破了教会的思想专制,创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破除了教皇的宗教权威,故D项错误。【答案】C23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

24、学原理第一版前言中说:“我希望根据数学原理我们能够对别的自然现象进行推理我希望这里所阐明的原理,会有助于人们对这个问题或更可靠的哲学方法有所了解。”事实证明,牛顿的数学贡献()A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方法 B为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C为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奠定基础 D为启蒙思想家规划社会蓝图提供了范式【解析】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方法,与材料“我希望这里所阐明的原理,会有助于人们对这个问题或更可靠的哲学方法有所了解”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数学原理对哲学的作用,没有涉及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故B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奠定基础,故C项错误;启

25、蒙思想为未来社会规划了蓝图,故D项错误。【答案】A24根据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大陆会议改称邦联国会,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在国会下面设立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这一设计存在着重大缺陷,主要表现在()A大部分权力控制在州政府手中 B实际权力操纵在原殖民者手中C邦联国会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 D邦联国会遭到各州的普遍抵制【解析】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存在着重大缺陷是指中央政府缺乏权利,大部分权力控制在州政府手中,故A项正确;1781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英殖民的统治,故B项错误;邦联国会存在的法律依据是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故C项错误;邦联国会是各州同意的结果,故

26、D项错误。【答案】A25“在1780年代和1850年代之问,令人惊奇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是()A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统治权C工人已经获得普选权 D重工业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故B项正确;1867年工人获得普选权,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261907年,德国将军弗里希说:“战争是具有头等重要性的生物必需,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省却的一个定期性因素,假如没有战争,这将会排除种族的

27、所有进步,并进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这种观点()A说明了战争对人类进化的科学作用 B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C有力挑战了天主教宣扬的封建神学 D体现出法西斯所宣扬的民族主义观念【解析】材料片面强调战争对人类的进化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假如没有战争,这将会排除种族的所有进步,并进而使所有真正的文明消亡”体现片面地运用进化论解读人类社会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片面强调战争对人类的进化的作用,没有涉及天主教宣扬的封建神学,故C项错误;材料片面强调战争对人类的进化的作用,没有涉及民族主义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B27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

28、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 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解析】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不能反映本质,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表明经济承受能力的强弱,故B项错误;材料中“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表明自由放任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故C项正确;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不能体现本质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819

2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苏共中央审定的正式课本,认为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完全正面意义的,是对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正确选择。这种观点()A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色 B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面总结C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 D体现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客观分析【解析】1938年是斯大林模式建立以后,从材料“认为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完全正面意义的,是对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正确选择”可以看出这一观点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色,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一味的肯定斯大林体制,不是全面的总结,故B项错

30、误;材料只涉及苏共中央审定的正式课本,没有涉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观点体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特色,不是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客观分析,故D项错误。【答案】A29某国际组织曾签署了如下协定(节录),据此判断该组织()A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 B注意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C成员国均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D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解析】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是1967年的欧共体,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其他国家的产品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优惠税率”可以判断出该组织是关贸总协定,其宗旨是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故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大多是发达资本主

31、义国家,都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故C项错误;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B30第四次不结盟运动东道主、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指出:“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最本质的相同点在于()A都由亚非国家发起 B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C都在倡导和平共处 D都旨在促进民族独立发展【解析】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由亚非国家发起,不是本质的相同点,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虽然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但也不是本质的相同点,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在倡导和平共处,其目的还是为了自身发展,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是新兴独立

32、国家发起的,目的都是推动民族独立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题作答。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

33、“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这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歧视政策是一致的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私塾非常常见,也最有中国传统特色明清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明太祖曾有明令:“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官学蒙师大多要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私塾中的蒙师也会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意蕴。“蒙以养正”是蒙学最高的教育理念,即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

34、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欧洲国家为何要对大众教育承担起这种责任呢?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摘编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蒙学教育兴盛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西欧教育发展呈

35、现出的新趋向,并说明其成因。(9分)(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由“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得出官私教育相结合,教育体系比较完备;由“各省、府、州、县,夸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得出力争让更多儿童获得教育,教育范围扩大;由“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

36、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这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歧视政策是一致的”得出存在明显的社会不公;由“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意蕴。蒙以养正是蒙学最高的教育理念,即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得出注重渗透传统道德文化;由“明清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明太祖曾有明令: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官学蒙师大多要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私塾中的蒙师也会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得出择师标准严格。第二小问原因,由所学知识得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

37、化的影响。(2)第一小问新趋向,依据材料二,由“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得出大众化;由“到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得出国家主导;由“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得出义务性。第二小问成因,依据材料二,由“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保守主义者认为如此可以培养人民遵守社会纪律”得出社会精英的推动;由“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由“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更重要的是,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

38、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得出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3)由材料一、二得出,传承文化;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支持。【答案】(1)特点:官私教育相结合,教育体系比较完备;力争让更多儿童获得教育,教育范围扩大;存在明显的社会不公;注重渗透传统道德文化;择师标准严格。(8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原因: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度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2)趋向:大众化;国家主导;义务性;(3分)成因:社会精英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6分)(3)功能:传承文化;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为社会经济发

39、展提供知识支持。(2分)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学者,大多认同1949年之前的中国早期现代化是一种“外源性”现代化(也有学者称之为“传导性”现代化)。笔者认为,称之为“传动性”可能更为合适。这一是因为,“传导”所包含的主要是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注入及其所引起的中国人的学习和仿效;而“传动”所指的除了“传导”所包含的这一层意义之外,还指中国人因外国的民族压迫而激起的谋求自强自立的动机。二是因为“传导”含有长期的意思,而“传动”突出初期的促动意义。当中国自己产生了现代化的意识和行动之后,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促动作用逐渐减少而日益转变为可资中国利用的外国资源,两者的关系也相

40、应地从注入与学习、压迫与应对的不正常关系,逐渐朝着引进与应用、互动与互利的正常关系转变。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传动性”与“传导性”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解释有何明显不同,并据此说明导致上述历史解释不同的主要因素。(6分)(2)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任择其一,运用传导性或传动性现代化的观点加以说明。(9分)【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传导所包含的主要是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注入厦其所引起的中国人的学习和仿效”得出“传导性”现代化强调引发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外因;由材料“传动所指的除了传导所包含的这一层意义之外,还指中国人因外国的民族压迫而

41、激起的谋求自强自立的动机。二是因为传导含有长期的意思,而传动突出初期的促动意义。当中国自己产生了现代化的意识和行动之后,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促动作用逐渐减少而日益转变为可资中国利用的外国资源,两者的关系也相应地从注入与学习、压迫与应对的不正常关系,逐渐朝着引进与应用、互动与互利的正常关系转变”得出“传动性”现代化则更为强调内因及内外因的互动和转换。第二小问主要因素,由所学知识得出,研究者的研究视角(2)根据第一问首先明确传导性或传动性现代化的不同,掌握其含义,再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事件中选择其一进行论证。例如洋务运动从“传导性”现代化则强调洋务运动的外来因素的作用;从“传动性”现代化

42、不仅强调外来因素的作用,还重视洋务运动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如民族工业的产生。【答案】(1)不同:“传导性”现代化强调引发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外因,“传动性”现代化则更为强调内因及内外因的互动和转换。(4分)因素: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其他如研究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研究者的政治立场或学识素养,亦可酌情给分)。(2分)(2)层次论证(97分)能认清传导、传动性现代化观点的异同,并运用其中之一进行阐述,逻辑严密。能结合时代特征,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64分)能认清传导、传动性现代化观点的异同,并运用其中之一进行阐述,逻辑严密。基本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30分)对材料观点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

43、不清。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3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宋前期东南茶主要实行官购商销的交引法,嘉祜四年后,实行了四十余年的通商法。崇宁元年,蔡京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官购商销的禁榷制。崇宁四年再次改创,允许商人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筇,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崇宁四年茶法已经具备了已引榷茶的模式,但尚不严密。政和二年蔡京对茶法进一步改革,创立了系统严密的合同场法,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萘先向官府买引,再向茶户买茶,用官造笼筇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在茶引和笼筇靥面盖底用纸题写

44、合同场年月日,商人姓名、茶叶指定贩卖去处、茶色、斤重、字号、料数等。商人到了指定的贩茶地,当地官员再次验证数量、等第等,然后启封贩卖,贩卖还要请卖茶人在茶引上批写所买数量。商人卖茶还有时限,商人限期售罄茶货,缴回茶引、笼筇。黄纯艳论北宋蔡京经济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京历次茶法改革的核心举措,并指出其举措的本质共同点。(9分)(2)根据材料,分析说明蔡京茶法改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解析】(1)第一小问核心举措,由材料“崇宁元年,蔡京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官购商销的禁榷制”得出:第一次:废除通商法,恢复禁榷制;由材料“崇宁四年再次改创,允许商人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筇,官府通过垄断茶引

45、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崇宁四年茶法已经具备了已引榷茶的模式,但尚不严密”得出第二次:政府垄断茶引印卖权;由材料“政和二年蔡京对茶法进一步改革,创立了系统严密的合同场法,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萘先向官府买引,再向茶户买茶,用官造笼筇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在茶引和笼筇靥面盖底用纸题写合同场年月日,商人姓名、茶叶指定贩卖去处、茶色、斤重、字号、料数等。商人到了指定的贩茶地,当地官员再次验证数量、等第等,然后启封贩卖,贩卖还要请卖茶人在茶引上批写所买数量。商人卖茶还有时限,商人限期售罄茶货,缴回茶引、笼筇”得出第三次:茶引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政府,地方

46、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第二小问本质共同点,由以上内容得出,加强政府在茶业经营中的主导作用。(2)由以上材料分析得出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商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1)举措:第一次:废除通商法,恢复禁榷制;第二次:政府垄断茶引印卖权;第三次:茶引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6分)共同:加强政府在茶业经营中的主导作用。(3分)(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商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34(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荣孤立”是英国的一种国策,也反映了它

47、对欧洲的一种认识。这种思想始于克里木战争之前,帕麦斯顿于18851888年任首相期间使“光荣孤立”的思想变为国策,它结束于20世纪初。材料二 大力主张民族复仇,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对欧洲的认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年的法国是这方面的典型。18701871年的战争使法国战败、赔款、割地与遭到占领,明显地促进了法国人对于德国的民族仇恨。以上材料均据郭华榕、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英、法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该特点的主要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法外交政策存在的共同缺陷及其导致的后果。(6分)【解析】(1)第一

48、小问特点,由材料“帕麦斯顿于18851888年任首相期间使光荣孤立的思想变为国策,它结束于20世纪初”得出英:放弃“光荣孤立”;由材料“大力主张民族复仇,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对欧洲的认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年的法国是这方面的典型”得出法:大力主张复仇主义。第二小问原因,由所学知识得出:英国自身实力下降,德国的威胁不断增强;法国与德国因普法战争结仇。(2)第一小问缺陷,由材料和所学得出:仅关注民族利益(自身利益)而忽略了欧洲的整体利益。第二小问后果,导致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并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1)特点:英:放弃“光荣孤立”(或走向与强国结盟的道路)。(2分)法:大力主张复仇主义。(2分)原因:英国自身实力下降,德国的威胁不断增强;(3分)法国与德国因普法战争结仇。(2分)(2)缺陷:仅关注民族利益(自身利益)而忽略了欧洲的整体利益。(2分)后果:导致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并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