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文学总是能敏锐感应社会生活的种种动向,并在这种审美反应中及时更新自己。这说明()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解析:材料说明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符合题意;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没有体现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不符合题意。答案:D
2、2.“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提出,江苏省将以实施包括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在内的10项行动为主要任务,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由此可见()A.文化创新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B.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C.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当代价值D.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解析:江苏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以此助力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体现了优秀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当代价值,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而是说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项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中华优
3、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没有体现其作为精神动力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3.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上述论断表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以包容性接纳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A. B. C. D.解析:“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吸收一切”错误;“始终”错误。答案:A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批判继承、洋为中用C.自觉传承、积极弘扬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解析:A项是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排除;材料未涉及外来文化,B项不符合题意;应自觉传承、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项符合题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精华,不存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问题,D项错误。答案:C5.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项技术专利,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世界眼光、战略眼光,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
5、范。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大兴国际机场顺利投入运营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A. B. C. D.解析:大兴国际机场顺利投入运营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错误;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范,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华优
6、秀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答案:B6.某地落实“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的要求,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A. B. C. D.解析:青年学生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符合题意;我们应立足实践弘扬民族精神,错误;没有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排除。答案:B7.中埃文化年标识以埃及金字塔和中国天坛为图案主体,两国标志性元素互相交融,突出了两国“互办文化年,携
7、手共发展”的活动主题。这说明()A.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B.世界各国文化具有趋同性C.保护文化多样性,突出文化间的区别D.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解析:中埃两国标志性元素互相交融,突出了两国“互办文化年,携手共发展”的活动主题,说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D项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遗产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A项错误;各国文化交流,但不具有趋同性,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共性,且不同民族文化应该求同存异,不是突出区别,C项错误。答案:D8.中国的武术,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从不同国家各
8、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中可以看出()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各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 B. C. D.解析: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中可看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符合题意;错误,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答案:B9.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把突出文化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
9、传播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A. B. C. D.解析:材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正确;说法错误,不选;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正确;材料强调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交融,不是强调文化多样性,不选。答案:C10.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时指出,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说明()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交流是中国经济、政治合作的基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 B. C. D.解
10、析:认同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错误;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错误;绵延不断的文化河流是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这说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正确。答案:D11.下列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说法正确的是()必须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要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A. B. C. D.解析: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继承”错误;要反对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错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助于实现
1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正确。答案:D12.全盘西化或彻底复辟,只有在一个条件下才是正当的,即通过程序规范的民众选择。然而,只要经过这样的选择,上述两种取向皆是不可能的。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全盘西化或彻底复辟()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都是对民主与科学的背离都犯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A. B. C. D.解析: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全盘西化犯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彻底复辟陷入守旧主义的错误,错误。答案:B13.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
12、纪念体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开展实景演出、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特色小镇、组织多地巡展、建设“红军街”等措施,发展了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革命文化的传承。这表明()红色革命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保护性利用革命文物丰富了文物的文化内涵将革命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能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革命文化使革命传统有了文化价值A. B. C. D.解析:题中做法表明红色革命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将革命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能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符合题意;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性利用推动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革命文化的传承,丰富了文物展示的形式而不是文化内涵,错误;革命传统的文化价值并不是因为对革命文化进
13、行创造性转化才具有的,错误。答案:A14.主旋律创作要准确把握宏大主题与个体叙事的关系,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用充沛的情感、动人的故事、严谨的镜头、鲜明的艺术语言,深情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以实现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作为创作的导向在文艺创作中要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A. B. C. D.解析:发展文化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必须是健康向上的、民族的、科学的文化,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正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错误;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错误。答案:B15.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我们这个民族创造的文化如此灿烂辉煌,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彰显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A. B. C. D.解析:彰显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参加健康
15、向上的文化活动与彰显文化自信无关,不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积极主动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
16、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说明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积极影响。(10分)答案: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开好思政课,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开好思政课,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支配和影响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开好思政课,可以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好思政课,可以发挥先进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作
17、用,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开好思政课,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7.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
18、精神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的原因。(9分)答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
19、中华民族之魂,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当代中国,弘扬中国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8.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近代以来,全盘西化思潮此起彼伏,深度解构和扭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严重破坏和污染了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土壤和生态。当前,“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逆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市场领域,也集中体现在“以他乡为故乡”的城市规划、设计、建筑中。但作为西方城市管理、生产生活方式与
20、审美趣味的载体和表达,这类设计和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中国城市发展和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这是很多“大手笔”的城市设计一再以闹剧收场以及一些城市地标建成不久就被夷为平地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以他乡为故乡”的错误做法加以评判。(12分)答案:文化具有多样性,借鉴“他乡”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而不能全盘西化,不能解构和扭曲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破坏和污染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土壤和生态。立足中国国情,立足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外来优秀文化要为我所用,不应吸收不适合中国城市发展和普通市民生活需要的外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关注“他乡”不能忘记“故乡”,避免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错误。1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 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1)运
22、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4分)答案:“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指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是自然规律。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故此文化具有多样性是客观的,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然存在的。(2)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应如何避免“独尊”或“贬损”现象?(6分)答案: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20.材料一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3、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广泛认同和深切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好故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好故事的创作和传播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我们既要坚持用好媒体力量,又要调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业、普通公民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积
24、极性、创造性,扎根人民,扎根于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人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局面。材料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起中华民族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该如何更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8分)答案:立足社会实践,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资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
25、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求同存异、交流互鉴,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握国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所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的内容和方法,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我们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6分)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最深厚的根基;坚持文化创新,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内涵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