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平谷区2018-2019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化学试题1.下列现象或活动过程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雷电B用我国研发的天眼接受宇宙中的信号C航空煤油用作水路两用飞机的飞行燃料D 手机充电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则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否则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分析。【详解】A. 雷电时,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 天眼接受宇宙中的信号,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C.燃烧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 手机充电是电
2、解原理,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答案选B。2.对下列化学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CaCl2的电子式:B. 电解滴有酚酞的氯化钠溶液时阴极很快变红:2H2O+2e- = H2 + 2OH-C. .酸性:H2SO4HClO4 遵循元素周期律D. .体现勒夏特列原理【答案】A【解析】【详解】A. CaCl2为离子化合物,写电子式时,同种离子不能合并,电子式应为:,故A错误;B. 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 = H2 + 2OH-,阴极附近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故B正确;C.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
3、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2SO4HClO4 遵循元素周期律,故C正确;D. 2NO2N2O4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和图示现象一致,所以图示现象体现勒夏特列原理,故D正确。答案选A。【点睛】对于有关平衡2NO2N2O4试题,题目中往往不明确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解决的方法是,可用谐音记忆法,记住“热深”(谐音“热身”),就是升温颜色加深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忘记了。3.下列材料或物质的应用与其对应的性质完全相符合的是A. Mg、Al合金用来制飞机外壳 合金熔点低B. 食品合中常放一小袋Fe粉 Fe粉具有还原性C. SiO2用来制造光导纤
4、维 SiO2耐酸性D. 葡萄酒中含SO2 SO2有漂白性【答案】B【解析】【详解】A. Mg、Al合金用来制飞机外壳是利用其密度小,硬度和强度都很大的性质,不是因为合金熔点低,故A错误;B. 食品合中常放一小袋Fe粉,利用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防止食品被氧化,故B正确;C. SiO2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是利用其光学性质,不是耐酸性,故C错误;D. 葡萄酒里都含有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不是用来漂白,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易错选项D,注意SO2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在葡萄酒里都含有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4.八十年代,我国化学家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维生素C的垄断,发明的“两
5、段发酵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B. 维生素C水解得到2种产物C. 维生素C有酯基不能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D. 该反应表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答案】D【解析】【详解】A项,从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维生素C与I2反应时,脱去分子中环上-OH中的氢,形成C=O双键,不属取代反应,属氧化反应,故A项错误;B项,维生素C含有羟基,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其中酯基能发生水解,由于是环酯,所以水解产物只有一种,故B项错误;C项,维生素C含有多个羟基,易溶于水,故C项错误;D项,从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
6、知,维生素C与I2反应时,维生素C被氧化,表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5.中国研究人员研制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 过程放出能量并生成了O-O键C. 总反应2H2O2H2+O2D. 过程属于分解反应也是吸热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 由图可知,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 过程生成了O-O键,释放能量,故B正确;C. 该过程的总反应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D. 由图可知,过程有既
7、有O-H键断裂,也有H-H键形成,故D错误。故选D。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究的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NaCl+CO2+NH3+H2O = NaHCO3+ NH4Cl。有关信息: CO2 + H2O H2CO3 H+ HCO3-, K1=4.210-7;常温常压下,CO2在1L水中的溶解度为0.75L。对该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溶解度:S(NaCl) S(NaHCO3)B. 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C. 通入NH3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铵盐D. 两种气体,先通入NH3后通入CO2且通入的CO2要过量【答案】C【解析】【详解】A. 因为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
8、NaHCO3固体,说明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解度:S(NaCl) S(NaHCO3),故A正确;B. 由方程式NaCl+CO2+NH3+H2O = NaHCO3+ NH4Cl可知,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可以使生成的NaHCO3浓度增大,有利于NaHCO3析出,故B正确;C.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先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更多的HCO3-,故C错误;D. 由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要先通入NH3后通入CO2且通入的CO2要过量,有利于NaHCO3的生成,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侯氏制碱法原理,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易错选项为C,通入NH3的
9、主要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更多的NaHCO3。7.下表是某同学探究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反应规律的实验记录,已知: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序号ab现象12 mL 0.05 molL1 K2Cr2O7溶液(pH = 2)3滴饱和Na2SO3溶液(pH = 9)溶液变绿色(含Cr3+)22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pH = 8)3滴饱和Na2SO3溶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32 mL饱和Na2SO3溶液 3滴0.05 molL1 K2Cr2O7溶液溶液变黄色42 mL蒸馏水3滴0.05 molL1 K2Cr2O
10、7溶液溶液变成浅橙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1中的绿色溶液中含有SO42-B. 实验1、2的a溶液中所含的离子种类相同C. 向实验3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硫酸可使溶液变为浅橙色D. 实验4的目的是排除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由4个实验结果对比可知,K2Cr2O7与Na2S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平衡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可知,溶液的碱性增强,平衡正向移动,以此分析。【详解】A. 实验1中K2Cr2O7与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Na2SO3被氧化为Na2SO4,K2Cr2O
11、7被还原为Cr3+,溶液呈绿色,故A正确;B. 实验1、2中的a溶液中都存在平衡: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故溶液中所含的离子种类相同,故B正确;C.Na2SO3溶液呈碱性,滴加3滴0.05 molL1 K2Cr2O7溶液,平衡Cr2O72-(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向正向移动,溶液呈黄色;若向实验3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硫酸,则在酸性条件下,K2Cr2O7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变绿色,故C错误;D. 实验4和实验3相比,b溶液相同,a为等体积的蒸馏水,溶液由黄色变成浅橙色,颜色反而加深,故可排除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造成的
12、影响,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对Na2SO3溶液和铬(VI)盐溶液反应规律的探究,掌握物质的性质及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环境对反应的影响。8.EPR橡胶()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建筑用防水材料、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汽车密封件、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它制品。PC塑料( )的透光性良好,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等。它们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RCOOR1 + R2OH RCOOR2 + R1OHB、F、G、H、J各物质中,核磁共振氢谱都只有一组吸收峰。(1)B的结构简式:_。(2)AD的反应类型:_。(3)DE的反应条件:_。(4)E中官能团名称:_。(5)EF的化学方程式:_。
13、(6)H的结构简式:_。(7)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_。(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反应I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1mol J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c、CH3OH在合成PC塑料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9)反应I过程中,可以得到两种同类型副产物,且与M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一种结构:_。(10)A N 苯酚+F,试推断N的结构:_【答案】 (1). CH2=CH2 (2). 加成反应 (3). NaOH溶液,加热 (4). 羟基 (5). 2CH3CHOHCH3+O22CH3COCH3+2H2O (6). (7). (8). b c (9). 或 (10). 【解析
14、】【分析】由合成路线可知,A和B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PR橡胶(),则A和B为乙烯、丙烯,由M的分子式并结合反应I可知,A、D、E、F均含有3个碳原子,故A为丙烯,则B为乙烯;A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D,卤代烃D发生水解生成醇E,醇E发生催化氧化生成F,由F和2分子苯酚反应生成M(C15H16O3)可推知F为丙酮,由此推出D为2-溴丙烷,E为2-丙醇;B为乙烯,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和CO2反应生成H(C3H4O3),H和甲醇发生已知的反应生成J和乙二醇,由反应II可推出J为,结合已知可推知H为,因此C应为环氧乙烷;苯酚与丙酮脱去1分子水生成M(),M发生信息中的取代反应得到聚碳酸酯P
15、C。【详解】由合成路线可知,A和B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PR橡胶(),则A和B为乙烯、丙烯,由M的分子式并结合反应I可知,A、D、E、F均含有3个碳原子,故A为丙烯,则B为乙烯;A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D,卤代烃D发生水解生成醇E,醇E发生催化氧化生成F,由F和2分子苯酚反应生成M(C15H16O3)可推知F为丙酮,由此推出D为2-溴丙烷,E为2-丙醇;B为乙烯,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和CO2反应生成H(C3H4O3),H和甲醇发生已知的反应生成J和乙二醇,由反应II可推出J为,结合已知可推知H为,因此C应为环氧乙烷;苯酚与丙酮脱去1分子水生成M(),M发生信息中的取代反应得到聚碳酸酯
16、PC。(1)B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2) AD的反应为丙烯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溴丙烷,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3)DE的反应为2-溴丙烷水解生成2-丙醇,故反应条件为:NaOH溶液,加热,故答案为:NaOH溶液,加热;(4)E为2-丙醇,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故答案为:羟基;(5)EF的反应为2-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HCH3+O22CH3COCH3+2H2O,故答案为:2CH3CHOHCH3+O22CH3COCH3+2H2O;(6)H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7)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
17、为:;(8) a、反应I为苯酚与丙酮脱去1分子水生成M(),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a错误;b、J为,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所以1mol J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故b正确;c、由合成路线可知,H和甲醇反应生成J和乙二醇,J和M发生反应II又生成甲醇,所以CH3OH在合成PC塑料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故答案为:bc;(9)苯酚和丙酮发生反应I生成M(),与M同类型且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可能为:或;故答案为:或;(10) A为CH2=CHCH3,苯和丙烯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N,N先氧化后酸化生成苯酚和丙酮,由此可推断N的结构为:,故答案为:。9.金属钛在航天
18、、潜海和医疗方面应用广泛。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含FeO、Fe2O3、SiO2)为原料制TiO2,再由TiO2制得金属Ti资料:TiO2+会发生水解(1)步骤、中,均需用到的操作是_。(填操作名称)(2)检验滤液2中是否含Fe3+的方法是:_。(3)步骤1中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4)请结合化学用语用解释步骤中加热水的原因_。(5)电解法获得Ti是通过图装置,以熔融CaCl2做电解质a为电源的_(填“正”或“负”)在制备钛的过程中石墨电极附近的气泡中除了O2、CO、CO2外还可能有的气体是_,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6)测定废液中Fe2+浓度已确认铁
19、元素的回收率:取25.00ml废液于锥形瓶中,用硫酸酸化的x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如图所示:(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废液中c(Fe2+)=_【答案】 (1). 过滤 (2). 取12mL滤液2,滴加KSCN溶液,变红,有Fe3+ (3). FeTiO3 + 2H2SO4 = FeSO4 + TiOSO4 + 2H2O (4). TiO2+ + 2H2OH2TiO3 + 2H+,水解反应吸热,用热水促进反应向正向进行 (5). 负 (6). Cl2 (7). 2Cl- 2e- = Cl2 (8).
20、 2xmolL1【解析】【分析】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含FeO、Fe2O3、SiO2)在353K时用硫酸溶解,FeTiO3、FeO和Fe2O3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TiOSO4,二氧化硅不溶,过滤除去;滤液1中加入过量铁粉,将Fe3+还原为Fe2+,过滤出不溶性物质,得到滤液2,经冷却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过滤后得滤液3,滤液3中含有TiOSO4加入热水促进水解经过滤得到H2TiO3固体,煅烧H2TiO3制TiO2,TiO2通过电解得到Ti。【详解】(1) 步骤、操作过程中都得到沉淀或晶体,故需要过滤操作得到固体和溶液,故答案为:过滤;(2)检验Fe3+的方法是:取1
21、2mL滤液2,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故答案为:取12mL滤液2,滴加KSCN溶液,变红,有Fe3+;(3)由流程图可知,步骤1中FeTiO3溶于过量硫酸生成TiOSO4、FeSO4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TiO3 + 2H2SO4 = FeSO4 + TiOSO4 + 2H2O;(4) TiO2+在溶液中水解,溶液中存在平衡:TiO2+ + 2H2OH2TiO3 + 2H+,水解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当加入热水,稀释、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H2TiO3。故答案为:TiO2+ + 2H2OH2TiO3 + 2H+,水解反应吸热,用热水促进反应向正向进行;(5)由图可知,制取
22、Ti,用石墨作阳极、TiO2作阴极、熔融CaCl2作电解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阴极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故a为电源的负极,故答案为:负极;由图示阳极产物可知,阳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电解质中的氧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氧气和阳极石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同时氯离子也可以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 2e- = Cl2,故答案为:2Cl- 2e- = Cl2;(6)由图可知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80mL,末读数为10.80mL,所以滴定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10.80mL-0.80mL=10.00mL,根据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Fe2+MnO4-
23、8H+=5Fe3+Mn2+4H2O,n(Fe2+)=5n(MnO4-)=5xmol/L0.01L=0.05xmol,所以c(Fe2+)= =2xmolL1,故答案为:2xmolL1。10.为更有效处理工业废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NOx)、SO2等,减少大气污染。科学家不断对相关反应进行研究尝试。(1)脱硝反应机理如图,Cu的作用是_,C2H4参与的反应方程式 _ 。(2)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原理主要为:4NH3(g)4NO(g)O2(g)4N2(g)6H2O(g);H= -1627 kJmol-1 其中被NO和O2氧化的NH3的比例 _ 。该方法应控
24、制反应温度在315400之间,反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 。 氨氮比 n(NH3)/n(NO) 会直接影响该方法的脱硝率。如图为350 时,只改变氨气的投放量,NO的百分含量与氨氮比的关系图。当 n(NH3)/n(NO) 1.0时,烟气中NO含量反而增大,主要原因是_。(3)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是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ClO2及NaClO2均是性能优良的脱硫脱硝试剂。 ClO2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NaOH溶液中可歧化为NaClO3和Na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某研究小组用ClO2进行单独脱除SO2实验时,测得SO2的脱除率随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当3pH7时,随pH的增大,
25、SO2脱除率逐渐降低,其原因是_;在pH约7.8之后,随pH的增大,SO2脱除率又开始升高,其原因是_。【答案】 (1). 催化剂 (2). 2C2H4 + 6Cu+(NO2) = 3N2 + 4CO2 + 4H2O + 6Cu+ (3). 2:1 (4). 正反应放热,温度过高会降低NO的转化率 (5). NH3和O2再次反应生成NO(或4NH3+5O2=4NO+6H2O) (6). 2ClO2 + 2NaOH = NaClO3 + NaClO2 + H2O (7). pH7.8后,随着碱性的增强,生成ClO2-增多,氧化性增强,SO2的脱除率上升【解析】【分析】(1) Cu在反应前后不变为
26、催化剂;用乙烯进行脱硝(NO),从图示可以知道,乙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2)根据得到电子的比例计算;根据温度对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根据过量氨气与氧气的反应的产物分析;(3) ClO2在NaOH溶液中可歧化为NaClO3和NaCl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图可知,当3pH1.0时,过量的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所以烟气中NO浓度增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NH3和O2再次反应生成NO;(3) ClO2在NaOH溶液中可歧化为NaClO3和Na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 + 2NaOH = NaClO3 + NaClO2 + 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
27、ClO2 + 2NaOH = NaClO3 + NaClO2 + H2O;由图可知,当3pH7时,随pH的增大,ClO2的稳定性降低,氧化性减弱,SO2脱除率逐渐降低;在pH约7.8之后,随pH的增大,生成ClO2-增多,氧化性增强,SO2脱除率又开始升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pH7.8后,随着碱性的增强,生成ClO2-增多,氧化性增强,SO2的脱除率上升。11.室温下(20oC)课外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铁和硝酸反应情况,过程如下图所示:将中液面上的气体排入小试管中点燃,有尖锐爆鸣声,小试管壁出现液滴。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得到灰绿色沉淀。煮沸时,蒸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
28、石蕊试纸变蓝。(1)X气体是_ (填化学式),证据是_。(2)实验中硝酸被还原成另一种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3)甲同学对产生的气体原因提出假设并设计方案:假设1: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NO3-假设2:H+还原反应速率大于NO3-的还原反应速率I. 验证假设1:可用_(选 “ Cu” 或“Zn”)粉与同浓度硝酸反应,依据 _ ,则假设1不成立。II. 验证假设2:改变条件重复上图过程实验,结果如下:(所用试剂的量、气体成分与实验上图相同)序号反应温度实验结果a40oC溶液浅绿色,收集气体为3.4mLb60oC溶液浅绿色,收集气体为2.6mL上表实验结果_(填“能”或“否”)判断假设2成立
29、。由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温度对铁粉与硝酸反应时对生成X体积的影响的原因_。(4)常温下(20),乙同学改用3molL1 HNO3 进行图1过程实验,中仍为无色气体,在中气体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_ 。a. 该实验产生的无色气体只有NOb. 若改用浓硝酸时,反应会更剧烈还原产物为NO2 c. 硝酸的浓度不同时,其主要还原产物不同(5)综上所述,金属与硝酸生成X气体,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 。【答案】 (1). H2 (2). 点燃有尖锐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液滴 (3). 4Fe + 10HNO3 = 4Fe(NO3)2 + NH4NO3 + 3H2O (4). Cu (5). 溶液变蓝 (6).
30、 否 (7). 升高温度,H+和NO3-参与的还原反应速率都加快,但NO3-增加更快,生成的NH4+多,导致生成的H2减少 (8). c (9). 稀溶液、低温、氢以前的金属【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过量铁粉和稀硝酸完全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空气混合仍为无色,说明没有NO,点燃该气体,有尖锐爆鸣声,小试管壁出现液滴,说明该气体为氢气。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得到灰绿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煮沸时,蒸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NH4+。【详解】由图可知,过量铁粉和稀硝酸完全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空气混合仍为无色,说明没有NO,点燃该气体,有尖锐爆鸣
31、声,小试管壁出现液滴,说明该气体为氢气。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得到灰绿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煮沸时,蒸气带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NH4+。 (1)根据以上分析X气体应该是H2,证据是点燃有尖锐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液滴,故答案为:H2 ;点燃有尖锐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液滴;(2) 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2+、NH4+,说明铁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过量生成Fe2+,同时硝酸被还原为N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 10HNO3 = 4Fe(NO3)2 + NH4NO3 + 3H2O,故答案为:4Fe + 10HNO3 = 4Fe(NO3)2
32、+ NH4NO3 + 3H2O;(3)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的后面,所以铜和H+不反应,因此若要证明假设1不成立,则可选用Cu粉与同浓度硝酸反应,若溶液变蓝则证明假设1不成立。对比a、b两次实验,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且温度升高,产生的氢气体积反而减小,其原因为升高温度,H+和NO3-参与的还原反应速率都加快,但NO3-增加更快,生成的NH4+多,导致生成的H2减少,因此不能说明H+还原反应速率大于NO3-的还原反应速率,即不能判断假设2成立。故答案为:Cu;溶液变蓝;否;升高温度,H+和NO3-参与的还原反应速率都加快,但NO3-增加更快,生成的NH4+多,导致生成的H2减少;(4) a. 改用3molL1 HNO3,硝酸浓度增大,中仍为无色气体,在中气体变红色,为无色的NO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该实验产生的无色气体含有NO,不排除含有H2,故a错误;b. 若改用浓硝酸时,在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故b错误; c. 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的浓度不同时,其主要还原产物不同,故c正确。故答案为:c;(5)由实验可知,硝酸浓度增大,产物变为NO,还原速度剧增,远远大于H+的还原速率,以至于得不到氢气,若要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H2,则需要控制的条件是稀溶液、低温、氢以前的金属,故答案为:稀溶液、低温、氢以前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