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192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A. 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 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答案】A【解析】【详解】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体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家国一体的特点,即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排除B;血缘纽带是宗法制的基础,并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

2、础,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礼记大学的记载,无法体现国人的追求,排除D。2. 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A. 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B. 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C. 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D. 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收养”“义儿”可知是宗法伦理关系,军阀收养“部将”为义儿,可知是军阀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故C项正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善骄兵悍将难以节制

3、的局面,不能做到彻底,故A项错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是“方镇太弱,君弱臣强”,故B项错误。只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这不能说明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故D项错误。故选C。3.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A. 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B. 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C.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D. 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雅典通过公民大会、国家立法和制度,强制公民关心城邦的利益

4、,参与政治活动,明确政治立场等,表明古代雅典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A项正确;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和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出“直接民主形式”及其弊端,D项错误。4. 公元前462年,保民官盖尤斯阿尔萨利用执政官正在外面与伏尔喜人作战的时机,向元老院提出,应“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可见罗马人A. 制定成文法着力维护平民权益B. 重视构建法治程序缓和阶级矛盾C. 反对贵族统治主张法律系统化D. 主张限制权力滥用保证民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只是体现保民官向元老院提出自己的建议,

5、并没有说到制定成文法,排除A;题干只是一个建议,不能说重视构建法治秩序,排除B;题干提到的是反对权力滥用而非反对贵族统治,也没有体现出法律系统化的内容,排除C;“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等信息体现的是限制权力滥用,保民官向元老院提出建议体现的是民主秩序,故选D。5. 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但是,马夏尔尼在其日记里写道:“吾等曲一膝以为礼,华官则行其本国礼节”。随行的副使斯当东记录是“单膝下跪,简单致辞”。这反映出A. 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确切定论B. 历史解释应摒弃当事人

6、记录C. 历史评价必须尊重客观事实D. 历史记述会受主观因素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史料研究。历史研究会受多种因素和当事人主观情绪影响,但并不是无法形成确切定论,故排除A项;当事人的记录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所以并不能摒弃当事人记录,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不同的人对事件的记录不同,不能反映出尊重客观事实,故排除C项。对于同一事件,和珅、马夏尔尼和当东的记录不同,说明历史记述受当事人主观因素影响,故选D。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却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

7、,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B. “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 “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D. “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外协定关税,结合所学应该是南京条约,故A选项错误;中外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B选项错误;固定关税减少了中国海关的苛捐杂税,减轻外国商品输入的负担,故C选项正确;他们出卖了关税自主权却自以为外交成功,说明他们不了解近代外交,故D选项错误。7.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

8、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 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 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

9、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8. 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A. 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斗争激烈B. 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 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D. 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10、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李宗仁、白崇禧的行为属于爱国运动,与派系斗争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不能表现出社会各阶层对蒋介石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干中李宗仁、白崇禧的爱国行为,说明了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的,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救亡已成为时代潮流9.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

11、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10. 明清时期,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商人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以商养农成为商人的生存之道B. 儒家财富观是商业发展的动力C. 形成了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环境D. 商业

12、行为受到传统儒学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商人重信义,若背信弃义就会受到谴责和冷落,说明儒家的道德规范影响商业行为,因此选D;题干中没有体现以商养农的方式,选项A排除;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儒家的财富观是商人个人致富的方式之一,并不是商业发展的动力,商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有资金、劳动力、市场、原材料、政府的政策等因素,选项B排除;商人致富后就去置地购房,并不利于资本的积累以及商业的再生产,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能从材料中的关键词“背信弃义”“光显门楣”解读出儒家思想,进而反推出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对明清商人商业行为的影响。11. 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

13、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A. 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B. 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D. 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46-1847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数量增多,但税额不升反降,19世纪50年代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也并未缴纳足够的关税,这说明当时的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广州海关的渎职,与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剧增无关,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

14、之后开始逐渐解体,故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广州海关自身的问题,与列强扩大侵略无关,故D项排除。12.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A. 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B. 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 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D.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答案】C【解析】结合“1935年”“1937年7月”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对金融和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故A项排除;“战时经济体制的首创”是近代国家在面

15、临战争时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不是国民政府所首创,故B项排除;材料中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有效地进行战略资源的调配,故C项正确;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是战争,而不是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故D项排除。点晴:紧扣时间信息,可判断出应该是抗日战争,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需要,题干中的做法是为了有效配置资源。13. 据资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9倍,从1949年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21.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平均每年增长34.8;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平均每年增长15.3。这些变化A. 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

16、质基础B. 表明国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D. 显示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显示我国1952年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都得到较大的增长,这就为接下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也就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故选A;题干没有提到是国营经济还是私营经济,排除B;当时我国的工业总产值虽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提到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掌握,排除D。14. 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

17、?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一份可也。”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A. 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 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C. 张之洞思想观念落后于同时代的国人D. 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答案】D【解析】由“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份可也”可虽然以看出张之洞虽然创办近代工业,但是还具有中国的盲目自大,天朝上国的观念,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题干主要描述的是中国自身的弊端没有体现西方资本主义的阻碍;B项说法错误,洋务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具备近代工业的特征的;C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把张之洞与国人思想观念进行比较。【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突

18、破口是抓住“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份可也”结合所学可知考查中国的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观念。15.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A. 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 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C. 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 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全面侵华,东亚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形成,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的

19、苏联主动向中国贷款,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综上分析可知,两次主动贷款都是由于当时国际格局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贷款主要是用于对日的战争,排除;C项,苏联主动向中国贷款的原因是由于但是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而不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接受贷款与提高国际地位也无关系,排除;D项,“长期”表述不符合史实,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策略,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策相继进行调整,该项表述夸大了贷款的作用,排除。16.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

20、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 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 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D. 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私营企业依靠市场获得正常利润并不是“投机”,故A不符合题意;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B项不符合题意;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不符合题意。17. 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

21、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故选C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A项;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B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18.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

22、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A. 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 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D. 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美洲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等信息可知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白银流入中国并没有投入工商业生产领域,不能促进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选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与新航路开辟后的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故正确

23、答案为D选项。19.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苏俄尚未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的失败,而材料中的时间还未发生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得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

24、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故D项正确。20. 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政府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扩大福利国家

25、规模属于政府加强干预的手段,故A项错误;美国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21. 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A. 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B. 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 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B【解析】【详解】“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工业发展中实行国

26、家资本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故A项错误。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举措,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22.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从侧面反映出A. 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 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C. 美苏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 美苏冷战表现出新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

27、苏联在宇航等重工业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成就,但是在民生等轻工业领域发展较落后,这从侧面体现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美苏冷战加剧,并非关系缓和,平等互利;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两者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不能说明他们的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选项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 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所以二战后美国通过赠予、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但却没有引起世界汇率的剧烈波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

28、突出表现在A.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 缩小了南北贫富差距C.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 确立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缩小南北差距,故B错误。 根据材料“美国通过赠予、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可知,美国的“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行为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故A正确,C错误。 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的,并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故D错误。24.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

29、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

30、择题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同为法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自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国外汉学家眼中伟大的宋朝材料二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31、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请回答:(1)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一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2)请依据材料二谈谈宋代儒学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答案】(1)论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夜市、晓市、草市普遍;出现贸易娱乐场所瓦肆。结果: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经济在宋代达到空前繁荣;这种“近代因素”并没有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2)作用:材料三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

32、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解析】【分析】【详解】(1)论证:结合所学,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可从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打破坊市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贸易娱乐场所瓦肆和夜市、晓市、草市普遍等角度分析总结。结果:结合所学,可从使中国封建经济在宋代达到空前繁荣、这种“近代因素”并没有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等总结回答。(2)作用:根据“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应有强烈的社会责心”得出材料三认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突出了道德和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

33、格;根据“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得出主张“正君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点睛】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儒家论述的“天下”,其实往往关键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随着核心区域逐渐扩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人们口中的“天下”,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汉代之后特别是到了隋唐,“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此后,在“天下”观念里始终有“内外”的区别,有“华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异。据黄兴涛

34、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对殖民侵略的反抗过程,也是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的建构过程,正是同仇敌忾的反抗侵略斗争,成就了中华民族;对满族王权的反抗过程,同时也是“新民”的建构过程,将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为中华民国的国民。因此正如“民族国家”这个合成词所表达的那样,“民”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政治属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是人民之国家;“族”标示着这个新国家的文化属性,她是中华民族之国家。优题速享据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推

35、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范围不断扩大;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原因:高度发达的中华文化;传统儒学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统治腐朽。各阶级、各阶层积极进行反侵略斗争;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运动。近代西方民族民主观念的传入。【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些原本的四夷渐渐融入中国,而渐渐膨胀的中国拥有了更遥远的四夷”可归纳出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和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天下越来越兼带中国与四夷”可归纳出强调等级秩序;

36、根据材料“有时候指的是中国,有时候则包括了中国和四夷”可归纳出未形成明确的民族观念。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原因可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民族融合及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结合晚清的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民族危机加深、封建统治的腐败、社会各阶层的反抗、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50 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皇帝失

37、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 年 5 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答案】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

38、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可知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移风易俗的现象;根据“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可知反映了国民大革命和北伐;

39、根据“1948 年 5 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可知反映了解放战争。由以上观点中任选一个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论述言之有理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亦可。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 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论证: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才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经济上打破孤立的状态,欧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以西欧为

40、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活动相互密切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将新航路开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示例二 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论证: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英国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为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类走向普遍交往的时代;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中国也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而被迫打开国门,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所以,将工业革命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选择观点: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论证: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从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等分析说明。也可选择观点: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为标志。论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从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随之扩大、欧美工业国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