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171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北京丰台高一历史(下)期末2019.07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

2、4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礼记记载周人饮食生活状况:“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 封邦建国B. 中央集权C. 等级分明D. 分权制衡【答案】C【解析】由材料“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等级分明,故选C;A是国家结构,排除;三代时期,我国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D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关系,排除。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 郡县制B.

3、礼乐制C. 井田制D. 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罢侯置守,设官分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广泛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些都与前代制度不同,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制度,而不是秦朝的制度,故B选项错误;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秦朝时期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形成,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秦朝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地方制度,而不是中央的三公九卿,故D选项错误。3.下图所示中央机构的作用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皇帝的权力提高宰相地位A.

4、B. C. D. 【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此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把相权一分为三,提高了办事效率,故正确;材料中分散相权相权目的是加强皇权,故正确,宰相的权力明显下降,故错误。这个制度是中央的一个政治制度,不能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错误,本题选择B项正确。4.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A.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B. 提高了军机大臣地位C. 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 连太监也须退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故

5、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军机大臣地位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地位较低,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清朝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这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保密性,故D选项错误。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该书信可用于研究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结合所

6、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故C正确。北京条约未涉及割让台湾,故A排除。南京条约也未涉及割让台湾,故B排除。辛丑条约也没有割让台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6.读下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农民阶级在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B. 英法联军在进行抢掠和焚毁C. 日军在发动事变,局部抗战开始D. 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政权覆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是南京,故D选项正确;农民阶级提出具有资

7、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指的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提出资政新篇,不是南京,故A选项错误;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圆明园是在北京,不是北京,故B选项错误;日军通过九一八事变发动政变,局部抗战的开始是在东北,而不是东北,故C选项错误。7.为庆祝建国70周年,某中学举行“新中国光辉历程”知识展览。下列展出的重大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召开一届人大开国大典香港回归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在1971年10月,召开一届人大是1954年9月,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7月,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是正确,故D选项正确;上述

8、历史事件中发生最早的是开国大典,而不是恢复联合国席位,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而恢复联合国席位是1971年,应该先于,故B选项错误;上述历史事件中最晚发生的是香港回归,而不是召开第一届人大,故C选项错误。8.下图是1979年元旦发表的人民日报的一幅版面,该版面内容可用于研究A. 祖国统一大业问题B. 民族区域自治问题C.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D.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

9、旅游,故A选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体现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的形成方面,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受这种自然环境影响,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D. 贵族政治、僭主当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

10、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陆地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小块,人们就生活在这些小块陆地上,并且不同小块陆地上的人们因自然阻隔联系、交往困难,这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农业不发达。希腊采取开放的态度, 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的特点,只是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特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呈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征的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贵族统治

11、、僭主当政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10.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转移的过程。这一权力转移过程是指A. 权力的中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B. 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首相C. 司法权从上院转移到最高法院D.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首相,故B选项正确;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的权力中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故A选项错误;2009年英国最高法院正式运作,司法权从上院转移到最高法院,故C选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英国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首相,而不是

12、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故D选项错误。11.学者吕一民评论说“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展开了激烈斗争。经过反复斗争,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它是各派进行妥协的产物,在君主派看来是不得不接受的共和国,在共和派看

13、来,是与其设想相去甚远的共和国,各派都进行了退让,因此最后的结果不符合任何一派的设想,“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故A选项错误;美国的1787年宪法不涉及君主派,故B选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不是共和制,故C选项错误。112.某一同学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自制整理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它所反映的主题内容是A. 工业革命暴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B. 工人阶级争取议会选举权的斗争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实践D. 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与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空想社会

14、主义提出,奠定理论基础”指的是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尝试”“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因此整个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践的问题,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实践有关的历史事件,没有涉及共革命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而不是指工人阶级争取议会选举权的斗争,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权,而不是无产阶级政党,故D选项错误。1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

15、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当时“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有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家利益冲突加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民族解放斗争高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可知,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实力整体下降,美苏集团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场战争”指的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国家实力的变化导致新的利益分配问题,从而要求重建世界,主要原因有二战后的美国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形成两大阵营,正确;形成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

16、社会主义阵营主要原因是美苏两国的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意识形态,正确;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而国家根本利益的冲突,也是导致两大阵营的主要原因,正确;二战后各地区民族解放斗争与两大阵营的形成没有关系,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包括A、C、D选项。14.下图反映出的欧洲局势是A. 美、苏军备竞赛B. 局部“热战”不断C. 两极格局形成D. 两大阵营对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民主德国由苏联占领,而联邦德国由美国占领,说明这时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对立,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美苏分区占领德国的问题,没有体现美苏军备竞赛的问题

17、,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局部热战有朝鲜战争等,材料没有体现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故B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没有体现两级格局形成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15.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其中“不流血的革命”是指A. 北约东扩B. 苏联解体C. 东欧剧变D. 两德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1991年”“不流血的革命”“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北约东扩是从1993年开始的,故A选项错误;东欧剧变是1989年,故C选项错误;两德统一是在1990年,故D选项错误。16.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一记载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 科学技术发展情况C. 集体劳作的耕作方式D. 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指的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中的男耕,“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指的是古代小农经济中的女织,故材料内容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

19、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没有涉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农夫早出暮入”而耕,“妇人夙兴夜寐”而织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没有体现集体劳作的耕作方式,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故D选项错误。17.学者余秋雨把中国古代的一个水利工程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这一水利工程是A. 白渠B. 漕渠C. 都江堰D. 郑国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可知,该水利工程

20、位于四川境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位于四川境内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故C选项正确;白渠是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漕渠是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与材料中的“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不符,故B选项错误;郑国渠是古代关中地区大型的水利工程,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18.元朝王祯农书中记载:“今农家用之溉田。其车之制大轴两端,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这一记载可用于研究的农具是A. 曲辕犁B. 翻车C. 筒车D

21、. 木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可知,该灌溉工具是使用人力的翻车,又称龙骨水车,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不是灌溉工具,故A选项错误;筒车是以水流作为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与材料“人凭架上,踏动拐木”不符,故C选项错误;木耒是用来翻地、松土的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D选项错误。19.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主要表现在洋货涌入,传统的手工业者破产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买办成为新兴社会阶层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22、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输华货物总值增加,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不少中国土货滞销,如东南沿海一带的土布、土纱的销售因此而陷入困境,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正确;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内容,标志着我国关税主权受到损坏,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错误;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与新的阶层出现有关,与自然经济的瓦解没有直接关系,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20.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

23、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 清朝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 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C.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控制D. 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材料中“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因此这与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日货运动开始于20世纪初,而不是这时期,故B选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对华控制是在一战期间,故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失败,故D选项错误。21

2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发展社会生产力B. 缓和阶级矛盾C. 变革所有制形式D. 调整产业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对使原有的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改变所有制形式,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是改变生产关系而不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通过“一五”计划,故A选项错误;通过三大改造主要是为了改变所有制形式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而不是为了缓和解决矛盾,故B选项错误;三大改造主要是改变所有制形式,不是调整产业

25、结构,故D选项错误。2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与这一现象相关的事件是A. 土地改革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材料内容指的是人民公社运动,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土地改革,这时期土地已经国有,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与

26、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选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故D选项与材料不符。23.1979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这一建议得到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广东“先行一步”的表现是设立A. 自由贸易试验区B. 经济特区C. 沿海经济开发区D. 沿海开放城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初期,主要利用广东和福建的地理位置和在外侨胞优势,率先开放了四个经济特区,故B选项正确;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

27、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2013年9月,国务院先后批复成立中国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故A选项错误;沿海经济开发区开始于1985年,故C选项错误;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故D选项错误。24.下图为1978-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图。其中1990-1995年间的经济变化主要由于A.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90-1995年间的经

28、济有明显的发展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准,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故C选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1957之间,故A选项与材料不符;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故B选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D选项错误。2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

29、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推行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自由贸易政策D. 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萧条”“ 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独特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萧条是指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当时的苏联正处于1928年到1932年进行的一五计划期间,正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这也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形成的时期,因此当西方国家处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时,苏联正在进行计划经济的探索,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十月革命后实施,时间为1918-1921年,故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指1921年实行的

30、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故B选项错误;西方国家处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苏联没有进行自由贸易政策,故C选项错误。26.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由于时代的不同而对历史著作的内容进行取舍,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作者自身也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做

31、到“准确记述”;回忆录主观色彩浓厚,不一定比其他著作可信度更高,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接近历史真相与版本的新旧无关。【考点定位】史学著作史书类型回忆录【名师点睛】回忆录是史料的一种。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进程的痕迹。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史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观念、立场、阶级属性、认知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史料的选择,同样,由于不同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不同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对史料的选择。同样一本回忆录

32、,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正是时代影响历史叙述的表现。27.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措施,根本上是为了解决A. 财富高度集中问题B.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 股票投机过度问题D.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主要的问题是生产过剩,故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故B选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主要解决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生产过剩的问题,与财富高度集中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股票投机是引发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故C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通过金融、工业、农业方

33、面的措施主要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市场与计划的矛盾,故D选项错误。28.二战后,发达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A. 刺激社会消费B. 节省财政开支C. 改善劳资关系D. 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推行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从而巩固统治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最主要的目的,故D选项正确;二战后,发达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而不是刺激社会消费,故A选项错误;发达国家推行福利政策会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而不是节省财政开支,故B选项错误;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与改善劳资关系无关,故C选项错误。29.在国际多边贸

34、易谈判过程中,涉及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时,若需取得相关国际组织的配合,该组织应是A. 关贸总协定B. 世界贸易组织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D【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职责是处理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D正确;A是关于贸易;B属于贸易;C属于技术援助。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舞台上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图代表的国际组织是A. 世界贸易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太经合组织D. 欧洲联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APEC指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故C选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是WTO,故A选项错误;

35、材料中的国际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而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故B选项错误;欧洲联盟的缩写是EU,故D选项错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5分)31.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的扩大推动经济的发展。材料一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记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结合

36、所学,分析这种关系得以存在的原因。材料二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原因。材料三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硝酸盐、

37、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工业化对世界能源利用及农业发展的影响。材料四 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球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

38、恩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4)依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原因。【答案】(1)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量大于“市”。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重农抑商政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情况:布、丝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生产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手工业产品;成为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并

39、辐射全国。原因:国家的统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3)影响:工业革命中蒸汽机使用,对煤炭需求增加,煤炭产量提高;新型肥料(化肥)的使用,推动粮食产量提高;食物存储、加工和运输条件改善,加快了农牧产品的流通速度,同时也扩大了流通市场的范围。(4)原因:两极格局瓦解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政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原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可知“城”的分量大于“市”;“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可知“市”从属于“城”。

40、第二问,根据材料“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可知,城和市的功能不一样,城是“盛民”的地方,而市是买卖的地方,中国古代经济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统治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也是“市”从属于“城”的表现。政治方面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城”的分量大于“市”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第一问,根据材料“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可知,布、丝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可知,生产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手工业产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41、辐射向全国”可知,成为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并辐射全国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国家的统一是能够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的重要原因;这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该地区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及形成统一市场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也是能够形成统一市场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是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重要原因等角度从国家统一、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交通方面分析回答。(3)小问,根据材料“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

42、年的5700万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对煤炭需求增加,煤炭产量提高;“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可知,新型肥料(化肥)的使用,推动粮食产量提高;“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可知,食物存储、加工和运输条件改善,加快了农牧产品的流通速度,同时也扩大了流通市场的范围等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回答。(4)小问,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

43、球的市场经济”可知,两极格局瓦解消除障碍;“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恩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可知,绝大多数国家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等信息可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原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32.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是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材料一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

44、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比较(1)材料一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种“错位”对德国的影响。材料二 从这时候起(注: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张海

45、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2)联系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材料二中“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的原因。任举两例,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为扭转“沉沦”所做的努力。材料三 (3)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写出以上图片可用于研究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该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材料四 近500年来世界主导权的三次转变次数标志时间第一次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始于15世纪,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美国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群雄竞起20世纪中后期至今整理自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4)请从材料所述的三次转变中任选一次,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

46、皇帝、首相等地主贵族掌握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保留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德国工业化进程。(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指明方向。示例:发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召开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3)事件:尼克松访华影响: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推动中美建交;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4)示例:第三次: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中国的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

47、年代,苏联解体,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 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的是皇帝、首相等地主贵族,即容克贵族掌握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的容克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标志着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时期,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但是德国的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保留浓厚的封建

48、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2)第一问,根据材料“从这时候起(注: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为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奠定了物质基础;阶级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人民的觉醒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方面,这时期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觉醒提供理论基础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发动五四运动,实现“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目标,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一次彻底

49、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从此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是尼克松访华的图片,因此图中的历史事件是尼克松访华;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推动中美两国的建交,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日的建交;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在外交方面的重要的突破,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4)本题目是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第一次转变,即西方世界的崛起,应用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可以选择第二次转变,即美国的崛起,可以应用工业革命、一战、二战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也可以选择第三次转变,即群雄竟起,从多极化趋势的角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崛起、中国的发展,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角度回答。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