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15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次历史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罢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设司礼监 六部直属皇帝ABCD2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

2、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4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

3、过提高B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C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D司礼监的太监取代内阁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8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

4、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9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10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11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5、”。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2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3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

6、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 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B 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去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16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市民阶层的壮大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商品经济的繁荣 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ABCD1

7、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8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19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

8、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0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2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D在批

9、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22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如图寓意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23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24清末的文章狮子吼中说:法国革了几次命,终成一个民主国,都是受这民约论的赐。明末清初我中国亦有一个卢骚(卢梭)黄宗羲,他写的书已包含民约之理,比民约论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以上情形体现了( )A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

10、深刻影响B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C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清末西学东渐的常见现象D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2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ABCD2020-2021学年度高二历史4月月考答题卡一、单选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

11、题30分,27题2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

12、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5分)2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

13、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10分)参考答

14、案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是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从此六部开始直属皇帝,明太祖开始设司礼监,明成祖时设立内阁等。由此可知,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ABC错误。2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D项中“专理邢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由题目中无法看出。故排除;由题目中

15、的信息“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军机处。4D【详解】题目考查的是雍正帝的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的目的也在于维护统治的稳定,A项错误,D项正确;“关心百姓疾苦”和“申饬官员无能”都属于材料中的表现,BD两项错误。5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

16、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6A【详解】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A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B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CD项错误。7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这表明军机处的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是秘书班子而已,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故A正确;“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的思想,故B错误;“

17、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指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各部相互制约,便于皇帝加强皇权,故C错误;“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君主专制,故D错误。8C【详解】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C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唐宋时期的刺史和太守职能几乎一致,但是刺史之名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9B【解析】礼乐代表的是儒家思想,刑政代表的是法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朱元璋认为“礼乐在治国中起到膏粱的作用,刑政在治国中起到药石的作用,而法家则起到了辅助儒学治国的作用”,这说明了朱元

18、璋在治国理念上是“礼乐为先,刑政为辅”,故排除A,选B。C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合。【考点定位】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0C【详解】材料“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11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家庭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生产方式,故本题选A。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中男女

19、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方式12D【详解】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睛: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

20、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13D【详解】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

21、项错误。故选D。14C【详解】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辨析能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即17世纪初,该时期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而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由此判断该船最早沉没的时间应是明末清初,C正确。A时期没有青花瓷;B东印度公司没成立;D要晚于明末清初,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15A【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760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76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C项京剧的形成是在1790年前后;1689年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

22、法案,保证了议会的权力而限制了王权,因此1760年时的英王已经无权解散议会。故BCD均是不可能经历的事。明朝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正确答案是A。16A【详解】材料中的“活性因子”指的是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因此可得出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不属于“活性因子”。而明清时期并没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且勃兴的说法更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排除BCD。17A【解析】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表格材料说明了明代土地买卖过程中宝钞的使用越来越少。宝钞是一种纸币,后由于政府发行过滥而贬值,由此导致其在民间的信用降低。故正确答案为A项。明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故

23、B项说法错误;部分生活资料可作为支付手段,但不是所有生活资料都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排除C项;从洪武至永乐年间使用通货的情况可看出,白银不是当时最主要的流通货币,D项说法错误。18D【详解】根据材料“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

24、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项错误。 19C【解析】试题解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明朝易私贩而为公贩的时间为(明中后期),说明明朝前期存在私贩即民间的海外贸易,排除A;材料未涉及政府重农政策,排除B;结合“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可知该政策并未一直实行,不能说明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排除D;根据“请开市舶”、“不得往日本”、“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可以看出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C符合题意。2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

25、题型而言属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文字描述的是清代关东地区与上海之间的频繁贸易往来,这既能表明明清以来的长途贩运发达,也能反映出区域经济的特色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A B C三项均符合材料,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直至清末(甲午战后)统治者才被迫放弃抑商政策,显然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乾隆以后”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1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均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反思和强烈批判,带有早期启蒙性质,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表现,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反对君

26、主专制制度呼声强烈,排除A项;明末清初理学依然处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题干中未体现思想的融合,且并未形成新理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C。22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独占鳌头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而把其用于民俗钱币之中,体现了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A正确;BCD从材料的信息无法得出,排除。2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经世致用,A选项符合题意。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B选项排除。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选项排除。24C【

27、解析】材料体现的现象是清末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民约思想比卢梭的民约思想早几十年,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经常以中学比附西学,借此为当时的政治运动寻找依据。“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深刻影响”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D项“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只反映了两者的类似之处,不能体现出其实质。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为C项。【考点定位】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晚清思想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

28、多”, 降低了生产成本,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错误。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26(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

29、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矿业政策的变化。从雍正时期与晚清时期矿业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等方面来分析。(1)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康熙年间和晚清时期的矿产政策。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政策,主要推动者,社会需求等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

30、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第二小问,应当联系教材,从这种政策对“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影响来回答。点睛:本大题第(1)问的第一小问和第(2)问的第二小问均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进行解答,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比如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两层意思进行概

31、括归纳。同样,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也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后,从每一层次归纳出的信息来回答。27(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详解】(1)背景:根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根据“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意义:根据所学,从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等方面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