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070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II达标训练(新题型)(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文阅读II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文本一:钓者邹德斌我真羡慕钓者,一竿在握,心与眼就合二为一,合成了水面那一点浮漂儿,世界也就浓缩在那一点浮漂儿上了。浮漂儿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心眼就有多大。他们手握的不是鱼竿,而是身心双俱的痴迷跟闲适。说到钓鱼的收获,大概首推列子中的龙伯国“大人”。载负神仙居住大山的十五只巨鳌,被他一下子钓起了六只。能与他一比的大概只有庄子篇中的任公子。他用五十头犍牛作鱼饵,人蹲在会稽,钩撒在东海,钓了一年多,终于钓到一条大鱼。多大?制成干鱼让浙江以东、岭南以北的人全都吃腻了。这“大人”和任公子钓到的鱼该算是世上最大的了吧?不然。还有比他

2、俩更会钓的。你看,渭水之畔,悠然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钓者。谁见过这样的钓者:他把钩儿垂得直直的,也不挂鱼饵,他还将钩儿离开水面三尺三寸。那垂直的钩上当然不是什么饵也没挂。否则,他哪得“愿者上钩”的自信乃至狷狂。那钩上挂着六韬三略呢,此为匡世治政之奇谋,普天下的大鱼都恨不能跳将起来一口啄了去!果真,一条大鱼随文王缓缓游来,一跃而起咬住了那离水三尺的钩儿。太公抓住这一刹的时机,屏气握竿,顺势一提,“嘣!”鱼线顿时绷得笔直,竿却弯成了满弓。渭水水面,不,那段历史的水域霎时恶浪遮天,惊涛蔽日,奔突起金戈铁马之杀伐铮铮。终于,“嗖”的一声,鱼线在空中勒出一道美丽的弧,那大鱼被太公提将上岸。多大?八百年鲜活

3、蹦跳的大周江山。姜太公收鱼竿走了,另一位钓者扛着鱼竿又坐到了水边。不过这次不是渭水边,而是富春江畔。这钓者的同窗正坐着现成的江山,请他去帮忙料理。他不愿去,他只想钓鱼。江山都能拿下的同窗却是拿他无可奈何,反倒有些委屈地说:“朕何敢臣子陵哉!”你要去钓鱼,我哪敢勉强你呢。衣衫鼓满江风清气,他就去了。闲闲的,澹澹的。多少人拐弯抹角吮疽舐痔都要攀附权贵有所谋,他却就枕一江的涛声鸟鸣,傍石而栖,度过一生。他到底不是那种“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士,不是陈眉公那类“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的货色。一部二十五史的“隐逸之士”在他面前实在有些矫情作态。于是,富春江的潋滟碧波成了一面镜子。

4、有后世上京考取功名的秀才,路过严子陵钓台,作诗曰:“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有后儒贡师泰,面见钓台也汗颜:“惭愧白头奔走客,题诗也到富春山。”这江水,洗涤浮世多少功名利禄之尘埃;这钓者,让我们于汹汹浊世中嗅到一缕来自远古的淳朴清风,怡心适情。也许严子陵根本没意识到,他不钓价值,却钓出一种品位、一种淡到极处的人生至味、一种生命的情致来。他就是这样,以钓者的姿势,为我们提供了一座人格的参照系统。江河水悠悠地流着,两岸钓者如过江之鲫,钓名也罢,钓誉也罢,连钩带人都一去不返。这时,又一位钓者,于莽莽飞雪中,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一叶扁舟,从大唐驶来,垂钓于我们的审美视野。千山

5、与万径,都让漫天飞雪消融了嶙峋,白茫茫一派真干净。飞雪扑在他身上,他冷吗?他寂吗?他扛得住这荒寒凛冽与孤凄吗?还有,卓立寒江飞雪的他真的就挣脱了俗世的纷扰而身心澄明吗?我分明看到几分鲁迅无题的境况:“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雪地上孑然挺立的是一座抗争命运、孤傲不屈的人格峰巅;而雪地本身,则是真的战士无物的战场这钓者,于这苍茫旷寂的天地间小得如一棵草,又大得如一面旗。置身于凄寒旷野,却把这一切视若掌中的一钓物,这是何等桀骜伟岸的心态,这是何等遗世特立的风骨。因为有他,天地显得高旷邈远;因为有这天地,他更显得伟岸奇崛。他就是这天地,这天地就是他。看不清他的面目,他纯粹得如

6、一个审美符号,一个诗的意象,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精神生命。或者就是一团罡气、浩气,一股抗击寒寂的清刚之气。满世界的生命都浓缩在这一蓑一笠一扁舟和漫天飞雪的大写意中,他就在这一派飞雪中峭拔卓立,超迈独钓,从中唐直钓过宋元明清,直钓到现在。多少铁打的江山倒了,他却没倒。柳宗元可能也不知道,他所成就的钓者,慰藉与补偿了千百年来多少寻求美的心灵。三位钓者,让我惊叹,让我佩服。时光之川不竭,钓者不竭(选自海燕,有删改)文本二: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他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

8、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注】严子陵:即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9、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钓者”为线索,从龙伯国“大人”和任公子的垂钓写起,跨时空地将各种钓者联系在一起,显得灵动自如又文脉清晰。B文章将姜太公得到文王赏识,辅助周王成就宏图霸业的历史进行艺术处理,描绘出极具质感的画面。这既浓缩了历史,又形象生动,富含韵味。C作者在第7段将严子陵与众多“隐逸之士”进行对比,根本目的是以他为人格参照体系,对众多沽名钓誉的“隐逸之士”进行嘲讽。D作者行文时自然得体地嵌入故事和诗

10、文,不仅有利于表达感受与思考,也让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味,增添了艺术感染力。【答案】C【解析】“根本目的是以他为人格参照体系,对众多沽名钓誉的隐逸之士进行嘲讽”理解有误,作者将严子陵与众多“隐逸之士”进行对比,根本目的是突出严子陵摆脱名利、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伯钓鳌出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虚构了多个诙诡奇谲的海外奇谈,这些奇谈多以寓言的故事形式出现,又多以问答的方式表述。书中的奇谈不是故弄玄虚之作,其宗旨在于展示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B由任公子钓鱼,看庄子经世济民的大境界:做大事者必与民共享成果钓到大鱼不独食,而是与人民共享。C六韬三略,为古

11、代兵书,引申为战斗用兵的计谋。在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计谋、方式、手段等,都可称为韬略。D鲁迅的无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烟水垂钓图,让人如同身临其境。诗中都是激烈慷慨之语,汹涌着澎湃的激情,让人读后回味、思索。【答案】D 【解析】“诗中都是激烈慷慨之语”错误,全诗多用比喻,十分含蓄,并无激烈慷慨之语。3文本二中说“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柳宗元笔下钓者的特点。(4分)_【答案】柳宗元笔下的钓者形象,是抗争命运、孤傲不屈的人格化身,成为一种审美意象(或“审美符号”高度抽象化的精神生命),代表的是艺术文化。4如欲以“一则颂钓者”为题写一则钓者的小

12、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_【答案】钓者的目的。如根据第3段“还有比他俩更会钓的”,第5段“多大?八百年鲜活蹦跳的大周江山”等语句分析,可知姜太公垂钓的动机和结果都有现实的鲜明指向性。钓者的形象。如:姜太公以匡世治政之奇谋获得君王赏识,辅助君王得到了大周江山,成就霸业,他这一钓者形象代表的是物质文化。严子陵摆脱名利、置身物外,成了后人追求自由的精神偶像,他这一钓者形象代表的是精神文化。钓者的影响。如“他所成就的钓者,慰藉与补偿了千百年来多少寻求美的心灵”等语句。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文本一:在鲁迅先生故居郑文燮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是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

13、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鲁迅在北京生活了十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

14、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

15、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

16、。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约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

17、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

18、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走出鲁迅先生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文本二: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沙皇专制残暴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给人们精神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主要描绘生活在这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怜、矛盾、困苦和走投无路,揭示生活在这种病态社会里人性的堕落与毁灭以及人的精神的分裂,展示了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制度

19、笼罩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污浊。他的小说创作主题大致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描写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竭力展示隐藏在贫民窟阴暗角落里,“小人物”的不幸与悲苦;二是描写自我分裂的人,揭示多重人格;三是表现人性的复归。鲁迅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

20、承之意。B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C“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D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答案】C【解析】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念刘和珍君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揭露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高度赞扬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和

21、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呼唤民众牢记血债,激励猛士要奋然前行。B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且带动其他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C祝福是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D社戏是小说集呐喊里的短篇小说。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三人称写三次看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22、【答案】D 【解析】“用第三人称”错误,作者用第一人称“我”写三次看戏的经历。3鲁迅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请结合文本二,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特点。(4分)_【答案】描写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竭力展示隐藏在贫民窟阴暗角落里的“小人物”的不幸与悲苦。描写自我分裂的人,揭示多重人格。表现人性的复归,展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制度笼罩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污浊。4如欲以“一个孤独者”为题写一则在鲁迅先生故居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_【答案】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在北京居住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精神方面:

23、鲁迅先生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文本一: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

24、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

25、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户上的换了。”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听了笑道:“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薛姨妈等都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凤姐儿也笑说 :“好祖宗,教给我罢。”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

26、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就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称赞不已。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再做一个

27、帐子我挂,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往秋爽斋去。一行人等来至探春房中。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

28、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西。”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

29、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众人都说那里好。(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有删改)文本二:鲁迅曾说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历史小说,它是“人情小说”,“人情”二字就是精神所在。红楼梦的文学、社会价值称得上是“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涉猎广泛,隐喻深刻,深入人心,倾入骨髓,是精血泣成。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也是一位极懂“人情”的人。她已到了风烛之年,另一半也早已离开人世,身边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女儿嫁人,她也就一直跟着他们夫妻生活。但是家里有老有小,女婿又是个没有盼头的人,日子就越过越清苦。一般的老人到了这个阶段,可能就认命

30、了,可是刘姥姥却没有,她认为只要有心,就能渡过难关,更何况他们住的地方也算是天子脚下,繁华一片、遍地是钱,只是没有人去拿。刘姥姥想去荣国府“走亲戚”,她很会体谅人,明白女婿这样不着调的人是不能去的,更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出去卖这个脸,只能她自己豁出这张老脸去求一求。这不,她带着孙子第一次去贾府“走亲戚”,就走来了二十两银子,还另加了一吊钱。这点钱对贾府来说或许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刘姥姥一家这样每天连吃饭都是问题的人来说,却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在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离开的时候,她也不忘记感谢周瑞家的帮她引荐,想着要拿点钱给周瑞家的买东西吃。虽然周瑞家的没有要她的钱,她也赶紧收了回去,但是给不给是她的情,别

31、人收不收就是别人的意。她能如此细心地照顾到一个贾府下人的心情,也说明她是很精明的。这也是她的厉害之处。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见到了贾府的大长辈贾老太太和贾府的很多金贵小姐。她凭借自己“卖力的表演”博得众彩,使得贾府的众多夫人、小姐们笑得合不拢嘴,也拉近了跟贾府人的关系,让这些贾府人都愿意接纳她。而这次去贾府,她付出得多,收获也就更多,她从贾府不仅带回去一百两银子的钱,还带回去一车子东西。上次的二十两银子就能解决她们家一阵日子的温饱,而这次的一百两能让她们一家过上富余一点的生活了。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以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为线索,从潇湘馆到秋

32、爽斋,从外部环境到内部陈设,体现了大观园的气派。B刘姥姥让路给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这既表现她内心的卑微,也能看出她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质。C画线句以刘姥姥的视角写黛玉居室,她将绣房错认为公子书房,符合刘姥姥的身份见识,也侧面点出了黛玉爱好读书的特点。D文章描述探春房中的摆设时,连用了六个“大”字,是对“探春素喜阔朗”的具体解释,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答案】D【解析】“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无中生有,潇湘馆并不狭小,而是精致。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刻画了种种人情

33、世态。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C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时,都真实而细腻。【答案】B【解析】“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3鲁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请结合文本二,以

34、刘姥姥为例(联系原著情节),谈谈你对“人情小说”的理解。(4分)_【答案】小说不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立足现实生活、闺阁琐事,以小见大,反映社会人生。如刘姥姥: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在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懂投人所好,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4如欲以“一则贾母说”为题写一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_【答案】富而有礼,有慈悲心。不因

35、刘姥姥贫苦而歧视她,反而带她逛大观园,关心她是否扭了腰,称她“刘亲家”等。见多识广,趣味高雅。介绍众人闻所未闻的软烟罗,关于潇湘馆窗纱颜色与环境的搭配,“借着水音”听演奏的音乐趣味等。慷慨豁达,不做守财奴。对于珍奇的软烟罗做及时的处置,或做家用,或送人。慈爱,善于观察。疼爱黛玉,给黛玉换窗纱。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朱光潜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

36、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

37、“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抑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

38、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

39、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到于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

40、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有删改)文本二: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

41、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注】朱光潜(18971986),当代著名美学家,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

42、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中的真正乐趣。B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艺术功底。C这篇散文通过介绍丰子恺的人品,进而让人了解其画品,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D这篇散文通过对丰子恺的神态、行为等特征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统一的画家形象。【答案】C【解析】“作者赞美他是基于其画展宣传的需要”错误,本文虽是为丰子恺画展所作,但作者与丰子恺相交二十年,了解丰子恺且敬重其为人,故而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其实,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流露,并不是为了宣传

43、而赞美。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画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意。B黄山谷即黄庭坚,“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C“月上柳梢头”是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描绘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D文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然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骨。【答案】A【解析】B.“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错误,诗句指人的胸怀坦白开朗就如同雨过天晴明朗洁净的景象,重在说明丰子恺先生的“和”,不是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44、。C.“描绘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错误,元夕是现在的元宵节。D.“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特征,颇具魏晋风骨”错误,竹林七贤放荡不羁,文中诸人表现并非如此,丰子恺更是一团和气。3贾平凹对当今的散文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其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4分)_【答案】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要有趣味,要关注形式、语言、节奏,可用闲笔。4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_【答案】丰子恺形象的呈现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 真实动人。所描写的是生活小事,如

45、叙家常,颇有趣味。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文本一:百合花茹志鹃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亮,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

46、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

47、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

48、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百合花)文本二: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49、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自闻一多红烛)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C“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

50、达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答案】D【解析】“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的理解有误,诗中“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可知“灰”应该是“烧成灰”的意思。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B“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C“

51、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答案】A【解析】“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理解有误,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都不会是作者本人,只是作者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3“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_【答案】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陨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4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_【答案】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或“驱除黑暗,拯救祖国”或“抗争精神”)。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