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揭阳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题目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60分。请用2B铅笔将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 B.兴办教育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2. “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3.荀子
2、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4.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 )A.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C.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
3、的要求D.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B“独尊儒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原则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6.董仲舒认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这一主张实施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儒家官学地位得以巩固 B.使得儒学思想成为正
4、统C.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D.阻碍了其他思想的流行7.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C.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D.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8.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 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9.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
5、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A. 孔孟儒学 B. 老庄道学 C. 董仲舒儒学 D. 程朱理学10.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B.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C.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
6、功名D.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12.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A.否定了先秦孔孟
7、的元典儒学 B.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13.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14.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1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商品
8、经济的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西学东渐的影响 抗清斗争的实践A B C D16.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1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
9、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岛田虔次(19172000)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18.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10、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19.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逸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C、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注重运用辦证施治方法20.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11、.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1题17分,22题11分,23题12分,共40分。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1.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
12、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材料四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五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下表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代表学派核心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
13、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3分)(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的上述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3分)(4)材料五表中分别是哪一学派?两者的区别是什么?(4分)22.中华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2)隋唐文化繁盛,请举出科技、文学成就各一例。(3分)(3)对于包括传统儒家思想、古代科技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有各种态度和看法。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张是什么?(2分)23.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正如汉初黄老自学并非先秦道家的简单翻版一样,汉武帝“独尊”的儒术,也在一些方面与先秦儒家不尽相同。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他将天塑造为一个具有人格神秘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主张天人合一,天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人世间很多自然现象体现出来。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如违抗君主,即是违逆天意。同时君主也要小心谨慎,顺天之命(亦即儒家的基本伦理、政治原则)而行事,如无道妄为,天就会降灾
15、异以警示,终致大乱。这样他既以天保护皇权,又用天约束皇权,“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情况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2【答案】B 【解析】解读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
16、;A项注重礼节;C注重规范秩序;D项主张兼爱非攻。3【答案】A 【解析】A不对,荀子仍然属于儒家;C不对,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是在汉代;D不符合史实;荀子虽然属于儒家代表,但其“性恶论”与法家有相通之处,因此B符合题意。4【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故答案为A项。董仲舒新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人文主义理想,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恢复重建分封制,排除C项;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对心性形而上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排除D项。5
17、【答案】B 6【答案】A 【解析】董仲舒主张儒家经典成为学校的重要学习内容,有利于儒家官学地位的巩固,故A项正确7【答案】A 【解析】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从材料中的“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和“非汤武而薄周孔”,说明当时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者对于封建道德的态度,排除B项;当时只是一些士人崇尚“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并不能说明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排除C项;佛、道、儒三教合一应在魏晋以后,排除D项。8【答案】D 【解析】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与材料中“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
18、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相符,故D项正确。9【答案】D 【解析】材料中“把知识领域的事情”是格物致知,材料意思是,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居静、以“敬”的心境引导自己的心灵,从“人心”转向“道心”,这是朱熹观点,选择D项符合题意。孔孟儒学主张仁政、民本思想,排除A;老庄道学主张无为而治,排除B;董仲舒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排除C。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
19、不是求取功名,C错误。1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可知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材料中“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因此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知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知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
20、发展需要,故C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12【答案】B 【解析】材料“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反映了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故B正确;理学不是否定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而是发展其学说,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排除;宋代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故D排除。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来看,朱熹在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治学态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
21、时期,均排除。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存天理”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
22、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选项“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5【答案】A 16【答案】D 【解析】解析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传统儒学,故D项正确17【答案】A 【解析】【解析】李贽形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眼里的“小人”,到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史学家侯外庐认可的“斗士”,再到日本现代史学家岛田虔次认为的“近代精神的思想家”等,可见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本题材料属于历史解释,目的在于透视历史现象,不只是史实陈述,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
23、,且高于史实的,C项错误;四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四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不能揭示某个历史本质,而是体现历史解释的多样性,D项不符合题意。18【答案】B 【解析】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个主要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唯物思想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19【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都有为“君亲”治疾的目的,反映出古代医学研究目的带有儒家强调的忠孝观念,故C项正确。20【答案】C 【解析】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体现了市民化倾向明显,这一点与城市经济的发
24、展有直接关联,故C项正确。21【答案】(1)百家争鸣;孔子主张“仁”、“礼”和德政;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等。(7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实现政治大一统。(3分)(3)三纲五常。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分)(4)理学和心学。万物的本源认识和求理途径的不同。(4分)22.【答案】(1)社会发生大变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士阶层地位的提高。(6分)(2)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文学:唐诗繁荣。(3分)(3)态度:历史地看待,辩证地看待,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5、(2分)23.【答案】例1: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宋代儒家的程朱理学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从汉代正统地位的确立至清对世俗思想控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官方化、哲学化、普及化,极大地迎合了
26、封建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明显起到了维护并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例2: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说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劝诫君主施行仁政,不要施行暴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南宋朱熹以道统论为依据指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提出“正君心”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专制,并提出一些限制君主专制的措施,如“法治”、“众治”、扩大学校职能等,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因子。综上所述,汉以来至清儒家思想逐渐哲学化、思辨化,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提出限制和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其它观点和论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解析】【详解】材料以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的作用为主题,考生在提炼作者认识不能偏离这一主题,同时要表述清楚,观点明确,提取只需要一个角度即可,如儒家思想维护并强化了君主专制。论证时可结合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增强的具体表现,如汉武帝时期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宋代程朱理论强调“三纲五常”;明清时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等,从而加强君主专制。论证时切记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