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素养1.结合示意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3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各自然
2、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2意义: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自然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判断题1气候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决定性作用。()2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是生物特有的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的。()4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5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
3、改变,但是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状态不会改变。()二、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引起图中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2图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答案:1.B2.A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貌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貌C土壤地貌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貌大气水文土壤4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自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动物栖息
4、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位降低土壤肥力下降A B C D答案:3.A4.D探究点(一)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核心素养培优1分析诗中体现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思维)提示:生物、土壤。2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综合思维)提示: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3分析该诗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循环过程和特征。(地理实践力)提示:生物循环,整体性。在探究中悟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要素相互关系实例气候与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不同地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云
5、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状况与那里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系气候与水文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水文特征;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是因为北方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是因为流域内降水均匀。在湖泊、水库的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活动着相应的动物;植物的分布对气候有调节作用赤道附近为热带植物,而亚寒带地区则为耐寒植物;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要湿润得多气候与土壤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6、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湿度、温度有一定的影响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江南丘陵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流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地貌与水文不同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不同;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直接关系;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长江三峡的峡谷地形都是流水切割的结果;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河网密布的恒河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地貌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分布是不同的,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
7、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貌形态水文与生物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生物的出现也改变着水文状况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境;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土壤也影响生物的分布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就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到实践中用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二氧化碳循环ABC D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
8、是()A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1.C2.A从图中可以判断,两种物质循环是水循环和碳循环。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35题。3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单一性C差异性 D整体性4塔里木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而淮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导致其差异的原因,图中箭头影响最大的是()A BC D5若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为800 mm,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5 ,则下列有关该地植被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乔木高大密集,多板状根,林下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B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景观季节变化较大C夏
9、季树木长满了宽大叶片,林冠郁闭,冬季林下充满阳光D树种较为单一,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解析:3.D4.A5.B第3题,图中各要素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区域性强调内部的共同性,单一性强调某一方面特点,差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的区别,都不能体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第4题,塔里木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小,而淮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导致其差异的原因是气候,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年际变化小,径流量年际变化小。淮河以大气降水为主,降水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图中箭头所起影响最大的是。、不是径流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第5题,若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为800
10、mm,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5 ,该地应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特征是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景观季节变化较大;热带四季变化不明显。乔木矮小,多分枝,树干不整齐,叶为羽状复叶。探究点(二)从生活中学一、地理情境激趣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也是“蝴蝶效应”的最初来源。该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二、核心素养培优1“蝴蝶效应”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种特性?(综合思维)提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
11、域。2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区域认知)提示: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在探究中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1自然地理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例如,撒哈拉沙漠各要素的关系。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例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危害。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水土
12、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4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将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
13、,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到实践中用读我国某区域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立性2下列因素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是()降水强度风向植被覆盖率气温土质状况光照地形坡度ABC D解析:1.C2.C第1题,读图可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14、的整体性。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因素有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土质状况、地形坡度等。如图为某地区自然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4关于图示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地理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自然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
15、素相应变化D某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解析:3.C4.B第3题,此图反映了由于围湖造田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湖泊有调蓄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所以围湖造田后,使湖泊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蓄径流的能力下降,易出现洪涝灾害,影响农作物产量;湖泊面积缩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第4题,此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即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某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图示没有表示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故B正确,A、C、D错误。1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水循环等过程,实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2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3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4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5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