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7年1月,我国很多地方进行各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候选人对促进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些活动促进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这说明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C.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D.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答案】A【解析】题目中,我国很多地方进行各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候选人对促进红色旅游、参加文明
2、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些活动促进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中“亦步亦趋”的表述错误。C、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2.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 B. C. D. 【答案】D【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在选择中要注意“政治经济发展,文化
3、才会发展”的类似提法都是错误的。3. “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塑造的主人公,为理想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这表明优秀文化A. 是由人创造的B. 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C. 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 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从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打动观众等可以看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选出C项;文化对人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B项表述错误;材料中并未主要反映出A、D两项的意思,应排除。4.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Fam
4、ily的内涵: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 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形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A. B. C. D. 【答案】A【解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同时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这一根基,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立足传统文化,而不是强调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强调不同文化间交流借鉴,而不是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故排除。【考点
5、定位】文化交流、文化创新【考情分析】文化创新的考情分析:(1)文化创新、企业科技创新是长效热点,也是当前的热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要求在复习中更要注意有关文化创新的话题,这必将成为高考的出题重点。(2)文化创意产业近几年增长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国家提出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的认识,很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5. 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样态,起源于微博的风靡流行。微文化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6、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方式促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全员参与。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课、微店的汇集融合。微文化正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迅速走进并影响公众生活。这说明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题目中,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样态正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迅速走进并影响公众生活。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入选。选D。6. 语言是社会
7、、生活、文化、现实的一面镜子,真实的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轨迹。语言验证的历史,也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社会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语。这说明A. 每次社会变革都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 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建立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 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A项错误。C项和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作用,D项强调的是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媒体人员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
8、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关注百姓需求就是文化的主旋律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正面报道A. B. C. D. 【答案】C【解析】选项表述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的主旋律。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强调了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故入选。选C。8. 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宜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
9、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 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B. 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厚情谊,31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 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D. 童叟无欺:“油条哥”放心油和一口锅支起食品安全的良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爱国主义,A正确且适合题意;B体现的是战友
10、深情厚谊,C体现的是无私母爱,与爱国主义无关,均应排除;D体现的是诚实守信,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爱国主义精神【知识拓展】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爱国主义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问题的要求。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处理本民族与外来民族关系的体现。勤劳勇敢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是一种为了国家
11、的繁荣富强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9. 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城镇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正确的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 B. C. D. 【答案】D【解析】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该同学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可见,该观点虽然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12、作用,但是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的这一点,故入选。选D。10. 现在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网,也使得他们成了不良信息的受害者。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让家长头疼的新问题。为此,作为学生应该A. 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正确取舍信息B.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 远离网络,防止不良信息对自己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设问是学生应该如何做,答案B正确;A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应该是政府部门的责任;C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对于网络我们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它,既
13、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更重要的我们还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考点:本题考查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11. 面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道德的“两难选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以下关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在思想道德冲突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避免人格上的缺陷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A. B. C. D. 【答案】B【解析】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
14、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适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同,故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表现说法错误,排除;项只是知识文化修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项。【考点定位】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名师点睛】误区:科学文化知识越多,思想道德修养也就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该观点夸大了科学文化修养的作用。(1)科学文化修养对思想道德修养具有促进作用,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并不是同步的,也不可相互替代。科学文化修养是一种基础的修养,其他各种修养都离不开科学文化修养。但是,即使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了,如果不注重加强思想道德修
15、养,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也不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12.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这有利于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弘扬主旋律,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A. B. C. D. 【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物质,属于意识范畴
16、,故题肢说法错误,故排除;拒绝外来文化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吸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故题肢说法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拓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
17、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
18、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
19、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
20、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2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愈、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是中国共产党在95年里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是党的领导,得到
21、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是党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红色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够保持多久,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集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元通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项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
22、荣的亚洲翻译家。徐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学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它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答案】(1)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红色气质作为先进健康文化,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使党永葆生机活力,是人民政权巩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3、。红色气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红色气质,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各自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之特色。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外名著互译共存,都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外名著互译共存做到
24、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解析】本题材料一以红色气质使中国共产党在95年里不断成长壮大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首先,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来看,红色气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其次,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角度来看,红色气质作为先进健康文化,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使党永葆生机活力,是人民政权巩固、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5、;第三,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红色气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红色气质,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此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
26、特征、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以及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全面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
27、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意见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材料二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古人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常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历史上,季布
28、“一诺千金”、曾子杀猪教子、商鞅“立木为信”、孟信不卖病牛回望历史,中华民族讲究诚信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诚信建设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倡,要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通过宣传推广诚信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诚信典型事迹,积极推介诚信典型;把诚信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等,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2)结合材料二,运
29、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意义。(3)为配合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请你拟定两条倡导诚信的宣传标语。【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作要创新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文化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文化创作要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抵制有害文化。(2)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
30、德,有利于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充满信心。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搞好个人诚信建设。(3)答案示例:内强诚信素质,外树文明形象;人无信不立,家无信
31、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稳;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解析】本题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以及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答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故首先,从最根本的角度而言,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其次,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上来看,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三,可以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角度进行分析;第四,可以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32、、传播手段的创新的角度说明文化创作要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第五,可以从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角度,说明文化创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对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何意义。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
33、自觉、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以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等角度进行展开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拟定两条倡导诚信的宣传标语。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内强诚信素质,外树文明形象;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稳等。点睛:解答措施类主观题一般有以下对策对策一:明确设问主体。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试题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维,所答内容要符合角色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如企业应该怎样做、政府应该怎样做、个人(劳动者、农民、消费者)应该怎样做等。对策二:“三联系”分析对策。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