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94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绝密启用前: 2018年3月14日丽江市宁蒗一中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六)高三文综 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下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和9月出访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 立足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的外交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

2、响。这种“邦国”指的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做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梭伦“保护一种财产”的主要方式是 ( )A 扩大公民和公民大会的权力B 确定财产等级制度C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D 大规模打击旧氏族贵族力量4.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

3、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 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5.老照片(图2)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A计划退场 确立市场体制 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 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6.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A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B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7.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A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B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C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D客行田野间,比屋皆用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8.“那时(15世纪末)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

5、光明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主张10.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D文学革命的影响

6、11.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12.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

7、BC D分卷II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嘎尔尼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及其高级官员眼中只有不屑。清政府对他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他的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长白学刊2007年05期材料三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

8、制中才能找到。世贸组织总干事雷纳托鲁杰罗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是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

9、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

10、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历史选修1:上重大改革回眸】15.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

11、日)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

12、,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3、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

14、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

15、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中看不到联合国的有关信息,并非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A项错误;材料中访问的对象有地区性国际组织,但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故B项错误;习近平出访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从图片可以看到出访的对象有亚洲国家、周边国家、欧洲国家、国际组织等,说明是全方位外交,故C项正确;图片上出访对象中只有塔吉克斯坦和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D项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邦国是帝制的渊薮”说明 “邦国”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城邦是民主制的源头

16、”说明“城邦”是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故A项正确;宗法制、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材料无关,故B、C、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主要反映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容易沦为债务奴隶的普通民众对贵族的不满尤其强烈。梭伦首先废除债务奴隶制,确保公民基本权利,进而在其他领域也作了相应的改革。A、B、D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题干的主旨是对立法权处于支配地位的补救方法,A项因脱离了材料,故A项错误;B项也因与材料缺乏联系,故B项错误;1787年宪法中“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的补救方法,具体表现为两院制国会,符合题干的主旨,故C项正确;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配权力反映了联邦制

17、,与题干中立法权不是一个概念,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商品经济,但计划经济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石狮服装市场的“批零兼营”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宽松,市场焕发活力的现象,故B项正确;石狮的服装市场属于个体商铺,与国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唐朝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当时凡朝廷设有机构的县级以上驻地,均有市。而村落聚居处自发形成的集市,则称为草市,故B项正确;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各地作为农村市场的草市也多有发展,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意思

18、不符,故C 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更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7.【答案】C【解析】“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商人逐利推动古代中国商业的繁荣,“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反映出商人逐利不畏艰险辛苦,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反映出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商人的歧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尽去作商贾”,反映出在商业利润刺激下,人们纷纷弃农经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15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崛起,阻断了东西方商路,故A项错误;此时正是中世纪末期,文明的曙光已经出现,14世纪在意大利已经出现文艺复兴,西欧资本主义萌

19、芽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牢狱不仅仅是封建神学的束缚,中世纪的欧洲还有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新经济的增长,故C项错误;材料中巨人的力量指的是新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9.【答案】B【解析】本题易错原因是分辨不清“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主张的历史意义。解答此题注意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表现在思想方面,“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答案为B。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与材料

20、时间不符。11.【答案】A【解析】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的要求,尽管新文化运动期间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并不多,但其改造中国的精神始终不改,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无法体现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核心目的,D项与题意无关。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成果,故错误。故选D。都是三者的共同点。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的理论性的飞跃13.【答案】(1)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闭

21、关锁国,盲目自大;清统治者对工业文明缺乏正确认识。(2)变化: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经济逐渐产生;“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表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展缓慢;受控于西方列强,依赖性强。(3)如何: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1)结合当时的清朝历史阶段特征,从政治、政府政策、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其原因。(2)第一小问,解读题意可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总结变化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经济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产生发展带

22、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问题可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即可。(3)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改革开放后,结合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应政策解答即可。14.【答案】(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3、解析】(1)材料一文字“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较为全面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上述特征的原因在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指近代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从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中能够得出西方主要经济体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在于: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

24、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含义是指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维新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科技发展方面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和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5.【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解析】16.【答案】(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

25、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信息,迁移二战时期的有关史实,从戴高乐发起的自由法国运动的性质、目的,法国沦陷后的国际援助等角度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第(2)问,紧扣“经验”,结合发展自由复兴的号召、特点及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等角度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17.【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

26、”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克伦威尔与拿破仑,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竭力加以反对”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相应的时代背景来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用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和材料三中的信息“土地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