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下午 2:30-4:00)说明: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卷本卷共 22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该大题后面的答题栏中。第 22 届足球世界杯举办地卡塔尔境内多沙漠和戈壁。秉承“创新、可持续、低碳”的办会理念,本次世界杯比赛场地铺设的草皮采用地下渗灌技术,对植物根部实施精准灌溉。图 1 示意卡塔尔地理位置。据此完成 13 题。1.卡塔尔境内多沙漠和戈壁的根本原因
2、是A.深居内陆 B.地形封闭 C.风力强劲 D.高压控制2.与喷灌、滴灌相比,地下渗灌技术更加节约A.水源 B.能源 C.人力 D.资金3.卡塔尔浇灌赛场草皮的水源最有可能是A.淡化海水 B.再生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鄱阳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通江湖泊之一,控制着流域与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图 2 示意鄱阳湖与长江自然联通的水体范围变化。据此完成 45 题。4.1930 年至 2010 年鄱阳湖与长江自然联通水体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旱灾频发 B.泥沙淤积 C.闸坝建设 D.围湖造田5.近年来鄱阳湖面积有所增大,但与长江自然联通的范围却在缩小,该趋势会导致鄱阳湖A.水量减少 B.渔业减产 C
3、.水质变差 D.水循环加快火山弹是火山喷发时熔岩被抛到空中快速旋转同时迅速冷却而成的岩石团块,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沉积而成。在广东某流域的火山凝灰岩河床上,分布着众多深浅不一的壶穴(图 3),其中最深的壶穴可容纳一个成人。图 4 示意该地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 68 题。6.形成图示壶穴的作用主要是A.火山弹撞击 B.流水搬运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7.据图可知,火山弹A.重量较轻 B.岩性较硬 C.埋藏较深 D.体积庞大8.壶穴形成时期,该区域地壳A.持续抬升 B.持续下降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上升新疆沙漠公路(图 5)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流动沙丘分布最广的沙漠公路。
4、公路两侧由灌丛和草方格沙障组成的防风沙体系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壮举,其中灌木是在试验苗圃中反复试种、筛选、繁育出来之后,春季移栽过来的。据此完成 911 题。9.灌木幼苗移栽到公路两侧后,生长初期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A.大风 B.暴晒 C.干旱 D.雨雪10.公路两侧的防风沙体系宽窄不同,较宽侧一般处于A.向阳坡 B.水源处 C.上风向 D.低洼处11.该沙漠公路每隔 4km 打一口井以保证灌溉用水。与集中打井相比,分散打井有利于A.降低生产成本 B.恢复地下水位C.固土固沙 D.灌丛生长据 2022 年 12 月 2 日智利新闻报道,近期当地比亚里卡火山(39.420S,71.930W)活跃
5、迹象持续。该火山海拔 2847 米,山顶有大量冰川积雪覆盖,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据此完成 1213 题。12.与同纬度山地相比,比亚里卡火山雪线较低的原因是A.降水多 B.西风弱 C.坡度陡 D.寒流强13.如果比亚里卡火山的岩浆活动持续加强,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A.强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海啸河床纵剖而是指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垂直剖面。P 江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流域内山高坡陡谷深,降水丰沛,冰川广布,地质灾害多发。近几十年 P 江某河段有湖泊发育。图 6 示意该河段河床纵剖面。据此完成 14 16 题。14.图中湖泊的成因类型属于A.火山湖 B.构造湖 C.
6、风成湖 D.堰塞湖15.汛期时,从空中俯视该河段河道的形态应是A.宽阔蜿蜒 B.狭窄笔直 C.散乱多叉 D.宽窄相间16.导致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河床纵剖面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间歇性抬升 B.流水侵蚀增强C.冰雪融水量增加 D.水利工程建设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其分布上限即为长白山林线,小叶章是岳桦林下伴生的草本植物。近年来,长白山西坡林线相对稳定,但林线之上却出现了与周围环境差异明显的小叶章斑块(即小叶章密集生长的区域),随海拔升高小叶章斑块的数量逐渐增多,但.面积却在减小。据此完成 1719 题。17.近年来,小叶章斑块主要出现在长白山的A.苔原带 B.荒漠带 C.冰雪带
7、D.针叶林带18.高海拔处小叶章的斑块数量增多,说明小叶章在这里A.生长茂盛 B.生长缓慢 C.处于退缩期 D.处于扩张初期19.从长远来看,小叶章的扩张可能使长白山西坡林线之上自然带A.植被的覆盖率降低 B.生态系统趋于脆弱C.植物种类逐渐增多 D.生态结构趋于稳定图 7 示意新疆伊犁地区季节性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20 22题。20.季节性冻土的最大冻结深度,能够反映A.土壤的最低温 B.积雪的覆盖时长C.土壤的含水量 D.冬季日平均气温21.该区域海拔 1200 米以上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变化的原因是A.地下径流增加 B.植被覆盖率降低C.积雪厚度增加 D.气温
8、逐渐降低2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当地的A.积雪覆盖时间延长 B.山区融雪性洪灾提前C.地表径流下渗增加 D.植物的生长季缩短第卷本卷共 4 小题,共 56 分。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2022 年 11 月末,我国迎来下半年最强寒潮天气。大部地区气温下降 89 149,局地降温幅度达 16以上,多地气温创同期新低。图 8 为 11 月 28 日 8 时的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1)描述 11 月 28 日 8 时图示区域气压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8 分)(2)比较西安和成都两地遭受该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 分)24.阅读图文资料,
9、完成下列要求。(14 分)太原城区地处汾河谷地,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受地形影响,太原市城区实测风有明显的山谷风特征。图 9 示意某年 12 月 31 日 9 时至次日 9 时太原城区风向、风速及大气中 PM2.5;浓度变化。该时段太原城区空气污染较严重,白天重污染区城主要集中在城区北部。(1)对比太原市该时段白天与夜晚的风向、风速差异。(4 分)(2)分析该时段白天重污染区域集中在城区北部的原因。(4 分)(3)推测该时段午夜比正午污染更严重的原因。(6 分)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北冰洋表面有深厚的海冰覆盖,每年夏季海冰上的积雪融化后,会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冰
10、上水洼,近年来水洼形成的季节从夏季提前到春季。海冰的破碎程度对其覆盖面积影响较大。图 10 示意 19912016 年北冰洋某海城海冰面积距平变化。(1)描述该海域 1991-2016 年海冰面积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6 分)(2)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冰上水洼形成季节提前对北冰洋海冰覆盖面积的影响。(8 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柴达木盆地曾经是古湖泊,现拥有亚洲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干旱环境下河湖相沉积地区的风蚀地貌)。近几十年来,盆地甲处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景观(图 11),成为柴达木盆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图 12
11、示意“水上雅丹”的位置。(1)推测柴达木盆地中雅丹地貌群的形成过程。(8 分)(2)说明甲处“水上雅丹”景观的形成原因。(4 分)(3)从自然演化的角度,推断“水上雅丹”景观未来的发展变化。(2 分)20222023 学年太原市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6 分)23.(14 分)(1)大部分地区被高气压控制,(2 分)(强)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北部一带,高压脊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到湖北北部),(2 分)气压(西)北高东)南低,气压梯度大,(2 分)冷锋(寒潮)西北向东南移动,带来大风、降温天气。(2
12、 分)(2)成都受寒潮影响程度小于西安。(2 分)西安位置偏北,距离寒潮源地近,处于高压脊,影响明显;(2 分)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岭等山脉对(南下)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削弱其势力,影响较小。(2 分)24.(14 分)(1)白天以偏南风为主,风速较大;(2 分)夜晚以偏北风为主,风速较小。(2 分)(2)白天的偏南风将污染物向北部输送;(2 分)受到北部山脉阻挡,污染物在山前堆积,造成城区北部污染物浓度增加。(2 分)(3)午夜偏北风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2 分)夜间地表降温快,(2 分)同时山坡冷空气下沉,上空易形成逆温层,(2 分)抑制污染物的(垂直)扩散。25.(14
13、 分)(1)海冰覆盖面积呈波动递减的趋势,(2 分)2002 年以前以正距平为主,面积较大;2002 年后以负距平为主,面积较小。(2 分)主要原因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 分)(2)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远高于(海水)水面(或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远高于积雪);(2 分)水洼形成季节提前,水洼数量增多,裸露海冰的融化时间延长;(2 分)分散的冰上水洼吸收太阳辐射导致海冰融化并破碎,(2 分)同时海冰间隙的水面吸收太阳辐射,加速海冰面积的缩小。(2 分)26.(14 分)(1)古湖泊时期,湖底形成巨厚的沉积岩层;(2 分)受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湖底地壳抬升,湖水流失
14、;(2 分)周边山脉隆起后,阻挡暖湿气流进入,气候逐渐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湖底沉积岩逐渐裸露;(2 分)后长期在风力侵蚀作用下,(2 分)形成面积广大的雅丹地貌群。(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昆仑山等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多,河水流量增大;(2 分)甲处地势低洼,大量径流汇入,雅丹地貌的底部被淹没,形成“水上雅丹”景观。(2 分)(3)推断一: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导致湖水水量继续增大,被淹没的雅丹地貌部分和面积将逐渐扩大。(2 分)推断二:底部岩石因长期受湖水浸泡,导致重力坍塌,最终雅丹地貌消亡。(2 分)推断三:河流携带泥沙在湖泊不断堆积,导致湖水位抬升,湖水流向新的低洼地区,“水上雅丹”景观位置发生改变。(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