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3分)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 以湖泊为分界线,是模糊的C. 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 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2. 图示区域A. 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 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 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 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答案】1. D 2. A【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县界是以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界的,分水岭是山脉最高点的连线,其界线是明确的。故选D
2、。【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在空间形态上呈面状;而森林公园沿山脉、河流分布,呈线状;公路、高速公路都呈线状;湖泊呈面状;图中的城镇和乡村呈点状。故选A。【考点定位】区域特征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科技力量资源条件A. B. C. D. 4. “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3、A. B. C. D. 【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河南地处中国中部地区,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资源丰富。科技力量是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优势,正确,错误。故选B。【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对于转入地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正确;对于转入地而言,产业转移的同时,污染也会跟着转移,因此会加重对转入地的环境污染;工业化的进行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错误。故选C。【点睛】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有一种冷叫南方的冷”每到冬季,便有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感
4、慨”。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5. 图示两大区域( )A. 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B. 内部气候特征基本相同C. 依据单一划分D. 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6. 集中供暖( )A. 能源利用效率更高B. 大气污染更加严重C. 电力供应更加紧张D. 煤炭消耗逐年增加【答案】5. C 6. 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能源的利用。【5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不是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我国集中供暖区域是大致以冬季气温为界的,依据单一划分,A错误,C正确。包括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气候特征不相同,B错误。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有过渡,差异不显著,D错误。
5、故选C。【6题详解】集中供暖可减少能源的浪费,能源利用效率更高A正确。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大气污染减轻,电力供应缓解,煤炭消耗减少,故选A。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 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8. 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的阶段是:( )A. B. C. D. 9. 该区域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动力最可能是:( )A. 计划生育政策B. 科学技术进步C. 对外开放程度D. 社会经济发展【答案】7. B 8. C 9. D【解析】【7题详解】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
6、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会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现增加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因此,由图可知,该区域的差异结构的变化顺序依次应该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一般地区域工业化水平越低,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工业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由图可知,在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大,说明该阶段工业化水平最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发生变化,所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而计划生育政策、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可能对某一产业发展具有
7、促进作用,对三大产业的变化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14年)回答下面问题。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B. 水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C. 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答案】D【解析】【详解】耕地面积比小和两地的山区面积大小没有逻辑上的关系,故A项错误。影响水资源总量除年降水总量之外,还与蒸发量,流域面积等因素有关,水资源总量比多,不一定年降水量比大,故B项错误。木材总蓄积量比少,森林覆盖率不一定比低,还与省区的
8、面积大小有关,故C项错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构成了总人口,二者比重和为10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可知乡村人口比重比大,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在于对表格信息的有效提取及对信息的分析处理。下图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 有关贫困县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分布在地势的阶梯处 东南多,西北少 多分布在山区、高原 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A. B. C. D. 12. 图中有关甲、乙、丙三个区域贫困原因叙述,正确的有三地交通欠发达 甲地贫困人口数量大乙地生态环境脆弱 丙地地表崎岖A. B. C. D. 【答案】11. A 12. C【解析】【1
9、1题详解】直接观察图中贫困县的分布特点,贫困县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错对;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可知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错对。故本题选择A。【12题详解】根据图示,甲区域属于青藏高原,但由于人口密度小,故贫困人口数量并不多,错;丙区域属于云贵高原、乙区域属于黄土高原,三个区域生态环境都较脆弱,交通都比较闭塞,云贵高原因岩溶地貌发育而地表崎岖。正确,故本题选择C。【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主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注意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能结合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等因素分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017年9月6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鄂
10、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流动沙丘约占61%,经过多年有效地治理,沙漠化得到有效控制,被联合国称为治理沙漠的范本。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 鄂尔多斯地区容易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冬季寒冷,光照强B. 降水稀少,多大风C. 当地牧民过度放牧D. 植被覆盖率比较高14. 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 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A. B. C. D. 【答案】13. B 14. D【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13题详解】冬季寒冷,光照强和土地荒漠化无关,A错误;鄂尔多斯
11、地区降水稀少,物理风化较强,地表多沙质物质,且该地多大风,沙质物质易流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B对;过度放牧是人为原因,C错误;鄂尔多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对;扩大耕地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错误;建设草方格沙障,阻碍沙丘流动,固定沙丘,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错误。故选D。15.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 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 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C. 大力植树造林
12、种草,增加草场载畜量D. 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采取轮荒耕作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详解】位于大小兴安岭山区,应该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保护野生动物,故A项错误;位于三江平原地区,多沼泽分布,农业开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今后应该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故B项正确;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应该封沙育草,控制载畜量,故C项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故D项错误。【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下列问题。16.
13、我国农牧交错带近年来不断移动的方向是A. 向西北移动B. 向东南移动C. 向东北移动D. 向西南移动17. 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A. 改变农业生产结构B. 加强天气预报C. 发展耐旱农作物D. 全面种草,禁止种植业发展18. 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永多且雨季集中A. B. C. D. 【答案】16. B 17. A 18. C【解析】【16题详解】我国农牧交错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因而其移动方向只有向西北或者向东南移动,故排除选项C、D;认真审题,注意题中关键词“近年来”;由于农牧交错带
14、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治理与保护措施的加强,原有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系统大为改善;农牧交错带近年来不断向东南移动,故选项B正确。【17题详解】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耕则耕从而减少沙尘来源、降低风速,防治沙尘暴;加强天气预报只能让人们提前预防,减少沙尘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故选项A正确。【18题详解】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选项中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属于人为原因,故排除、;b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
15、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易破坏生态环境;该地区地势起伏大,且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故选项C正确。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类型B. 城市分布C. 河流状况D. 人口20.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 )解决资源浪费严重 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解决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A. B. C. D. 【答案】19. B 20. B【解析】【19题详解】“西气东输”工程主要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
16、张的状况,该工程可以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除满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需求外,沿线各地区也受益,故其选线在缩短线路的同时,应尽量满足更多沿线城市的能源需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与资源浪费没有关系,故错误。东部地区用上清洁的天然气,有利于当地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故正确。“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使东部地区用上清洁的天然气,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有助于解决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故正确。环境资源的管理与“ 西气东输”工程无关,故错误。正确的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1. 实施西电
17、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 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B. 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C.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大D.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2. 西电东送工程对电力输出区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B.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C. 交通拥堵现象加重D.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答案】21. A 22. B【解析】【21题详解】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东部需求量大,西部电力充足,A对。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西电东送提供条件,不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B、C、D错。【22题详解】西电东送工程对电力输出区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
18、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B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差,A错。改输煤为输电,交通拥堵现象减轻,C错。产业链延长,工业结构没有优化,D错。23.读图回答下题。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要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就需要解决下游地区的缺水问题。下游地区已经是荒漠戈壁,推广节水农业不切实际;上游修建水库储水,会加剧下游缺水问题,错误。加大中
19、游水库向下游放水量,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满足下游有足够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环境;同时,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可以减少河水损耗,增加河流向下游的径流量,可以有效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正确,故本题选择C。历史时期黄河数次夺淮入海,使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其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在江苏沿海,填平小海湾,淹没岛屿,最终发育成淤泥质海滩。今天的江苏省海岸线平滑,滩涂面积广大,并以每年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至2020年将再围垦1800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图为部分历史时期黄河入海河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4. 下列城市沿海海岸最可能为淤泥质海岸的是( )A. 大连B. 天津C
20、. 宁波D. 厦门25. 江苏省围垦沿海滩涂,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有( )修建港口,发展对外贸易发展盐业和盐化工发展滩涂养殖建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大力发展粮食种植A. B. C. D. 26. 黄河长时期侵入淮河对淮河流域产生的长远影响是( )A. 增加淮河流域水资源供给,有利于农业生产B. 泥沙淤积,河水漫溢,水位上升,沼泽连片C. 联通黄河、淮河、京杭运河,水运优势突出D. 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湖泊等,水旱灾害频发【答案】24. B 25. C 26. D【解析】【24题详解】根据题意,淤泥质海岸是由于黄河入海带来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据图可知答案四城市中可能曾经为黄河入海口的是天津(历史上黄河
21、夺海河经天津入海),故B正确。【25题详解】由于江苏沿海为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平直,滩涂面积大,不利于建港,错误;淤泥质海岸,利于晒盐,发展盐业,正确;滩涂面积大,适于海水养殖,正确;沿海滩涂是湿地的类型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很多水禽栖息地和迁徙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发展旅游,正确;沿海滩涂受海水影响较大,多为盐碱化程度较高的土地,不适合大力发展粮食种植,错误。故C正确。【26题详解】黄河长时期侵入淮河,破坏淮河水系,泥沙大量堆积河道,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泥沙淤积于湖泊,减弱其调蓄径流能力,使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通过文字材料理解淤泥
22、质海滩发育的条件、关注图片名称、解读图形内容。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大东湖水系;武湖水系;府河水系;后官湖水系;青菱湖水系;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27. 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A. 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B. 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C.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28. 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径流,减少洪灾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土地后备资源A. B. C. D. 【答案】27. A 28. A【解析】【27题详解】根据题干意思,打通绿色生态走廊,主要是加快空气流通,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A正确。
23、武汉该规划以绿色生态功能为主,并不是发展城区旅游,B不符。该生态规划以湖、水系为主的湿地,无法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C错误。武汉属于我国湿润地区,降水多,城市用水充足,D错误,故选A。【28题详解】考查湿地的功能。武汉是我国长江中游重要城市,工业发达,故湖泊的功能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正确。洪灾频发,故湖泊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长江径流量,为防洪减灾作贡献,正确。武汉位于湿润地区,用水充足,且长江流经,本身水运发达,无需人工故意改造水运环境,错误;武汉主要是平原区,土地后备资源较多,无需湖泊充当土地后备资源,错误,故选A。【点睛】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
24、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红水河位于广西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图为“红水河水能开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 下列关于红水河的开发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
25、.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B. 河流落差大C. 流域内矿产蕴藏丰富D. 航运能力强30. 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对该流域的影响在于缓解用电紧张 加剧洪涝灾害改善航运条件促进旅游业发展A. B. C. D. 【答案】29. D 30. C【解析】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29题详解】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红水河位于广西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流域内矿产蕴藏丰富;由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不利于航运,因此ABC正确,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选
26、项,故选D。30题详解】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从能源供应、环保、防洪等方面分析。红水河的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把水电送往珠三角地区,缓解了珠三角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且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另外,流域的梯级开发对防洪、抗旱、农业灌溉具有重要意义。红水河的梯级开发,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用电紧张状况,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正确,故选C。“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1. 实验结
27、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A. 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B. 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 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D. 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32. 下列国家中,“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A. 哈萨克斯坦B. 新加坡C. 比利时D. 巴西【答案】31. D 32. 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汽,空气湿度上升,;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实行“保护
28、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时、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31题详解】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汽,空气湿度上升,A错;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B错;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C错;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D正确。【32题详解】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
29、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时、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选A正确。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航运作用突出B. 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 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34. 为了雨季蓄洪,甲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 910月B. 1112月C. 12月D. 45月35.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
30、“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 丰富矿产资源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 便利的航运条件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答案】33. D 34. A 35. D【解析】【33题详解】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流域内地势起伏大,航运作用不突出,A错;田纳西河上游以山地为主(主要为阿巴拉契亚山地),B错;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C错;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部,夏、秋季节,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难以抵达,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中部是平原,无山脉阻挡),遇到阿巴拉契亚山
31、脉,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地形雨);冬春季节,60N附近的大西洋洋面多温带气旋,为冬季风提供了充足水汽。其次,冬季风南下过程中,经过五大湖区,也为冬季风提供了水汽。因此田纳西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D对。故选D【34题详解】据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在12月至次年4月,所以在9-10月时就要留出库容,为12月到来的雨季做好储水的准备,A对,BCD错。故选A【35题详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结合核电和火电的发展,形成了全美最大的能源基地,适宜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由于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使得许多高耗能的企业为了降低
32、成本,纷纷集中在田纳西河两岸,于是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D对;“工业走廊”的形成与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业的带动、便利的航运关系不大。ABC错。故选D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36. 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A. 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C. 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37.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区有大量泥沙汇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疏松 过度开垦 开挖煤矿 植被破坏 夏季多暴雨 地面破碎A. B. C. D. 【答案】36. C 37. D【解析】【36题详解】河套平原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故A项错误。中游地区流经
33、黄土高原,落差大,河流流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故不利于发展航运,故B项错误。兰州以上的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故水能资源丰富,故C项正确。黄河下游为华北平原,铝土矿产资源少,故D项错误。故选C。【37题详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故正确。过度开垦属于人为原因,故错误。开挖煤矿属于人为原因,故错误。植被破坏属于人为原因,故错误。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故正确。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故正确。正确,故选D。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下图所示。据
34、此回答下列各题。38. 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追求生态效益B. 追求经济效益C. 便利的交通条件D. 完善的制度、法规39. 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B. 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C. 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D. 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答案】38. B 39. 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38题详解】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
35、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对区域专门化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B对。环境因素、人才因素、法律因素是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A、C、D错。【39题详解】根据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分布可知, A美国的东北部是乳畜带,这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美国中央平原是小麦带,纬度较高,为春小麦。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所以选D。总部位于“硅谷”的美国苹果公司是世界著名电子企业,于2010年10月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设立生产基地。2016年苹果公司公布的全球766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中国大陆346家、台湾41家、日本126家、美国69家。数据显示,该生产基地生产的智能电子产品约
36、占革采公司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英国、中国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0.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 铁路交通方便B. 市场潜力大C. 生产成本低D. 研发力量强41. 与美国本土相比中国大陆零部件供应企业的优势条件是A. 接近原料地B. 接近研发中心C. 靠近消费市场D. 接近国际航空港42. 苹果公司的产品想要完全回归“美国制造”,难度主要在美国A. 研发能力下降B. 原材料成本高C. 市场空间狄小D. 产业链不完备【答案】40. C 41. C 42. D【解析】【40题详解】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A、苹果公司的零部件主要选择高铁或
37、航空运输,速度更快,与铁路交通方便不符,A错误;B、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经济实力不高,所以不是针对当地的市场,B错误;C、郑州郑新综合保税区成为苹果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实质是产业向郑州转移,相比其它地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工资水平、地价、公共事业服务费用等相对低廉,转移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D、郑新保税区科技实力不是很强,D错误。故选C。【41题详解】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A、零部件的制造绝非、两种原料就可以完成,成千上万的零部件需要的原料来源地则更广,中国大陆不能满足所有的零部件供应需求,因此和美国本土相比,接近原料地不是中国大陆的优势,A错误;B、与美
38、国本土相比,美国本土更靠近研发中心,B错误;C、苹果公司零部件供应公司766 家,有超过半的零部件供应公司在中国,所以,与美国本土相比,这些企业可以更快地将零部件出售给苹果公司。需要注意的是,该市场是零部件的销售市场,而不是苹果手机的销售市场,C正确;D、与美国企业相比,接近航空港,中国企业不具备明显的优势,D错误。故选C【42题详解】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A、美国科技发达,科研能力强,材料中没有明确显示美国的研发能力下降,A错误;B、原材料成本差别相对较小,不足以影响苹果公司的产品想要完全回归“美国制造”的想法,B错误; C、根据材料可知,其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等国家,美国市场大,C错误
39、; D、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中国虽然主要承接组装这环节,但是上游零部件的供应、组装工艺、组装成本等都是在长期的市场磨合中形成的特定产业链,美国侧重于产品研发、贴牌等高利润环节,所以苹果公司的产品想要完全回归“美国制造”,将整条产业链搬回美国,主要的难度是产业链不完备,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共3题,37分)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响水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这一带是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出的岩浆凝结形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经过多年的风化、侵蚀,千洞万孔的玄武岩上积聚了一层一尺来厚的腐殖土,其土质松软、肥沃,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
40、丰富。响水村盛产大米,称为响水大米,因为大米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因此也称石板米。响水大米品质优良,闻名遐迩,在古代曾为皇室贡品。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1)分析响水村石板米品质较一般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2)简述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3)有人反对渤海镇扩大响水大米的种植面积,试说明其理由。【答案】(1)土壤肥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位于镜泊湖流出的河流上游,灌溉水源水质纯净无污染;石板地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石板地白天吸收热量多,夜晚散热,使石板地的地温和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水稻吸收营养充分;多孔的玄武岩渗水、透气作用好,
41、但不漏水、排水迅速,便于通风和晒田。(2)扩大大米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当地经济收入。(3)可生产优质响水大米的区域有限,扩大生产将使大米品质下降;扩大生产将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造成土壤、水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对区域的影响。【详解】(1)农产品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光照、昼夜温差)、土壤、水源、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其土质松软、肥沃,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可知,土壤肥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从图中可读出,该地位于镜泊
42、湖流出的河流上游,灌溉水源水质纯净无污染;石板地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石板地白天吸收热量多,夜晚散热,使石板地的地温和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水稻吸收营养充分;多孔的玄武岩渗水、透气作用好,但不漏水、排水迅速,便于通风和晒田。(2)农业对区域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就业)、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该地扩大大米产业规模,可带动农业机械、种子培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也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新城镇建设;发展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收入。(3)反对扩大种植面积应从不利区位条件和对当地不利影响来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可生产优质响水大米的区域有限,扩大生产将使大米品质下降;扩大生产将增加化肥、农药的使
43、用量,造成土壤、水污染;扩大种植面积会导致当地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44.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右图为湖南省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试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简要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2)湖南省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你谈一谈湿地有哪些主要功能?(3)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和 。【答案】(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
44、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农副产品。(3)围湖造田;泥沙淤积。【解析】【分析】本题以洞庭湖平原为背景,考查洞庭湖平原自然特征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洞庭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2)依据所学知识,湿地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湿地的主要功能有:可以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
45、水源、调洪蓄洪、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农副产品等。(3)洞庭湖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增大,在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经济带历经多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从“区域经济”到“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成为了资金、人口、资源等多要素流动的大动脉。(1)从河流特征的角度,分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条件。近十年间,仅上海就有179个项目、投资1360亿元的产业向武汉、重庆等城市转移。转移产业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纺织业、
46、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主。(2)说出上海产业转移对武汉、重庆等城市带来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答)【答案】(1)干流流程长,横贯东西(支流众多,沟通南北),通航里程长(联系地区广);注入太平洋(东海),便于河海联运(沟通更多国家和地区);中下游径流量大且较稳定(江阔水深),运量大(安全性好);全年无冰期,通航时间长。(2)有利: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当地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环境质量可能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为背景,考查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自然条
47、件及产业转移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主要分析长江的有利于航运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干流流程、支流数量和分布、河海联运、流量、冰期等,注意特别要说明这些特征对航运的具体影响。长江干流流程长,水系发达,横贯东西,支流众多,沟通南北,通航里程长,联系地区广;注入东海进入太平洋,便于河海联运,通达更多国家和地区;中下游径流量大且水量较稳定,江阔水深,常年可以通航,运量大,安全性好;全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全年无冰期,通航时间长。(2)武汉、重庆作为上海产业转移的接收地,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主要是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就业等。可以加大接收地的资金投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当地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的主要是生态环境方面。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环境污染可能会加剧,环境质量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