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42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地理(人教通用)题型针对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对比分析型综合题1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它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谷地海拔4 900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 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材料二图1为材料三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材料三图2为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1)瓦罕

2、走廊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2)比较丙河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3)材料三中乙河下游荒漠广布,对比分析与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4)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 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 答案(1)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地质时期冰川广布,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形成宽谷。(2)特点:两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动变化,且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原因: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径流昼夜变化小。(3)瓦罕河

3、谷的荒漠: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下游荒漠: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4)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 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走廊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说明在地质时期这里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才形成宽谷。第(2)

4、题,读图1分析,两日的流量大小都呈波动变化,且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根据材料一,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所以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气温越高,冰雪融化越多,河流水量越大。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午间气温最高,所以流量最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河流径流昼夜变化小。第(3)题,瓦罕河谷的荒漠是因为该地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乙河是印度河,下游地区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形成荒漠地区。历史上对印度河

5、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也是形成荒漠的原因。第(4)题,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68月该地是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2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航,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台湾海峡两地及其月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材料二2013年9月4日,基隆电视台新闻报道:在倾盆大雨中,一块巨型大石突然“从天而降”,险些砸中正在公路上行驶上的车辆。巨石并非“天外来石”,而是由于台风频繁过境引起岛内各地连日暴雨,造成当地山坡土质松动,不少大石从山上滚落,危及山下民居及交通要道。(1)泉州和基隆同为海港城市,气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夏季

6、都高温多雨,请再写出一条共同特征,并结合图分析基隆冬季多雨的原因。(2)结合图和材料二分析此次地质灾害的成因。(3)对比写出台湾西海岸和福建东海岸河流水系异同各一项。(4)台湾岛铁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并呈环状,主要形成原因:自然原因_,经济原因_。(5)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答案(1)特征: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原因:盛行东北风,从海上携带大量水汽(登陆风水汽充足);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2)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地壳活跃;台风过境,降水量大且集中;岩石破碎,土质松动。(任答3点即可)(3)同: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不同:流向不同:台湾自东向

7、西;福建自西向东。(4)自然因素:台湾岛中间高四周低,中央山脉非常陡峭,不易修建交通设施。经济因素:沿海地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5)区位:临近港澳台;交通:海运便利;政策:改革开放政策享受早;劳动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廉价;全国最大的侨乡优势;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入。(写出3点即可)解析第(1)题,泉州和基隆同为海港城市,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夏季都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等,而基隆冬季盛行东北风,从海上携带大量水汽,加之山地抬升,易形成地形雨,故基隆冬季多雨

8、。第(2)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岩石破碎,台风过境时,连日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土质松动,巨石从山上滚落下来,形成灾害。第(3)题,台湾岛面积较小,山地约占三分之二,西海岸河流流程短小,流域面积较小,福建东海岸山地距离海岸较近,河流流程短小,流域面积不大,最终两地区的河流都注入台湾海峡,不同的是台湾西部河流自东向西流,而福建东海岸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第(4)题,台湾岛中间高四周低,中央山脉非常陡峭,不易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加之台湾省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沿海对交通的需求量大,所以台湾岛铁路

9、主要分布在沿海围绕岛屿呈环状分布,同时分布在沿海也有利于对外交流和联系。第(5)题,福建省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对外联系方便,临近港澳台,全国最大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改革开放政策享受较早,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又背靠我国巨大的市场,改革开放巧遇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入,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沿海地区乡镇企业迅速发展。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1)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2)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10、。(3)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4)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答案(1)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原因:X地距离大西洋较Y地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且地势较低,冬季(或寒冷期)时间较短。(2)EF段位于MN段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故EF段水量较大;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或较长)。(3)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且有运河相连;河流流速较慢。(4)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灌溉水充足;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

11、;病虫害少。(任答4点即可)解析第(1)题,比较XY两地可以看出,X地距离大西洋较Y地近,受自大西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而且地势较Y地低,冬季寒冷期时间较Y地短,所以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EF河段位于MN河段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所以EF河段水量较MN河段大,EF段纬度相对较MN河段低,所以EF河段结冰期较MN河段短,汛期出现较MN河段早,时间较MN河段长。第(3)题,甲平原河网密集,河流水流平稳,流速较慢,河流之间有运河相连,而且水运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加之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需求量大,发展水运

12、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4)题,甲平原南部纬度较低,年均温较高,发展冬小麦种植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有机质相对丰富,南部区域河流流经,灌溉水充足,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冬季气温低,农业生产病虫害少,有利于冬小麦的种植。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油菜优势产区分布图和我国冬、春油菜生长阶段示意图。材料二2000年以来我国主产区油菜产量变化情况。(1)甲省是我国油菜籽产量最高的省份,该省简称是_,20092011年该省油菜籽平均年产量约为_千吨。(2)简要分析与北方油菜优势区相比,长江流域各油菜优势区生产油菜的优势自然条件。(3)每年油菜收籽前

13、2个月油菜开花,花期大约为一个月,这是观赏油菜花的最佳季节。内蒙古和青海两省区观赏油菜花的最佳季节均是_月。两地不适于生产冬油菜的原因分别是_、_。(4)2004年以来江苏省油菜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_,简要分析其原因。答案(1)鄂2 30050(2)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低缓。(任答3点即可)(3)7 纬度高海拔高(4)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油菜播种面积减少;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下降;农村劳动力减少。(任答3点即可)解析第(1)题,读图2,甲省油菜籽产量最高,将图1与图2对照,可以看到,甲省是湖北省,简称鄂。根据图2判断,20092011年该省油

14、菜籽平均年产量约2 30050千吨。第(2)题,与北方油菜优势区相比,长江流域各油菜优势区具有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低缓等优势自然条件。第(3)题,内蒙古纬度高,青海海拔高,所以两地的气温较低,花期晚,所以观赏油菜花的季节晚,最佳季节是7月份。该地积温少,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不适于生产冬油菜。第(4)题,读图2,根据曲线判断,2004年以来江苏省油菜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减少。因为城市化发展,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油菜播种面积减少;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下降;工业的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减少;最终导致油菜产量减少。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5、问题。材料一甲、乙两区域图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乙图区域北部河流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 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近20 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林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商业转化,刺激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产生世界性环境、生态问题。(1)分别说明甲图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原因和易发生滑坡的地形原因。(2)比较甲、乙图中主要河流的流量大小并分析其成因。 (3)写出甲图区域的铁路名称并说明该区域东南部的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板

16、块碰撞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山高坡陡(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2)乙图该河流域地处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多雨,该河位于平原地区,集水面积广大,支流众多。(3)青藏铁路。地势高、落差大、水量丰富。解析结合区域轮廓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知甲、乙两区域分别是青藏高原和亚马孙平原。第(1)题,甲区域东南部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发生;该区域山地多、坡度大,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条件。第(2)题,乙图中的亚马孙河流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加之流域面积广大,汇水区域广,河流水量大。第(3)题,结合甲图铁路走向及连接地区知其为青藏铁路。水能的丰歉程度主要受地势和水量两方

17、面影响。6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大奴湖为加拿大第二大湖,湖岸附近蕴藏金和铅锌等矿产。东北岸的耶洛奈夫因皮货贸易而兴起,现为金矿开采中心和加拿大西北地区首府。材料二千岛湖的周边地区包括安徽东南街口镇等地,近几年与杭州进行产业互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简述图示两地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2)大奴湖曾存在水质“东清西浊”的状况,简要分析大奴湖湖水“东清西浊”的原因。(3)试从市场角度分析两地水电开发可能对两地环境造成的影响。答案(1)加拿大西北部地区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河流水能开发为冶金业提供大量廉价能源;千岛湖周边地区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与杭州空间距离近、经济差异大,产业互补优

18、势明显,吸引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移入,对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2)西部有多条河流汇入,携带大量泥沙;矿产开发等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东部河流汇入少;植被覆盖率高。(3)大奴湖水电开发:受产业规模、产业密度的影响,河流水能开发强度不大,所以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千岛湖周边水电开发:该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能开发强度大;水电开发可能会阻断水生动物洄游活动的通道;水电工程建设可能破坏植被和山区复杂的地质构造,引起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差异以及区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大奴湖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矿产资源、水源等方面回答;千岛湖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土地、劳动力、产业互补等方面回答。第(2)题,大奴湖水质“东清西浊”的原因可从河流携带泥沙以及植被覆盖率两方面思考。第(3)题,两地水电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生态环境等方面比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