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13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江西南昌二中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题干“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综合以上情

2、况,应该是秦汉时期,答案为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2(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一检)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

3、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答案】C3(2016江西上高县二中11月月考)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B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答案】C 【解析】AB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

4、确;C项解读不正确,早在甲午战后张謇等人就提出了实业救国思想,故选C。4(2016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76 年中国处在清乾

5、隆帝时期,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居世界前列,故A 项错误;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不是主要依据,故 B项错误;当时中国还未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故 C 项错误;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已经进入机器生产的时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 却也难以前进”指的是生产方式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农耕经济形态,故 D 项正确。5(2016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模)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

6、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答案】D6(2016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 )A理生万物 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 D强调人格

7、、修养【答案】D7(201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上期一检)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所以答案选D。8(201

8、6江西南昌二中上期第三次考试)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 B缺乏理性精神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答案】B9(2016宁夏银川市二中上期中)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9、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10(2016届辽宁沈阳第二中学10月月考)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都尉”“汉朝官名”可知汉代在张掖地区实行行政管辖,故正确;“张掖都尉棨信”由丝织品书写而成,说明汉代丝绸也是一种书写材料,故正确;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0、因此答案为D项。11(2016吉林长春十一中上期中)“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答案】C12(2016宁夏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10月月考)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C 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D 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答案】D二、非选择题

11、:(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16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

12、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4分)(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

13、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答案】(1)秦汉时汉民族的四个特征初步具备。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共同的文化: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6分。答对3点即可)(2)人心的改变: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走向了理性科学时代(2分)政治制度的改变: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2分)(3)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

14、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4分,答对2点即可)12(【百强校】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两次通西域,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

15、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称为“丝绸之路”,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二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对东方充满幻想,点燃了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到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

16、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材料三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11月8日他在讲话中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

17、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构想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0分)(3)有人对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7分)【答案】(1)西汉国力强大

18、;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张骞通西域的促进;西汉政府开明的政策;中西交往的内在需求及各社会阶层的努力。(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2)相同点: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分)不同点:背景不同: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对安定的环境和少量的物质文化交流;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目的不同: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故丝绸之路初期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更多出于经济目的。交往方式: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多。交流内容:丝绸之路以土特产品,如丝绸、茶叶、香料等为主;新航

19、路以金银、劳动力、廉价商品原料等为主。结果不同:丝绸之路使双方受益,但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则完成了它的使命;新航路开辟对西欧来说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对亚非拉来说意味着贫穷和灾难。(8分,答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8分)(3)把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这种说法不合理。(1分)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以扶持和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2分)我国 “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海外投资,是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为基础的,体现的是和平、合作、共赢的精神。(2分)

20、其不合理在于用带有冷战的思维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的贡献。13(【百强校】2016届浙江舟山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西汉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影响。(5分)材料二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21、6分)材料三 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代的科举制度完全确立,而且日趋完善和严密。科举向士大夫广泛开放,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和诗赋合格,就可录取。大部分科举登第者出身于乡户,即一般地主和殷富农民,一部分为工、商的子弟,世代为官的子弟只占少数。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3)阅读材料三,指出在追求公平公正方面宋代科举制的新发展。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它对宋代思想文化的影响。(6分)【答案】(1)春秋时期:私学迅速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2分)西汉时期:设置太学和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教学内容以儒学为主。代表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

22、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分)(2)思想:天人感应(1分)进步: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1分)看法:没有。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反对鬼神、天命。董仲舒根据专制发展、大一统的需要改造儒学,丰富发展了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4分)(3)发展: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和严密;科举考试不重门第;开始改变对工商业者的歧视。(3分)13(【百强校】201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科综合历史试卷)(3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

23、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 (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 文艺复兴第三节 宗教改革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 (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24、。(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12分)材料二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

25、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三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2)根

26、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答案】(1)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2分)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2分)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2分)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分)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1分)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1分)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

27、1分)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1分)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1分)(2)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1分)多总结,少创造。(1分)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1分)突破性的科学成果。(1分)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2分)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2分)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给4分)(3)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答对2点即给3分)(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答对2点即给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