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01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2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

2、缘宗法制的发展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3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A孕育了宗法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文化认同4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反映了在商代A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C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D提

3、出了“君权神授”理论5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由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A诸侯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贵族阶层备受冷落6在秦末的反秦浪潮中,不仅有下层民众揭竿而起,还有许多原六国的贵族、官吏、豪强投身其中,他们中还有一些人成为起义的领导者。在六国故土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楚、赵、齐等国名称。这反映出A人们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秦朝统一时机尚不成熟C郡县制不利于巩固统一 D统一理念尚未深入人心7汉初严格限制马匹出关,王国欲在关中买马,必须经皇帝批准。西汉初年颁布的二年律令中,有长沙国、

4、鲁国等请求在关中买马并获得批准的令文。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王国对中央存在军事威胁 D关中地区农耕经济发达8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 B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C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 D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9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

5、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10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11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

6、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文。此举旨在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12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

7、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14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15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

8、了。”作者想要说的是A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B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C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D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16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A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B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C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17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

9、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8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B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 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191919年五

10、四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 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20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

11、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会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与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2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倾向C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D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22某史书记述说,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

12、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23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浴血抗日的情景。早在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就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官,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24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

13、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2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26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

14、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2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28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

15、,现在由当地资产阶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29第25届联合国大会之后,尼克松意识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1970年,美国被调查的33份主流报纸中,有27份报纸“直率地表示支持让北京获得席位”。由此可见A中美关系已开始实现正常化 B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C美国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D国际社会需中国发挥应有作用30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

16、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28分)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素对选官的干扰,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锁院、糊名、誊录、搜检、严惩舞弊等。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

17、尤其两宋期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摘编自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材料二 清末科举制积弊已久,梁启超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称“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民间更相率观望”。于是,1905年科举制在内外交困之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科举被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

18、识分子逐渐从封建官僚政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诚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钱穆先生对此论道:“晚清末年取消科举制度,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地方选举,急切间未能学到,于是政治失却重心,实际上握有军权,即握有了政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这些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价值。(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时

19、代背景,并简析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影响。(14分)三、论述题(共1题,1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其中游行活动有四个篇章。序章:红日东升光芒万丈,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第一篇章:唱响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奋斗建设之歌。人民共和国的一支支建设队伍,建设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建设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第二篇章:象征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这条希望的道路上,人民用双手实现现

20、代化,中华民族从此富起来。第三篇章:展示新时代中国人民多彩的民族复兴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结合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选择题答案汇总123456789101112131415ACDBADCACAADA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DDDBCBCACACCDC31(1)特征:延续时间长;选拔标准相对客观,方式相对规范、公正;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8分)价值: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维护了懦学的正统地位;扩大并巩固

21、了封建统治基础;稳定并推动了古代传统政治的发展;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6分)(2)背景: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东渐,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学堂的创办;科举制日益僵化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6分)影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开展;加剧了晚清统治集闭的分化,加速了淸王朝的覆灭;近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也导致中国军阀统治的发展,政治更加腐败黑暗。(8分)32示例一:(1)论题:五星红旗升起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2)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毛泽

22、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开国大典上升起五星红旗,结束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独立任务的完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前提。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3)结论: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示例二:(1)论题:共和国70年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2)论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建国初期,政治上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探索计划经济模式,外交上由“一边倒”到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努力探索中。十一届三中会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对外积极引资、融入世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特色道路,国家和人民正向强起来的复兴之路前进。(3)结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必将走向更大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