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阶二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 任务四 写作训练:学写文学短评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文学阅读与写作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 800 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范文借鉴】佳作赏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与现实这是一首记梦诗,作者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描写了自己“梦游天姥”时的梦幻意境,所展现出的是满满的恢宏气魄和豪放的激情。字里行间无不讲
2、述着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权贵势力的漠视,讲述着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苟合于世的悲声。(1)“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直插云际。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2)天姥山如诗如画、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得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中啼鸣。“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浪漫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
3、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是醉了,不知路往何处去了。(3)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有如诗人的一生(4)“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生烟。”在这里,层巅在战栗,深林在悸动,青云、烟、水皆被阴霾笼罩,世界瞬间恐怖阴森起来,要下雨了!浪漫抒情意蕴深远。继而“列缺霹雳日月照耀金银台”,通往神仙洞府之门打开了,多么的灿烂辉煌,金银楼阁金碧辉煌!如此美景,诗人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更加壮观的场景接踵而至“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的热烈与盛大,这不就是诗人在朝中做官时的场景吗?这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诗人写梦游,不是平平常常的仙游,游历中有深沉的感慨,也有激烈的抗
4、争。于虚幻之中着眼于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梦,醒了!梦境破灭了,美好的一切化为乌有,刚刚还在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梦幻中呢,一下子就躺卧在了实实在在的枕席之上了。世间之事不过过眼烟云而已(5)“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万事“东流水”,这其中包含着李白多少的失意和感慨啊!诗人终于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将自己寄身于山水之间,岂不快哉!流连于山山水水的李白并没有被消极的情绪所困惑,向世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权贵的抗争,是对郁郁不得志之人心声的倾吐。“安能”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从此,一个孤高自傲、豪迈奔放的“诗仙”流芳后世。(6)亮点
5、评析(1)文章评点明确,开篇抓住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概括出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主要内容。(2)文中引述诗句,叙议结合,点出“诗人之梦”的“现实基础”。(3)作者借写对天姥山美景的迷恋,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这正与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4)文章接下来叙述“虚幻的梦境”,作者将其写得“曲曲折折”,这正与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一生相似。(5)梦境毕竟是虚幻的,“美好的一切”终将化为乌有,世间的一切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回到现实的诗人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文章立足整体,集中笔力写“梦境”与“现实”的关系。(6)短评收笔严谨,紧扣评点,大气收束,简洁有力。【总评】这篇文学短评围绕“梦境”与“现实”展开,笔墨集
6、中,观点鲜明。文章采取叙议结合的方式,引述诗句,点评到位,紧扣观点,说理透彻。作者并不局限于诗歌的一段落,而是立足整体,全面分析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理想破灭后的怅惘,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学写文学短评1文学短评的含义和特点 文学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运用灵活的言论。短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1)一事一议。短评要想写得短,必须遵循一事一议、一理一评的原则,针对一个问题、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把道理讲深讲透。(2)新鲜独到。短评的内容不能是老生常谈,要有新意,要有独到见解。新鲜和深刻其实是不可分离的,有了见别人之所未见的深刻认识,才能给读者以新鲜感。(3)生动活泼。短评形式多样,笔法灵
7、活,常常三言两语,切中肯綮,语言机警,议论风生。2写文学短评的方法(1)细读作品,把握对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2)确定评论点,明确评价。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3)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
8、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应该是统一的。(4)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5)立足整体,集中笔力。文学评论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
9、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一两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一、片段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学短评范例,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有个同学根据这首词写
10、了这样一段文字:“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在相互逗乐取笑。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从文学短评写作的要求看,你认为这段文字的问题在哪儿?_ 答案 复述内容无评。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2)有个同学写道:“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_ _ 答案 曲解作品错评。作
11、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乡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也可以说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3)有同学这样写道:“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懂事,在溪边玩耍。”这样读来,这首词就寡淡无味了,你认为造成这“淡”味的原因是什么?_ _ 答案 蜻蜓点水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中的妙趣“醉里吴
12、音相媚好”,体现出老年夫妻之间的和谐、温暖、惬意;“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一个“卧”字,使全词生辉。(4)有个同学写了这样一段文字:“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绘出了江南乡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这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这首词语言简洁,没有浓墨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乡村某人家的生活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喜爱乡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美观点。”文学短评写作要注意精要,你认为上面的片段应如何
13、改进?_ _ 答案 面面俱到散评。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泛泛而谈。可以就上文的某一方面,精雕细刻。二、整篇训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李白诗歌中所选用的意象丰富多彩,“酒”即是其中重要的意象之一,通过对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酒”这一意象探究,可以挖掘李白诗歌的诸多特点,窥探李白情志的倾向所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李白诗歌喜用“酒”的缘由。请围绕李白“诗酒”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 300 字。【佳作展台】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与酒有不解之缘。是酒成就了一代诗坛奇才,是酒让他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李白生于胡地,长于胡地,其母其舅、
14、外公外婆均为胡人,自小便大碗喝酒,从小便与酒结下了渊源。李白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三杯酒下肚,那气势更似长江波涛滚滚,如黄河奔腾不息。正如他所云“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从他的将进酒可见一斑。李白在他的游历生涯中,出成都,踏遍峨眉,泛舟洞庭,游遍东鲁。晚年一首早发白帝城,一壶老酒,成就了千古佳话。天宝年间,喝得烂醉如泥的李白因让杨贵妃为其研墨,命高力士为其脱靴,而种下了祸患。不久,李白被“赐金放还”,沉痛、愤慨地离开了长安因酒生祸,从此以后李白踏上了流浪的生涯。李白 6 岁即与酒结缘,到 61 岁登仙,五十多年的诗酒陪伴身边。诗酒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全部。酒让他写出了千百篇浪漫、洒脱、豪气冲天的诗篇,成就了他诗仙的美名。酒也让他一生不得志,半世潦倒。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手握酒坛。【点评】本篇文学短评立意准确,扣题紧密。作者准确确定评论点李白与酒,而且能够结合李白的诗歌进行评析,避免了泛泛而谈,增强了评论的针对性。点击右图进入 素 养 提 升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