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431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解析》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2011黄浦区一模)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2(6分)(2012陕西校级模拟)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

2、失重状态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3(6分)(2011辛集市校级模拟)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一个物体恰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若现在沿平行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始终静止不动,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4(6分)(2014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B匀速上升,设A对地面的压力为N,A所受摩擦力为f,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在上述运动过程中,N、f、T的变化情况是()AN、f、T均增大BN、f增大,T不变CN、f,T均减小DN增大,f减小,T不变5(

3、6分)(2015凉州区校级模拟)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6(6分)(2014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其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而上升的过程中,有()AB做匀加

4、速运动BB做变加速运动C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mgF(M+m)gD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F(M+m)g7(6分)(2012秋鹿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8(6分)(2013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两物

5、块的质量都是,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A4mgB3mgC2mgDm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9(5分)(2011秋朝阳区期末)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

6、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2)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填选项前的字母)10(7分)(2013秋德城区校级月考)“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7、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该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其大小为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a (ms2)0.691.181.662.182.70三、计算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解题时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必要的数据代入,只有结果

8、不得分)11(10分)(2013秋唐山期末)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g=10m/s2)12(10分)(2008滨州一模)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物块在36s中的加速度大小;(3)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3(10分)(2014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

9、其质量为m=2kg,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4m的距离后撤去推力,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求:(已知sin37=0.6,cos37=0.8,)(1)撤去推力F瞬间,物体的速度(2)撤去推力F后4s内,物体的位移(g=10m/s2)14(10分)(2015湖南一模)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木板长L=1.0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为使小滑块不掉

10、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g取10m/s2)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2011黄浦区一模)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考点: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判断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以及加速度

11、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的关系 当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速度增加,当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速度减小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得速度变化得越大,时间不知道,所以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就表示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C、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可以改变,比如平抛运动,故C错误D、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如果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速度还是要增加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掌握判断速度变化与加速度的关系2(6分)(2012陕西校级模

12、拟)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失重解答:解:A、在0t3时间内,速度都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故A正确B、t2t3的时间内,火箭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t1t2的时间内,火箭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火箭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D、在0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方向

13、向上,火箭处于超重状态,在t2t3时间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火箭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的含义知道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3(6分)(2011辛集市校级模拟)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一个物体恰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若现在沿平行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体始终静止不动,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版权所有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分析此时斜面的受力

14、情况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时,再分析斜面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对斜面的作用有无变化,确定地面对斜面体有无摩擦解答:解:由题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此时斜面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若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没有变化,则对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也没有变化,所以斜面体的受力情况没有改变,则地面对斜面体仍没有摩擦力,即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零故选:A点评:本题中推力F与斜面体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抓住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没有改变进行分析4(6分

15、)(2014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B匀速上升,设A对地面的压力为N,A所受摩擦力为f,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在上述运动过程中,N、f、T的变化情况是()AN、f、T均增大BN、f增大,T不变CN、f,T均减小DN增大,f减小,T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由题意,B保持匀速上升,可知绳子的拉力大小不变关键分析A的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得出N与重力和拉力的关系,分析其变化,再根据摩擦力公式f=N分析f的变化解答:解:据题B保持匀速上升,A受到重力和拉力,由平衡条件得知,绳子的拉力大小

16、T等于B的重力大小,保持不变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A受到轻绳的拉力大小也不变对A分析受力情况如图,则竖直方向力平衡得:N+Tcos=GB,得 N=GBTcosB沿向右运动时,增大,cos减小,T不变,则N逐渐增大,而f=N,不变,则f也逐渐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对A来说,是动态分析问题,关键要抓住绳子的拉力大小不变和A在竖直方向上力平衡进行分析5(6分)(2015凉州区校级模拟)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

17、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考点: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版权所有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先求解出木块A、B的最大静摩擦力,然后求解出弹簧弹力,最后对两个木块分别受力分析后分析求解解答:解:C、D、弹簧弹力为:F1=kx=400N/m0.02m=8N;A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Am=GA=0.2550N=12.5N;B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GB=0.2560N=15N;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木块B受弹簧向右的弹力为

18、8N拉力为1N,共9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为9N,向左,故C正确,D错误;A、B、木块A受到向左的弹力为8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A不动,故静摩擦力为8N,向右,故A错误,B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先判断出弹簧的弹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然后再分别对两个木块受力分析,运用平衡条件求解静摩擦力6(6分)(2014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其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而上升的过程中,有()AB做匀加速运动BB做变加速运动C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mgF(M+m)gD轻绳拉力F的大小为F(M+

19、m)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和失重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通电后,铁片被吸引上升常识告诉我们,铁片被吸引,向电磁体运动靠近,其运动情况是变加速运动,即越靠近电磁铁,吸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根据F=ma可知,此过程中超重解答:解:当电磁铁通电前,绳的拉力应为(M+m)g;当电磁铁通电后,铁片被吸引上升常识告诉我们,铁片被吸引,向电磁体运动靠近,其运动情况是变加速运动,即越靠近电磁铁,吸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根据F=ma可知,此过程中超重,吸引力大于铁片重力由于磁力,将整个电磁铁装置与铁片联系到一起因为电磁铁吸引铁片的吸引力大于铁片的重力,则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铁片吸引电磁铁的力

20、F为F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所以,绳的拉力大于(M+m)g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超重和失重,记住要点:加速度向上超重,加速度向下失重7(6分)(2012秋鹿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

21、题分析:分别对P、Q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由于不知具体数据,对于静摩擦力的判断要考虑全面解答:解:对物体P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二力平衡,故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P的重力;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故绳子的拉力仍然等于物体P的重力,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故D正确;再对物体Q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可能有静摩擦力;当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时,有T+f=mgsin,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静摩擦力f会减小,也可能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当静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时,有T=f+gsin,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静摩擦力会增加;故B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要对

22、物体P和Q分别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难点在于静摩擦力的方向的不确定上8(6分)(2013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两物块的质量都是,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A4mgB3mgC2mgDm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题中P向右匀速运动,则Q向左匀速运动,两个物体的合力都为零先对物块Q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出细线

23、的拉力,然后对物块P受力分析,再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力F解答:解:对Q物块,设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力为T木块Q与P间的滑动摩擦力f=mg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T=f 则得 T=mg对木块P受力分析,P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Q对P向左的摩擦力f,地面对P体向左的摩擦力f,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f+f+T 地面对P物体向左的摩擦力f=mg 由式可以解得F=2mg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在于分别对两个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9(5分)(2011秋朝阳区期末)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A在白

24、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

25、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到O点(2)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DCABEF(填选项前的字母)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1)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2)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一般都是先安装设备,然后进行实验、测量,最近整理仪器,进行数据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解答:解:(1)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而B相中,只是把橡皮筋

26、拉同样长度,形变方向不一定相同,故错误,应该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到O点故答案为: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到O点(2)进行实验时在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基础上,要先进行实验设备的安装,即先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点,然后进行实验和有关数据的测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仪器的整理故答案为:DCABEF点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要在实际实验操作去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对实验有深刻的理解10(7分)(2013秋德城区校级月考)“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

27、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计算该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其大小为a=0.16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a (ms2)0.691.181.662.182.70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

28、力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求解加速度(2)根据图中的数据,合理的设计横纵坐标的刻度值,据数据确定个点的位置,将个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延长交与坐标轴某一点解答:解:(1)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是0.1s设第一段位移为x1,第二段位移为x2,由:x=aT2得:a=0.16m/s2(2)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0.16(2)如图点评:实验问题需要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处理图象问题要注意图线的斜率、交点、拐点、面积等意义,能正确理解这些量的意义则很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数据处理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29、和有效数字的保留三、计算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解题时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和必要的数据代入,只有结果不得分)11(10分)(2013秋唐山期末)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g=10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大小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代入数据解得a=4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

30、in30f=ma解得f=mgsin30ma=75N答:滑雪人受到的阻力为75N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12(10分)(2008滨州一模)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物块在36s中的加速度大小;(3)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及牛顿第

31、二定律,物体受合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运动结合图象69s段,可求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第3s到6s内的速度图象斜率,可求这一阶段的加速度;在3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滑动摩擦力公式即可求得动摩擦因素解答:解:(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69 s内做匀速运动,由Ft图象知,69 s 的推力F3=4 N,故Ff=F3=4 N(2)由vt图象可知,36 s内做匀加速运动,由a=得a=2 m/s2(3)在3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Ff=ma,得m=1 kg且Ff=FN=mg,则=0.4答:(1)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 N;(2)物块在3

32、6s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3)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点评:利用Ft图象和Vt图象的不同时段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分析求解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质量等物理量,难度适中13(10分)(2014秋德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其质量为m=2kg,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4m的距离后撤去推力,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求:(已知sin37=0.6,cos37=0.8,)(1)撤去推力F瞬间,物体的速度(2)撤去推力F后4s内,物体的位移(g=10m/s2)考点:牛

33、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由题意知木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得撤去推力F时的速度;(2)撤去推力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摩擦力作为合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木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由速度位移的关系式可以求得总位移解答:解:(1)如图所示:撤去力F之前,水平方向:Fcos37f=ma 竖直方向:NmgFsin37=0 又有:f=N 由得:a1=2.7m/s2由运动学公式:vt=v0+at 得,撤去力F时物块速度v=10.8m/s,(2)撤去力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34、得物块加速度a2=g 解得a2=1m/s2,(3)物体静止所用时间为t=10.8s由运动学公式:s=v0t+at2式得,撤去力F4s内位移S=10.8=35.2m,答:(1)撤去推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10.8m/s;(2)撤去推力F4s内运动的总位移为35.2m点评:分析清楚物体运动的过程,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即可,题目较简单14(10分)(2015湖南一模)质量为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木板长L=1.0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35、N,如图所示,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g取10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题,木板上表面光滑,当木板运动时,滑块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分析木板的运动情况,在撤去F前,木板做匀加速运动,撤去F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撤去F前后木板的加速度由位移公式分别求出木板加速和减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当加速和减速的总位移小于等于木板的长度时,滑块不会从木板上滑下来,求出最长的时间解答:解:撤去F前后木板先加速后减速设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1,加速度为a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2,加速度为a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撤力前:F(m+M)g=Ma1解得a1= m/s2撤力后:(m+M)g=Ma2解得a2= m/s2又x1=a1t12,x2=a2t22为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应满足x1+x2L又a1t1=a2t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11 s即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s答:用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是1s点评:本题首先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其次把握滑块不从木板上滑下的条件,即两物体之间的几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