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古诗文阅读(1)一、(201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有尠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
2、,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3、。(节选自魏书胡叟传)【注】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鄙黩:轻贱侮慢。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译文:_(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译文:_解析:明确各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如(1)中的“遂”“行”“见”等,(2)中的“请”“何”等,注意把握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和句式特点,如(1)中的“风化”即“风俗民情”,(2)中的“何为”是宾语前置句。答案:(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参考译文】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家中历代为官,是西夏著名大族。胡叟幼时聪明机敏,年方十三,就以
4、善于辩答疑问、解释事理,闻名于城乡,他以思考感悟的见解,与成人交互辩论,也很少屈服。学问不由师傅传授,友人劝他,胡叟说:“先圣的著说中,精深而得变化之道理的,难道不是只有易经吗?(我)还是认为通过思考就多半能感悟到道理的。衰败世道中的迂腐儒生,略能区分乾坤的方位而已,岂有能从不显明的征兆中探索深奥的道理的人?求师问道的礼仪,不是现在能施行的。”及至翻读各类书籍,一天阅览两遍,都能背诵。好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文字,又擅长用通俗的语言。 因姚氏政权即将衰亡,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当时有京兆人韦祖思,从小熟读经典,常常看不起当时的同辈,知胡叟来,
5、召他相见。祖思以习惯的态度,对胡叟很冷淡。胡叟勉强与他寒暄后,愤怒地拂衣而去。祖思坚决挽留他,说:“正要与君讨论天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仓促而回呢?”胡叟答道:“可以共论天人问题的人早已死了,与君相交,何必说如此大话。”最终不入座而离去。 回到主人家,写长赋铺叙韦、杜二家事,一夜而成,当时他已十八岁。他追述韦、杜的过去,没有掩去其旧日美德,叙及中古,则符合当时的事,而近代则叙有轻贱侮慢的事。人们都惊叹他有才华,畏惧他文笔含讥。至今还有人传诵他的文章,作为谈资。胡叟孤独漂泊坎坷失意,没有仕进的途径,于是到汉中。刘义隆的梁、秦二州刺史冯翊人吉翰,因胡叟是有才华之人,便以礼相待。授胡叟为小官,不符合胡叟
6、本意。不久,吉翰调任益州,胡叟随其入蜀,常常被益州豪士俊杰所推崇。 当时蜀有僧人法成,聚合僧徒,有近千人,共铸一丈六尺高的金佛像。刘义隆厌恶他聚集徒众,将要把他处以死刑。胡叟得知此事,立即奔赴丹阳,陈述申明事属善行,法成终得免罪。胡叟又回到蜀地。法成感激他,赠送胡叟珍贵物品,价值一千多匹绢。胡叟对法成说:“安贫乐道的织蒿人,为何能抛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最后未收一物。二、(2011年阜阳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7、;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如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
8、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
9、。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略有改动)【注】赐:子贡,姓端木,名赐。禘:d,古代祭名。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译文:_(2)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译文:_答案:(1)孔子能依据细微之事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很远。(2)不了解人心,地位即便尊贵,对安定又有什么益处呢?【参考译文】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辞让,不领取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做
10、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去赎人了。从国库中领取赎金,对品行并没有损害;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依据细微之事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很远。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与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一起在边境上采桑叶,嬉戏时吴国的姑娘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应对很不恭敬,卑梁人很恼怒,杀死了那个吴国人就离开了。吴国人去报复,把那个楚国人全家都杀死了。卑梁公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他发兵反攻吴国人,把老的小的全都杀死了。吴
11、王夷昧听到这件事以后大怒,派人率兵侵犯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克并夷为平地后离开。吴国、楚国因此展开大战。吴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跟楚国军队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俘虏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夏啮。又回师攻打郢都,俘获了荆平王的夫人,把她带回吴国,这实际上还是鸡父之战的继续。凡是要守住国家,最重要的是知道事情的起因,其次是知道事情的结局,再次是知道事情的发展过程。这三样都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孝经上说:“位高却不倾危,凭此就能够长期保持尊贵;物丰却不外溢,凭此就能够长期保持富足。富足尊贵不离身,然后才能保住国家,并使人民和谐。”楚王不能做到这些。鲁国的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的鸡没有
12、斗胜,季平子很生气,于是侵占郈氏的宫室,扩建自己的住宅。郈昭伯非常恼怒,就在昭公面前诋毁季氏,说:“在襄公之庙举行大祭的时候,跳舞的仅有十六人而已,其余的人都到季家去跳舞了。季家的舞乐人数超过规格,他目无君主已经很长时间了。不杀掉他,一定会危害国家。”昭公大怒,不加详察,就派郈昭伯率军队去攻打季氏,攻入了他的宫内。仲孙氏、叔孙氏互相商量说:“如果没有了季氏,那我们家离死或逃亡也没有几天了。”于是发兵前往救助,攻破西北角进入季氏宫中,三家合兵为一,郈昭伯不能取胜而被杀死。昭公害怕了,于是逃亡到齐国,后来死在干侯。鲁昭公听信诋毁季氏的话,不能分辨是否合乎道理,他只害怕鲁国不能胜过季氏,却不知道仲孙
13、氏、叔孙氏也很恐惧,他们与季氏是患难与共的。这是由于不了解人心啊。不了解人心,地位即便尊贵,对安定又有什么益处呢?凭鲁国恐怕敌不住一个季氏,更何况三个季氏呢?他们所厌恶的都相同,本来就会互相救助。昭公权衡事情错误到如此地步,不只是仲孙氏、叔孙氏,整个鲁国都会感到恐惧。整个鲁国都感到恐惧,这就是与整个国家为敌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伯雨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调施州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
14、是外户不闭。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
15、蔡卞所陷,与陈瓘、龚夬、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节选自宋史,有改动)【注】束湿:本义为捆缚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旧时比喻官吏对下属严急苛刻。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队。翻译下面的句子。(1)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译文:_(2)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译文:_答案:(1)
16、从前雍丘县以盗贼多为苦,但是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2)去年辽主正在吃饭,听说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两次称好。【参考译文】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伯雨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他精通经学,写出的文章雄健有力。考中进士,担任施州清江主簿。在做雍丘县令时,他管理下级严急苛刻,安抚百姓轻柔细心。雍丘县靠着汴河,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雍丘县以盗贼多为苦,但是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队不能在雍丘县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靠岸过夜的),就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如果是)奔赴京城的(船只),就护送着出境,从此,雍
17、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也没有偷盗现象)。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为大宗正丞,刚到任,又被提拔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接纳公正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章惇长期窃取朝廷大权,欺骗国君,加害百官,趁先帝突然去世,就表现出篡权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如果让他的计谋得以实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如果宽恕他,不杀他,那么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朝廷的纲纪就无法确立。我听北方(辽国)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在吃饭,听说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两次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因为什么只是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的国人都说
18、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的辽国,也没有人不认为该杀的。”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的疏有一百零八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暂且做给事中,私下里告诫他,让他少说或保持沉默。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有力,而且还要上书弹劾曾布。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让他做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崇宁年间,党事兴起,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配到通州,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加以管束。(后来)他被蔡卞陷害,与陈瑾、龚夬、张庭坚等十三人一起被流放到南方,唯独伯雨去了昌化。奸人还不甘心,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关进监狱,伯雨的妻子又恰在江淮家中去世,儿子被捕妻子去世的消息一同送到
19、。伯雨听说这两件事后,神情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辜负朝廷,也应当从此诀别。如果不是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辜吗?”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直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朝廷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把这件事告知天下。淳熙年中,朝廷赐予他“忠敏”的谥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旗。父松,袭职,从兴献王之国安陆,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举嘉靖八年武会试,授锦衣副千户。松卒,袭指挥佥事,寻进署指挥使,
20、掌南镇抚事。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阀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帝初嗣位,掌锦衣者朱宸,未久罢。代者骆安,继而王佐、陈寅,皆以兴邸旧人掌锦衣卫。及炳代寅,权势远出诸人上。未几,擢署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擢都督同知。炳骤贵,同列多父行,炳阳敬事之,徐以计去其易己者。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欢,以故日益重。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言故暱炳。一日,御史劾炳诸不法事,言即拟旨逮治。炳窘,行三千金求解不得,长跪泣谢罪,乃已。炳自是嫉言次骨。及嵩与言构,炳助嵩,发言与边将关节书,言罪死。嵩德炳,恣其所为,引与筹画,通贝有赂。后仇鸾得宠,
21、陵嵩出其上,独惮炳。炳曲奉之,不敢与钧礼,而私出金钱结其所亲爱,得鸾阴私。及鸾病亟,炳尽发其不轨状。帝大惊,立收鸾敕印,鸾忧惧死,至剖棺戮尸。炳先进左都督,录擒哈舟儿功,加太子太保,以发鸾密谋,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岁给伯禄。三十五年三月赐进士恩荣宴。故事,锦衣列于西。帝以炳故,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明年疏劾司礼中官李彬侵盗工所物料,营坟墓,僭拟山陵。与其党杜泰三人论斩,籍其赀。银四十余万,金珠珍宝无算。寻加炳太保兼少傅,掌锦衣如故。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
22、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三十九年卒官,赠忠诚伯,谥武惠。(选自明史陆炳传,有删节)【注】铢两:比喻量少。翻译下面的句子。(1)尝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所纠,诏不问。译文:_(2)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译文:_答案:(1)(陆炳)曾经捶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世宗下诏不让追查。(注意:“尝”“纠”)(2)(陆炳)降低身份对待士大夫,不曾陷害过一人,因此朝中士大夫有很多称赞他的。(注意:“折节”“称”)【参考译文】陆炳的祖辈是平湖人。他的祖父陆墀,因军籍隶属于锦衣卫任总旗。父亲陆松袭任总旗之职,跟随兴献
23、王前往封地安陆,被封为仪卫司典仗。明世宗出生后,陆松之妻当了他的乳母,陆炳自幼便随母亲进入王宫。陆炳年龄稍长后,便终日侍奉在世宗左右。陆炳威武健壮,沉稳凶猛,身高面红,走路如同鹤行。嘉靖八年,他参加武会试中举,被授予锦衣卫副千户之职。陆松死后,他袭任指挥佥事,不久升为署指挥使,掌管南镇抚司之事。嘉靖十八年,陆炳跟随世宗南巡,驻扎在卫辉。夜间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匆忙之中不知道世宗在哪里。陆炳推倒门把世宗背了出来,世宗从此对陆炳很是宠爱。他不断被升职至都指挥同知,掌管锦衣卫之事。世宗刚刚即位时,掌管锦衣卫的是朱宸,不久他被罢免。代替朱宸的是骆安,接着是王佐、陈寅,他们都因为是兴王府中的旧人而
24、掌管锦衣卫。等到陆炳代替陈寅后,权势远远在其他人之上。不久,升任署都督佥事,后又因缉捕有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骤然显贵,与他同级的官员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恭敬地对待他们,慢慢用计策除掉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他又能够讨得内阁大臣夏言、严嵩的欢心,因此权势一天比一天大。陆炳曾经捶杀兵马指挥,被御史检举,世宗下诏不让追查。夏言以往与陆炳颇为亲密。有一天,御史揭发陆炳的一些不法之事,夏言立即拟写了诏书准备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急了,用三千金谋求解脱而未成,在夏言面前长跪哭泣着谢罪,事情才得以了结。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到严嵩与夏言结怨时,陆炳便帮助严嵩,披露了夏言与边将暗中勾结的书信,夏言被处死罪。严嵩
25、感激陆炳,任他为所欲为,拉拢他一同谋划,私通贿赂。后来仇鸾得到世宗宠信,凌驾于严嵩之上,却单单忌惮陆炳。陆炳假意奉承他,不敢与他分庭抗礼,暗中却使用金钱结交仇鸾的亲信好友,掌握仇鸾的不可告人之事。等到仇鸾病危时,陆炳将他不合法度的事情全部揭发了出来。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书印符,仇鸾忧惧而死,最终被剖棺戮尸。陆炳先是做了左都督,(因)擒获哈舟儿的功劳,被封为太子太保,因揭发仇鸾的密谋,又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宫中为进士举办恩荣宴。按照惯例,锦衣卫应排列于西侧。世宗因为陆炳的缘故,特地让他上座,位列二品之后。第二年,陆炳上书揭发司礼中官李彬侵占盗走工所
26、物料、修建坟墓超越规制想要建成和皇帝的一样的事情。结果,李彬与他的三个同党杜泰等人被处斩,并被抄没家产,白银有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不计其数。不久,陆炳被封为太保兼少傅,依旧掌管锦衣卫之事。陆炳任用豪强恶吏为手下,对民间一些很小的罪行都了解。富有人家有小的过失就收捕,抄没他们的家产。陆炳积聚了资产数百万,修建外宅十几所,庄园遍布四方,势倾天下。当时严嵩父子独揽政事,陆炳事事都去通人情托门路。文武大臣们都争着到陆炳家中讨好,他每年所得不计其数,而他结交权要,和良善之人打交道,也毫不吝惜。世宗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对案中牵连的人多方给以保全,降低自己的身份对待士大夫,不曾陷害过一人,因此朝中士大夫有很多称赞他的。嘉靖三十九年,陆炳死于任上,被赠予忠诚伯的称号,谥号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