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1千秋功过秦始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237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1千秋功过秦始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1千秋功过秦始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1千秋功过秦始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1千秋功过秦始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步备课参考》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时作业:1千秋功过秦始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齐、楚等六国出现政治危机ABCD【解析】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各地联系逐渐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齐、楚等六国并未出现政治危机。故选A项。【答案】A2(2013南通高二检测)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争C长平之战D秦王嬴政完成统一【解析】由“秦王”“六合”“西来”信息可以看出,李白赞扬的是秦始皇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答案】D3秦始皇每天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

2、,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主要是因为()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B“以至万世而为君”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所以才出现题干所述现象。【答案】D4(2013北京高考)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

3、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项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故选B项。【答案】B5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秦半两钱秦铜权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答案】A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A传达政令,调遣军队B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C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D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解析】秦始皇修驰道等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答案】B7(2013

4、湖州高二质检)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秦始皇()A建帝制,百世袭B废分封,行郡县C焚书坑儒,修长城D车同轨,书同文【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的“题眼”是材料中的“民心和民力”以及“评论秦朝灭亡”。造成秦朝短命而亡的不是制度上的原因,而是实际操作中的暴政,这些暴政使之最终丧失了民心和民力,造成必然灭亡的结果。最符合题意的是C项。【答案】C8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

5、“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材料三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6、。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请完成:(1)材料一、材料二中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3)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理解辩论的焦点是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材料一主张实行郡县制。第(2)问中材料二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商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国家统治;材料三主张统一思想言论,理由

7、从社会现实状况回答;明显不同的用词应该是“师古”和“师今”。第(3)问材料三体现了战国韩非子的主张,其根据是“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第(4)问材料四中秦始皇赞同实行郡县制的主张,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答案】(1)焦点:地方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态度:材料一拥护郡县制,反对分封制。(2)“师古”和“师今”。(3)材料三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其根据是“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4)秦始皇赞成“师今”、实行

8、郡县制的主张。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自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刻石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指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作答。第(2)问要注意审题,实际上就是要辩证地看待焚书坑儒事件。【答案】(1)勤于政务,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建设水陆交通网道,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和规范。(2)事件:焚书坑儒。理解:秦始皇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对政治生活也造成恶劣的影响;但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应辩证地看待这一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