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882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练:7.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7 第1讲 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1(2011海南生物,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解析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藻不只包括一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

2、企鹅数量减少,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在2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2011浙江理综,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

3、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主要是学生对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和应用。种群存活曲线是以年龄为横坐标、种群存活数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从表中可看出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年龄(810年)后死亡,之前存活较多,因此曲线应为凸形(类型),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3(2011山东日照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

4、“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从图形中看出,a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b和a构成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4(2010山东日照模拟)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 D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气候的变化,甲、乙两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变化幅度的大小,可知甲生态系统抵抗力要

5、强于乙。且乙在S点后,种群类型发生了很大波动,一定经历了种群的变化,即经历了次生演替。5(2010海南生物)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特征年龄组成的定义的理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甲种群幼年个体数比较多,老年个体数比较少,所以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一样多,所以为

6、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数比较少,老年个体数比较多,所以为衰退型。答案选A。6(2011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有关知识。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其中群落结构包括群落的空间垂直分层和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引起的水平分层。每一个群落都包括垂直分层水平分层,垂直分层表现在植物种群的分层分布和动物因植物(食

7、物和栖息空间)的分层而分层。7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A群落甲 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答案D解析群落丁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较多,且其营养结构在四个群落中也相对复杂一些。8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限制大草履虫种群K值的因素是生存空间还是食物条件的研究中,学生提出了4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探究限制因素是生存空间的实验中,培养大草履虫的溶液量不同B实验中应检测大草履虫消耗营养物质的速率C实验中应保持环境温度、氧气浓度、大草履虫的起始数量等相同D在探究限制因素是食物条件的实验中,培养大草

8、履虫的营养液浓度不同答案B解析注意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题探究的是限制K值的因素是生存空间还是食物条件,因此其自变量为生存空间或食物条件,而因变量则为草履虫K值的大小。9(2010海南生物)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木2827263034藻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及对表格的分析能力。从表

9、格中的信息不难看出,该地区开始有草本植物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进行的是次生演替。所以答案选B。10(2010山东泰安模拟)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渔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答案D解析改变性别比例,会降低种群出生率。1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

10、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坐标曲线图是高考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一种图,它可以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题时注意起点、转折点和终点等含义。由图形可以看出t0t2时该种鱼的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t1时种群数量为K/2,此时为捕捞的最佳时期,且t2时种群数量为K。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

11、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答案C解析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在较稀疏的地区取样结果一定比实际结果小。二、非选择题13(2011江苏生物,26)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

12、和无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酵母菌呼吸的方式、过程和特点。(1)AB段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C段开始产生酒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C点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可以从题图得出,乙醇含量过高是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另外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培养液pH值下降,也是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3)T1T2阶段除种群数量增加外,种群开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较有氧呼吸消耗相同的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少,故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

13、量迅速增加。(4)假如培养液未摇匀就从底部取了样,酵母菌沉积在底部较多,会导致数据偏高;假如没做任何处理,就进行计数,会把已经死亡的菌体统计在内,也会使统计数值偏高。14如图是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的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有限,曲线呈现出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

14、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答案(1)“J”型(或指数)资源和空间“S”型(对数)波动(2)b(3)有多种可能,答出一种即可,如:与其他生物竞争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升高;对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影响不大,因而基本不影响其他生物的K值(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历史。解析(1)当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新环境中,由于食物空间等都很充足,所以短时间内呈“J”型增长,但随着种群个体数的增加,环境阻力增大,所以又呈“S”型增长,最后会处于一个动态的波动状态。(2)“S”型曲线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种群数量在最大容纳量的上下波动。(

15、3)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与当地物种在资源和空间上发生冲突也可能对当地物种影响不大。各种情况都应考虑全面。(4)只要是既对人类有利又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都可作为答案。15(2011盐城一调)下图甲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_。一个生物群落除了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外,还应该有_。(2)由于合理保护使水禽等动物数量不断增多,可以判断食物链中水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_(增加、减少);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3)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水禽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鱼类主要捕食水草、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水草的数量将_(增加或减少)。(4)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项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该探究实验的课题是_。答案(1)捕食和竞争分解者(2)增加次生演替(3)减少(4)贝类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